歷史|武功記憶之火車站

我們曾經走來的路上,有風景也有故事!

——題記

關中地方的農村人都習慣把本縣縣城叫‘縣’,唯獨陝西省武功縣人把縣城稱為‘站’,武功縣人把武功鎮才稱為‘縣’或‘老縣’。外縣人去縣城辦事就說:我上縣去,而武功縣人說:我上站去。外縣人不理解這樣的稱呼,其實武功人所說的‘站’,就是指武功火車站哩!武功火車站先於縣城而建。武功人說‘站上’時,心裡全是滿滿的自豪感!武功火車站給武功人帶來了便捷,它讓武功人有了優越感自豪感。事實上的確如此,乾縣、禮泉、周至等縣沒有通火車,群眾出遠門時只有來武功才能坐火車出行哩!武功人多自豪呀!

武功火車站是武功人最溫馨最難忘的記憶!乘火車出行是武功人最有感情的出行方式!

中華民國二十五(1936年),隴海線西安至寶雞段貫通,武功境內設立了普集鎮車站(今武功車站)和武功車站(今楊陵鎮車站)兩個車站。這兩個站名一直延用了四十多年,直到1980年9月,才分別把普集鎮車站更名為武功車站,把武功車站更名為楊陵鎮車站,這兩個新站名一直沿用至今。而在武功車站東七八里的羅古村北,還有一個小站——羅古車站。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這三個火車站極大地方便了武功乃至周邊縣域群眾的出行。

小時候,村裡老二爺劉德法,給村人講武功車站(普集鎮車站)開通時的盛況:“車站上擠滿了看熱鬧的人,等著火車進站呢!不到一鍋煙的功夫,從東邊開過來個長的沒岸口的鐵疙瘩,車頭帶著七八個車廂,裡面全是人,車頭掙的直冒著熱氣,還一個勁地‘嗚、嗚、嗚’地叫喚著,撒歡地向前跑。人群跟著火車跑呀、跑呀,就是攆不上。跑了幾鍋煙的功夫,人群竟沒追上那個鐵傢伙,狗日的火車跑的真快。攆火車的鄉親,個個喘粗氣,冒大汗,唉呀!這火車了不得,勁大、還跑的歡勢的!”村人聽完,都哈哈大笑。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關於武功車站和火車的故事。從此以後,我便嚮往坐火車了。

現在,武功人常說的一句有關火車的歇後語:跟著火車拾糞——攆不上站口麼!我想,這句話肯定與武功火車站有關係哩!

上初中後,我學會了騎自行車,一天週末,我和發小倆人,瞞著大人,偷偷地騎上家裡的加重自行車,從三十里外的村子騎車去普集鎮看火車。看著長長的綠皮車廂裡坐滿了人,一會兒東去一會兒西去,真是羨慕。那時,多希望自己天天都能坐坐火車呢!

可看完火車後回到家,我和發小卻都捱了大人們一頓狠揍。大人們找了我倆一整天都沒找到,急的發瘋,還以為我倆連同自行車都被人販子拐賣了。我後來想一想,真有點後怕,那天萬一被拐,我倆就再也見不到親媽了,那就慘了。好險呀,但看了火車也值咧!我經常在夥伴們面前吹噓我看見過真火車的事,他們都羨慕我哩!

後來有一天,大人帶我出了趟遠門,我終於坐上了火車。那次坐火車的經歷讓我歷歷在目:我一走進候車室,望著那麼多陌生人,竟有些怯生了,緊緊地抓著大人的衣角不鬆手。上了火車,我不停地看著過道上走來走去的旅客和窗外飛馳而過的村莊、樹木等,這一切讓我開心高興起來了。在火車上,我還第一次吃到了糖水罐頭,第一次真切地看到了大山和河流。從此以後,我更喜歡火車了。

歷史|武功記憶之火車站

上大學那幾年,每次假滿返校,我都會從武功火車站上車,極方便。每次登車前,我會去車站對面的青年路飲食街,美美吃一頓,或吃油潑面或吃冶家泡饃。上火車前,我會吃得飽飽的。走時再捎上一拃厚的鍋盔和涼皮。晚上在火車上,再美美地睡一覺。一覺醒來天就亮了,火車也就到了終點站。

從學校返家,火車到站的時間大概是早上六點多吧,天未大亮。下了火車,走進候車室,總會看到有五六個流浪漢,橫躺順臥在坐椅上呼呼大睡。尤其在放寒假時回家,候車室外天寒地動,而候車室內有暖氣,暖意融融。那些流浪漢睡在候車室裡避免了挨凍。武功火車站給這些無家可歸可憐的流浪漢們,提供了避寒的場所,這讓武功人很感動呀!

武功火車站之所以是隴海線上西安至寶雞段一個重要的站點,是因為武功縣人口眾多,縣內部隊和科研院所(指楊陵)較多,加之鄰縣的乾縣、周至等縣不通火車等,才使得武功火車站客流量較大。

上世紀五十至九十年代,是武功火車站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每天在此停靠三十多對客運列車,上下旅客千人之多,每逢節假日上下旅客就更多!

有當兵參軍者,有外出求學者,有下南方打工者,有去外地旅遊走親戚做生意者等都會乘坐火車出行。

若有參軍當兵的人坐火車去部隊,那站臺上的場面肯定熱鬧感人:參軍者胸戴大紅花,一身戎裝威武帥氣,意氣風發。全家人乃至所有親戚全體出動送親人。當火車緩緩開動時,參軍的小夥子們,一個個爬在窗口流著淚使勁地向車下親人揮手,親人們在站臺上也流著淚追著火車走,依依不捨。

武功火車站是武功人悲歡離合的見證者!

武功出產的玉米皮編織品,大蒜、蘋果、紅辣椒、小麥、玉米等通過火車走出了陝西,甚至國門。後來,武功特產土織布、武功燒雞)等也隨火車走到祖國的四面八方。在火車上吃武功燒雞喝寶雞啤酒,那真是一種享受呀!

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後,為了支援震區災後重建,武功的紅磚竟然整車皮整車皮運往災區。同樣,東北的木材、四川的柑桔、廣西的甘蔗香蕉、雲南的肥料等通過火車又運送到了武功。特別是上世紀六十年初發生的全國性大災荒,使得四川、甘肅等省十幾萬人坐火車逃難到了武功,現在好多人定居武功了。

歷史|武功記憶之火車站

以前,每到芒種節氣,成千上萬的甘肅麥客,就會扒火車來武功參加夏收。

1996年6月的一天,在武功火車站,一位名叫胡武功的西安攝影家,通過手中的相機抓拍到了成群的麥客趕火車的壯觀景象。這張珍貴照片,不僅獲得了大獎,更讓許多武功人勾起了對武功火車站的美好回憶。這張照片所記錄的場面,後來竟成了武功人的一句歇後語:甘肅麥客扒火車——不丟手!

當年,武功人去西安、寶雞上班或辦事,都願乘火車。火車價格便宜呀,去西安5元去寶雞8元。火車安全舒適便捷呀,早上去西安或寶雞辦事,天黑之前又可乘火車返回。

每年夏季,武功婦女中都會有人坐火車去新疆拾棉花,或坐火車去寧夏摘枸杞子呢。這樣,她們既見過世面,又增加了家庭收入。

以前的火車站廣場,每到節假日,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等待出行的人站滿了整個廣場。車站裡的高音喇叭反覆地播放著將要到站的車次名稱。

到了晚上,車站廣場更熱鬧:若有列車停靠,旅客們蜂湧走出車站,你擁我擠互不相讓。車站廣場就會停滿接旅客的出租車。對面青年路夜市更是武功美食大薈萃:烤肉啤酒拼盤菜,扯麵拉麵旗花面,泡饃肘子豬下水,米線砂鍋涼麵皮,武功好吃的全集中在這兒。攤主們熱情地招呼著剛下火車的旅客:“吃啥呢?裡面坐,味嘹的很呢!”有出遠門回來的武功人,一下火車,就會在青年路夜市美美咥碗麵:“來碗油潑棍棍面,拉細嘎。辣子放紅,醋放多。給咱再來碗麵湯麼!”

一復一日,年復一年,武功人習慣了這種出行方式,習慣了火車給人們帶來的便捷,還有車站周圍的熱鬧。時間久了,武功人便對火車有了依賴不捨,對火車站更有了深厚的情感。

歷史|武功記憶之火車站

那三年,我每次去街道,都會特意轉到火車站,去看看曾經熟悉而熱鬧的地方。這時的車站,候車室大門緊鎖,廣播車次的喇叭沒有了,廣場上空蕩蕩少行人,一派蕭條景象。廣場上往日的熱鬧與繁華消失了。每每看到這樣些,我的心裡總會升起一種莫名的惆悵與傷感。那三年裡,火車站成了武功人的傷心地!

2009年3月的某一天,我聽一同事說,武功車站將於4月1日恢復通車。我當時沒敢相信,4月1日不正是西方的愚人節,他是不是在唬弄人呢?下班後,我飛一般去了車站,看到車站上恢復通車的廣告後,我相信了,這是真的!可通車後,在武功火車站停靠的火車,沒有以前多了,只有十個左右的車次,且都是短途。

自2006年後,停靠武功火車大多改到楊陵車站停靠了。武功火車站的輝煌與熱鬧不復存。儘管如此,可現在武功仍有人願意乘火車出行,那怕火車速度不高那怕火車經常晚點,他們都毫不在乎。他們只在乎對火車對車站的一種深厚情感。

時過境遷,往事如煙,武功火車站已是今非昔比。可武功火車站永遠是藏在武功人心裡的一道最美的風景!

一個火車站,它的盛與衰曾牽動了無數人的心,讓人喜或讓人悲。

一個火車站,曾上演了多少已為人知或不為人知的故事!

一個火車站,曾給多少人帶來過便捷與開心!

我們有理由懷念它,更有理由祝福它!

謹以此文懷念曾經的武功火車站!!!

歷史|武功記憶之火車站

作者簡介:劉博,男,71年生,武功河道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