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为什么要把业务拆分上市?

新章网络


不仅互联网,稍微上点规模的公司都是一堆公司的集合。有子公司,也有同一自然人控制的若干公司,还有就是有密切关系的若干自然人独立控制的公司。

1、分摊经营风险

公司责任以其全部资产为限,股东责任以其投资为限。一个公司打算进军新领域,面临未知的风险(尤其现在很多公司喜欢高速扩张)。如果不设立子公司孙公司隔离,风险发生后整个公司就彻底完蛋了。

2、方便会计处理

由于境内税负过重(客观事实)加以企业存在其他粉饰财务的冲动(提高收益指数,掩盖红利)企业通常会在自己控制的公司和其他有特殊关系的公司之间做关联内账,摊薄税负,粉饰报表。

3、形成不同产品线,扩大市场占有

企业建立后,渐渐会形成口碑。比如对京东就觉得是卖东西的,对联想就会觉得是卖电脑的。用同一副面目进入新市场往往不被接受(小时候见到百事可乐那个商标品牌的袜子还以为是假货)这方面的反例就是俏江南,本来是作为高端商务餐饮登场的,八项规定后开始开拓低端市场,但没搞小号,低价盒饭(相对的,其实也不低)直接就从俏江南各个酒楼制作发出,直接拉低逼格。。。

4、股权并购的自然遗留

现在的企业扩张往往以收购为主,收购完自然会增加子公司。

公司的指挥链条不能太长,否则会出现指挥失灵。另外对很多产业和高级人才来说,也需要相对独立决策权,故而会把相关部门选择分割,独立出去。

6、公司的股权激励(高新企业常见)

互联网公司往往存在股权激励,不设立子公司的话分割股权非常麻烦,单独弄个公司就方便了。另外开辟新产业时往往是一个团队领导带着兵马和渠道整个来投靠,发言权相对较大。

7、优质资产的移转

原因很复杂。有些是公司本体不行了,开设分基地应对主基地即将面临的没顶之灾。有些是将优质资产攥在手里,如马云将支付宝独立出来,将阿里的优质资产注入(阿里巴巴的大投资人是软银等公司,不是马云,但马云依靠双重代表权制度控制投票权)。

8、资质的限制

房地产获利很多,早先很多企业有些闲钱都投身房地产。但开发房地产是有资质限制的,进入者就会选择注册一个公司去弄资质或者直接收购一个有建设资质的企业。

很多需要许可证、审批的行业,进入者往往会选择直接收购成熟企业。

9、关系的协作

很多子公司并不是完全被集团控制,被收购前的管理层还在,他们也有大量股份持有。对控股股东来讲,他们是战略投资者,子公司的管理层并不完全是下属,而是合作者。在更复杂的情况下,还有交叉持股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