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執筆中的“龍眼”和“鳳眼”指的是什麼?

不二齋


寫毛筆字,執筆方法很多,既與筆的大小有關,也與個人習慣有關。

古人文雅,給執筆起了些很好聽的名字。

所謂龍眼法,也叫龍晴法,是用手指的最尖端執筆,大指、食指、中指丶無名指的甲和肉,都著筆管,小指貼緊在無名指側面。五指形成一個圈,執筆緊,容易運腕。如下圖。

鳳眼法,是放筆在食指指節彎處,中指上節鉤筆,和大指相對,大指也是節彎著筆管,無名指以指背中節著管,小指隨其後。食指和大指之間形成橄欖形圈。喜歡運指者愛用此法,如下圖。



其他還有三指法、迴腕法等,不一而足。所謂執筆無定法,方便寫字就行。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執筆姿態所形成的母指與食指間的形狀,圓形為龍,略長為鳳。作用主要是為了使用毛筆時,能使手指可以用力。但是龍形執筆難度大於鳳形。主要是手指第一節關節前部,平時並不用力捉握東西,所以很難控制。好處是一旦習慣於此,更易使手指之力傳導筆鋒。第二個好處是所謂的轉指,可以較靈活。。鳳形同樣母食二指齊力,比龍形較易掌握。因所握筆管至於指節或略過指節,為大部分五指捉筆者所用。捉筆強調母食二指之間的空間形狀,對於初習者要有一個過程。如能養成龍鳳形狀,今後的用筆運筆可受益良多。只是現在絕大部分捉筆者,都難以作到,而使母食之間基本無空間,或是細長一線。對於傳統捉筆,而具的龍鳳形態,大概巳無多少習書作畫者會去重視了。(書法為先師朱味辛先生書)。


乾德堂1


嚴格來講,執筆的古法有三,龍睛,鳳眼,鵝頭。

龍睛,是指拇指食指合圍成圓,捏住筆竿。此種執筆法,筆最靈活,魏晉時人,一手拿牘,一手拿筆,多用此法,所作精細,小楷草書尤妙。

鳳眼,是指與食指中指一起來捉筆,使合圍成鳳眼形狀。此種執筆,適合寫碑,穩固和準確性強,隋唐時期,站立於案几前寫作,所謂倚馬可待,就是形象描述,故中楷,狂草得以發揮。

鵝頭,就是典型的拔燈法,也叫跋蹬法,五指齊力,食指高鉤,形成鵝頭,導致拳中空如握卵。此法從五代李後主後宋元明多用此法,究其原因,是坐椅伏案,自然以此法人體最適。此法寫行書,最能盡意。

可見,所謂的執筆古法也隨時代變遷,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並非憑空想象或死搬來的機械模仿。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然後再來總結回顧,所謂執筆法中不變的定法,就是"虛而寬",這樣才能使筆保持自由圓轉,它的前提是書寫人寫字時要做到自由圓轉。

謝謝閱讀!敬請探討!畢竟是古法,一言難盡。


鈍刀直入


1:握管時,大拇指節骨挺直,裡側呈微凸伏,與內彎的食指構成狹長形的縫隙,因美其名為“鳳眼”。大指骨外凸,虎口空圓者稱“龍眼”,是另一種執筆法。

2:這主要是指握筆的時候,食指、虎口、拇指圍起來的形狀。

當你坐著寫毛筆字的時候,手腕貼著桌面,要求握著筆的同時掌心裡還能放得下一枚雞蛋,這種情況下上述的形狀就叫做龍眼

而當你站姿懸腕寫毛筆字的時候,三指向下捏筆,掌心放不下雞蛋了。這時食指虎口拇指圍起來的形狀就叫鳳眼。


謝太安


書法中的龍鳳眼並不形容人的眼,指的是執筆手法。龍眼即用食指和中指的指尖作弧握筆,無名指的第一節骨放在筆桿推住小指不觸筆桿,虎口呈空圓狀。

鳳眼即執筆時,大拇指節骨挺直,與內彎食指形成狹長形的如鳳眼的縫隙。


一身肝膽照


拇指在前是鳳眼,拇指在後是龍眼。


五味


練書法重點是壓腕,不壓腕什麼筆法都是白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