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佛教傳入中華以來,對華夏文化的影響,具體有哪些?

指月問心248


具體體現在文學藝術和思想觀念三個方面。

從文學角度來看,佛教對於中國世俗文學尤其是小說故事的影響很大。佛教有通過佛經故事傳教的傳統。這些佛經故事,往往情節曲折離奇,但又富有哲理和暗示性。佛教的講經往往通過口頭方式進行,主要面對的是社會中下層不識字的民眾,因此力求通俗有趣。這對於後世的說書藝術有很大影響,也形成了宋元話本的基礎。而宋元話本小說又是明清小說發展的基礎。此外,講經也對於戲劇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力。戲劇和宗教本身就是有密切關係的。通過戲劇傳播宗教是傳教當中一種常見的方式。目連救母勸善戲文,是一出流傳非常廣的佛經主題戲曲。現在很多地方戲當中還保留著類似題材的劇目。而在很多地方,廟會和戲劇演出也是密切相關的。所以佛教不僅為戲曲提供題材,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戲曲的發展。此外,佛經在翻譯過程當中把古印度的音律也介紹到了中國,這對於中國古代詩詞格律的形成有很大影響。唐詩的發展恰逢佛教的鼎盛階段,這兩者不是偶然的關係。

從藝術角度來看,佛教的宗教藝術包括造型藝術和音樂,對於中國古代藝術都有很大的影響。佛教傳入中國的時候,大致上是對應北印度的貴霜王朝階段,這一時期的佛教藝術特點,被後世稱為犍陀羅風格。這種風格是融合了古印度的傳統藝術和古代中東地區以及地中海沿岸地區的藝術風格而形成的。在人物的塑造上追求真實。中國新疆地區的龜茲石窟,基本上沿襲了貴霜王朝的犍陀羅藝術風格。而敦煌石窟的藝術風格,在犍陀羅的基礎上吸收了中原漢地的藝術風格,唐代以後的藝術風格更為中國化。雲岡石窟則以犍陀羅風格為基礎,融匯了北朝遊牧民族的部分藝術特色,又有中原漢地的藝術色彩。龍門石窟則更為偏向中原漢地藝術風格。犍陀羅藝術風格在融合的過程當中,逐步被中國的藝術家們吸收。此外,佛教建築,尤其是佛塔,對於中國古代社會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在佛教傳入之前,中國人是沒有塔的概念的。甚至於這個字也是在唐代以後才產生的,早期的時候稱為浮屠。佛塔乃至於一般的塔,往往是一個城市的中心。在很多地方,塔已經脫離了宗教功能而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公共建築。音樂上佛教也有很大的影響力。主要體現在古印度文化中對於音律的研究。這些成果以佛教的方式傳入中國,進而影響了中國人對於音樂的認知。

從思想文化層面來看,佛教的主要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針對普通大眾的終極精神關懷。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當中,對於彼岸世界是不夠重視的。無論是儒還是道,都重視現實世界。這是中國社會自春秋戰國以來所形成的實用主義的思想觀念所導致的。但這種思想空白,被佛教所填補。佛教的理論主要是針對彼岸世界的。這對於普通大眾來講,是一種重要的精神撫慰。第二個是針對上層精英人士的精神撫慰。最主要體現在佛教的空這個概念上。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中觀論為主要思想。所謂中觀論,就是指佛與法在空與不空之間,曲中觀之。大乘佛教認為佛與法本質上是空的,但又不是完全空。否則佛與法就沒有意義了。所以佛與法就在空與不空之間。這種以空來理解世間萬物的思想,給了很多上層精英人士在人生苦難孤寂的時候,尋求精神解脫的一種途徑。既然萬法皆空,自然一切都不值得留念。但世間萬物,又在空與不空之中,雖然不值得留念,但卻沒有必要將其拋棄。所以人應當活,但又不是為了具體的一事一物而活。於是就在困境之中摸索出了一條精神上的達觀之路。這也就是很多士人在生命的最後階段,醉心於佛法的主要原因。


zyb38537240


一、中國文學界的影響

1、內容的擴大

中國自漢朝後,學者唯古是尚,小敢稍有創作,雖然有新觀念,但都只有古詞,使學術毫無生趣。佛經剛開始被翻譯時,除固有名詞對音轉譯外,其相象語者亦襲古,後來經過長時間的研究,感覺舊語與新義,很難配介在一起,若一自保持使用古語常常是詞小達意,所以要創造新語,這無形中促進國語內容日趨擴大,現在的佛學大辭典,雖然未能搜盡佛經所有新名詞,但看後足以使人歎為觀止。

2、法及文體的變化

佛經的文體與普通書籍有所小同,其中最顯著的是佛經既小用之、乎、者、也、矣等字,也小用綺麗的詞句,同時佛經中小僅倒裝文法很多,而且形容詞,重煤語和同格的詞句也小少,尤其在一篇中,散文與詩歌交錯,小管是詩體的褐頌,或散文式的長行,內容或說理、或述事、或問答皆兼有之。

3、藝術風格的發展

自六朝至兩宋,佛學盛行,許多詩人涉足佛教,與僧侶結交,詩歌創作受到佛教很深的影響,著名詩人土維、自居易、柳宗元等人就崇信佛教,他們的很多作品寓佛理禪意於其中。

二、中國藝術界的影響

1、建築的影響

中國古代的建築,雖然沒有西洋的實用,但卻力求精美,如房屋前後的陳列布置,左右美妙的點綴,又小是西洋建築物可以媲美的。特別是佛寺的營造,結構及其精緻,氣派更是弘偉莊嚴,都是效仿印度原始佛教的狀態,至於遍佈中國大陸各地的佛塔,更可以代表佛教堅毅之精神,給人神聖而崇高的感覺。

2、畫和雕刻的影響

繪畫雕塑更能顯示出佛教的影響。佛教傳入中國,印度以及西域的石窟藝術也跟著傳入。古印度的佛教藝術主要就是石窟壁畫和雕塑,中國的石窟藝術是它們的繼承和發展。其影響路線,就是的“攤綢之路”。

4、音樂的影響

中國古代的音樂很豐富,但佛教進入中國後更有新調加入,使中國的音樂有了新的突破,如‘寺院鐘聲’等樂曲,都是模彷彿經中極好的梵音,至於佛寺中檔磐鐘鼓等,皆僧眾起居與共之禮樂。

三、佛對中國風俗的影響

中國原有的儒家信仰,是著重於現實人生的建設,無暇推究生前與死後的問題,對於生前死後以及形而上的宇宙本體,都是存而小論。講到善惡的補償及懲罰問題也只寄望於個人的後代子孫,其實,從現實的史實上看,寄望於子孫的果報是小可靠的。






文化三角行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起源於印度

1.佛教對哲學的影響 ,它對宇宙人生的洞察,對人類理性的反省,對概念的分析,有著深刻獨到的見解. 2、佛教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深入到文學.3、佛教對中國語言的影響 佛教對中國語言的發展也有直接的影響。一方面表現在漢語詞彙上:漢語詞彙有三分之一取自佛教或受佛教影響。 4、佛教對中國藝術的影響 在中國古老的藝術長河中,佛教的影響同樣是不可否認的。5,在中國音樂史上佛教音樂也佔有一席之地。 除此之外,佛教在雕刻、舞蹈、戲劇等方面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隨著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發展,中國藝術中佛教的因素處處可見。 6、佛教對中國民俗的影響 佛教傳入中國以後,逐漸流行於民間。一方面,佛教裡有許多節日,隨著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不斷融合,這些節日也慢慢越出了佛教寺廟的高牆,與中國的民俗節日相結合,走進人們的世俗生活,成為民間普遍的歲時風俗。


涵han182


據歷史記載和專家研究,佛教自東漢後期傳入中國後,經過一千多年的傳播和融合,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一方面,作為一種外來文化,佛教有其自身的獨立性;另一方面,它又與中華傳統文化相互相影響,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對中國傳統哲學、文學、語言、藝術與民俗有著深刻的影響。

1、佛教對中國哲學的影響

佛教是一種宗教,也是一種文化,包含了很深的哲學思想。自從佛教傳來中國,中國的傳統思想觀念,如宇宙觀、人生觀、道德觀等都受到佛教思想的影響。佛教的一些概念、意識、理論、思維方式和價值體系逐步進入中國人的頭腦。在經過長期的衝突和磨合以後,逐漸與中國原有的思想相融合,成為中國思想文化的一部分。

例如中國傳統哲學注重以家長制的血緣關係為依據的倫理道德準則的論證,重視以治國安民為出發點的天人關係的考察,對人和一切生命的本源、對宇宙本體,雖也有涉及,但論證不深入,也不統一。雖重視敬神祭祖,“神道設教”,但對靈魂和死後的世界,缺乏神學論證。提出了性善、性惡等人性論和從凡至聖的說教,然而對心理的分析論證卻比較粗糙。佛教的傳入,以其龐雜的大小乘的宗教教義和哲學理論,對中國哲學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刺激和啟發作用,並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論證方法,從大的方面說,佛教理論中的時空無限、體用相即、心性淨染(善惡)以及對心理作的細密分析,對心在解脫成聖中的決定作用的論證等,都對中國哲學的豐富和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佛教的將宇宙本體(真如、實相、法性)與心性(佛性、真覺本心)相溝通的“理”概念的提出,禪宗的“即心是佛”、“識心見性”的解脫論,直接推動了宋明理學的形成與發展。宋明理學關於天理和性、夭地之性和氣質之性的理論,以及主靜、主敬的修身方法,都直接受到了佛教的影響。

2、佛教對中國文學的影響

佛教對中國文學的影響深入到文學的各個領域。從文學理論到具體的創作技巧,從體裁文體到具體的創作內容,到處可見。

首先,許多佛典本身就是偉大的文學作品,如《維摩詰經》等,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其次,佛教對中國詩文有著重要的影響。例如五萬餘首唐詩,平均每十首就有一篇關於佛教的,尤其是佛教中的禪宗。其中王維、韋應物、魏源、李叔同的詩中都有佛學的痕跡。以王維為例。王維,字摩詰,即源自於《維摩詰經》。作為一名山水田園派詩人,他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用了大量的“空”字,因為佛教所言一切皆空。如詩句“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寒空法雲地,秋色靜居人”;再次,佛教對我國的小說也有很大的影響。例如四大名著中的《西遊記》就有佛學的理念:孫悟空無論上天還是入海,甚至自稱齊天大聖,但也逃不開如來佛的手掌;世間有菩薩、有投胎、有地域、有餓鬼。又如《紅樓夢》中開篇就是一個僧人和一個道士的對話,賈寶玉最終出家,榮華富貴一切皆空;另外邏輯學一個源頭——因明學就是來自佛學。

3、佛教對中國語言的影響

佛教對中國語言的發展也有直接的影響。一方面表現在漢語詞彙上:漢語詞彙有三分之一取自佛教或受佛教影響。像一些取自於佛教的詞語,如剎那,在佛學本意是人產生壞想法的時間;世界,佛學本意是指過去現在未來稱“世”,上下八方成“界”;天花亂墜,本是指喬達摩悉達多的講法,得到眾人的信服,甚至連頑固的石頭都已經點頭了;瞎子摸象,佛學是指眾生被愚痴所障,不瞭解宇宙的真相;五體投地,本是佛教的一種禮儀。類似的詞彙不勝枚舉。受佛教影響的詞語也很多,比如,“解脫”一詞最早出自《史記》,本意是消減、開脫。後來隨著佛教的傳入,被注入了新的含義,即擺脫苦惱,得到自在。

另一方面,在漢語音韻方面,也可以看出佛教的影響。佛教文化是漢語文化的淵源之一,它推動了漢語語言方法論的變化。南朝時,人們在佛教梵聲的影響下,把字音的聲調高低分為平上去入四聲,用於詩的格律,推動了音韻學的發展和格律詩的產生。在注音方式上,古代學者將東漢以來盛行的直音改為反切,也可能與梵語拼音的影響有關。

4、佛教對中國藝術的影響

在中國古老的藝術長河中,佛教的影響同樣是不可否認的。無論是在建築、繪畫、雕刻藝術方面,還是在音樂、舞蹈、戲劇藝術方面,都滲透著佛教的影響。

比如在建築方面,佛教的傳入大大增加了我國建築藝術的光輝。據《後漢書·襄楷傳》記載,延熹九年(166年),襄楷上諫桓帝曰:“聞宮中立黃老浮屠之祠。”這是我國關於寺廟的最早記載。從此,我國的建築樣式加入了印度的建築風格。從唐朝詩人杜牧的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中可知,當時就金陵這個地方就有四百八十寺之多。而建築寺廟者除了有僧侶,還有帝王和個人。建寺的緣由有的是為人祈福,有的是人民為帝王所造,有的寺廟則是作為居住地。我們還可以從《洛陽伽藍記》記載永寧寺的盛景中窺探當時寺廟的壯麗輝煌。

在繪畫方面,印度佛畫的傳入,對我國繪畫的內容、形式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刺激並擴大了中國人物畫的表現題材,出現了描摹歷代帝王像、孔子像、老在繪畫方面,印度佛畫的傳入,對我國繪畫的內容、形式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刺激並擴大了中國人物畫的表現題材,出現了描摹歷代帝王像、孔子像、老子像的繪畫品種;佛畫創作運用的具有明顯立體感效果的暈染法,給中國繪畫帶來了新的技法;佛教壁畫的流行,促使我國佛道寺觀迅速發展等。

而在音樂方面,佛教音樂稱為“梵嘆”。《高僧傳》說:“詠經則稱為轉讀,歌贊則號為梵喚。昔諸天讚歎,皆以韻入弦管”。佛教為擴大影響,在做大的法事活動中經常伴之以音樂。南朝齊朝蕭子良曾招致名僧,“造經貝新聲”。北方寺院也盛行佛曲,在《洛陽伽藍記》中有“梵樂法音,恥動天地”的記載。隋唐宮庭中設置“七部樂”和“九部樂”,西涼樂有舞曲《於聞佛曲》,天竺樂有舞曲《天曲》。明清時佛教音樂自成體系,有整理的管樂曲譜和歌曲6。因此,在中國音樂史上佛教音樂也佔有一席之地。

除此之外,佛教在雕刻、舞蹈、戲劇等方面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隨著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發展,中國藝術中佛教的因素處處可見。

5、佛教對中國民俗的影響

佛教傳入中國以後,逐漸流行於民間。一方面,佛教裡有許多節日,隨著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不斷融合,這些節日也慢慢越出了佛教寺廟的高牆,與中國的民俗節日相結合,走進人們的世俗生活,成為民間普遍的歲時風俗。如佛誕節、盂蘭盆節、佛成道節等。另一方面,隨著佛教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影響了我國人民的傳統信仰,給中國人的本土信仰增添了新鮮的色彩。“家家觀世音,處處彌勒佛”景象充分說明了佛教信仰已融入了佛教的世俗生活。佛教的交易深入人心,如因果報應、六道輪迴等與中國原有的靈魂觀念相結合,對中國的喪葬習俗產生了重大影響。佛教以慈悲為懷、不殺生的思想亦使民間形成了放生的習俗。

6、佛教對中國科學發展的影響

中華民族是一個富於創造性的民族,在科技方面為人類做出了極大的貢獻。而佛教在向中國的傳播中,為我國的科學技術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這些貢獻也是多學科、多領域的。例如天文、地理、數學、醫學等。特別是在天文歷算和醫學方面,如唐代的高僧一行,是中國古代天文歷算史上的偉大代表之一;佛教的傳入,也帶來了南亞地區的醫藥知識,推動了我國醫藥的發展。


永不言敗大俠


自唐僧於公元七世紀初葉,取經天竺國,返回白馬寺,完成了驚世駭俗兩大壯舉:一是為華夏“儒道釋”三重思想文化,構築濃墨重彩一環;再是為今日尼泊爾、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虛無縹緲、口耳相傳歷史歲月,書寫翔實文字記載。此處必須真真切切地指出,佛教傳入中華,即刻脫胎換骨,從“度一己”演化而為“度眾人”,從“盡佛心”昇華而為“盡人心”,從“尊菩薩”進化而為“敬生命”,徹底擺脫了印傳、藏傳佛教的淺薄層面和原生狀態。太多史籍記載“唐僧取經”故事時,往往忽略了唐代特有的拿來我用風情和有容乃大境界。此等開放胸懷,尤其值得誇讚、稱道、景仰。


聞魯生


過去有很多人只是簡單的信佛,燒香磕頭,臨時抱佛腳,到現在善男信女越來越多,很多人開始由信佛到學佛,不是簡單的迷信,這算是很大的變化


繁花似錦漫天下


迷信,賄賂佛做壞事,發財。道德淪喪。


走天路596


太上老君當年騎青兕出函關教化胡人,當時胡人愚智未開沒有靈根之人可傳神州道法老子就用佛法教化他們後來佛教就在西域發展壯大又回到神州!所以也可以說佛教就是道教的分公司😂😂😂😂


蔚藍高峰


燒香拜佛,吃齋唸佛的人多了,影響深遠,直至新中國成立後,因為反對封建迷信,才逐漸減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