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岩資本:政策調整 IPO為醫藥行業帶來源頭活水

2018年的資本市場被譽為“至寒之年”。與前幾年整個市場的投資瘋狂,估值過高相比,今年投資機構逐漸變得冷靜下來,踏實下來,在寒冬中沉著思考與覆盤,意在“逆週期投資”時刻重裝上陣,用獨到的眼光挖掘出新一輪獨角獸。

有個板塊卻始終熱火朝天,和整個大環境截然不同,那就是生物醫藥行業。不管是港交所上市新規還是IPO綠色通道,都屢屢點名生物醫藥,為行業大開方便之門。在第18屆中國股權投資年度論壇上,基岩資本副總裁岑賽銦發聲看好生物醫藥板塊,他指出:“在這個時點,相關的投資人或者投資機構一定要去了解生物醫藥這個行業。”

IPO政策調整

近幾年,我國的生物醫藥行業發展迅速,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方面,中國醫藥審評審批政策改革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的重大進步尤其是基因科學的突破性進展給生物技術行業帶來了快速發展。而且,大量海歸人才的聚集也大大加速了行業的進步。

此外,還有國內IPO政策的變化。美國資本市場有收購和納斯達克上市兩個資本退出通道,尤其是納斯達克容納了幾百家生物技術公司的上市,但國內在這一方面卻並不完善。

今年,香港交易所進行了“三十年來最重大改革”,明確界定了對於不同股權架構的發行人以及尚未獲得營收的生物科技公司來港上市所需要的條件,上市政策的改變讓沒有盈利的生物醫藥公司也可以上市,這迅速吸引了很多尋求國際資本的亞洲公司。

今年,歌禮制藥、百濟神州和華領醫藥相繼在港交所登陸。其中百濟神州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後在港交所再度上市。龐大中國市場的吸引力和政策的變化,讓港交所日漸成為在納斯達克以外的另一上市選擇。

便利資本,於醫藥行業發展有利

為什麼港交所要專門為尚未獲得營收的生物科技公司大開方便之門?第18屆中國股權投資年度論壇上,基岩資本副總裁岑賽銦發表了《新經濟領域的變化和機會》的主題演講,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份詳實的答案。

他指出,對於創新藥企業而言,在產品研發成功推向市場之前,通常沒有收入,也沒有利潤,又面臨鉅額的研發支出。成功上市一方面可以為創新藥企業提供一個便利的融資渠道,首發募資也可以填補研發費用上的緊缺,另一方面還可以增強公司品牌效應,使公司與外界的研發合作更容易達成。

從美國市場的經驗來看,美國生物醫藥產業能夠高速發展的原因不在技術,在資金。生物醫藥行業的下一次產業革命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回報,他們有很多改變世界的藥,有很多能挽救生命的東西在不斷的發明創造出來,我們看到了一次又一次新的成果,我們看到白血病患者可以痊癒,甚至先天性失明患者可以痊癒。

“是什麼導致了這樣的成果?是資本,是資本的力量,同時也是資本市場規則的力量。”岑賽銦表示,“以前很多資本包括中國也是一樣,他們不敢投資生物醫藥企業,尤其是不敢投資創新藥企業,為什麼?研發費用太高,研發風險太高。我們要讓能救命的企業賺到錢才能救更多的人。”

一級市場迅速反應,熱火朝天

迄今為止,2018年健康醫療產業的投融資可以說是成績非凡,幾乎每個季度,流入這一領域的資本都創下新紀錄。無論從質量還是數量上講,2018年都是卓越的一年。幾年前,5000萬美元的融資輪可能就會佔據新聞頭條,如今一億美元的A輪融資都已經司空見慣。

今年5月,騰盛博藥(BriiBiosciences)公司創建時的A輪融資金額高達2.6億美元。VielaBio(2.5億美元,A輪),基石藥業(2.6億美元,B輪),和GRAIL(3億美元,C輪)公司今年完成的融資輪也都超過了2億美元的大關。在湧入健康醫療領域的資本顯著增長的前提下,每年新生初創公司的數量並沒有顯著增加,這意味著每個初創公司可能獲得更多的資本投入。

原因何在?岑賽銦認為,現在生物醫藥企業沒有收入的時候就能上市,這就使很多早期資本願意參與創新藥企業的早期投資,因為不需要等到這個藥賣出去創造利潤才能退出,甚至可以在臨床一期、二期有了一個臨床數據的結果,還沒有任何收入的情況下,這個企業就能上市。也就是說在它創立的時候投資它兩三年時間有一個實驗的成果,可能它就能上市,資本就能退出。

在這樣的資本制度保障之下,資本願意投資創新藥企業。有了資金,企業也有了機會創造出更大的成果。

岑賽銦在現場表示:“相關的投資人或者投資機構如果你還不去了解生物醫藥這個行業,我覺得是不合格的。生物醫藥行業是基岩資本重點關注的行業,我們會長期深耕,長期和企業在一起。我們希望能夠通過資本運作的手段,藉助不同的市場,不同的運作模式,幫助我們的企業走得更遠。我們不希望跟風,有沒有名氣,會不會PPT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企業在做些什麼。如果我們認可一家企業,我們就會幫助企業成為獨角獸。這是基岩資本一直在做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