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豪!他拒絕美國高薪,不顧家人反對,勵志解決中國“無芯之痛”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青山矗立,不墜青雲之志。有這樣一批學者,他們不為高薪,不畏艱難,醉心科研,一心撲在學術領域,只為了報效祖國!西安郵電大學張博教授就是其中之一!

放棄美國高薪,回國從零開始

張博1983年9月出生,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西安人,從本科到碩士研究生一直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就讀,2008年作為國家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第一批國家公派研究生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就在張博博士畢業時,他的人生面臨一項重大的選擇,是回國還是在國外發展?因為他既收到了美國著名公司和高校的offer,也接到了到國內頂尖的C9聯盟高校當博導的邀請。

那段時間,張博的父親和朋友都極力勸說張博留在國外發展前景更好,但是張博卻力排眾議,毅然回國。張博認為,在國外技術的基礎上,取得更大的成就無可厚非,但是回國從零開始,更有無限潛力,哪怕會遭遇各種困難,自己作為公派留學生,理應回報祖國。

自豪!他拒絕美國高薪,不顧家人反對,勵志解決中國“無芯之痛”


研發“中國芯”,填補國內空白

回國後,張博得知西安郵電大學有一個專門做芯片的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不僅是做科學技術研究,還做產品化轉化和產業化發展,這個定位與張博的專業和想法出奇一致。於是,2011年,張博進入西安郵電大學任教,成了一名大學教授,並且他還組建了一支射頻微波集成電路和微系統設計研發團隊。

作為團隊領頭人,張博為引進人才費盡了心思,先要建立聯繫,再一個一個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在他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到了2013年,他的研發團隊已擁有了8名博士,共30多名研發人員。

2014年,為了更好地實現產品化轉化,張博開始了職業生涯中第二段創業歷程,成立了西安博瑞集信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之初,張博又遇到了好幾個“坑”,黑心房東坑房租、辦事遭冷眼、招聘員工嫌遠不願意來……科研沒有難倒張博,反而這些事讓他無所適從。

“讓每個人都能用上自主可控的高品質核心芯片”這個夢想讓張博堅持了下來。現在他的公司已擁有近百人的團隊,成為國內一流的專用無線通信芯片設計公司,已研發出40多款專用核心芯片,技術指標達到或超過國外同類產品,可完全替代進口芯片,獲得專利十餘項,並在多個型號裝備中得到應用。

張博團隊研發的GPU芯片已通過省級鑑定,填補了國內空白,被列為陝西省“十三五”重大產業化項目。

自豪!他拒絕美國高薪,不顧家人反對,勵志解決中國“無芯之痛”

佈局太赫茲,欲將西安打造成該領域高地

張博的公司也在廈門和北京設立了子公司和辦事處,完成了三輪融資後,市場估值也接近10億元。

張博還表示在西安佈局以“太赫茲”技術為核心的產業鏈。張博說,“太赫茲”技術作為歐美公認的“改變未來世界的十大科學技術”之一,能夠廣泛應用於安檢、通信、軍工、生物、醫療等領域,在他眼裡這就是標準的“硬科技”、核心技術,與西安未來產業發展十分匹配。整體項目將涵蓋核心芯片、設備製造和行業應用等各個方面,將以“生產基地+產業基金+專業智庫”的形式落地,力爭在“太赫茲”這一戰略技術領域儘快發出西安聲音,將西安打造成本領域國際領先的研發高地、產業化高地

如今,35歲的張博,不僅是大學教授,也是科學家,更是企業家。在國家軍民融合發展的關鍵期及中國“無芯之痛”風口期,他和他的團隊成員承載著夢想與國家的重任,堅持實現讓每個人都能用上高品質“中國芯”的願景,打造西安“硬科技”之都的名片!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頭條號:西安郵電大學本科招生

部分素材來自西安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