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盛莲:早逝的伶人,名剧《风雪夜归人》的原型


刘盛莲:早逝的伶人,名剧《风雪夜归人》的原型

刘盛莲:早逝的伶人,名剧《风雪夜归人》的原型

《风雪夜归人》是现代戏剧史上一出著名的话剧,作者吴祖光,创作于1942年。后来改编为同名电影,导演也是吴祖光,由大中华电影企业公司发行,上映于1948年。

这出话剧剧名出自唐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作者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盛莲:早逝的伶人,名剧《风雪夜归人》的原型

1942年,时年仅25岁的吴祖光因为话剧《风雪夜归人》,剧坛“神童”的之名开始盛传。《风雪夜归人》演出后,轰动了整个山城重庆,场场爆满,周恩来就看了很多遍,还跟吴祖光当面提出对剧本结尾的看法。

在剧中,吴祖光先生运用唐诗苍茫、悠远的意境,讲述了在风雨飘摇的大时代背景下,围绕在名伶魏莲生周围数个人物的的悲欢离合。

2012年,国家大剧院重排《风雪夜归人》,集结了国内戏剧及影视界的顶尖阵容:导演任鸣,主演冯远征、余少群、程莉莎、梁丹妮,2014年曾经赴台北演出。

刘盛莲:早逝的伶人,名剧《风雪夜归人》的原型

吴祖光是江苏武进人,著名学者、戏剧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1917年4月21日出生于北京东城小草厂的一所大宅院里,2003年4月9日,因冠心病发作,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吴祖光先生家学渊源,幼年早慧,有“神童”之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吴祖光在戏剧、文学、书法界都极具盛名,一生著述颇丰。

吴祖光“神童”之名名副其实,早在19岁时他就写出处女作《凤凰城》,令当时已有《雷雨》文名的曹禺盛赞不已,并把这出戏当作为戏剧专科学校学生讲课的样本。

刘盛莲:早逝的伶人,名剧《风雪夜归人》的原型

《凤凰城》的演出获得巨大反响,有一次吴祖光到剧场看自己的戏时,忘了带票,被门卫拦住,他解释自己是剧作者,门卫上下打量他一番,嘲讽道:“你是剧作者,谁信?你是剧作者他儿子吧!”

吴祖光的父亲吴瀛是故宫博物院创办人之一。吴瀛出生在江苏常州著名世代书香的官宦人家,祖上出过18位文武进士。其父任职清朝著名洋务派领袖张之洞幕府,在辛亥革命前逝世。

吴瀛1914年随母亲庄还女士从湖北到北京投奔黎元洪和舅父都肃政史庄蕴宽,被任命为京都市政督办公署坐办,时年仅24岁,具体主管着大量北京市政方面的工作,包括监管住在紫禁城尚未搬走的逊帝溥仪,与北洋政府高层关系密切,人脉丰沛。

吴瀛以诗、文、书、画闻名,又是一位文物鉴赏家。这样的家庭文化氛围给少年吴祖光深厚熏陶和影响。

刘盛莲:早逝的伶人,名剧《风雪夜归人》的原型

7岁到17岁,吴祖光在孔德学校上学,这是一所以法国实证派哲学家孔德的名字命名的学校,蔡元培兼任校长,“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著名人物,如鲁迅、周作人、刘半农、钱玄同、沈尹默、郑振铎等都曾在该校讲课。

升入中法大学后,吴祖光便开始正式投稿了,他的第一篇散文《广和楼的捧角家》发表在《宇宙风》杂志,以敏锐的眼光分析了各类人物捧角的情形,文笔老到,可算出手不凡。

少年时期的吴祖光有一段“捧角儿”的经历:在十几岁读高中时,他不惜逃学逃课,在北京前门大街的广和楼,看了将近一年的富连成科班的京剧,每天十二点开锣,直到五六点钟结束,看完戏回家连晚饭都吃不上了,可见痴迷之深。

吴祖光被京剧艺术的特殊魅力所吸引,不自觉地接受了戏剧艺术的启蒙教育。这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盛莲:早逝的伶人,名剧《风雪夜归人》的原型

《风雪夜归人》正是吴祖光的戏剧代表作之一。剧情如下:

上世纪40年代,在一个酷寒的风雪之夜,一个人踉踉跄跄地从坍塌的围墙缺口走进富家苏弘基的花园。

20年前,这座大城市里有一个出身贫寒的京剧男演员魏莲生,以演花旦红极一时。达官贵人、妙龄男女,甚至一般市民都被他的声色所倾倒。他交往甚广,常为穷苦的邻居纾危济困,颇受人们的敬慕。

刘盛莲:早逝的伶人,名剧《风雪夜归人》的原型

以走私鸦片起家的法院院长苏弘基,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他的四姨太玉春原是个烟花女子,后被苏弘基赎出为妾。玉春怀着一颗争取自由幸福的火热的心,不甘心于囚笼般的富贵生活。她以学戏结识了魏莲生,向他倾诉了自己悲惨的身世,后趁莲生到苏府祝寿演出之前,将他请到自己的小楼上。他们二人过去的遭遇相近,又都沦为阔老们消愁解闷的玩意儿,失去做人尊严,因而由怜生爱,并商定私奔,走向自由。这时,莲生从窗口摘下一枝海棠花送给了玉春。不料这一切都被由莲生推荐给苏家当管事的王新贵看见。

善于阿谀的小人竟忘恩负义将此事禀报了苏弘基。当玉春按约出走之际,王新贵带领几名打手把玉春抓回,莲生则被驱逐出境。二人从此天各一方。

刘盛莲:早逝的伶人,名剧《风雪夜归人》的原型

魏莲生的后半辈子流落他乡,贫困度日。玉春被送给了另一个官僚徐辅成,作为无言的反抗,她成了一个“哑巴”奴婢。二十年后,又穷又病的魏莲生重回故地,企图寻找昔日的“影子”,死在雪天的屋檐下。而玉春也在这天被送回,但人们却找不到她,她已消失在大雪中。

做为中国话剧史上的不朽名作,《风雪夜归人》中的魏莲生,他的原型是一个早逝的京剧旦角演员:富连成社的旦角刘盛莲。

刘盛莲:早逝的伶人,名剧《风雪夜归人》的原型

刘盛莲,1915年出生,京剧花旦。原名国祥,字子祯,河北省河间人。

刘盛莲幼时读书,十二岁时才入富连成社学戏。在富连成初攻二路老生,后来因为另外一位旦角演员仲盛珍不幸夭亡才改学花旦、刀马旦。

在富莲成社,刘盛莲先后从萧长华、郭春山、萧连芳学戏,其最拿手者,当以《打刀》、《皂王》、《马上缘》、《胭脂虎》、《玉玲珑》、《秦淮河》、《樊江关》、《穆天王》最为享名。

刘盛莲天资聪慧,个人很努力,进度很快。舞台上其妖冶艳丽之情态,直欲追踪小翠花。他经常观摩于连泉的演出,看过之后照猫画虎反复研习,渐渐地领悟其中的诀窍。于连泉离社后,他就全部接下了他的活路。

刘盛莲:早逝的伶人,名剧《风雪夜归人》的原型

刘盛莲出科后即搭班唱戏。而当时几乎天天到广和楼看戏的戏迷里有个比刘盛莲小两岁的少年,就是吴祖光。

吴祖光曾在文章中提到当年的情景:

不仅如此,还有更“坏”的事,我还在捧“戏子”——那动机何在,是一直也想不明白的,现在我却略有所悟,大半是由于戏剧特有的魔力,有如现在也有一班人迷于“话剧”一样——我捧的是一个唱花旦的,名叫刘盛莲的;年岁与我相仿佛,所工的专是风骚泼辣的戏。

我待他真好,我觉得这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和他谈天,我同他在北海划船,我把自己最喜欢的小玩意儿都送给他,并且把他约到家里来。我骗母亲说:“这是我的同学,我要留他吃饭。”

刘盛莲:早逝的伶人,名剧《风雪夜归人》的原型

有一次在街上,刘盛莲和吴祖光碰到一群孩子,这群孩子对刘盛莲说的话非常难听。什么“臭娘们,不要脸”之类。吴祖光把这些调皮孩子骂跑后,一转头,却看见了刘盛莲一脸的眼泪。

刘盛莲在富连成科满不久就结婚了,按照梨园行人的习惯,娶的是京剧旦角徐碧云的妹妹。他一生为了奉养年迈的父母和多病的哥哥,就连结婚,据说也是为了给父母生病而“冲喜”。

他的婚礼上,吴祖光最后一次见到了刘盛莲。刘盛莲脸色苍白地对他微笑:“你多玩儿会儿再走。”

婚后并没有几年,刘盛莲因病逝世,虚岁23岁。按生年推测,大概是1937年前后。

刘盛莲:早逝的伶人,名剧《风雪夜归人》的原型

刘盛莲并没留下什么戏剧资料,据说朱家溍先生因为他的出科好久都不愿意去广和楼看戏。

刘盛莲那句“你多玩儿会儿再走”,则永远留在了吴祖光的记忆里,他终生难忘。

吴祖光后来把《风雪夜归人》主人公,起名叫魏莲生。

魏莲生直到玉春出现时,才“知道人该是什么样儿,什么样儿就不是人”、“知道人该怎么活着”。

魏莲生还对他的戏迷说,“您交(朋友)的不是我,是那个在台上红得发紫的魏莲生。”

吴祖光后来想明白了刘盛莲当初为什么听到孩子的骂人泪流满面。

刘盛莲:早逝的伶人,名剧《风雪夜归人》的原型

写《风雪夜归人》这出戏,吴祖光自己的想法是:“在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的人都在受苦时,最紧要的事莫过于去与朋友共甘苦了罢?”

《风雪夜归人》这个五幕剧,吴祖光先生自己认为是最满意的一部。他在卷首引了安徒生的话:“高贵和光荣埋在尘埃里,但真理总有一天可以显出的。”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