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出现了边玩边自言自语的情况,你觉得这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办?

以诚为本9


孩子出现边玩边自言自语的情况,这个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定的,如果孩子没有其他方面,比如认知,社交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就不是自闭症,不用过于担心。

第一种情况:孩子边玩边出现和内容相关的自言自语的情况。

我弟弟小时候喜欢玩打仗的游戏, 每次聚集很多图片的”天兵天将“,在一起打仗,一边打仗一边说着故事的情节,比如”冲啊“之类的,让人看了都很过瘾,这是孩子的正常情况,恰恰说明了孩子对故事情节的创造性和编纂能力。

第二种情况:孩子在玩的时候,出现和情景无关的话语。

这个就要引起注意了,如果孩子总是喃喃自语,又没有和其他人沟通和交流的兴趣,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可自拔,就要对孩子做一些引导和干预了。

孩子不知道怎样去表达,在应用行为分析法中,孩子可能是为了得到某种支持,任务逃脱以及想要获得某种自我刺激的行为。我们在干预中要注意和孩子的双向互动,在孩子出现类似行为的时候,告诉他怎样去表达自己的需求,并且在他空闲的时候给他设置一个目标,采用辅助和强化干预的方式来逐渐减少孩子的无关语言!也可以采用设置闹钟的方式,在孩子完成指令之后给与孩子奖励和强化!

大家有什么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有时间的话我会一一回复!


孤独症之家


大家好,我是糖豆妈。

有一些粉丝跟糖豆妈说自己家的宝宝经常自言自语,嘴里总是小声地嘀咕着什么。有的孩子自己编故事自己说,有的孩子左手跟右手扮演角色互相聊天,有的孩子学习别人说话还学得有模有样。打个比方,孩子画画的时候自己会说:“哎呀有一只小鸟飞来了,把树叶偷走了。”,孩子拿两个玩具在玩的时候说:“小猪你先来玩滑梯吧,小狗狗要等一下哦”等等。孩子家长就会比较担心,孩子自己在那里玩,还自己跟自己说话,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会不会是自闭症?针对这个问题,糖豆妈来跟大家讲述一下吧。

首先给大家说说心理学里的“独白”,意思是通过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的方式来表达“我”个人的情感和愿望。3岁左右学龄前的孩子正处于学习语言的过程,此时孩子的“独白”也是一种语言的自我调节功能,能调节孩子的行为,还能帮助孩子减少孤独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孩子的语言才会越来越丰富,但是这个时期的孩子一般处于以自己先说出来,才会理解得比较快的阶段,所以自言自语的孩子比较多。那孩子就可以放任不管了吗?当然不行了,这时我们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辨别孩子到底是自闭还是自言自语

自闭症的表现比较复杂,但是也可以简单列举出来一些:1、沟通障碍,孩子有语言障碍跟交流沟通障碍,不爱说话,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不说话。2、精神活动自闭,孩子整日闷不做声,自我管理能力差,生活技能很低。3、智力下降,孩子学习成绩低,对新知识吸收慢,不跟小朋友接触不合群。4、危险举动多,自闭症的孩子恐惧感比较小,经常做一些危险举动。5、无法做思想建设,缺乏想象力跟预测能力。6、有些自闭症的孩子可以自己跟自己说话,但是跟别人无法正常沟通交流。如果宝宝出现上述症状,必须马上去医院做检查,让医生做出诊断。如果孩子经常自言自语,跟别人也能正常说话沟通,可以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是没有问题的。

二、仔细听孩子平时都在说什么

如果孩子编的是比较正常的故事,家长是不必担心的。但如果孩子编的故事或玩的游戏是比较暴力的,语言也比较暴力,说脏话等,家长就要对孩子做正确引导了。

三、家长不要过度鼓励孩子自言自语

孩子自言自语的过程虽然没什么问题,但是家长过度鼓励是不可以的。因为这只是一个过程,孩子会从中走出来的,如果家长此时去鼓励孩子,孩子可能认为这样的语言方式才是对的,会延缓孩子脱离这个过程,甚至孩子就走不出来了。

四、经常观察孩子

如果孩子跟家长可以沟通,但是跟外人沟通有障碍,经常一个人玩,不喜欢跟外界接触,整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家长也要带孩子去做一个幼儿心理方面的咨询。

有的家长说孩子还会通过想象力制造一个“假的朋友”来聊天做游戏,其实宝宝心里是可以分清楚真朋友与“假朋友”的。随着孩子的成长,这个“假的朋友”就会消失在他的生活中。如果排除一切疾病因素,自言自语的孩子是很聪明的孩子哦,因为他们拥有丰富的想象力,更加具备创作力与合作精神,也会更独立。


糖豆一家爱生活


不好办了,应该是多动症的一种,我身边一同学30多了还这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