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就考上大學的“神童”,如今只能待在家,並且生活不能自理

一位13歲考上大學、17歲進入研究所博士連讀的中國“神童”,在讀高中時吃飯還要媽媽喂,上大學了也要媽媽陪讀,甚至幫自己洗頭,只要分神做其他事情媽媽便會大聲制止。他的全部任務只有學習,所以他忽略了其他“瑣事”,包括與人交往。

13歲就考上大學的“神童”,如今只能待在家,並且生活不能自理

讀研究生期間他感覺自己長大了,執意不讓媽媽陪讀,可是自己卻沒有辦法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吃飯都要別人提醒,天冷也不知道加衣,他只知道埋頭讀書,不知道與人交往,考試的時間變了也渾然不知,3年後,他收到了學校的“肄業通知書”,被勸退回家。媽媽沒想到兒子竟然會這麼“沒用”,生氣的怒罵孩子,可是看到孩子的無辜眼神,她才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13歲就考上大學的“神童”,如今只能待在家,並且生活不能自理

在生活中,有很多像這位神童媽媽一樣,孩子的生活瑣事全部包辦,以至於孩子進入社會中缺少生存技能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在國外,孩子年滿18歲就要自己養活自己了,而在中國,很多都已經結婚成家,還是個“啃老族”。保姆式家長的存在,使孩子原本可以掌握生活技能時,媽媽卻嫌孩子做不好或者動作慢而指責孩子,甚至拒絕孩子自己動手,認為自己代做省力又省心,還有些媽媽認為孩子還小,有些事等大了自然就會了。殊不知,長此以往,孩子不僅喪失了親身體驗機會,還喪失了動手的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慢慢變得懶的自己動手去做,因為在他們的頭腦裡,媽媽會為自己安排好一切的。

13歲就考上大學的“神童”,如今只能待在家,並且生活不能自理

任何一位母親都不可能包辦孩子的一生。包括學習、工作以及事業的成功,都要靠他們自己去闖、去奮鬥。沒有自立自強的意識和精神,是很難成功的。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媽媽一定要懂得適時放手,多給孩子鍛鍊的機會,幫助他們更好的成長。

兒童時期,很多孩子喜歡說“我能”“我自己來”,媽媽一定要珍視孩子的這種獨立願望,鼓勵、引導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學會獨立。媽媽們可以用以下方法引導孩子:

1 鼓勵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孩子只有在不斷實踐中得到充分的思考和創造,並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個人能力因此得到提升。媽媽不要阻攔孩子想要嘗試的行為,在確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告訴孩子:“不妨試試看”。

13歲就考上大學的“神童”,如今只能待在家,並且生活不能自理

2 要求孩子去做自己能做的事

只要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媽媽一定要讓他們自己做,自己穿衣服、繫鞋帶、大小便、洗手、洗臉、洗襪子……這些事情看似很小,卻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重要內容。從小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獨立意識,才能使孩子儘早學會獨立。

3 引導孩子學做自己不會的事

誰都不是生下來什麼事情都會做的,無論什麼事,都要親自做一下才能學會。孩子的第一次自己吃飯,第一次自己洗臉,第一次自己穿衣服……這些在成人看來不值一提的小事,對孩子獨立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卻有著關鍵作用。媽媽一定要鼓勵孩子,讓孩子多嘗試沒有做過的事,要經常對孩子說:“我相信你,你能行!”

13歲就考上大學的“神童”,如今只能待在家,並且生活不能自理

4 督促孩子堅持做自己能做的事

孩子的獨立性不是一兩天就能形成的,獨立性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不斷內化的過程,需要媽媽對孩子進行反覆的強化和持之以恆的引導。當孩子學會某項技能或能夠獨立完成某件事時,一定要督促孩子堅持、反覆練習,最後養成習慣。

在生活中您是怎樣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歡迎文下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