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裡面,為什麼十三爺在軍隊裡面威望高?

可樂男孩


在古代各朝代中,清朝對皇子的培養是比較全面的,尤其在康熙朝更是如此。

康熙排上序號的二十四個皇子中,之後年齡尚幼的皇子姑且不論,排行靠前的十幾個皇子則大多文武雙全,除了在文化之外,軍事方面也都得到有意識的學習和鍛鍊。

據記載,康熙皇子在學習滿漢文、各項典籍、書法等文化相關內容之外,每天還設有騎馬、射箭等軍體方面的鍛鍊內容,而這也是旗人必須練習的騎射技藝。


不僅如此,康熙還會利用各種機會對皇子加以鍛鍊,如每隔一兩年就要舉行的木蘭圍獵,成年的皇子們大多都要參加,而在康熙青壯年時期對噶爾丹進行的兩次親征包括大阿哥等在內的年長阿哥都被任命為各旗旗主親自參與戰事。

據記載,以大阿哥為首的這些年長阿哥表現都非常出色,甚至不比一向以騎射自詡的康熙遜色。

當然,在兩次對噶爾丹的親征中,十三阿哥相對年幼,並沒有什麼特別出色的表現(史無記載),之後,在木蘭圍獵中,倒是有些關於十三阿哥的記載。


當然,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說十三阿哥掌控了軍隊當然只是出於劇情的安排。事實上,歷史上的十三阿哥基本沒有和軍隊發生關係,換言之,說他掌握軍權,基本沒有事實根據。

不僅如此,在康熙末年的廢太子風潮中,十三阿哥和大、三、四等阿哥都曾被圈禁,但奇怪的是,其它阿哥被釋之後,十三阿哥的圈禁時間遠超其它阿哥。而弔詭的是,之前一直受寵的老十三,之後明顯受到康熙的冷落。

因此,從這個角度上說,在雍正繼位的關鍵時刻,說十三阿哥通過控制軍權而起到重要作用,很顯然是沒有事實根據的。


事實上,皇帝的保衛工作不止一直部隊,如親軍營、護軍營、前鋒營等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而負責京城安全的步軍統領也是重要的武力掌握者。

可以這樣說,在康熙駕崩時,其中起到最大作用的不是別人,而是國舅隆科多,其不但是康熙遺詔(即口頭繼位詔)的宣佈者,同時也是京城的步軍統領。

因此,從歷史上說,真正幫助雍正順利繼位者並非十三阿哥,而是隆科多。只是隆科多之後很快被整肅,而之前就與老四交好的十三阿哥受到極大重用,才會被電視劇賦予更重要的作用吧!


坑爹史冊


這個得從清朝的軍制統制說起了。由於清朝是職業軍,這些軍人來自全國各地,這就使得清軍從將領到士兵各種成分的人都有,他們很多隻是白身,靠著打仗立功晉升軍官。十三爺在一開始入軍營是在康熙征討準格爾丹期間,當時的主帥是康熙,並不是十三爺。但是十三爺卻是帶領著一支敢死隊,這也是康熙稱他為拼命十三郎的主因。十三爺的這支部隊戰死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但是能夠活下來的立功最多,大部分也都升為軍官。因此,可以這麼說,這些軍官在當時與十三爺的戰友關係,他們是戰場打下來的交情。

其次,由於十三爺是親王,他雖然當了敢死隊的頭頭,卻代表了康熙,誰立功多誰立功少,全看在他眼裡,他怎麼報告康熙,康熙就會怎麼去賞罰。也就是說,在這個層面上,所有軍官能夠獲得提都離不開十三爺的提攜。他是他們的伯樂!所以,將士們聽從於他,是在感他的知遇之恩。

最後,也就是十三爺自己的人格魅力了。這個人性格豪爽,號稱俠王,對將士們的關懷更是無微不至,在將士退伍以後,還幫忙謀取福利,這使得軍隊裡的人更加傾心於他。


優己


每當四阿哥或是雍正皇帝即將被八爺黨“圍毆”時,我們都會看到神奇的十三爺親自出馬,跟京師各大營的“兄弟”打了一圈“招呼”,隨後就不可思議地化險為夷了,鏡頭中只剩下一臉驚恐又一臉驚喜的“四哥”…



說實話,《雍正王朝》前半部分爭皇位的時候,十三爺掌控兵權看著還挺驚險;到了八爺無比自信的“八王議政”時,十三爺還那麼好使,就真的是有些神奇了。十三爺就那麼靈?世界上真有這麼好使的人?



我知道十三爺是“俠王”,仗義疏財、對人好,寧可自己吃虧,也不能委屈為自己辦事的人。同時,

十三爺帶兵軍紀嚴明、賞罰分明、以身作則、身先士卒,與士兵同甘共苦。但人再好,再會帶兵,也不可能總那麼神奇地化險為夷。




思來想去,我覺得十三爺之所以神奇,最關鍵的一點是他把基層武官和士兵用“心”交了下來,然後與他們一同成長,進而對這些“自己人”封官加爵,恩威並用,最終形成了“鐵打的營盤,十三爺的兵”。




至少,反轉“八王議政”時,十三爺靠的就是自己範圍龐大、親自養成的“親兵”。而幫助四哥爭奪皇位時,靠的則是他的好人緣、好人設和“好手段”…


南瓜報告


首先,我們得先了解一下歷史上的十三爺,十三爺大家都知道叫胤祥,雍正帝繼位之後,因為要避免雍正帝的名字胤禛的諱,諸位阿哥都把胤改成了允,十三爺也叫做允祥,但是後來在雍正帝的特許,改回了胤祥,以示對十三爺的器重與寵愛。

十三爺生於康熙二十五年,而雍正生於康熙十七年,也就是說雍正比十三爺大八歲,至於為什麼十三爺與雍正的關係比較好,一直支持雍正帝,史書上沒有記載,不過雍正在給十三爺的祭文裡有說到,十三爺的算學是雍正教的。

那麼很有可能十三爺打小就跟著雍正玩的,或者雍正的很多理念,十三爺都十分的贊同。

其實十三爺早年的身體很不好,得了一種叫鶴膝風的病,為什麼叫這種名字呢,是因為得了這種病,膝蓋骨會突出,然後腿骨無肉,這種很像仙鶴的膝蓋,正因為如此,十三爺就很難在軍隊裡面有多少作為。

十三爺能文能武,書法與畫畫也十分精通,所以很受康熙的寵愛,在康熙三十七年至康熙四十七年間,不管康熙到哪裡,都會帶上十三爺。但是到了康熙四十七年的時候,康熙第一次廢黜太子,也將十三爺幽禁了一小段時間。

從康熙五十年開始,十三爺的腿部有了毒瘡,情況比較不好,雍正就常給十三爺找名醫來看,但一直沒有好轉,也就是說從康熙五十年至康熙六十一年,十三爺並不是被康熙幽禁了十年,而是養病了十年。

那我們再來看《雍正王朝》,雍正王朝之所以好看,就是因為它一方面是根據史實的脈絡來寫,但另外一方面又對很多事情做了一些處理,我們就拿十三爺來說,如果是直接根據歷史來說。

那十三爺豈不是很無趣,所以就將十三爺塑造成為一個俠王,而且在軍隊裡面十分有威望。那為什麼要這樣塑造呢?為了劇情的考慮,尤其在康熙臨死前,雍正繼位那一段,還有八爺帶著八旗王爺來逼雍正的宮的時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軍權。

其中這兩段,在歷史上面並沒有如此複雜,因為前一段,一切都在隆科多的掌握,後面一段,那八爺根本沒有那個能力再那麼一出了,但是為了劇情的需要,那就是必須將這個任務交給十三爺。

而根據電視劇裡面的邏輯,那就是為什麼十三爺如此在軍隊有如此的威望呢?原因是,十三爺俠肝義膽,武藝高強,清軍的很多將領都是十三爺帶出來的,是十三爺的舊部,那麼他自然威望很高了。


歷史簡單說


雖然歷史上的十三爺胤祥並不以軍事見長,但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胤祥卻被塑造成了一個從小就在軍營裡滾大的皇子,又因其為人豪爽、鐵骨錚錚而被稱為“俠王”。



在劇中,十三爺常放在嘴上的幾句臺詞就是:

“我是個帶兵的阿哥。”

“我是打小從軍營裡滾大的。”

“我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

由於被康熙懷疑密謀調兵,十三爺遭到了康熙的圈禁。在圈禁中,圖裡琛孝敬他一壺酒,並說道:“我們這些人都是您帶出來的,誰不知道您是個俠王啊!”

和十四爺因為口角紛爭開打,他衝口說道:“以後邊疆有了戰事,咱倆各帶一支軍馬,看誰得勝凱旋!”

奪嫡的關鍵時刻,鄔先生一句話道出十三爺的重要性:“豐臺大營的兵大多數都是當年十三爺帶出來的。”



而在康熙駕崩當晚,四爺胤禛果然用金牌令箭赦出了正在圈禁中的十三爺,他臨危不懼,幾句話便殺掉了效忠於八爺胤禩的成文運,奪回了豐臺大營的兵權。

後來,狼子野心的胤禩挑起“八王議政”,將豐臺大營共管,又是十三爺出手,將兵權奪回,幫了雍正一個大大的忙。

這些情節都證明了一點:十三爺在軍中的威望特別高。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從電視劇的情節中看,十三爺極有可能跟隨著康熙爺出征過準噶爾。因為劇中十三爺被送到理藩院圈禁時,隆科多正在那兒當差,他對十三爺極盡諂媚之能事,說:“咱就還像那時候在西北打仗似的,沒事的時候我就陪著您,再給您找點樂子。”



康熙一生南征北戰,平定三藩,收復臺灣,痛擊沙俄,三徵準噶爾。在這幾項重大的軍事成就中,只有徵準噶爾是位於西北,也正好契合了隆科多口中的“在西北打仗”。

而康熙也確有在大戰中派遣皇子出征或隨侍的習慣,比如在勤徵準噶爾時,大阿哥胤褆、三阿哥胤祉都曾前往,十四阿哥胤禵也有過以大將軍王的身份出征西北的例子。

所以我們便猜測,十三爺很有可能是隨康熙親征準噶爾,被封為能獨當一面的軍事主官,並以其獨特的個人魅力和出眾的軍事能力取得了將士們的愛戴。而這些將士在戰事結束後,都被提拔到宮廷、豐臺大營、西山銳健營以及其他各地區擔任要職。

但在歷史上,十三爺並沒有隨康熙出征過準噶爾。康熙最後一次親征準噶爾是在1697年,而十三爺出生於1686年,也就是說那時他才僅僅11歲,所以是不可能隨康熙征戰準噶爾的。胤祥最早隨康熙出席大型活動是在1698年,那年康熙去盛京謁陵,胤祥隨侍。



在軍中,胤祥也沒有那麼崇高的威望,實際上他在軍中的威望遠不如大阿哥胤褆和十四阿哥胤禵,他更傾向於一個治國理政的文官。


達摩說


僅從《雍正王朝》來分析,十三爺應該跟隨康熙征戰過噶爾丹。

太子在熱河被康熙廢除後,十三爺因為與太子一起,涉嫌調兵逼宮,而後又講出“無情最是帝王家”等話語,康熙為了敲打他,把他關了半年監禁。

此時理藩院的牢頭是隆科多,看見十三爺來了,立刻上來獻殷勤“就象咱們當年在西北打仗時那樣,有空我就陪著您。”

康熙朝的所謂西北打仗,主要就是康熙三次親征噶爾丹。清朝皇帝出征時,一般有大量的皇子和貴族子弟相隨,十三爺就是這時候跟隨出征的。

雍正登基前,口中不時喊出十三弟是最懂兵的,還差點舉薦他當撫遠大將軍王,說明十三爺在跟隨康熙出征期間,能力和地位都是不低的,否則也不可能勝任大將軍王這樣統帥數十萬大軍的最高軍事主官。

由此可以判斷,十三爺至少在軍中擔任過一方主官,有自己的軍隊班底,且這批人回去後大多充任了豐臺大營和西山健銳營的軍職。

十三爺為人義薄雲天,敢做敢當。這樣的性格容易得罪人,但一旦和人交上朋友,就是生死之交,感情基礎牢固,不容易背叛。

所以十三爺哪怕被圈禁十年,原來那一班人還是對他忠心耿耿。

康熙去世後,侍衛張五哥帶著金牌令箭把十三爺換了出來,十三爺趕到豐臺大營,只用一個眼神,忠於八爺的主帥成文運就掉了頭,可見十三爺在軍中的影響力有多大。

雍正後期,八爺一黨勾結關外的鐵帽子王,用欺騙手段接管了豐臺大營,此時已經病危的十三爺趕到豐臺大營,立即逮捕了非法佔據大營的軍官,並控制了京城防衛,解了雍正的危難。


華哥雜談


在《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中十三阿哥胤祥被設定成一個行伍出身的阿哥,脾氣火爆,剛正不阿,是四阿哥胤禛的死黨。

之所以在軍中威望頗高,是因為十三阿哥領兵打仗,又是皇子身份,而且作戰勇猛,為人又頗為俠義。

雍正繼位時,是他及時接管了豐臺大營穩定了局勢,八阿哥胤禩逼宮時,又是他及時掌握了軍權,幫助雍正渡過難關,在接管豐臺大營時他曾經說過“你們三個人當年都是跟我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讓很多人誤以為十三阿哥真的有過帶兵打仗的經歷,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康熙朝發生的大規模戰鬥無非就是平三藩,收臺灣,驅逐沙俄以及親征準噶爾。

按照年齡推斷,康熙最後一次親征準噶爾之時胤祥才十二歲,不可能參加過這些大的戰鬥,史書上記載胤祥第一次隨康熙巡幸是康熙三十七年去盛京謁陵,此後十年,康熙每次出行,胤祥必定隨駕“康熙三十七年,從上謁陵。自是有巡幸,輒從。”

這段時間康熙的主要任務就是四處巡幸,包括南巡和出塞,胤祥沒有領兵打仗的機會。

在諸皇子中大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等都曾隨康熙親征噶爾丹,十四阿哥胤禵也曾領兵出征西藏,關於十三阿哥帶兵的記錄卻沒有記載,而他在康熙四十八年後突然失去了消息,至於是不是被長期圈禁,歷史上也沒有詳細的記載,極有可能是因為身體原因。


一點點歷史


雍正朝的十三爺,全名是愛新覺羅胤祥(允祥),因為是康熙皇帝的健在的第十三個兒子,所以人稱十三爺,在雍正一朝,十三爺既是他四哥雍正的親密夥伴,還是雍正的保護神,主要是因為允祥的能力頗強,人緣又好,軍隊的將領都願意跟著這位傳說中的“俠王”。咱下面仔細聊聊這位十三爺。

看過雍正王朝的相信不會忘記一個橋段,在胤禛剛剛繼位之際,第一件事就是放了被圈禁的允祥,讓他拿著令牌到豐臺大營調兵遣將保護他順利繼位,而十三爺不負眾望利用自己在軍中的威望和人緣,順利的接管了豐臺大營,領了軍隊到暢春園保著四哥上了大位成為了雍正皇帝。

十三爺之所以在軍隊中有威望,全是因為自小就被康熙帝寵愛,史書中說:“聖祖鍾愛甚篤,省方巡幸,恆命扈從,恩寵優渥。”所以允祥自小就和康熙手下的軍官打成了一片,加上允祥性格直爽仗義,這些京城禁衛軍(西山銳健營和豐臺大營)的將士都對這個皇子佩服之至,很多下級軍士都被允祥賞識而被提拔成要職。後來又發生了太子忤逆案,阿哥中只有十三爺仗義直言,其實誰好誰壞人人心裡都有一杆秤,所以久而久之,十三爺的威信就建立起來了。

最後在雍正王朝中“八王議政”那個緊急關頭,又是十三爺挺身而出,到已經被換防的禁衛軍中把那些王爺帶來的手下全部拿下,迅速奪回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兵權,結束了逼宮的鬧劇,再一次挽救了四哥雍正帝。


老豬的碎碎念


《雍正王朝》裡面,“鐵帽子王”十三爺,年輕時就喜歡行俠仗義,被譽為拼命十三郎,他還是“領侍衛王大臣”,以他以德行仁義的舉止行為,為自己積攢了廣泛的群眾基礎,憑藉多年在軍營摸爬滾打以及與士兵將領們患難與共的情義,使他有很多忠心耿耿的部下。所以,他在軍隊裡的威望很高,很多人都聽命於他。

當八爺想奪雍正皇帝權力,以關外旗主王爺整頓旗務為由,提出“八王議政”,還說服了九門提督隆科多調兵;而初登大寶的雍正,他這時在朝堂上根本就指揮不動隆科多調兵的舉動,正在一籌莫展之及,十三爺匆匆趕了過來,押著關外旗主的將軍,一出面就威攝眾人,使人心所向,使逼宮事件結束。

可以說,正是由於十三爺平時的德行與威望,才使他在關鍵的時刻,能一呼百應。尤其是在雍正登基的這個危機四伏的時候,就不怒自威,穩定軍心,一舉檄下了科隆多等人的兵權,使四爺雍正順利登記。

其實,隆科多再怎麼厲害,也厲害不過十三爺。因為十三就是領侍衛王大臣,隆科多隻不過是個九門提督。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兵力是九門兵力的數倍,隆科多得知十三爺來到朝堂,就想閃人了,但卻被圖裡琛派人盯住了。

當時,十三爺知道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兵權,都被“共管了”,便立即趕了過去。十三爺把四位關外旗主帶來的將軍押進來,就是在表示他已經控制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的兵權和兵力,所以隆科多就知事已敗露,就要馬上脫身。


由於豐臺大營和西山銳鍵營的兵多於隆科多手下的兵,而且隆科多九門提督的兵權和兵力都已經被十三爺控制了;並且,隆科多手下的部分將領都是十三爺帶出來的,那麼,隆科多與八爺這邊本來兵就少,將領又是十三爺的人,如果真的打起來,他們肯定輸。

樂善好施的十三爺,素有俠王的稱號,但不但義薄雲天,還重情重義,不但為四哥雍正保保駕護航。而且,在看到自己父親康熙去世了,眾兄弟為了爭套皇位,都是在死去的康熙面前拼命廝打的時候,只有十三爺一個人哭的情真意切。這一切都說明了他的人格與品行。



在他去世後,雍正賜他“怡親王”,配享太廟;還親選“賢”字為諡號,並且以“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個字佐之。降旨傳諭處所,命各地設專祠奉祀。而這些步履,在清室諸王的封諡和葬儀中,只有十三爺一人!可見他在當朝的名譽威望有多高,在雍正心目中的位置有多重!


超能博士


十三爺胤祥在軍中的威望很高,因為他確實是個將才。

要做為一個受將士愛戴的將領,必須具備一些特質。



一、首先,你必須是個值得信任的夥伴。

世界上有幾種夥伴會令人信任:吃過同一鍋飯,睡過同一間房,挖過同一個壕。

而戰友,則具備這些特點,更重要的是,他們曾經面對同一個敵人。

所以,戰友情,特別是真正的戰場上滾打出來的戰友情,要比同學情,同事情要深得多,久得多。

做為士卒,每天過的是刀頭舐血的日子,誰也不敢保證自己能不能見到明天的太陽,也許今夜舉杯共飲,明日便是永訣。每時每刻都值得珍惜。剛才你在危急時刻把戰友推入戰壕,下一刻,他就有可能為你擋住射向心口的冷箭。

十三爺胤祥是個值得信任的夥伴。他勇於替太子擋住攻擊,勇於替四哥擋住冷箭,勇於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來。



二、你必須是個正直的人。

軍隊中將士們最討厭的就是奸邪小人。奸邪之輩必定自私,而在戰場上,自私自利會害死人的。

戰士們吃的就是這口玩命的飯,當然不畏生死,但是,最怕不明不白地屈死在自己人的私心上。

將領奸邪自私,部下就狐疑多慮,這樣的部隊就會喪失戰鬥力。

十三爺性情忠直,當然受士卒敬仰。



三、你必須是個公正的人。

為將者必須賞罰分明,言而有信。

曹操曾經問兒子曹彰,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將領,曹彰回答:

“被堅執銳,臨難不顧,為士卒先;賞必行,罰必信。”

“賞必行,罰必信”這就身為將領的準則。如果做不到賞罰公正,言而有信,士兵就會感到不公平,就會有怨言,就會懷恨銜怨,逐步失去信任。

漢代驃騎將軍霍去病也從不奪將士之功,跟隨他出戰的很多隨從都能因功獲得封侯,他的公正賞罰也受到將士們的愛戴。



四、你必須是個仗義疏財的人。

貪財則好利,好利則無勇。貪財之人很難得到將士的信任和愛戴。

漢代將軍李廣受到士兵的擁護和愛戴,就是因為他仗義疏財,與戰士共同享受戰場上短暫的快樂。

“得賞賜輒分其麾下,飲食與士共之。終廣之身,為二千石四十餘年,家無餘財。”

而反面的例子就是戰國時候趙國將領趙括,連他母親都瞧不上他:

及括將行,其母上書言於王曰:“括不可使將。”王曰:“何以?”對曰:“始妾事其父,時為將,身所奉飯飲而進食者以十數,所友者以百數,大王及宗室所賞賜者盡以予軍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問家事。今括一旦為將,東向而朝,軍吏無敢仰視之者,王所賜金帛,歸藏於家,而日視便利田宅可買者買之。王以為何如其父?父子異心,願王勿遣。”

後來,趙括果然兵敗身死,四十萬人被他送上死路。

十三爺胤祥出手大方,仗義疏財,能為他人考慮,所以,他曾經的部下都能為他效死命,忠心耿耿。



十三爺還有其它很多優點,比如武藝高強,酒量大,俠義心腸,都是他能夠接近士兵,被大家喜歡的原因。

總的來說,有這樣的將領,部下幹起來舒心,痛快,當然都樂意擁戴他。所以,當他出現在軍中,部下立即會言聽計從,完全服從他的指示。這就是他數次成功奪取軍隊指揮權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