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为什么要杀长孙无忌?

谈文论史


提及唐高宗李治都认为他懦弱无能。但实际上恰恰相反,高宗李治应该是唐朝最伟大的君主。有唐一代最强大的时候就是唐高宗李治时期。而李治最大的功绩就是平定高丽和结束关陇集团对大唐皇室的控制和影响。而诛杀长孙无忌就是其中的最重要事件。

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亲舅舅。李唐前三任皇帝对长孙无忌宠眷甚隆。李渊在位时,封其为齐国公,李世民封其为宰相。而且临死前,还对大臣们说“我有天下,无忌力也。长孙无忌一句‘’晋王仁孝‘’确立了李治的太子之位。李治即位后,封其为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但就是这个仁孝的李治要了长孙无忌的命。这真是莫大的讥讽。而当年对此有着清醒认识的长孙皇后多次规劝哥哥要低调。也多次阻止李世民任命长孙无忌当宰相。但她的话谁都没有听。李治登基以后,长孙无忌应该说很是跋扈。他在朝堂之上公开自比隋代的越王杨素。可见其傲到了何种地步。就在李治当皇帝的第十年,长孙无忌却因“谋反”罪被削职流放,三个月后被逼自缢身亡。一代权臣落得如此下场,既让人扼腕叹息。

长孙无忌死于太傲,太狂,太飘。无人臣之道,之礼。说白了就是自己找死。在房遗爱谋反案里,长孙无忌打击异己。硬生生凭空生出一场大案,把把皇上的哥哥妹妹都给杀了,李恪(就因为李世民那句吴王类我)被长孙无忌下令赐死,李世民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废王立武”之争其实不过是表面现象,真相仍然是权力斗争。也就是李治要把关陇集团彻底铲除。再就是为了成立自己的政治班底。但长孙无忌依旧把李治当小孩,自视有拥立之功。认为李治不敢怎样。可李治把褚遂良被贬谪,他才知道自己小看了他的亲外甥,这才知道皇帝要办他,只需一道圣旨而已。 李义府(笑里藏刀那位)那句:种地的穷农夫多收两斗小麦还想换个老婆,何况天子,这句话真是至理名言啊,更是传颂一时。在新的政治势力的逼迫下,长孙一党很快就被消灭了。


霍光、诸葛亮、长孙无忌、张居正......有谋国之忠,但皆以辅助幼主而死于擅权专断 长孙无忌的死就在于此。但长孙无忌对李治却是忠心不二的。但皇帝认为你妨碍了他。站在了皇权的对立面。你就得死。长孙无忌杀李恪那天就注定了他的结局。简单说就是天理有常,报应不爽。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他是唐朝的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位列第一,是宰相,还是顾命大臣。这还没有完,他的妹妹是皇后,而他的外甥更是新皇帝,但就这样一个牛哄哄的大佬,最后却败在了一个女人手中,下场最为凄惨,令人感叹不已。

他就是长孙无忌,他是唐太宗的心腹忠臣,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首功,并且在立储之争时支持唐高宗李治,后被任为顾命大臣。可以说这个长孙无忌在高宗时期,即有拥立之功,又是皇帝的亲舅舅,还是顾命大臣,这样一个牛哄哄的人物,又有谁能够将其打败呢?

但还真有一个人,还有是一个女人,将其打败了。她就是武则天,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在李世民死后,李治就将自己的小妈武则天收入后宫。武则天是个狠人,先后斗败了王皇后和萧淑妃。她在李治耳边吹吹枕头风,想要当大唐的皇后,她一个二婚女竟然要当皇后,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唐高宗李治知道一旦他提出来,必然会遭到朝臣的反对,为了保证自己的提议能够顺利通过,他就找来了自己舅舅长孙无忌,赏赐大量的财宝,希望得到他的支持。并且武则天的家人以及狗腿子许敬宗也加以劝说,但都被长孙无忌正色拒绝。后来,李治还是在朝堂上提出了改立武则天为后的事情,遭到了长孙无忌的激烈反对,但李治最终还是改立了武则天为皇后。

事后,武则天对长孙无忌怀恨在心,就指使自己的狗腿子许敬宗诬陷长孙无忌谋反,昏庸的唐高宗李治信以为真,竟然也不与长孙无忌对质,便下诏削去他的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后来,许敬宗又逼迫长孙无忌自尽。在长孙无忌死后,他的家产被抄没,近支亲属都被流放岭南为奴婢。惨不忍睹。

长孙无忌这样一个朝廷重臣,最后就这样彻底地败在了武则天的手下。最毒不过妇人心,千万不要惹女人呀!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长孙无忌是唐太宗的长孙皇后的亲哥哥,也就是唐高宗李治的亲舅舅,唐朝的开国功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 ,李治的辅政大臣,当年是他力保李治的太子之位,他最看好的人最终却成了自己的掘墓人。


首先长孙无忌作为当朝宰相,又是外戚,他所在的文官集团在朝中势力太大,李治的命令没有他们的同意是执行不了的;在唐朝文官集团的权力不可小看,当年唐太宗就拿以魏征为首的山东派无法,处处忍让;不过长孙无忌也是为了李唐的天下负责,处处替李治着想,就是不想让他犯错,这样就难免会遭到李治的反感。


其次李治与长孙无忌最大的矛盾点还是武则天,武则天本是唐太宗的侍妾,李治立她为妃就已经有点出格,长孙无忌当时就是横加阻拦,如若再立她为后,那岂不让天下人笑话,长孙无忌当然不会同意,千分劝是万分拦,但胳膊拗不过大腿,武则天还是登上了后位,这也就决定了长孙无忌的下场。


长孙无忌低估了李治和武则天,他认为李治较软弱,有没有从政经验,处处离不开他这个舅舅,武则天也不过是一女流之辈,根本不是他这个两朝元老的对手,他也没有算到武则天是一个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人。


随着唐高宗李治是年龄越来越大,对于权力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而长孙无忌大权独揽,严重削弱了他的皇权,这使得李治渐渐的所不能容忍,武则天也是一个报复心很强的人,长孙无忌处处反对自己,与自己作对,必将成为自己谋夺帝位的最大障碍,必须要搬掉这个绊脚石。


李治要想除掉自己的舅舅,必须要有个合适的借口,不然会遭到天下人的唾骂,他在等待机会,只要谁沾上谋反的罪名,管你是否皇亲国戚,统统杀无赦。

在武则天的授意下,许敬忠以朋党之争诬陷长孙无忌,这正合李治的心意,有了这顶大帽子,足以把长孙无忌打得软趴趴的,此时的长孙无忌已是越发的孤立,他也没有可依仗的靠山,只能任由李治处罚,李治也毫不手软,将他发配到偏远的贵州。


几个月后,长孙无忌受不了折磨,自缢而亡,终年63岁。


历史上的许多事例都似曾相识,一些强盛的人扶植起来的皇帝,他们最后都会反攻倒算,都是权力的欲望最终害了自己。


遗产君


长孙无忌的妹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所以他也就是唐高宗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字辅机,因为他和李世民的关系、再则长孙无忌很有谋略,所以他深受李世民的倚重,他随李世民东征西讨立功无数,又是玄武门之变的重要参与人员。


长孙无忌因功被封为赵国公,也被李世民定为功臣之首,他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位列第一,在李承乾被废后,他又支持李治立为太子,李世民驾崩后,长孙无忌又被定为顾命辅政大臣,李治登基后,也深受李治的尊重。

长孙无忌做过吏部尚书、司空、司徒、中书令、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官,也算是位极人臣了。但长孙无忌最后却被流放,他最终也是被逼自缢而死。

那唐高宗李治为什么要杀长孙无忌呢?

其实并非是李治要杀长孙无忌,主要还是武则天的原因。武则天才是真的要除去长孙无忌的。

在李治登基为帝后,李治对长孙无忌还是非常的尊重的,只要是长孙无忌的提议他也都会接受,因为那时长孙无忌不仅是顾命辅政大臣,而且还是李治的舅舅。


但是后来唐高宗李治因宠爱武则天,所以唐高宗就要废了当时的王皇后而立武则天为后。但是却遭到长孙无忌的坚决反对。

然而虽然长孙无忌反对立武则天为后,但李治太宠爱武则天了,最终李治还是废了王皇后,而立武则天为后。

登上皇后宝座的武则天因为长孙无忌反对她,所以他就对长孙无忌心生怨恨。同时因为长孙无忌的地位和身份,武则天也把长孙无忌看作是她晋升路上的绊脚石,所以武则天想要出去长孙无忌。

当时许敬宗是支持武则天的,所以武则天就以许敬宗为心腹,许敬宗明白武则天的心思,所以就指使人向唐高宗密报长孙无忌谋反。唐高宗接到密报后,反而让许敬宗去查此事。


许敬宗于是就对唐高宗说“长孙无忌谋反,要果断处理,尽快抓捕”。但唐高宗却不忍心治他舅舅长孙无忌的罪,而许敬宗则劝唐高宗下决心。

最终唐高宗就也不和长孙无忌对质,直接就罢了他的官,还把长孙无忌流放。

但是后来李治觉得长孙无忌谋反有蹊跷,所以就又让许敬宗和别的大臣再次审理,许敬宗于是就命人去长孙无忌流放之地审讯长孙无忌谋反罪名,结果许敬宗派去的人一到长孙无忌那里,就逼长孙无忌自缢。最终长孙无忌自缢而死。


所以李治其实并不想杀了他的舅舅长孙无忌,只不过是长孙无忌被武则天所忌恨,而许敬宗是支持武则天的,因此武则天也把许敬宗当做自己的心腹之人,虽然长孙无忌被许敬宗诬陷,但真正想杀他的还是武后。


中孚鉴


唐朝宰相长孙无忌是唐高宗李治的亲舅舅,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皇后的亲哥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皇亲国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然而,就在李治称帝10年后,也就是公元659年,李治逼死了亲舅舅,这到底为什么呢?

这件事表面来看是李治逼死了舅舅,我认为是长孙无忌不识时务,贪恋权势造成的,他应该在外甥称帝后,送一程后急流勇退就可以免遭杀身之祸。

换言之,长孙无忌之死是各种政治因素交织造成的,说到底还是他不肯放权惹的祸。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和明朝的张居正、清朝的多尔衮、以及唐朝的霍光的下场如出一辙,他应该学习汉朝张良的做法,功成而退,颐养天年。如此也不会在65岁高龄被外甥和外甥媳妇逼死,古语云“老而不死为贼,”占着高位阻碍新君的权势,不杀你杀谁呢?

李治称帝后,只有扳倒舅舅才能完全掌握大权。这是历史的规律,“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这有什么奇怪的呢?长孙无忌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讲真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有功之臣这话没毛病,要不凭什么他能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呢?他比李世民大四岁。李世民却比他早死了10年,李世民不死,长孙无忌有可能功德圆满而退。因为李世民能镇住他,而他的外甥李治则另当别论了。李世民临死前,把李治托付他来辅佐。



▲李治和舅舅

其实李治称帝是因缘巧合,并非长孙无忌的拥立之功。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有三个儿子——李承乾、李泰、李治。李世民最早立长子李承乾为太子,晚年他又宠爱次子李泰,这就有点当初他和哥哥李建成情况差不多。这次是李承乾先下手了,于是和弟弟李泰之间进行了一场明争暗斗,结果被李世民知道了,一怒废了二人,天上掉了个馅饼砸中了李治,第三子李治这才做了接班人。

公元649年,李世民驾崩,李治随后称帝,史称唐高宗。

李世民死后的第三个年头,他把小妈武则天娶进宫做了妃子。又过了四年,武则天进行了一场宫斗,干掉了王皇后和萧淑妃,这时武则天野心勃勃要当皇后。

此时朝廷的权利集中在以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这些权臣手上,李治有什么事必须和他舅舅商量,李治和武则天都想拥有无上的权力,这就都把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权臣当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这时候长孙无忌应该急流勇退或者明哲保身,辞去宰相职务,把权力交给“皇权集团”。然而他看不透时局,迟迟不肯放权。



▲武则天

当李治征询他对武则天当皇后意见时,他表示反对。他没有像老油条李世勣(徐茂公的原型)那样回答:“这是陛下的家事,为什么要问别人呢?

长孙无忌暗中操纵褚遂良死磕武则天:“即便废掉王皇后也不让武则天做皇后。”

权臣为什么要这样坚决反对武则天做皇后呢?都是权力惹的祸。权臣认为武则天能力太强,以后他当了皇后,不容易控制李治。

想想看,历朝历代的权臣哪个不是拥立小皇帝或者平庸的皇帝呢?张居正如此、霍光如此,慈禧也如此。

可惜长孙无忌不是武则天的对手,首先武则天打击了长孙无忌等权臣拥立的太子李忠,李忠是李治和别的妃子生的儿子,不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

她通过控制李治,废黜了太子李忠,把自己的长子李贤立为了东宫太子,母以子贵,武则天最终做了皇后。接下来就容易收拾长孙无忌等一班老臣了。



▲李治和武则天

武则天的才能逐渐发挥出来了,这和以后清朝27岁的慈禧斗败45岁的顾命八大臣之首的肃顺如出一辙。

武则天的上位,意味着李治权利被侵蚀。武则天身边形成了一个小集团,许敬宗是其中的得力干将,他揣测武则天的心意,“那就是置长孙无忌于死地,彻底解决后患之忧”。

许敬宗罗织罪名,说长孙无忌企图拥立新君谋反,颠覆李治的政权,李治削夺了舅舅权利,被流放黔州。

武则天还不罢手,派李世绩、许敬宗、等人再审长孙无忌,长孙无忌一看这情况,干脆上吊自杀了。这一年长孙无忌65岁,武则天34岁,高宗李治30岁。


秉烛读春秋


首先,不是唐高宗要杀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唐朝的开国元勋,他跟随李世民一起南征北战为李世民出谋划策,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在唐太宗和

唐高宗在位期间担任宰相一职,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后长孙无忌晚年却非常的凄惨。

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决定废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长孙无忌站出来坚决反对,而招致武后仇恨。显庆四年,武则天当了皇后,对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立自己为后不支持决心报复。于是找到敬宗与中书侍郎李义府遂诬告长孙无忌图谋不轨。唐高宗听信谗言,便下诏削去长孙无忌的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并让沿途州府发兵护送。长孙无忌的儿子都被罢官除名,流放岭南。

同年七月,唐高宗又让李勣、许敬宗复审长孙无忌谋反案,许敬宗命中书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审讯无忌谋反罪状。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长孙无忌自缢。到上元元年才得以平反。


憶舊夢


自古无情帝王家。在皇权面前,父子相杀,兄弟相残的事情都屡见不鲜,何况是甥舅之间。但是既然外甥杀了舅舅,那这里面一定是有问题。

先梳理一下任务关系:长孙无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宠后长孙皇后的亲哥哥,也就是唐高宗李治的亲舅舅。太宗时期,长孙无忌就是被倚重的重臣。唐太宗作为一代雄主,在处理继承人的问题上却一波三折。先是立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但承乾行事荒唐,最后被小人蛊惑谋反被废;次子李泰是最受李世民宠爱的儿子,却担心兄弟相残,最终也被废;不得已三个嫡子当中能力最差,性格最弱,身体最不好的李治被立为太子。

李世民也考虑到李治的统治能力,所以给他安排了两个顾命大臣,一个褚遂良,另一个就是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托孤吧。由此可见,长孙无忌跟李世民的关系是非常亲近的。另一方面,长孙无忌本人的能力,同样不容置疑,追随唐太宗几十年,一起将大唐从乱世带向了盛世。

但是他毕竟代表了旧势力,而李治作为一个年轻并且希望有所开拓的皇帝,在推行自己想法的时候,多少会受到来自长孙无忌的阻力。在与新皇帝度过蜜月期之后,新老政治势力必然会走向相互碰撞。这也是她的妹妹长孙皇后所担心的,长孙皇后临死时曾向唐太宗提出让哥哥去担任闲职,以确保长孙家族的安全。但长孙无忌并没有急流勇退,这一点上,他并没有妹妹的明智。

假如只是两个人的矛盾,情况可能还不会激化。不幸的是,李治的身边多了一个女人,武则天。这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又心狠手辣的女人,可以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为了成为李治的皇后,她就必须搞掉西安人皇后王皇后,为此她不惜亲手掐死自己的女儿。对这样一个女人,长孙无忌显然没有任何好印象。因此在废立皇后的事情上,他坚决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这件事,让武则天深深记恨。

至此,长孙无忌越来越走向了孤立,政治上开始于李治分道扬镳,个人关系上,与逐渐大权在握的武则天走向分裂,作为外戚,除此再无可以依仗的靠山,此时就算他想急流勇退也是不可能了。

有人说,长孙无忌实际上是被武则天杀害。我倒觉得,无论他是被李治杀死,还是被武则天杀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情势发展到这种情况,必须有人为此做出交代,这个人,就是长孙无忌。相信最后他也后悔没有听从妹妹的劝告吧。


建章未央


长孙无忌自从唐高祖李渊起兵开始,便为李唐政权效力,一直追随秦王李世民,曾立下汗马功劳,更是贵为皇亲国戚,他是唐太宗李世民长孙皇后的亲哥哥,唐高宗李治的亲舅舅,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在历史上的评价相当之高。可惜,就是这样一个人,还是在高宗默许的情况下被逼自尽了。

↑长孙无忌

唐太宗去世时,曾选定了两位心腹大臣辅政太子李治,一位便是长孙无忌,另一位是褚遂良。在高宗继位之初,也是对长孙无忌十分尊敬,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然而,随着武媚娘的入宫,长孙无忌开始成为了眼中钉。

武媚娘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后因与太子李治暗生情愫,最终又入高宗后宫。当时高宗一直想要废黜王皇后,另立武媚娘为正宫皇后。然而,王皇后并无任何过错,所以褚遂良、长孙无忌都表示反对,其中尤以褚遂良的反应最为激烈。

↑影视剧中的高宗与武媚娘

结果,高宗还是没有听两位股肱之臣的意见,执意废黜了王皇后,令立武武媚娘正宫皇后。高宗身体羸弱,便常让皇后帮助处理政事,结果武媚娘的权势越来越重,甚至得以同高宗并称“二圣”。当然,逼死长孙无忌时,这位日后的女皇还没有那么大的权势。

既然成了眼中钉,被拔掉自然是早晚的事。到显庆四年(659年)时,许敬宗暗中命人诬告监察御史李巢和长孙无忌谋反。结果,高宗派许敬宗审理此案。要知道,许敬宗原本就是拥戴武皇后的人,所以在审理后继续诬告长孙无忌,称其确实有谋反苗头。不仅如此,许敬宗见高宗犹豫不决,还拿历史上汉文帝杀舅舅的事儿来怂恿高宗对长孙无忌下手。

↑许敬宗

最终,长孙无忌被贬官流放到岭南。不过,长孙无忌被流放后,高宗李治还是觉得有于心不忍,并且觉得自己舅舅可能是被冤枉的。于是,他又让李绩、许敬宗复审此案。许敬宗见高宗犹豫不决,便命袁公瑜到长孙无忌处进行“审理”,直接逼迫长孙无忌自尽。

就这样,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的长孙无忌,遭人陷害至死,事件的操纵者为许敬宗,执行者为袁公瑜,幕后主使为武则天,默许者为唐高宗。说白了,一代贤臣就是被人给逼死了。到上元元年(674年)时,唐高宗觉醒,恢复了长孙无忌的官爵,命其孙长孙元翼承袭赵国公爵位,并特许长孙无忌陪葬昭陵。


碣石樵子


武氏立后一事,高宗几乎是请求加贿赂,长孙无忌还是不给面子,高宗起了杀心。

这也是长期累积的不满的结果。从谋取太子甚至更早,长孙无忌充当了导演兼编剧,高宗言听计从,几乎是空手套白狼,无中生有,取得巨大成功,长孙无忌以为可以一直导演下去。他的错误在于高宗不是偶像派的,是绝对的演技派!他在导演安排下,在太宗面前扮演了一个老实孝顺的好孩子,同时在导演面前扮演了一个提线木偶,使导演相信他永远是个听话的花瓶,可以放心使用。

从策划玄武门到拥立高宗,再到清理吴王恪,“处人骨肉之间”,长孙无忌简直成了李家的太上皇。

由于演技太好,太宗甚至觉得“生儿唯恐如羊”,长孙无忌也这么想。但,高宗不是羊,是狼。

他处理蒋王滕王,处理长孙无忌褚遂良,处理王皇后,拿下高句丽,彻底让人认识到了一个演技派的导演和狼!

武后,不过是李导演手下的一个演员,虽然演技好,虽然也是未来导演,但高宗没有失去意识以前,她都是演员。


库充村人


长孙无忌,唐初宰相、外戚。

长孙无忌位列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画像首位,高宗李治的亲舅舅!

长孙无忌为什么被杀呢?

因为李治和武则天要夺回权力,而长孙无忌不识时务、倚老卖老、贪恋权位,后就被逼得自谥而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