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笑歌的草書是否是王羲之草書與懷素草書的結合?

鼓上蚤魯達


以前我沒看過範笑歌的書法作品,也不知道他的書法成就,但從提問裡提供的這三張照片來看,他應該是學王字,孫過庭的《書譜》這一路。


學草書肯定不能不學懷素,我相信書家學過懷素。但在這三張圖片中我看不出跟懷素有多大關係。

那裡有懷素的狂縱雄強,勁拔暢朗,用筆如疾風驟雨,沙石飛揚,虺蛇奔走,看不到有懷素的恣意揮灑的氣勢。

這頂多算是小草,行草書法,有二王的影子,又缺乏羲之的瀟灑飄逸中的古拙沉著,那種儒雅的中和之美。


雖然是照片沒有看到真跡,還是感覺線條缺乏變化,有的字氣息斷裂,如第二張中間下面的“人間”二字,人字的捺往上鉤,間字又重起筆,筆可斷,意不可斷。

字的穿插俯仰不錯,這是這幅作品的亮點。

我也不知道王羲之跟懷素結合會有怎樣風格,嚴謹收斂、雅緻遒美中狂放恣肆?還是轉折變換中流暢瘦勁?

學書不可能只學一家一帖,即使學的不精,也會涉獵多家風格。學草書離不開二王、張旭、懷素,自然在自己書寫時會帶上平常學的東西,其實自己也說不清哪個字有誰的風格,哪個筆畫是誰的筆法,更別說把誰和誰的風格天衣無縫的結合起來。


如果能把書聖和草聖二者完美的結合,那一定誕生了書神,名垂中國書法史,我期待著。


聽雨齋


這種草書是真正的雅草,自從醜書氾濫以來,或者說很久以來,都看不到這種優雅的文人書法了。這比那展廳裡粗糙的草書高級多了。

細線的流暢性與整體的控制力同時具備,線質是懷素的線質,筆法是羲之的筆法,不是高手做不到。

而那種粗枝大葉的草書,估計範笑歌可以寫許多種,只是他不稀罕寫而已。還是很牛啊!





鼓上蚤魯達


有點懷素的意思!臨過趙佶版的《聖母帖》

從筆勢上看還有些岳飛《滿江紅》的味道。


但王羲之草書的痕跡幾乎沒有,牽強有些趙孟頫的筆法。

此人草書還是從“帖學”中來,少了以“碑帖”(特別是魏碑)入草的張牙舞爪。草書的功夫比楷書稍強。然他的作品總以“黑底白字”示人,似乎怕被人發現筆法上及線條上的一些弱點,給人以遮遮掩掩的感覺。


範笑歌其人是誰?還是第一次聽到,是不是後起之秀?總的來說還不錯,但還沒完全“出帖”。繼續努力吧!

[臨池管窺]謝謝閱讀!


臨池管窺


我個人認為一一範笑歌的草書應該是學王字,孫過庭的《書譜》這一路數。

學習草書一般不能不學懷素,肯定的是書家們學過懷素。

懷素的書品特徵:狂縱雄強,勁撥暢朗,用筆如疾風暴雨,沙石飛揚,虺蛇奔走恣意揮灑的氣勢。

從範笑歌的書法作品來看,看不出跟懷素有太多的關糸。他的小草,行草書法,有王羲之、王獻之的影子,但缺乏王羲之的瀟灑飄逸中的古拙沉著,那種儒雅的中和美氣繡人。

範笑歌的書品,感覺線條缺乏變化,有的字氣息斷裂。我的感悟是:筆可斷,但意絕不能斷。範笑歌的字穿插俯仰不借,這是他的亮點與優點。

我沒有研究過王羲之與懷素結合會成為什麼樣的流派和風格,嚴謹收斂、雅緻遒美中狂放恣肆?還是轉折變換中流暢瘦勁?我的意思是王與懷難以結體。

學習書法不可能只學一家的帖子,就算是學的不太精,也會涉及到多家風格。學習草書確實離不開二王、張旭、懷素,自然在自己學習書法時會帶上平常時學的東西,哪個筆畫是誰的筆法,更別說把誰與誰的風格無縫對接的好、巧妙。

如果能把草聖與書聖之二者完美的結合好,那他將成為流芳千古的“書神”了,名列中華書法史冊,我們將試目以待。

插圖筆者書法作品選登,草書《滕王閣序》。











緣大祥


草書有兩種高境界一是高度提煉的筆墨如懷素其次是所有筆墨為我所用如王鐸。此作者距離這兩個高峰還有很長…長…的路要走。


手機用戶63530439433


我只簡單地講幾點,1,關於懷素草書的認識,可以參考陳振濂《草聖追蹤》的訓練內容。或許可以幫助更好的理解懷素草書。2,王羲之草書內容比較龐大,有小草如十七帖,有大草,如太清樓帖中的內容。3,還是先認真臨好一家。談融合,談創新,沒有想象的那麼容易。4,書法在技法上的提高,首先是理論的提高,或者是審美的提高。


張峰書法室


中國書法是傳承和繼承。我認為"人以書為傳,書以人為傳。迴歸到古典,迴歸到自然"。就是他在一幅作品應用多大歷史名家的筆法,也不是創新,更談不上是傳承和繼承,叫大雜燴。

應該為傳承和繼承誰的體,就寫誰的字。

自創一體該在母體的基礎上出法,不能為創自己的一體,把中國歷史大家的體全都寫在自己的體內。


楊普義


書法美術字,和流行樂類似。


騎破車磕瓜子


世上有幾個王羲之和懷素,已經是不錯啦,不必苛求別人。


淡如水178339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