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蜀汉统一,刘备真的会还政于汉献帝吗?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假如蜀汉真的扫灭了东吴和北魏,假如到时候刘备还活着,会还政于汉献帝吗?

答案是:不会!

理由如下:

一、刘备已经称帝了

在曹丕称帝之后,刘备也紧接着称帝了,也就是刘备已经坐在皇帝的宝座上了,这之后的军事行动,都是替刘备自己在打江山,最多也是替刘备的祖宗打江山,绝不是替同时代的别人打江山。既然已经称了帝,又怎么会把皇帝宝座让出来呢。

二、刘备从来都是为自己打天下

刘备的仁义道德是他笼络人心的手段,匡扶汉室是他作为刘氏后代所能打的最好一张牌,因为这样,在道德上只有他刘备的行动是正当的。但刘备才不是真的想为汉献帝打江山。刘备起兵至今,未受汉献帝一兵一卒,一草一麦,他凭什么把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交还给刘协?

刘备连个荆州都不肯还,你还让他还天下?以小见大,这不是很好笑吗。

三、部下们不允许

就算刘备真的想还,手下的文武大臣也不肯,尤其是最初跟随在刘备身边的一干人等,他们可都是只知有刘备不知有刘协的人,好不容易天下太平了,大家都等着加官进爵,封妻荫子,刘备你倒好,要还政,那可不行,这关系到大家的利益,搞不好会做饭的。

四、形势不允许

刘备打下一整片江山,然后再还给汉献帝,汉献帝可是什么都没干,就得到了一个天下。刘备这功可不是功高震主了,而是震天了。汉献帝岂能放心他的存在,交出江山的那天,刘备的性命也交出去了,所以,为了自己,刘备到那时候也不能还政了。

只要刘备统一三国,第一个死的怕就是汉献帝(假如那时候汉献帝还没死)。

原创作品,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如果蜀汉统一,刘备会再三相让。当然,让的时候要带着张飞。

刘备拉着献帝的手,一边往龙椅跟前走,一边说,“贤侄,咱刘家的江山我终于给夺回来了!以后再也没有军阀捣乱了,你就放心当皇帝吧!”

这时,张飞吼道,“大哥!昨天贤侄说了,他不想当皇帝了,当皇帝净挨欺负。”说完,扶了扶佩剑,环眼怒视献帝,问到“是吧?!”

“献帝先是一愣,紧接着回说,“是的,是的。”

刘备忙制止张飞说话,回头对献帝说,“从现在起,没人敢再欺负贤侄了,你放心吧!”

献帝偷偷打量张飞的脸。那张脸好恐怖!要杀人的感觉。献帝心中打颤,但还是故作镇定地说,“我已看破红尘,今决心已定,明天就去少林寺出家。”

刘备心中暗喜,嘴里却说,“要不得!要不得!你走了,这皇帝之位怎么办?”

“皇叔,你就当吧!”献帝说,“咱刘家的天下,没旁落就行。”


豫有得


如果蜀汉统一天下,刘备肯定不会还政于汉献帝。

为什么?我们从刘备给他四个儿子取名就可以看出来他的帝王之心。

刘备养子名叫刘封,次子是大家熟知的刘禅,他还有两个儿子,一般不为人知,分别叫刘永和刘理。



单个看,看不出什么,但是把他们放在一起后,刘备的帝王之心就昭然若揭了,刘封和刘禅在一起就是“封禅”,我想大家对于封禅这个词语不陌生吧。

在古时候,“泰山封禅”那可是皇帝才能干的事儿,而且一般都是拥有丰功伟绩的“千古一帝”才会去泰山封禅。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刘备是帝王的雄心壮志的。



另外,我们知道刘备这个人仁义为先,他如果得了天下后,肯定还是会让汉献帝继续当皇帝的,但是,他的仁义道德,他的贤能才识,肯定远超汉献帝啊。

长期下来,朝中大臣必定会形成只有刘皇叔。不知道汉献帝的局面,这样下去,刘协禅位于刘备也只是时间问题。

这里需要提一下的是,刘备不用于曹操,因为刘备他也是汉室正统,还是皇帝的皇叔,如果刘协禅位,加上大臣进谏,那必定是满朝应诺。


所以从刘备自身和如果统一天下后的情形看,蜀汉统一天下后,最终还是不会还政于汉献帝。


青梅煮史


刘备不会还政于汉献帝,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一,汉献帝把皇位禅让给曹丕后,刘备即宣称汉献帝已经被曹丕害死了,自己称帝。

如果蜀汉真的统一中国,刘备可能把帝位还给一个“死人”吗?


第二,蜀汉打的旗号是“兴复汉室”,汉献帝只是汉室的一个代表。现在献帝既然已经禅位,而刘备是汉室宗亲,又是汉室中最有实力的诸侯,自然接过了汉室这面大旗。兴复汉室其实就是兴复以刘备为代表的汉室。就像当年南宋北伐的口号从“迎还二圣”变成“迎还天眷”。


第三,就算刘备把帝位让给刘协,他敢要吗?天下是刘备打下来的,领兵的将领们都是刘备的手下。刘协一个光杆皇帝,既无兵马也无人,还是得事事听刘备的啊。

进一步说,就算刘协敢要,刘备手下将领能答应吗?将领们跟着刘备拼死拼活地打天下,不就是为了跟着刘备谋一个富贵吗?一朝天子一朝臣,刘备要真把帝位让出去,岂不辜负了手下将领?

因此,刘备一定不会这么做的。


梦露居士


真当刘备是瓜皮吗?还还政于汉献帝。刘备敢还,汉献帝敢要吗?

就算刘备想还,关羽张飞诸葛亮等等一帮文臣武将也不答应!

第一,刘备很想当皇帝。从小就想当。

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馀,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於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刘备家东南角有一颗高达5丈的桑树,像一个车盖。实际上象征皇帝的车仗。刘备说我一定要乘坐这样华美有盖的车。


说明刘备从小就志向远大,想当皇帝。

刘备给他的儿子取名字。老大义子叫刘封,嫡长子叫刘禅。合在一起就是“封禅”!开玩笑,只有建立丰功伟绩的皇帝才能进行封禅。这就把刘备的野心暴露的更明显了。

第二,刘备手下的文臣武将都希望他当皇帝。

二十六年,群下劝先主称尊号,先主未许,亮说曰:“昔吴汉、耿掩等初劝世祖即帝位,世祖辞让,前后数四,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世祖感纯言深至,遂然诺之。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先主于是即帝位,策亮为丞相。


大伙都劝刘备称帝。刘备没答应。诸葛亮劝他,大家伙跟着你辛辛苦苦这么久,不就是让你当皇帝大家都跟着沾点光吗?


刘备一听,马上答应了,还让诸葛亮当了丞相。可见说到了刘备心里去了。

所以,刘备无论如何都不会还政与汉献帝的。


上将嗳福斯


刘备不会还政于汉献帝。

一、首先,刘备自己就不会这么做。

所谓“匡扶汉室”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它是刘备图谋大事的工具,也就是说面对东汉名存实亡,天子受制于人的情况下,刘备自己已经将复兴汉室的大旗扛了过来,自己要干了,已经相当于和汉献帝已经化了界限,他刘备才是能振兴汉室的唯一人选。

此外刘备是何等样的人?他可不全是我们看到的老实宽厚的模样。看看当时人对他的评价,即可知道,他还有另外一面:

周瑜以枭雄目之,刘巴以雄人视之,司马懿以诈力鄙之,孙权以猾虏呼之。”

在同时代和他打过交道的对手眼中,刘备是枭雄,有奸诈狡猾的一面。

这样的人假如最终得了天下,有岂能将天下拱手让给汉献帝这个小辈呢?何况之前他都已经称帝,重建汉朝了,帝位到手,再想不要,刘备还没有宽厚到这个地步。

此外,面对帝位,父子兄弟亲情都可以不顾,就更不用说不只隔了多少代的“皇叔皇侄”关系了。

当初刘备在成都称帝时就已经说汉献帝被曹丕害死了,在刘备眼中汉献帝早就死了。

二、其次,刘备手下的人也不会愿意。

刘备的这一众手下自然清楚谁才是自己的老板,更清楚这天下是他们一刀一枪打下来的,怎么可能同意江山还给汉献帝?

从刘备领益州牧,再到晋封汉中王,其实都是他们这一班自己搞得,他们早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是一个以刘备为首的利益集团,说什么匡扶汉室,统一天下其实都是虚的,这些不过是在乱世他们安身立命的借口罢了。

退一步来说,即便刘备虚伪地说要还政于汉献帝,他的手下估计也会想办法做一些事情的。后世的朱元璋是怎么对待小明王的?还不是迎过来偷偷弄死了?然后假惺惺哭一下就行了。

三、汉献帝也不会要,不敢要。

做了多年的傀儡,汉献帝能活到老,起码是参悟出了一些活下去的法门的。乱世天子要想活命,只有让自己变得毫无危险,人畜无害。即便刘备将帝位还给他,他也不敢要,这是将他置于火上烤的,是催命符。我想,汉献帝这一点是能看出来的。而且真到了是刘备统一天下的那一天,估计也能预测到自己的末日到了。

毕竟对于曹魏或是东吴来说,汉献帝都是可有可无的,但是对于蜀汉来说,他可就是个危险了,这个刘姓就让他的地位很尴尬的。

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微史春秋


如果说三国时期,最终由蜀汉一统天下,刘备会还朝于汉献帝吗?小编认为想多了!我们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基于三国演义)。



一、刘备自身性格

1、心慈手软否?

刘备这个人的性格表面上看来是仁厚、心善之人。其实不然,袁术派兵攻打刘备,吕布曾辕门射戟,解刘备小沛之围。然当吕布白门楼被曹操擒获,恳请刘备为自己说几句好话,刘备在一旁说:“最明公你不见吕布如何对待丁建阳董太师的吗?”吕布最终被缢杀,然后枭首。可见刘备并不是一个心慈手软之人!

2、爱哭鬼?

大家都知道,刘备一大特点,就是动不动就哭,当初子龙千军万马中救出阿斗,刘备毫不犹豫的,将阿斗置于地下,痛哭道:“几损我一员大将!”于是赵云为了刘备出生入死一生。包括刘皇叔携民渡江等等,典型的收买人心,可见刘备心思之缜密!

3、大义凛然?

刘备在落魄时期,投靠自己的宗亲刘表,等到刘表病危欲将荆州托付给刘备,刘备推脱未肯领受,是真的不想当荆州牧吗?肯定不是的,刘备是一位政治家,益州的重要性怎会不知,只是挨于世人的目光,毕竟自己打的是汉室宗亲的旗号,人刘表还有二个儿子呢!于是转为辅佐刘琦,实际上还是刘备说了算!可见刘备权术之高!



二、天下大势

1、民心所向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中充斥着尊刘贬曹的思想,我们从徐庶的母亲就可以看出来,当徐母知道自己的儿子,弃刘备来曹,大骂徐庶糊涂,悲愤而死!

当刘备弃新野,准备逃亡的时候,百姓纷纷携老扶幼跟随,才有了刘皇叔携民渡江的故事,总之刘备当时是民心所向!

2、汉朝腐败

当时的汉朝,已经是名存实亡!几位皇帝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简直是糜烂到家!这样的朝廷还要继续,天下百姓绝不会答应的!

以上就是刘备不会让位于汉献帝的佐证,但是综合考虑一下,我认为会有以下几个情形!

情景一

碍于自己的大旗,汉室宗亲神马的,刘备肯定会主动提出来,请汉献帝从新执政,然后手底下的大臣、武将纷纷劝阻,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之后,刘备幡然醒悟,自己不能被道德绑架,天下在自己手里才能百姓安居乐业!于是大义凛然的就位!

情景二

刘备自己主动提出来,汉献帝恢复帝位,自己归隐山林神马的,然后汉献帝自己识时务,极力推脱,请皇叔就位!


幸福百科全书


如果蜀汉统一了,刘备会呆着五十刀斧手来到汉献帝的面前。

“侄儿,我历经千辛万苦中午将汉室江山都打下来了,我儿刘封和刘禅都没有过上一天的好日子,现在江山就让给你了グッ!(๑•̀ㅂ•́)و✧。”刘备情真意切的说道。

“皇叔,这个江山是您打下来的,应该就由您坐这个位子。”汉献帝看着刘备这么明显的暗示加上旁边刀斧手肆无忌惮的目光,不由咽口水说道。

“侄子,你真的不愿意吗?”

“真的不愿意吗?”

“不愿意吗?”

“朕无德无能,愿意禅让给皇叔!”汉献帝开口说道,他害怕他说的慢了,就性命不保了。

然后三让之后,刘备顺利登基,这就是结果。


睁大眼睛答题


刘备绝不会把皇冠交还到汉献帝的手中,原因如下:

一、刘备从少年时代起就很有野心。

刘备少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靠卖草鞋及编织苇席维持生计。他家住房东南角篱笆墙边长有五丈高的桑树,其间有人预言树边人家应出贵人。刘备幼时与同宗小孩在树下嬉戏,他说:我必定要乘坐这种用鸟羽联缀为饰的华盖车。

刘备养子取名刘封,亲长子取名刘禅,封禅仍皇帝所为,野心暴露无遗。

二、刘备的蜀汉江山来之不易。

刘备先后投奔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多少次被诸侯打得抛妻别子、屌蛋精光,后来在孔明、法正、庞统、关张马黄赵等人辅佐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占据荆州南部、益州、汉中,称孤道寡,他又怎么可能将江山再拱手相让?

三、刘邦并不迂腐到家,他只是打着中山靖王刘胜后代的身份笼络队伍,以兴复汉室为名招兵买马,最终目的是自己面南背北。

说白了,刘备打天下,是为了自己及后代子孙,不是为了汉献帝,他没有这等精神境界!

四、刘备自封汉中王已是僭越,后在许靖、麇竺、孔明、关羽、马超等拥护下称帝,更是僭越,如让位献帝,刘备将何以自处?

刘备见曹丕接受献帝禅让登基,借古代通讯不便的机会,编造建安二十五年献帝被害的谎言,先主穿丧服为献帝发哀,追谥孝愍皇帝。既而蜀汉君臣自娱自乐,编造N次祥瑞,刘备终于了了夙愿,坦然称帝。他如还政于献帝,天上两个太阳,刘备退位后,何以自保?

五、刘备如果禅让,蜀汉臣子也人人自危,成为禅让的阻力。

当年群臣蜂拥而上,拥戴刘备上位,献帝如真的上位,刘备原帮人马形同谋逆,每人头上都像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无非是不知何时掉落而已,哪个大臣愿意过这种日子?

六、曹操拥献帝是想挟天子以令不臣,刘备与曹操、孙权三足鼎立之势已成,再让没必要。

汉献帝即便不退位,发布的圣旨,在吴、蜀汉形同草纸,刘备再奉他为尊,屁用没有。难道献帝下一道圣旨,曹丕、孙权会乖乖地交出地盘吗?





苍茫大地顾炜斌


“曹操不死全是汉,曹操一死皆建国”严格来说曹操不属于三国,魏蜀吴三国割据的局面是在曹操死后行成的,那问题来了,如果自称汉室后羿的刘备统一了天下,刘协还能是皇帝吗?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汉献帝还是汉献帝,刘皇叔还是刘皇叔,那为什么呢?下面来分析。

1、刘备的信仰、理想

刘备虽是皇室之后,却十分贫寒以织席贩履为业。他能一步一步打下三分之一个天下,绝非等闲之辈。现在有很多人都认为刘备是一个伪君子,虚伪至极,拿眼泪当武器。我认为其实不然,一个有理想的人,追梦途中过于坎坷,眼泪在所难免,就算他是真的虚伪,但作秀能做一辈子也该变成真的了。刘备毕生理想是匡扶汉室,这也许只是一个口号,但是又有谁能一生都在贯彻这个口号呢?曹操一生终未称帝是因为他迟暮之年想起了自己的初心,或许现在很多人认为如果刘备辛辛苦苦打下天下为什么要拱手相让,但是不要忘了那时的人把信义看的比生命都重要,刘备同样如此。他初心就是匡扶汉室,所以他如果能一统天下,想必一定会还政给汉献帝刘协。

2、来自外界的压力

如果刘备一统天下却不还政于刘协而自己做皇帝的话,势必导致众人反对。比如关羽、张飞他们认刘备为大哥就是为了出人头地,建功立业,三个人有着共同的理想,那就是匡扶汉室,要是统一天下后刘备自己做皇帝,势必要让跟随他创业的人寒心,让人觉得他不终于理想,没有信仰。

综上,刘备若能一统天下,会还政于刘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