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自成心甘情愿归顺崇祯,能不能改变大明的命运?

七追风


明朝二百多年的江山到了崇祯皇帝手上,可以说已经千疮百孔,灾难频发,无数的农民大起义席卷大江南北,更有东北帑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等后金乘乱坐大,成了心腹大患,其对大明的威协才是致命的,明朝把大量的兵力投入东北,从主动进攻到逐步防守再到除了山海关等极少数要地没有失守外,其余全部失守了,派驻东北的数位经略使不是被杀被下狱就是有象洪承畴这样被俘而降的,毛文龙被杀部下叛逃后金阵营,都充实了后金实力,孔有德祖大寿降后金还带去了威力巨大的红衣大炮,局势靡烂已不可收拾,幸而有吴三桂练就一支威武雄师“关宁铁骑”才暂时稳住东北战局,多尔衮也还未敢越雷池一步,到也一时相安无事。

关内的遍地农民起义大军,以闯王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辈为甚,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不过,明崇祯用洪承畴(未降前)为帅,一度将高迎祥打死了,李自成也仅剩十八骑逃入商洛山不出,张献忠不敌而接受了改编,以崇祯为首的大明总司令部误以为关内已万事大吉了,可以全力解决东北皇太极多尔衮了,殊不知主力被调走,李自成出商洛山,十八骑很快就变八十骑八百骑八千骑八万骑直到百万之众,攻下西安建国立庙国号大顺了;张献忠也乘机再反,矛头直指大西南,也在李自成之后称帝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崇祯在煤山歪脖子树上准备吊死的时候是否想到自已的一时心太软才让李自成的十八骑发展到百万之众,把自已逼上了绝路,无颜见祖宗而以帕遮面吊死煤山了。但李自成闯王也给过崇祯回报,起义大军团团围住北京城,眼看龙椅不保,破城只在旦夕,李自成却派人向崇祯递上降书,只愿做一大明王爷足也,并愿听我皇调令,全力对付那后金多尔衮那虎狼之师,崇祯和众大臣不相信天上掉大饼的事,只怀疑是诈降,争论几天,一口回绝了,宁可这样吊死煤山,也万难相信闯王诚意,大明也就玩完了,以后的什么福王鲁王桂王实乃强驽之末成不了气候拢不起人心了,崇祯没了,大明魂也丢了。

李自成是真心归降吗?没眼光之举?非也!东北的日日强大而势不可挡,入关只是早晚的事,李自成担心得来不易的北京城恐坐不久,必为多尔衮顺治所夺,因而联合大明共同抗清,明不会亡,自已也不失封侯还能两全其美。后来的李的余部李过郝摇旗等十三家联明抗清至死不变足以说明李自成的真心了,张献忠余部李定国等也甘愿保永历帝而万死不辞也说明一切了,崇祯你为什么不可以信一次呢,哪怕一次也好,历史就将改写,人民就不需要血流成河家破人亡了,或许就不会有什么后来的八国联军肆无忌惮,烧我圆明园,割我大好河山,运走我炎黄白花花的血汗银万万亿两,可惜历史就是历史,痛心惋惜而已。





黑虎97


向敬之

已经拥兵自重、反抗朝廷的李自成,自然不会心甘情愿帝归顺崇祯帝。“如果”,那也是自欺欺人的假设。

但是,据清人徐鼒的《小腆纪年附考》记载: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竟然派投降太监杜勋给崇祯帝送信,称只要崇祯帝给他一百万两银子劳军、允许他在西北自立为王,他不但退至河南,还承诺出兵剿平关内其他义军以及关外的清军。结果,崇祯帝召开最后的国务会议,却因为首辅魏德藻的不表态,而没通过。

若此是真实,先不说李自成会不会真心归顺崇祯帝,就是崇祯帝此次与李自成达成休战谋和的协议,大明的命运也会改变。

一、李自成退兵,明朝不亡,驻守山海关的宁远总兵吴三桂和蓟辽总督王永吉定会防守住图谋入关的清军。历史上的清军入关,主要是李自成东征吴三桂,迫使吴三桂以向清臣服,而获取多尔衮挥师突袭李闯。

二、西南的张献忠,虽然攻陷四川,击败过一代女将秦良玉,但还是对镇守石砫的秦良玉忌惮三分。倘若李自成挥师进攻,张献忠即便有孙可望、李定国等悍将冲锋陷阵,但鹿死谁手还不好说。

三、多尔衮最初图谋入关,只是想分一杯羹,他曾给李自成写信,希望联合攻明、平分天下。他所拥有的兵丁加民夫,不足十八万,并无实力叫板明军和李自成的联军。历史上,李自成被多铎大军击溃后,南明总兵左良玉曾收集李闯余部,还使南明兵力上百万。

不容假设的历史,安排李自成无意归顺崇祯帝,崇祯帝也满足不了李自成的条件,最后的结局更是不可改变的。


以礼观书


不能。因为一切政治问题都是经济问题,解决不了大明的经济现状,就算李自成投降了,依然会有王自成,张自成跳出来。


所以说即使李自成归顺大明,大明怕也是回天乏术。一个人说让李自成去带兵攻打后金。但最棘手的问题是攻打后金的经费去哪里拿?那李自成手下这么军队谁去养?以前李自成还可以打家劫舍,而一旦归顺朝廷,有了编制,肯定再不能纵兵掳掠了,这些军队国家可有财政去供养他们?当兵的,如果没有军饷,哪怕李自成可以饿肚子,谁敢说这群当兵的不会哗变。他们是跟李自成有饭吃,才会跟着他。而李自成一旦没饭去喂它们了,他们肯定就转向王自成,张自成了。

所以大明遇到问题的根本就是经济问题,朝廷在东北要抵御后金。关宁防线就是一个吞金巨兽,而且按照孙承宗和袁承焕的作战策略。对后金只能采取步步蚕食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势必会旷日持久,袁崇焕五年平辽的目标依然遥遥无期,大明的经济能支撑得起东北战局就已经很了不得了。这时大明又加上天灾人祸,又冒出一堆李自成。你招降一个还会有十个等着你,国家可还有钱去招降他们。国家招降的不是一支支能征善战的军队,而是无数张等着吃饭的嘴。

所以大明气数已尽了,任谁都是回天乏术,区区一个李自成,又能有何影响?


朱铁平


如果李自成真心归顺崇祯,还真有可能改变大明命运。辽东虽然也是心腹大患,但由于地理位置,兵力资源,经济实力上处于劣势,没有外力帮忙,不会很快攻入北京。而李自成不一样,进攻北京有多条道路可走,兵力资源遍地皆是,经济上藩王、地方政府、富豪是他的资源库。所以,在崇祯末年,李自成是大明王朝最得力的掘墓人。如果李自成真心归顺,其码给崇祯解决了三大问题。其一,李自成自己;李自成百万大军归顺,朝廷少了百万敌军。其二,李自成有对付张献忠等其他农民军的办法,能够解决张献忠等其他农民军的问题。其三,李自成可以出兵协助防守以至进攻辽东后金,巩固大明东北边防。在这种情况下,崇祯朝廷用自己的政府力量专心救荒救灾,帮助饥民渡过荒年,大明庶几可恢复元气。

但这只是如果,而且是李自成真心归顺,实际会发生吗?就是发生了,如果崇祯不改猜忌狭隘的心胸,容不得李自成,还得让李自成二次起义。


二曲人


大明王朝到了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时期,已经是天灾人祸横行了。天灾,就是要么旱灾要么涝灾,气候条件恶劣,导致土地收成减少,民不聊生。人祸,是指明朝的政府体系已经濒临崩溃,贪污腐败及不作为对黎民百姓造成另一重深重的生存压力。

李自成只是起义军的一支,而他的造反获得了拥护,并不是投降。所以后来李自成打到北京,请求崇祯封自己关西王。但是此时打到北京城下,明朝主力野战部队只剩下了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关宁铁骑经过消耗,此时也已经大不如初,所以即便李自成投降明朝,明朝也只能获得一些苟延残喘的时光,最终依然要走向灭亡。

更何况李自成初衷并不是投降明朝,只是在山西河北地区攻打宁武关时遇到重大挫折,主力部队损毁严重,导致胆气不足而已,放其回到陕西,重整旗鼓,必然再次揭竿而起,所以估计崇祯也是看穿了其计谋,宁可自杀了事,也没答应李自成的请求。

李自成投降与否,于明朝而言,此时已经晚矣。如果他刚开始在河南被困期间便正式投降,估计明朝能够集合几员猛将,能够抗衡清军。不过从大局来看,也已经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阿庆还是阿庆


在糖糖看来基本上,李自成是必死无疑的。至于崇祯皇帝的大明朝,倒是可能会像北宋往南宋这样子转移。

在战斗方面来说李自成领导的军队其实战力并不佳。而他依靠的还是传统的最老套的人海战术。他若是归顺之后,大明朝的文官会教他什么叫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滴。你与皇太极互怼大打出手?你这是挑衅敌人来获得军饷,刺裸裸的骗子。你不打皇太极?你这是与建州女真人肯定有勾搭。反正只要你做了任何事,文官系统能分分钟告诉李自成什么叫猪队友滴……

大明朝的落寞不是因为满清而是因为大明朝内部的腐朽没落。若是崇祯能依靠李自成的投降消耗。。。。。。。。


笑看风云史


能否改变大明的命运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能,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搞破坏可以,搞建设难。想改变大明的命运,首先要改变大明自身命运的走势,只改变表,不改变里,是没用的,李自成没这个能力。二是能,大明朝如果能通过招抚李自成,得到喘息的时间,革新朝政,消除利益阶层,让人民休养生息,假以时日,也许可以改变历史走向。


燕赵清歌


在大明王朝被灭亡后,李自成带领着他的军队,在山海关外的一片石大战关宁铁骑和满清八旗兵,历史的结果是李自成失败了。这还是李自成御驾亲征的结果,在大明朝的那个文官集团的体制下,能够容得下李自成任意发挥嘛?如果,大明王朝的文官集团能够让前线的将领随意发挥杀敌?那么,满清军队怎么入主中原?


爱看爱思考


大明这艘破船能支撑到崇祯手里已经是个奇迹了,军事上外有后金的威胁内有各地的农民起义,面对四处起火的局面已经很难挽回,就算没有李自成 张献忠也会有张三 王二麻子 起来造反。明政府的腐败,还有那些个只会生娃啥也不干的王爷们才是拖垮明朝的根本原因。弊政不革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


午后到傍晚有雨


根子在于缺少雄才大略之人矣!无论崇真还是李自成都不是!所以假设就没有推理的基础了!因此任何夸夸其谈都是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