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为何一定要匆忙查抄和珅,聪明一世的和珅为何不早做打算?

二米空间


早做打算也没有用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和珅再贪,再得势,说白了,是当权者愿意给他的。有来有往,有得有失,别人赠予的权利,随时都可以收回的。和珅不就是乾隆皇帝的戏耍宠儿吗?

没人会觉得和珅傻,当然,乾隆也不是个傻子。两个聪明人,难道会不知道对方在干什么?想要什么?和珅终究为臣,有臣子的考量和思路,乾隆却是帝王术,两人处的位置不同,当然对待事情有不同的处理办法。


任何人,都有其多面性,功过皆不可一语评断。和珅也是个饱学之士,有过读书人的通病,公正过,清廉过,激进过,应该也有过一朝臣子为民请命的念头。抗得住厄运苦难,却经不住糖衣炮弹,权利,财富,这些地和珅带来的不仅仅是满足感。欲望,永无止境。

和珅有才,有识,会为人,会做事……他只差一个机会。

反观,乾隆呢?前有先帝扫平内忧外患,国民渐安,无论从政权还是民生而言,都是在上升期。悉心培育的幼苗,已成参天大树,正是瓜熟蒂落的时候,乾隆继位了……乾隆本身又是文武皇帝,绝非平庸之辈……虽然皇权的争夺残酷激烈,但是果实异常诱人。乾隆无疑是成功的。相对于之前的内忧外患而言,乾隆帝是“轻松许多”,物质条件充盈的情况下,当然开始关注起“精神世界”,也开始思虑一些别样的帝王权术。

乾隆雄韬伟略,坐拥天下,却仍免不了高处不胜寒的老套路……

于是,乾隆发觉了和珅,和珅傍上了乾隆,两人可谓是一拍即合。乾隆人到中年,越发虚华,好大喜功,但他本身确实有真才实学,所以在挑选“宠儿”方面也极有准则。正如前面所说,和珅也是个人才,还是个眉清目秀的人才。乾隆这个人很有想法,宠信中也不会忘记利益的权衡,这是作为君主深刻进骨子里的东西。所以,我从来不觉得乾隆善待和珅的一切是因为“不知”,也不是因为盲目宠信,而是他本身需要有人满足自己的私欲,又可以有充足的利用价值。



就像圈养的宠物,能力范围内,给足它食物和玩具,作为宠物的职责就是陪伴主人并提供乐趣,关键时候还可能舍己护主,给主人带来利益。主人会老,会离开……至于下一个主人,是要继续宠爱,还是送养他人,还是说将它换成可得利益……这是主人和下一个主人共同商讨以后做出的决定。在影视作品中,和珅一直称自己是奴才,可见他对自己的定位也非常清晰。

和珅谋权谋私到了极致,难道乾隆不知道他已经犯下大罪?难道不知道自己一死,和珅也会被打下神坛?乾隆知道,和珅也知道,嘉庆帝更明白。

说白了,和珅走上这条道路,自己本身心术不定,却也少不了乾隆的推波助澜;乾隆需要和珅投其所好,供己开心,却从来没有忘记他只是奴才;嘉庆帝登基帝位,急需要功绩和支持,和珅就是乾隆就留给自己最大的礼物和财富……这三个人啊,都有自己的算计,每个人都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

咱们不懂高处人的权术心机,但我觉得,乾隆,嘉庆,和珅这样的人,远比我们看的明白清楚。为何早早看到结局,却仍奋不顾身?原因只有一个,诱惑足够大,舍身前往,深陷泥潭又身不由己……


鱼者佩之


乾隆在位期间,一直对和珅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知道和珅的势力是非常大的,也知道和珅是一个十足的贪官,但是乾隆没有除掉和珅,对和珅又爱又恨,和珅的确精明,帮乾隆解决了不少大麻烦。就从乾隆与和珅的相处中,乾隆深知和珅是一个怎样的人。

嘉庆杀掉和珅一是因为乾隆的圣旨。乾隆在去世之前就留这样的圣旨,告诫嘉庆一定要除掉和珅,他深知嘉庆一定不是和珅的对手,他的狡猾奸诈与深谋老算一定会让嘉庆吃尽苦头,说不准江山就会断送在这里。

而是因为嘉庆与和珅有一定的仇恨。在乾隆让嘉庆即位的时候,和珅就对其百般阻扰,从此两人就结下仇恨,并且如果不杀掉和珅的话,就单凭嘉庆的资历,一定会做一个傀儡皇上,所以一旦上位就会匆忙除掉和珅。


嗨爆太原


乾隆皇帝死后仅仅过了十五天,嘉庆帝就着急地处死了和珅,并查抄了他的家产。在嘉庆皇帝给和珅立的20条罪状中,有8条都是致死的大罪,可见嘉庆帝是铁了心要杀和珅。那么年轻的嘉庆帝(清仁宗)为什么急着要处置和珅呢?

第一、为了树立威信,中央集权

众所周知,和珅是乾隆留下的宠臣,他的存在不利于嘉庆皇帝亲政。乾隆传位给嘉庆皇帝后很长时间还一直掌握着实权,而和珅因为受到乾隆的宠幸,还掌握着朝廷中枢。

据说,太上皇乾隆在与嘉庆议事的时候,常常让和珅在一旁侍候。这样一来,许多要务都被和珅所知晓。而嘉庆皇帝碍于太上皇的原因,并不敢撤走和珅。所以民间都称和珅为“二皇帝”,暗指他尾大不掉。1799年2月,乾隆刚死不久,嘉庆就地处置了和珅。一来是为了在朝中立威,二来是为了清除和珅的势力,加强自己皇权。


第二、财政吃紧、补充国库

由于乾隆后期挥霍无度,导致国家财政吃紧。在嘉庆即位之初,就已经面临着严峻的财政危机。而和珅利用职权揽财的事,嘉庆又不是不知道,所以很早就盯住了和珅的家产。过去不敢动和珅,是因为有乾隆的缘故。然而乾隆在1799年病死,和珅也就失去了靠山。

在乾隆后期,和珅常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他甚至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了75间当铺,300多间银号,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13行都有往来,积累了巨额财富。

嘉庆4年(1799年),嘉庆帝亲自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并查抄他的家产,结果在清查和珅财产的时候傻眼了。当时清廷每年的税收才七千万两白银,而和珅积累的财富竟然高达八亿多两,再加上府中堆积如山的文玩、珠宝、书画,总价值竟然相等于清政府10多年的收入。和珅的家产大部分被嘉庆纳入了国库,缓解了乾隆留下的财政危机,真是“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历史的荒野


嘉庆为何要匆忙查抄家和珅?

有三个原因

第一,记恨

乾隆在60年前登基时许下一个诺言,为感谢圣主康熙生前对他的厚爱和历练,他在位时间决不能超过圣主康熙。康熙在位60年去世,乾隆在位60年仍身体力行。

是否兑现诺言?乾隆纠结犹豫,和珅是唯一说得上话的人,他坚决反对乾隆位禅,于公是继续显示对乾隆的忠诚,于私是乾隆决不能隐退,否则他无法再当“二皇帝”。

后来乾隆作出折衷,退位当太上皇,但仍然要调教新皇帝,并定夺朝廷大事。

嘉庆注定成为傀儡皇帝,他不敢违背父皇意志,但他会仇恨和珅。

第二、泄愤

老皇帝喜怒无常,废立之事常常发生,他的祖上胤礽太子就是血的教训。嘉庆虽接过玉玺当了皇帝,仍然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嘉庆惧怕和珅在太上皇耳边嚼舌根,断送他的帝位。他不敢得罪和珅,还不得不违心向和珅示好表尊敬。皇帝居然惧怕奴才,这是嘉庆的奇耻大辱,但无可奈何,只能暂时隐忍,等待实时再发作泄愤。

第三、遮丑

嘉庆天资平平,缺乏想象力,难成有为之君。精明的和珅在乾隆、嘉庆父子之间周旋,看的最清楚。

有一次,嘉庆与和珅前去拜见太上皇,乾隆正在闭目打座,口中念念有词。俩人不敢打扰,静静等了一个时辰。乾隆突然扭头问和珅,“那两个人叫什么名字”?和珅马上作了回答。乾隆点头称是。……这一幕令嘉庆丈二摸不着头脑。他过后问和珅是咋回事?和珅说;太上皇在念西部的一种咒语,他在诅咒谁?当然是西南为患的白莲教匪徒。太上皇问我那两个人的名字,当然是指白莲教那两个匪首,奴才就随口答出了。

嘉庆大惊!深感和珅高深莫测,他要学习的还很多。

和珅知道嘉庆的愚钝无能,这不利于皇帝树威,也不利于皇帝驾驭群臣,更不利于管控和珅的党徒势力。必须让他永远闭嘴。

——这就是当太上皇刚闭眼,嘉庆就不是急冲冲、而是迫不及待要查抄和珅的原因。

和珅为何不早打算?

第一,和珅无法矫诏,也找不到其它人取代嘉庆。

乾隆虽然生了17个儿子,但乾隆还健在时已死了10个,还有2个过继给了兄弟,在乾隆38年秘密立储时,只有4个儿子可挑选,这就是第8子永璇、第11子永瑆、第15子永琰和第17子永璘。最后选中了爱读书守本份的永琰。



乾隆健在就解密,公布永琰是太子,并马上让他坐上皇位。和珅没有斗胆,也没有能力和机会将嘉庆赶下台。即使他有给乾隆吹耳边风的能耐,他也找不到能取代永琰的合适皇子,推荐给乾隆决断。

第二,和珅也巴结过嘉庆,但嘉庆城府深,表面买账,麻痹和稳住了和珅。

和珅得知乾隆决意让位给嘉庆时,第一时间就上嘉庆王府送礼一对如意,暗喻恭贺之喜。嘉庆不卑不亢,没有拒收,也没有向乾隆告发和珅私自与皇子违规交往。和珅多少感到一点放心。

第三,和珅权倾朝野,富可敌国,贪婪本性决定他无法选择急流勇退。

和珅即使感到嘉庆对他不地道,也只有硬着头皮死撑,他拥有巨大的个人财富,还超控着巨大的腐败关系网络,没有头上的红顶子段然不行,他无路可退。


第四,和珅心怀侥幸,嘉庆儒弱,不会动他

和珅与太上皇关系甚密,忠心耿耿,还是儿女亲家,即使太上皇驾崩,他与新皇帝的关系会降温,嘉庆也绝不会置他于死地。

聪明人也有犯糊涂的时候,和珅也不能例外。和珅的感觉虽然正确,嘉庆的确不是冷酷无情、心狠手辣之辈,不是成大事之君。和珅断难想到,嘉庆一生非要干出一件(唯一的)惊天大事,就是毫不留情杀了他


谌人


一对矛盾的提问

看了这个提问,前面半句问嘉庆为什么这么着急匆忙查办和珅,后面半句又问聪明一世的和珅为什么不早做打算?这难道不互相矛盾吗?不过虽然矛盾,但也较合理,毕竟是一场权力财富的取舍和君臣博弈。

谁先到?

谈嘉庆和和珅的问题之前,先来看看《史记·留侯世家》中张良的一个故事。话说张良去刺杀秦始皇失败后,张良隐姓埋名。

某天在一座桥上,有一个老人走到张良身旁,然后把鞋子扔到桥下,对着张良说:小家伙,帮我下去捡鞋子。

张良听了之后,立马有一种想揍这个老人的冲动,但是还是强行忍住了。张良跑到桥下,捡了鞋子上来,老人伸出脚说:来帮我穿上。张良便跪下来帮老人穿了鞋子。

老人看张良帮其穿好了鞋子,就大笑而去。张良这时候大惊,这是什么人啊?眼光一直看着老人离去的方向。

不到一会儿,老人又走回来了。对着张良说道:“孺子可教矣,五天后天刚亮的时候在这里和我碰面。” 张良感到奇怪,于是跪着说道“诺!”

五天之后张良赶来赴约,结果老人早已先到,老人看到张良就破口大骂:“和老人家约定日期还不先到,看不起我吗?” 又说:“再过五天,还是在此见面。”


又过了五天之后,张良有了前面的教训在鸡鸣时分便去,不料老人还是先到。老人又生气了,还是给了张良一次机会,约定再过五天再见面。

再过了五天之后,张良晚上十二点之前就在那里等着了,这次老人终于没在,是张良先到了一步。老人开心的说道“当如是”。于是便给了张良一本书,即《太公兵法》。

这个故事看嘉庆和和珅之间的争斗

这个故事,嘉庆也看过,和珅也看过。他们都悟出了一个“忍”和“先”的道理。但是为什么和珅就无法做到先了呢?因为四个字-贪得无厌。

和珅的贪得无厌使其被财富一叶障目,而嘉庆这时候先是用好了“忍”字,再是用上“先”字。和珅焉有不被伏诛之理?



不看这“忍”和“先”就两个字,但是要时时做到这两个字,还真的不容易。这就是我从历史故事看历史故事的结果,仅供参考。


淡看天上月


和珅是清朝乾隆帝的第一宠臣,也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巨贪。他出身并不显贵,却因容貌俊雅、风度翩翩、精明能干、极擅逢迎而深受乾隆皇帝的青睐与宠爱。

和珅极度崇拜权力与金钱,终其一生,他为追求这两样东西而费尽心机,获得乾隆独宠后,更是恃宠生娇、擅权揽政、势焰熏天、不可一世。他专权长达二十余年,不断培植党羽,扩充势力,他大开竞奔之门,大肆聚敛钱财,恨不得将天下财富都搜括到自己囊中。和珅在官场浮沉几十年,因背靠乾隆这座大靠山,多次化险为夷,始终屹立不倒。乾隆死后,他立即被刚继位的嘉庆帝赐死,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随着他的败亡,其使尽手段聚敛下的泼天也似的家私也都便宜了他人。

在乾隆的庇护下,和珅一人得志,家里的鸡犬都跟着升天。他的弟弟和琳,官至总督,死后被加封一等公;他的儿子丰绅殷德娶乾隆的掌上明珠和孝公主为妻,还任护军统领、内务府大臣;和珅之女嫁给了康熙的重孙;和琳的女儿嫁给了乾隆的孙子。和皇室联姻巩固了和家的地位。和珅的家人倚仗其权势,大肆搜刮,横行霸道。

史载,和珅大权在握,各级官员们为保住头上的顶戴花翎争相向和珅进贡。即便是例行公事,如果不行贿,也会受到和珅和其手下人的百般刁难。至于升迁,则更需要用金钱铺路 。在和珅那 里,所有的官职按大小都明码标价,出得起多少钱就能做多大官。

和珅利用权力攫取了惊人的财富,是当之无愧的大清首富,史料中说他“奢侈富丽拟于皇室”,和富甲宇内的皇室一样过着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

据记载,和珅吃腻了山珍海味,每天要用价格昂贵的上等珍珠一粒磨粉服食。这些珍珠都是各地达官显贵以每粒八千至两万两白银的价格买来孝敬他的。和珅妻妾成群,很多美人都是下属、商人为巴结他而花大价钱从江南等地买来送给他的,还有从宫里发遣出来的宫女。和珅的府邸富丽堂皇,极尽奢华,古董珍玩琳琅满目 ,在京城权贵中也是无人能比的。

和珅以权谋私、骄横跋扈的行为,引起了彼时还是太子的颙琰(后来的嘉庆帝)的极大不满。

颙琰是在乾隆三十八年(1733年)被立为太子的。乾隆皇帝是个权力欲望极强的人,身体又非常健旺。时光匆匆,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颙琰还呆在储君的位置上。在这段漫长的日子里,他被封为嘉亲王,由一个弱冠青年变成了一个油腻中年。乾隆六十年(1795),自诩为“十全老人” 的乾隆帝终于感到自己敌不过岁月风霜,垂垂老矣的他决定举行内禅让出帝位,自己做太上皇。1796年正月,颙琰好不容易熬成了皇帝,改年号嘉庆。然而,他登基后的最初几年,因为太上皇乾隆依然贪恋君权,而且身体依然健康,每天都不知疲倦的处理政事。所以一切军国大事都由太上皇说了算,嘉庆根本谈不上有何作为,只能“打打酱油”。直到嘉庆四年(1799) 正月,89岁高龄的乾隆一命归天,嘉庆才得以亲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天下之主。

嘉庆早已洞悉和珅的奸佞贪婪,只是有父皇罩着,自己手中无权,动不了他。和珅对颙琰对自己不满已有所察觉,但却没有引起足够的警觉,他不仅不去巴结、取悦未来的天子,反而在乾隆面前说他的坏话,颙琰知道后更加恼恨。

嘉庆从父皇手里接过了一副烂摊子。乾隆朝是大清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限于篇幅,在此不作叙述)。 嘉庆从乾隆手中继承的,不但有君临天下的最高权力,还有夕阳西下、盛极而衰的动荡时局......

乾隆的去世给西风摇落的政局带来了一场转机。因为嘉庆对和珅的不满由来已久,碍于乾隆帝之面,他一直强为容忍。如今已是名实俱符的一国之主,终于无须再忍了。

乾隆去世的第二天,嘉庆就迫不及待地动了手。和珅被削去了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的职位,还勒令他的死党福长安昼夜在乾隆殡殿外值守,不得擅自离开。初八日,嘉庆帝下旨革除和珅、福长安的所有职务,并将两人软禁起来。

御史王念孙、广兴等人此时纷纷站出来揭发和珅贪赃枉法的罪行,请求皇上将其严加惩处。嘉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在半月之内,他宣布了和珅所犯的二十大罪状,并下令将其逮捕下狱,随后又将他赐死(自缢)。和珅的一帮亲信死党,如福长安、苏凌阿、吴省兰等人也被严惩。

和珅聚敛的巨额家产也被嘉庆抄没入库。和珅在他权势煊赫的二十多年里,巧取豪夺,费尽心机广蓄家私。《清史稿》载, 他被抄没的家产共有109处,有83处没有估价,仅算已经估价的26处,其价值就已达到2.2亿两白银。还有堆积如山的金银珠玉、藩国贡品、古董字画没有计算在内。

据梁启超先生估算,和珅的所有家产加在一起可以折银八亿两之巨。而清廷每年的财政收入约七千万两左右,和珅一人的财产就相当于朝廷十几年的财政总收入还有富余,真是财力惊人、富可敌国啊。

据说查抄和府财产清单公布后,朝野瞠目,举国哗然,甚至彼时在坊间流传起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民谣。

【插图源于网络】

【写作辛苦 严禁搬运】



铁马冰河wu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先回答第二个问题,然后再来看第一个问题。

和珅为什么不早作打算

早作打算主要有两种选择。

1、拥立其他阿哥,培养自己的势力,这种方法在历史上有很多权臣都这样干,但是和珅却不能。

乾隆虽然儿子众多,但是长大成人的却没几个,而且还有两个儿子过继给了宗室,嘉庆看似资质平平,但也已经是剩下皇子中最优秀的了,乾隆不糊涂和珅就没办法。

2、示好嘉庆皇帝,和珅确实这样做了,比如嘉庆公布的和珅二十大罪状,第一条就是和珅曾给还是皇子的嘉庆透露过皇位的底牌。

既然和珅示好嘉庆,为什么嘉庆登基后还是急不可耐的处理了和珅呢?

这就是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乾隆死后五天,和珅即被捉拿下狱,第十天即公布了和珅的二十大罪状

,审理速度之快令人瞠目。

这种速度显然是不正常的,那么嘉庆处理和珅仅仅是为了他富可敌国的家产吗,显然也不是,当一个皇帝急着让臣子去死,最大的可能就是大臣威胁到了皇权,很不幸和珅就是这样。

乾隆退位时曾说过:“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朕未至倦勤,不敢自逸”。意思就是把嘉庆扶上马,再送一程

这样做的后果很严重,由于乾隆上了年纪,处理国事有些力不从心,很多事情都交予和珅处理,而嘉庆则成了摆设,这一摆就是四年,嘉庆心中积压的愤怒可想而知。

乾隆当太上皇的四年,是和珅权利达到顶峰的四年,俨然凌驾于嘉庆之上,对于嘉庆来说也时刻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所以乾隆死后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和珅,这样皇位才坐的稳。


一点点历史


嘉庆赐死和珅的20大罪状的第1条恐怕很多人都想不到,居然是嘉庆被乾隆册封为皇太子的前一天和珅很讨好的来献了一对玉如意,罪名是“泄露机密,居然以拥戴为功,其大罪一”。由此可见和珅早不是没准备,这么个事儿能列为首罪,说明嘉庆很恼火,我都不知道你和珅居然先知道了。当然这只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和珅之死的根本原因是当了4年“实习皇帝”嘉庆要立威夺权,杀和珅能得到最强的最好的效果和影响力,和珅仗着晚年乾隆的宠信大权在握贪得无厌排斥打击异己,所谓“天下官吏,几出和门”,和珅的权力和势力太大了,连朝鲜的使臣都知道和珅是“二皇帝”,和珅不死嘉庆始终对权力缺乏安全感,贪腐的和珅又富可敌国,“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所以和珅必须要杀


立志成虫


嘉庆帝查抄和珅,第一是因为和珅在嘉庆帝继位之后还在插手朝中大事,一点都没有收敛的意思,嘉庆帝心中愤恨,积怨已久;第二是他要杀和珅立威,整顿吏治,安定民心。而和珅之所以不早做打算就是因为他一直以为嘉庆帝十分软弱,而嘉庆帝平时也是装作与他交好的样子,让他产生了误判。

乾隆将皇帝之位给了嘉庆之后,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放权,在军国大事或者任用官员上,乾隆依旧掌握着主宰权。因此,即便嘉庆上位,依旧不能动和珅。新皇刚刚登基的时候,和珅还是收敛了一些,审时度势后,他发现嘉庆对他表现出的态度还算友好,就又专横起来。

和珅在朝堂之上极力限制嘉庆培植自己的人。嘉庆即位之后,他的老师朱珪进颂册,嘉庆写了一首诗祝贺老师,和珅拿来做文章,诋毁朱珪,乾隆帝听了谗言还真生气了,将朱珪调回京城重用的事情就这么耽搁了,还将朱珪降了职。

嘉庆也是能忍,和珅做到这份上,他依旧韬光养晦,事事顺着乾隆的意思来,只将和珅做得所有事情牢记在了心理。有的时候嘉庆有事禀报乾隆,也会特意通过和珅代为禀报。有人在嘉庆面前说和珅的不是,嘉庆还反而去批评他们:“不要胡乱诋毁,朕还要依靠和珅来治国呢。”

如此一来,在和珅心目之中,他在朝中的地位已经是根深蒂固了,越来越忘乎所以。况且和珅的儿子娶了乾隆最喜欢的公主,有这层关系,他相信嘉庆不会将他怎么办。而他万万没有想到,嘉庆对他积怨已深。乾隆正月初三驾崩,嘉庆虽然没有直接对和珅动手,但是第一时间就将老师朱珪召回了京城。

第二天,嘉庆就开始动手,他撤了和珅和福长安的职,将两人安排给乾隆守丧,实则将他们软禁在皇宫之中。初五当日,嘉庆授意朝中官员纷纷上疏弹劾和珅,墙倒众人推,和珅已经毫无翻身之地。

初八,嘉庆命令将和珅收监刑部,并且查抄其家产。正月十一,嘉庆颁布了和珅的二十条罪状,乘着大丧法办和珅。正月十八,文武大臣奏请嘉庆将和珅凌迟处死,嘉庆帝考虑到和珅曾经担任过首辅,为了国体,加恩赐他自尽,并且让福长安作为鉴斩,让他亲眼看着和珅悬梁自尽。

嘉庆帝在乾隆死后半个月就将和珅办倒,除了急于泄愤,也是想要赶紧除掉乾隆后期吏治败坏的大毒瘤。


木剑温不胜


嘉庆皇帝之所以采取猝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处理和珅,究其原因不外有四:

一是怕和珅的党羽或同情者日久闹事。

二是与和珅有宿怨。

三是和珅罪大恶极,果断处置和珅,可迅速收揽天下人心。

四是一一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把和珅这一笔天文数字的家财赶快弄到手。

嘉庆登基之后,政权仍掌握在太上皇乾隆手中,和珅以为拥戴过嘉庆帝有功,并常常献媚讨好,以期获得新主信任,嘉庆也颇有心计,对和珅不置褒贬。

1799年正月,乾隆帝去世,很快朝中大臣联名上疏,弹劾和珅不法之事,逮捕和珅,宣布二十条大罪,赐自尽。从乾隆死亡到赐和珅自尽仅仅用了十六天。这样堪称中国以至世界历史上的第一大贪污犯就此结束了自已的一生,这样的结果同其上台一样,既是必然也是偶然,是罪有应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