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和《易经》有怎样的联系?

13773839清茶炊烟


一切皆是天生地养的,是不易的。而不像西方人认为的什么大爆炸巧合。天地者,无形之父母也;父母者,有形之天地也。

矛盾是太极吗?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太极端了,就不自然了,一触即发,矛盾即生。

无极是不极端的状态,太极是太极端的状态。

太极(矛盾双方)想发展,最好的就是阴中生阳,阳中生阴。

(=_=)

矛盾是斗争,阴阳是和合,确实不同。但毛主席那个年代,讲斗争,那是自然。斗争是需要流血革命的。阴阳之间本有相克的属性,故而用矛盾更好的表达了阴阳间的相克性。

毛主席说,我这个人很不受拘束,一生追求着一种真我自然的境界。

矛盾最好是通过协商、相互包容才好得解决。

矛盾之间是因为斗争得以发展,但斗争终究是结下恶果恶因。而阴阳之间不同,阴阳之间是因爱因善缘而和合,种族文明就是因为爱而得以生生不息。(=_=)



重新悟道


个人认为,在学习国学和以近代科学为代表的“西学”之间,没有必要强行建立联系。充分认识彼此之间的差异,进而充分理解各自思维模式的独特性和价值,可能对我们现代人益处更大。而且,易经是哲学层面的,如果一定要建立联系管道,也是易经所代表的哲学与西方哲学之间的联系、对话,而不是与科学。近代科学实际上是一组学术的汇总,这些学术有共同的语言规范,比如是按照逻辑学、尤其数理逻辑的话语;这些学术有各自比较明确的研究对象、范围,以及历代积累的理论和具体实践方法。而易经的定位,实际上更近似西方的哲学,其来源于上古人类对天地自然规律的观察和领悟,试图以一套符号系统来对宇宙自然、人事行为进行“建模”(建模的意思是建立一种与具体领域无关的抽象模型结构,然后对一切领域、事相,都可以分别代入而推演),进行抽象,总结出规律。(参见本人对“《易经》到底说了什么”问题的回答)易经是否对科学有所影响?这个应该是肯定的,但这个影响主要不是指现代意义的“科学”,而是中国古代的科学——这是得益于易经及广义的易学的哲学地位而起的作用——与西方哲学对科学的作用是同理,所以其对古代中国人的生产生活、生产工具的必然有指导效果,而不论这种指导是对是错。我们当代人站应该吸收全球智慧,而不可一叶障目,对所有东西方哲学的指导作用都要进行反思。比如,杨振宁教授曾评价易经,他说:“浓缩化、分类化、抽象化、精简化、符号化是《易经》的精神。这种精神我认为贯穿到了几千年以来中国文化里面每一个角落。”这一点也得到了国学者的一些认同。他还认为:“《易经》和道教所主张的‘天人合一’是一种认识上的错误,这种错误影响很大,因为如果想让近代科学萌芽,就首先应该摆脱天人合一这个错误的挂念,承认人的规律和天的规律是并不一样的,如果把这两者当成同一个东西,那就大错特错了”。当然,很多国学学者对杨教授所说不以为然,但个人认为,“矫枉必须过正”,对这个角度的批判值得反思。个人认为,从终极意义上“天人合一”哲学是否正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易经太过精简化的思维模式是不是的确限制了具体学科的科学理论推演,或者说限制古人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人们太过于顽固、拘泥于全社会都引以为真理的高度归纳、高度简化的阴阳五行易经世界,认为世间一切道理已经圣贤们建立、固定、完备、无可增减。在古代正统之外,佛家思想辩证性相对较强,例如有句话“法无定法”就有启发意味,可惜不能引起儒家重视。当然,中国在近代科学上的落后,也不仅仅是易经这些哲学单方面的原因。

近代科学的基础是数学的发展。就拿数学领域举例来说,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是受了易经的启发。这么传说其实容易产生误解,认为莱布尼茨发现的二进制数学原理在易经里面出现了。这样其实是不对的,因为易经的卦象符号虽然有二进制的特性,但易经并没有阐述和使用其中的数学原理,更没有应用到数学、算术领域。莱布尼茨发现二进制时的情况,世上流传有两种说法:

  1. 说法一:莱布尼茨已经发现了二进制,后来见到了中国的先天八卦图,先天卦序正好体现了他刚发现的二进制的进位规律。所以他认为是英雄所见略同,中国古圣先贤早就发现了二进制。

  2. 说法二:莱布尼茨在看到中国的先天八卦卦序后,受到启发,从中领悟了二进制进位规律。

上面两种说法都没有最终的证实。其实,个人认为,国人没有必要强行把莱布尼茨发现的二进制和周易、八卦联系起来。八卦的先天卦序、乃至六十四卦按二进制规律排的卦序,这个和二进制的吻合,是一种宇宙规律的必然(也可以说是必然的巧合)。无论周易还是国人显然并没有把这个规律定性为一种数学原理,更没有运用到数学计算领域。所以这种强行联系,并不是科学的态度。

  1. 之所以是宇宙规律的必然,那是因为任何二元的东西必然直观体现阴、阳的消、长,即阴消阳长、阳消阴长和阴阳交合,这在周易以及孔子的十翼里面解释先天卦序的问题上都讲是乾、坤先定位,然后通过二者阴阳爻的换位产生六子(坤索来乾的初爻,成为震卦;乾索来坤的初爻,变为巽卦等)。在《周易》和易学家对先天八卦的解说里面,我们并没有看到任何数学进位的原理和规则提取——特别是位数并没有变,比如,用二进制表示十进制数7(111)加1,应该变为二进制数1000,并不等于0,但周易里面并没有明显提出这种循环(取模、或叫取余数运算)的原因是因为“位长限制”。就是说,周易规则中没有讨论过任何忽略进位问题(这是作为数学规则的要点),它讲的只是阴阳消长变化,这就说明八卦先天卦序的本源和数学计算无关,二进制数学规律只是“阴阳规律”与二位数数学原理的一种必然的巧合,而在作为数学原理,二进制的进位规则是可以通用化的,比如可以衍生出三进制、四进制…十六进制…乃至任意进制。

  2. 在《周易》的六十四卦卦序,传说的“连山卦序”、“归藏卦序”以及后来的《汉易》(《京氏易传》)里面的八宫六十四卦序,

    完全没有任何体现二进制自然数序列的卦序被列出,更遑论应用到数学计算领域。


九地天心


《易经》是古人对于自然规律的粗浅认知,但是这种认知采用的是“我认为”的形式,不存在任何论证和证据。为了让这种“认为”具有可信性,这里的“我”,被臆想成了圣人。在中国这个科学精神未得到普及的国度,民众对于圣人的言论是不会轻易怀疑的。

科学不承认圣人,只承认实证。不管”认为”的人是谁,你都必须提供你的证据。人们在获得用证据支持的科学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推演出新的科学理论。而一旦发现新的科学理论与旧的理论相矛盾,人们就会重新审视旧的理论。因此,科学理论永远在被质疑,而只有不断经过质疑后继续成立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今天人类社会的发展,完全是依靠科学。

这就是为什么迷信《易经》的人永远是崇古的,而坚持科学观的人永远在追求新的真理的路上。

《易经》本质上是一种迷信,它不能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相反,它将我们的思维引向了错误的方向。只有科学才能改变世界。

当科学和《易经》的观点发生了矛盾,我们应该相信谁?毫无疑问,我们应该相信科学,因为现代科学会用证据告诉你《易经》错在哪里。

举例来说,元素周期表就把五行学说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元素周期表指导我们造出了各种新材料,而五行学说只能“教育”出一群食古不化的垃圾人群。

信《易经》的人,只能等着科学一记一记地掌嘴,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关系。总有一天,科学会把《易经》和易经迷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我是谁谁是我谁是谁2


回答这题之前应弄通两个定义:一是什么叫科学?我于六十年代的小学课本中就学习了~人是猴子变来的,包括五十年过去了,还是未弄明白,倒是有很多冰河时代前人类遗物让人觉得那时人类伟大,因至今未能超过。二是易经问题?这关键是学习哪个版本?若是学习周易版本,那肯定是难于学懂弄通。二十多年前我开始换学自家祖宗张良传下来的几页易经运用方法,学通了。当时在网上有说过关于伊拉克等几场战争事宜,应该说全准。还有今年的奥运足球金牌榜也算准了,赚点小钱。股票走势是与易经中高低签关系的~。

科学与易经问题?关键是真懂,假懂就是伪科学。


用户40769126159


易学的核心内容源于远古时代发现的太极☯阴阳、八卦、河图、洛书。要说这些内容与科学的关系,就在于祂表述了物质起源和最原始的四个层次的性体组合。

1.太极化阴阳,表述的就是质能起源。太极,即原始零性态空间;阴阳,即由零性态空间极化产生的质能两性。所谓质能分化,实际就是零性态空间的正负性分化。正性能量空间具有膨胀挥发的特性;负性质量空间具有收缩聚敛的特性。目前的可观察宇宙空间,除了质量实体空间和能量虚性空间外,没有第三种空间形式。

2.质能(阴阳)第一层次不等量组合,产生八种极性体,就是由八卦名称表述的三维四象对立极性体。因为质能的第一层次不等量组合最多只能产生八个极性体,所以由八卦表述的八个极性体就是真实存在的夸克子。但是,由于夸克模型还没有彻底弄清楚夸克数量和互相之间的全部作用力关系,而八卦模型表述的极性对应和作用力关系则几乎达到了十全十美的地步,所以,我们应用八卦模型,可以轻松破解全部三组四对作用力的起源。

3.八卦性体(夸克子)的河图洛书两个组合结构,表述的就是百分之百精准的中子与氕原子结构。我们利用河图洛书这两个精准结构的内在极性对应关系,可以准确推演物质和宇宙的演变。目前的物理学认为质子由三个夸克构成,这一点倒与洛书结构乾、坎、震或艮构成质子有点相符。但物理学说中子也是由三个夸克构成则差太远了。中子内部不但包含着电子,而且还包含着质子的全部成分和形成中微子的成分。河图结构的7-2性体就是未分化电子,河图结构的核心5-10组合中10阴,就是衰变(与环境9-4离性体中的9阳结合)形成中微子的性体成分。中微子的质量数10,是质子显性质量的两倍,中微子之所以表现微小,原因就在于结合了9阳,几乎中和了全部阴性所致。被10阴夺去9阳的环境离性体剩余的4阴,则结合另一个9-4离性体,形成为9-(4+4)的反中微子组合。中子挥发了核心10阴,剩下的核心5阳对电子具有排斥力,所以中子挥发中微子以后就会同时释放7-2负电子。而中子本身也就变成为洛书结构的质子了。

物理学的几乎所有问题,都可以应用八卦和河图洛书的生克制化、分解组合去解释。

……

由于全部问题的肤浅解释也需要十万字,所以只能用省略号结束这个答题了!

下列第一图为中子河图结构图,第二图为氕原子洛书结构图。




周庆和1178559755


《易经》的本质就是货架,如果没有人生阅历的人学《易经》,那是没货的人去学架,学出来只能是空架子,没有货。如果有货没架,就会觉得《易经》有用。科学本身是连货带架的,是最好的原装架,只有科学这个架才能真正与科学配套,把科学这个架丢掉,换上《易经》这个货架,会变成把科学的精髓丢掉,留下一身肤浅装到《易经》这个货架里,只能学得科学的皮毛,学不到科学的精髓,但对于不懂科学的人来说,把一些科学结论性的东西,甚至只把一些名词之类的东西放到《易经》这个货架里,这会有另外一翻味道,但想要用这些东西搞科学,是没有希望的。


龙一欧


科学和《易经》,放在十年以前。我认为科学是值得人学习和认可的知识理论,《易经》是谜信和唯心的。一场十年的病,让我经历了生与死的煎熬,通过中医针灸治愈后。以前的知识观念彻底巅覆,自己认为的科学其实就是简单的1+1的水平。而《易经》《黄帝内经》是从科学观出发,总结出来的深噢的质的变化,以及变过程产生对人们有实际意义的结果。也就是科学是简单认知,而《易经》等古代文化是在认知的界面上提升到更高的质变过程,所以一般人很难懂,只能猜了。


希望鸟481


这个问题有点大,却是一个十分高深的问题。说小了,科学和易经都是用来解决人生中遇到的困难、苦恼的。说大了,它俩也都是用来获得、探索人生终极幸福的。但是,思维模式、侧重点可是大不相同的。

科学一般用于解决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问题,对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大而直接的影响,离开了当今科学,可以说生活是不可想象的。科技进步的基本思路是细分,科学应用是具体的、直接的,同时也是简单的。也因此,科学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不确定性,甚至是危机(如核武器、污染)。但是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就是科学解决不了人们心中的苦恼,甚至随着科学的进步,这又助长了人们贪婪、狂妄的心理,可以说是浮躁、烦恼越来越多。

易经是一个其小无内、其大物外的系统,它属于道家范畴,遵从自然规律,是群经之首,是中华文化的根。这也是易经让人难懂的主要原因。它着眼于阴阳这一基本内涵,以八卦为基本呈现,演绎出了六十四卦的时事、事态模型,从而引导人趋吉避凶,其意义不言而喻。但是,有一个核心问题不能忘了,就是易经的最基本价值观、方法论是顺天应人,做人讲真诚是第一要务!否则,靠投机取巧、占卦等手段获得的利益,最终必将成为自身的陷阱!由此可见,一个真正懂得易经的人,其生活一定是逐步向好,一点一点接近于幸福。一句话,易经的深处是信仰,是天道!而作为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易经的思维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骨髓,百姓只是日用而不知,功夫不到家而已。

当然,没有科技的今天是不可想象的,没有易经思维的民族,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也是不可想象的。历史上的中国,从来就是老大,唯一沉沦的就是清代后期的二百年,今天正在以令人刮目相看的速度复兴。中华文明为什么是一个唯一没有消失的文明,这与易经思维是分不开的。

这是一个格局很大的问题,本人才疏学浅,仅以此抛砖引玉!





寒来暑往57017021


乾;为天!地;为坤!

坤;丞载万物为德,,!养是受天之光热而润生万物!

人之道;受天之道如是一法则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才紧接;天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何为养!?仔细想想!知其其中之道与理,而养在其中之道之中也!

人之道:审视世间大千世界物像物之理,而智清惠明!和合渡红尘之世,修个人之身也!强大灵犀能量迎受万事万物而养润开觉智惠!

一一一东方道人一一一这样认为。仅供深思参阅!


陈方友213


现在易经基本上失传了,我简单讲讲易经的基础知识,举例说明:子午相冲:卭西相冲:辰戌相冲:已亥相冲:寅申相冲。为什么寅申相冲?寅木申/金:金克木,所以相冲。子与丑合:卭与戍合:已与申合:寅与亥合:辰与酉合:午与未合。午火:未土:火生土:斫以午与未合。子寅辰午甲戍属阳丑亥酉未己卭属阴。科学和易学相似,物理:化学:电学:力学:光学:反应自然规律,电离产生阴根和阳根,物质不灭定律,性质非常相似,科学的顶峰是易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