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进攻苏联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dj小周


二战时期,德国在1941年6月22日执行了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由此开始了4年左右的苏德战争。历史上无论是拿破仑还是希特勒,他们都曾经统一过欧洲大陆,他们也曾经在进攻英国和俄国(苏联)上做出过选择,最终他们都选择了大举进攻俄国(苏联),其实这并不是历史巧合,而是一种必然。

从德国当时选择的道路来说,德国只能称霸全世界才算完

希特勒在1933年上台成为德国总理之后,德国就迅速整军备武,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德国现实吞并了斯克斯洛伐克,然后在1939年闪击波兰,1940年攻占法国后基本称霸了整个欧洲大陆。在进攻苏联之前,德国已经占领了丹麦、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南斯拉夫、希腊等国,同时意大利、西班牙、罗马尼亚、芬兰等国是德国的同盟国。

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之前,已经拥有了许多扩张带来的利益,对于德国来说要保住这些既得利益,并且保障自身的“安全”,唯一的办法就是称霸全世界,使自己成为最强的存在,能够压制住任何国家。

▲希特勒只有称霸全世界,他的事业才算最终成功

这就好比一个村子里,有那么几个身强力壮的人,德国算是一个,他连续把好几家人都抢了,原先自己家是小康水准,一下子就变成了暴发户。变成了爆发户的德国,要想保住自己抢来的,同时也保障自己能够安全,就要想方设法干掉对他有威胁的另外几个身强力壮的,最大的是美国,其次是苏联,再次就是中国和英国。当然干掉美国当时来说不现实,毕竟隔了个大西洋。但是如果德国干掉了苏联,那么他所拥有的就会超出美国,那么他也就不怕任何人来找他的麻烦了,也就是保住了自己抢来的并且高枕无忧了。说白了,一旦德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他的终极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称霸全世界,要想称霸全世界就必须要干掉世界上的强国,苏联就是其中之一。

▲攻占法国后,意味着希特勒称霸了欧洲大陆

对于拿破仑来说也是如此,希特勒与拿破仑在这方面是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拿破仑当时也称霸了欧洲大陆,但还有两个国家能对他构成威胁,一是英国,二是俄国,所以英国和俄国他都会想方设法干掉,如果不干掉,这些国家也会不断地与自己为敌,也就是不干掉对方,对方就会干掉自己。所以拿破仑选择了进攻俄国。

从地理上来说,德国当时只能进攻英国

在称霸欧洲大陆之后,对于下一个进攻的国家,只有英国和苏联能够选择,但德国的陆军和空军非常强大,而海军则相对弱小,没有能力组织大规模跨海作战进攻英国。本来想通过空军的轰炸迫使英国投降而实施了“海狮计划”,但效果不佳。在这种情况下进攻陆地上接壤的苏联就成为了下一个进攻目标的首选了。

这方面来说,拿破仑当年也曾想进攻英国,但是英国海军异常强大,并且击败了法国海军主力,在没有足够海军保障的前提下,进攻英国也是不可能的,从地理上来说拿破仑就只能进攻俄国了。

德国战前低估了苏联的军事实力

在“巴巴罗萨”计划实施之前,苏联与芬兰就边境领土争端发生过一次苏芬战争,结果是苏联百万大军进攻芬兰,而芬兰在仅有20万作战部队的情况下,以2.5万多人的伤亡换取了苏联37万多人的伤亡。虽然此战苏联获胜,但是在这场战争中也反应出了当时苏军作战效能的低下。

▲苏联在苏芬战争中太差的表现使得希特勒认为苏联军事能力很弱

由于斯大林在苏德战争之前进行了“大清洗”计划,许多苏联优秀的指挥官都在“大清洗”中丧生,他们有许多都是有着充分作战经验并且指挥能力突出的指挥官。苏德战争之前,苏联的指挥官基本是断层的。

在分析了苏芬战争的情况后,希特勒根据德军战力情况,认为“苏联只是一座即将坍塌的房子,我只要在门上踹上一脚,这栋房子就会倒塌”。于是希特勒就踹上了这一脚,没想到的是把自己搭了进去。

显然是没有估计到苏联强大的动员能力——这也是后来苏德战争转折的根本原因。


老威观史


按照现在的主流说法,当年希特勒进攻苏联是一步臭棋,不仅折戟斯大林格勒,还将自己陷入了两线作战的艰难境地。实属偷鸡不成蚀把米!

<strong>

但各位有没有想过,我们只不过是站在上帝视角,从结果去倒推,这样并不客观。

如果站在当时希特勒的角度,结合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形势来看,希特勒进攻苏联,实际上是一出妙棋。

在1993年,俄罗斯上校丹尼洛夫在著名的《奥地利军事杂志》上公布了一份自苏联武装力量总参谋部的中央档案馆的战争计划,名为《大雷雨计划》。

其是苏军总参谋部于1941年所完成的一份争霸欧洲的战争计划,其主要矛头就是德国。该文件来。当时苏联方面计划在1941年的7月份进攻德国。而希特勒则是棋先一招,于6月22日发动了对苏联的进攻。

所以,从这里来看,苏德必有一战,希特勒只是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招数。而且成效也是非常可观的,苏联军队前期一度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这比等着苏联人准备好了打过来要靠谱得多。

当然,即使没有《大雷雨计划》,希特勒进攻苏联也是当时比较好的选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读。

根据战争情况解读:

1940年,德国集结4523架飞机,18大战斗群,6大航空编队,35艘军舰,将战火燃烧至大洋彼岸的大英帝国,史称“大不列颠之战”。

这场现役持续了一年时间,德国的空天部队在大部分情况下处于被英国皇家空军压着打的局面。

空战没有优势,海军便无法进行登录工作,德国吞并英国的计划毫无进展,正在希特勒焦头烂额之际,苏联不断的骚扰德国后方的“石油仓库”罗马尼亚。

德国是一个“贫油国家”,战争需要石油,飞机、坦克、战舰都需要石油作为燃料去发动,而罗马尼亚是德国在二战时期首要的石油来源。

苏联和德国之间存在着《互不侵犯条约》,但是苏联却在德国与英国开战时,不断的骚扰德国的大后方,这让希特勒十分恼怒。

希特勒惧怕苏联会趁机偷袭罗马尼亚,抢占油田,到时候德国将腹背受敌。

“大不列颠现役”失败后,希特勒将战争的矛头直接对准苏联。

希特勒:“其他国都是人造革,只有苏联是真的皮!揍他!”

根据苏德的意识形态来解读


希特勒是一个疯狂的种族主义者,他不仅仇恨犹太人种,还仇恨分布在波兰、南斯拉夫、苏联的“斯拉夫人种”。 德军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时,疯狂屠杀斯拉夫人,导致斯大林对希特勒的行为极度厌恶。

希特勒不仅憎恨“斯拉夫人”,还厌恶马克思主义。 斯大林与希特勒之间存在着“种族分歧”、“政治分歧”,所以希特勒打苏联,或是苏联打希特勒是早晚的事。

斯大林:“你杀我族人,我骚扰你油田,欺负你小弟(日),来呀,互相伤害呀!”


根据德国的军事战略来解读

希特勒进攻苏联之前,在纳粹会议上,介绍入侵苏联的好处时,是这样说的:

“一但将苏联打垮,我们就能获得西西伯利亚和高加索的石油能源。 英国已经是强弩之末,而英国的希望在于美国和苏联,只要将苏联打垮,就可以最大的减轻日本在关东地区的压力,一旦日本介入欧洲战场,英国将面临毁灭。”

希特勒的战略构想非常明确,进攻苏联是拯救欧洲战场的一步活旗。

在某种角度上来说,苏联的存在已经成为了希特勒争霸欧洲的阻碍,攻打苏联是必然的结果。

根据德国的国内情况来解读:

二战前期,德国的海上运输线被英国封锁,德国国内所需要的粮食、物资大部分购买自苏联。

在德英战争期间,苏联向德国提议,用科技来换取物资,希特勒为了稳住苏联,同意了苏联的要求。

此后,希特勒便开始担心起来,如果德国在欧洲和美、英展开决战时,斯大林趁火打劫,用断绝对德物资、原料供应为手段来打击德国的话,德国的处境将非常危险。

因此,希特勒为了长久之计,决定出征苏联。

<strong>


白话历史君


历史的原因总是复杂的,而一些战略决策的成败有其一定的必然性,也有一定的偶然性。至于二战期间德国进攻苏联的原因,最主要的有两点:1、处于战略被动的无奈选择;2、为获取胜利争夺更多的资源。至于网络上喷德国人无脑什么的,那些仅仅是你站在“上帝视角”知道了德国战败结果后的妄议而已,如果你处于当时德国所处的地位,也许就不会那么想了。

首先,我们来说说德国当时所处的尴尬战略位置和无奈选择。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之前,看似当时的德军在欧陆战场上意气风发,然而危险已经距离德国很近。此前,德国的将主要注意力放在西线,就是为了击败英国,然而英国一直没有拿下,导致了德国其实在整个西南面都是被封锁状态,到了1941年德国人其实已经发现击败英国已经完全不可能了,大规模空袭英国迫使其屈服的计划已经失败,美国当时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是与盟国签署的《大西洋公约》实际上与德国已经处于敌对状态,大西洋一侧基本已经被英国皇家海军封锁,光靠潜艇偷袭根本无力在整个牌面上扭转乾坤,而英国则能源源不断的获得美国等域外国家的持续输血,靠对峙消耗其实德国是毫无胜算的。大西洋被封锁,而地中海上最重要的三个节点(直布罗陀、马耳他和苏伊士运河)也一直在英国人手里,等于将地中海也完全封锁起来,对于德国乃至整个欧洲占领区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经济市场饱和的轴心国来说,辉煌背景下的现实是十分不利的。

因此,德国在发其海狮计划的同时,也在地中海和北非也发其军事行动,无非就是想在大西洋、地中海或者北非三个区域中打开一条通往“外部世界”的生路(其实这时候的德国就像被锁在笼子中的雄鹰,空有尖嘴利爪却拿不到食物)。

这样德国人就抱着装有三条路的锦囊,最佳的生路当然是直接打垮英国,那么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大西洋将畅通无阻,欧洲、地中海、北非也将唾手可得,还可打通地中海通往亚洲的道路。第二条路就是完全控制地中海,将德国欧洲占领区和北非法属殖民地连成一片,然后打通北非与西亚的交通,控制中东。最后一条路就是,打不下英国本土,也无力控制整个地中海,那么就通过北非战场占据苏伊士运河,通过法国、意大利、北非、苏伊士运河将英国势力反包围在地中海伺机消化。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从1939年到1941年 ,德军上述三条目标一条也未能实现,看似德国在西线和北非很主动,但是战略主动权却掌握在英国手中,英国利用控制的大西洋和地中海上的关键节点,不仅可以随时攻击德国,还把德国急需的海外战略物资牢牢卡死,德国海军的孱弱和登陆作战能力的不足,根本无法扭转局面,如果继续在西面和英国对峙,简直就是坐以待毙。如果维持现状,进入停战状态,那么德国及占领区内的各种矛盾又将集中爆发,祸起萧墙。所以,最终德国转向东面进攻苏联,或许是无奈中的唯一选择。

其次,德国的机械化部队和速战速决战法,需要建立在充足的石油和各种资源供应上,但是因为上文所述的原因,各种资源获取渠道被英国封锁,德国也只能将目光投向苏联这个土地广袤、资源丰富的国家。

德国人其实考虑多种西向策略,但是任何西向策略最终都要与苏联发生冲突,且直接进攻苏联最为便利。况且,1939年-1940年刚刚经历苏芬战争的苏联,损失惨重;当时德国向芬兰派遣的大量军事观察员和顾问也反馈回苏军素质低下、战力不高的评价;英美与苏联存在巨大的意识形态之争,也导致德国估计不到后来英美对苏联的巨大支持;总之这一切阴差阳错和显示需求,一起导致了德国发起对苏联的进攻,同时意在夺取苏联丰富的战略资源(乌克兰的粮食、顿巴斯的煤炭、高加索的石油、乌拉尔的金属等等)。


装备空间


我是鹏正!我来回答!我是喜欢军事和历史的小学弟鹏正。

随着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意味着全面爆发,英法立即向德国宣战而苏联则是暗兵不动,美国这是继续奉行孤岛主义。期间德国军队如日中天,占领法国、横扫西欧。英国被德国空军压制的抬不起头来,丘吉尔天天在防空洞开会,德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后,德国希特勒出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举动,就是突然闪击苏联。在很多现代军迷和历史迷讨论,如果德国当时不闪击苏联的话,统一欧洲稳固战线。那么德国很有可能就胜利了难道真的就像我们所说的那样吗?其实不然,今天跟随小编来看一看当时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希特勒要闪击苏联。

首先其原因就是在希特勒没上台以前,就在相对应的东进政策,在希特勒《我的奋斗》一书中就有相对应的解释,是咱们后期所了解的德意志生存空间,简单就是说如果德国要想生存就必须要东进。这时也不乏,希特勒飘的心理,德国军队横扫欧洲,德国陆军从未战败过,只是在不列颠空战中受到小挫折(空军)但是,对德国的总体进程毫无影响。要导致了德国总体官兵心高气傲、骄傲自满,存在一定性的轻敌心里,认为苏联虽然地大物博,但也只是外强中干,苏芬战争就是最好的证明,而且德国的总体实力完全超越苏联。

第二个原因就是苏联准备进攻德国,这个理论其实在原来是没有的,不过随着苏联的军事档案逐渐解密,当时的真相有水落石出,在次年,苏联斯大林签署了《大雷雨计划》简单内容就是当德国入侵法国时候,战略屏保估计认为法国是军事强国能抵御德国的强大进攻,苏联认为当德国陷入法国泥潭时候,趁其不备,攻入德国境内。随后在次年里也大量的苏联军队沉伏在苏德边境,而且此情报备德国知晓,随后的军事理论研讨会上(高层会议)认为,与其让苏联先进攻不如让自己先下手为强,反而对趁其不备发动进攻,让苏联损失殆尽,没准能让苏联投降。

最后的主要原因就是,德国军队虽然如日中天横扫欧洲,但是战争需要大量资源来扶持,如果没有资源,军队将会瘫痪,这是对德国是一个致命打击,趁着我资源没有被消耗完毕,率先发动攻击掠夺资源地。而苏联则是最好的目标,尤其是苏联的高加索石油产地,可以无限期供应德国战车前进,已达到彻底占领世界的目的。


鹏正


如果从动机来看,根本原因是希特勒的生存空间理论在作祟。

德意志地区位于欧洲大陆的中央地带,千百年来夹在欧陆各列强之间并且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欧陆各列强长期将德意志地区视为各自之间的战略缓冲地带。也就是说,德意志地区极易遭到入侵,因此德国人有一种天生的不安全感。这在1871年俾斯麦领导统一德国后显得尤为明显。许多德国人希望扩大生存空间来保卫德国。这就有了1897年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提出了国家有机体学说,之后衍生出了以单一民族组成的国家应像一个有机生命体那样通过扩张领土来增加生存空间。

1895年德国经济在良好的基础上开始起飞。然而,作为一个后发的工业国,德国没有足够的殖民地以供出口和获取原材料。因此,它变成了一战的主要发动者之一,可是,经过四年的战争后,德国战败了。被迫割让了百分之13.5的国土和百分之10的人口,德国人蒙受了巨大的耻辱,因而重新燃起了对建立“超级大德意志”的意图,这是希特勒生存空间理论获得市场的一个社会基础。

希特勒的生存空间理论主要有三项;其一认为德国人口和领土不成比例。比大英帝国、美国、苏联那样的列强小太多。其二,德国必须占有东欧和苏联的欧洲部分,而不是像英国那样在欧洲以外的地方进行殖民。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表示:德国之前的殖民政策既不能扩展日耳曼民族的领地,“又不敢大胆的靠黑人的血统来增强帝国的实力”。地理位置的限制导致海外的殖民地并不能给德国带来足够的好处。只有占领东欧和苏联的欧洲部分并将好几百万日耳曼人迁居过来,在将当地原民族(主要是斯拉夫人)强制迁居到西伯利亚、变为德国人的奴隶或者被屠杀(主要是知识分子),建立一个东方帝国,为征服并奴役世界其他民族打下种族基础。其三,希特勒认为扩张领土只能靠武力,将弱小、劣等的民族变成失去土地者,为保证劣等民族不会反抗;还必须把他们打回只会算100以内算数的原始状态,并且使用制造饥荒、瘟疫、直接杀死精英阶层等方法尽量减少其人口,再掠夺干净“劣等民族”一切有用的物质财富。

总之,希特勒的生存空间理论就是认为德国人固有的生存空间太狭小,应通过武力种族扩张以牺牲其他民族的口粮、资源、土地和基本的人生自由来维持德国人民的幸福(用希特勒的话来说就是要让德国人有足够的土地来使他们拥有“吃不完的面包、喝不完的啤酒与取之不尽的矿藏”)。资源极其丰富、地域广大并和德国固有领土接壤的所谓“亚细亚布尔什维克劣等斯拉夫人”组成的苏联欧洲部分就成了希特勒等纳粹分子武力清除的对象。 这一理论在德国人对《凡尔赛合约》的极端仇视中给与德国人极大的震动,使德国社会始终存在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爆发。并造成了欧洲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人道主义灾难(战时一共有超过500万苏联平民沦为德军的奴隶劳工,他们大多被折磨致死,另外光是白俄地区就有9000座村庄的粮食储备被掠夺一空,村庄本身也被夷为平地••••••)。

左至右为: 为纳粹幻想中的“日耳曼生存空间”,图2为饱受折磨的苏联平民和战俘,图三为希特勒的“思想顾问”汉斯•罗森堡,他也是德国东方占领区事务部长,策划了纳粹具体的“东方政策”(主要的纳粹战犯之一),最后为德军撤退时惨无人道的“焦土政策”






用户97277755866


这个问题相传在巴巴罗萨行动爆发后,当时苏联的外交部长莫洛托夫问过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当时德棍的回答非常符合他们长时间以来的高逼格:“因为你们就在那里!”

早在1925年希特勒出版的自传《我的奋斗》中就已经隐晦的透露出进攻苏联的意图,在希特勒构思的帝国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德国人的生存空间(Lebensraum)。只有取得足够的生存空间,德国人的子孙们才能确保安全。

那么德国人的生存空间在哪里呢?希特勒的构思中就是在东方,根据纳粹政府在1940年制定的最早版本大日耳曼帝国规划,中欧和东欧才是重点占领区域,并且准备将这些地区的原住民驱赶到西伯利亚生活。

所以如果问德国进攻苏联的根本原因,真的就是因为他们在那里,他们占据了希特勒想要的东西。在希特勒极端民族主义的零和游戏中,弱者占据生存空间就是原罪,所以斯拉夫人也和犹太人一样是劣等民族,是文明破坏者。

可是如果具体到1941年6月22日纳粹发动“巴巴罗萨行动”,还是有不少更细碎的原因,大体上整理如下:

  1. 解决兵役超编问题:在跟法国玩命的时候,德国的兵役超编严重,国内生产力严重不足。如果击败苏联,陆军大规模战斗基本不会再有,可以退役大量士兵维持生产。这其实算希特勒种族主义造的孽,关键生产只有德国人才能进行。

  2. 解决食品问题:乌克兰的粮仓可以提供大量廉价食品,这对缺乏农业物资的德国意义重大,他们之前入侵的地区大多食品产能不足。

  3. 解决基础劳动力问题:苏联接近两亿的人口可以征集大量奴隶性质劳动力,可以缓解纳粹基础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农业劳动力。

  4. 彻底孤立英国:只要击败苏联,在欧洲英国在地理上基本就彻底被孤立,美国物资运输的线路也会受到极大限制。

  5. 解决燃料短缺问题:在二战中德国的石油非常依赖罗马尼亚,但罗马尼亚产能有限且受苏联威胁,击垮苏联可以释放罗马尼亚的产能,还可以拿到巴库地区的苏联油田。这对依赖装甲力量的德军至关重要。

  6. 扭转政治印象:当时毛熊也不是什么好鸟,大胡子搞的很多事情很群嘲,击败苏联可以扭转希特勒同样很恶劣的政治形象。

当然,只有这些好处是不够的,如果希特勒知道自己会和毛熊拼得两败俱伤,肯定不会开战。可事情就是这么凑巧,苏芬战争中毛熊拙劣的表现让很多人都确信他们外强中干,欺负一个菜鸡能获得这么多好处,只要是个人都会干的。而且在1941年的时候希特勒大约除了苏联没啥能打的目标了,看这张地图大概能直观一点。

这是巴巴罗萨行动之前的欧洲地图,黑色是轴心国势力,绿色是同盟国势力,白色是中立国,红色是毛熊。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德棍真的没啥有战略价值的目标可打了,西边的西班牙乱的要死,打下来没价值。

北方的英国受海军限制一时半会打不下来,除了打土耳其向西亚进军就剩下打毛熊了,问题是当时西亚地区没有发现现代这么大储量的石油,除了沙子就是沙子,他打下来没有意义。这种情况下,你说他能去打谁?


历史吐槽机


德国进攻苏联的真正原因,估计只有希特勒自己知道,如今若想分析一二,也只能从当时可能的一些因素来入手。

首先当年德军已经攻陷巴黎,基本上平定了西欧,只剩下一个海军强大的英国。


而德国海军力量薄弱,根本没有实力同英国海军抗衡,只能通过潜艇战来威胁英国的海上运输线。

但是对于德国来说,依旧是难以逼迫英国就范,这也就意味着德国难以获得海外殖民地丰富的资源。

当时德国战车已开,虽说灭亡了法国,可仍旧是没能彻底解决问题,因为对英国的作战还在继续。

那么德国当时最好的选择是什么?是进攻苏联吗?绝对不是!因为北非可以满足德国的能源需求。



其实苏德战争期间,德国一直没有出现日本那样的能源危机,原因就在于其打下的地盘,可以供应。

那么为何希特勒一定要进攻苏联呢?其最大的原因还是苏联的动作太大了,或者说苏联的威胁太大了。

苏联虽说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可是趁着德国南征北战之际,不断的兼并邻国制造缓冲区。


可以说苏联还是防范了德国一手,且其工业发展的速度惊人,趁着西欧战乱之际,苏联工业发展到了十分可怕的规模。

基本上当时苏联的工业能力,尤其是重工业能力,已经超过了德国,并且还在大量扩军。

也就是说德国不能坐等苏军强大,因为这始终是其后顾之忧,苏联的存在让德国后方存在不稳定的因素。

希特勒估计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会趁着西欧各国北征服之际,闪电解决苏联,然后再图其他,只不过希特勒未曾想到苏军这么强大罢了。


小司马迁论史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伙同仆从国匈牙利、罗马尼亚、芬兰,按战前侵苏战略计划“巴巴罗萨”集结了190个师550万人、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划分为三个集团军群,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为何德国要在英国犹在抵抗的情况下,发动对苏战争,重蹈两线作战的窘境?

第一,为了破除与英国相持的战略窘境,获得支持战争的资源不得不入侵苏联。

法国虽然投降,但英国坚决不与希特勒媾和,要将战争进行到底。希特勒在“大不列颠空战”失败之后,完全不可能登陆英伦三岛。

德国貌似在欧洲大陆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由于海军过弱,整个战略态势没有得到改变,而且一不小心就会恶化。

a,不列颠岛成了遏制德国向大西洋法发展的战略屏障,而且英国进退自如对德国占领的西欧保持着强大的威胁。

b,英国在海上对德国形成了包围;地中海三个战略要点(直布罗陀、马耳他、苏伊士运河)控制在英国手中,而且英国海军在大西洋上也对德国海军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c,德国占领了欧洲,英国继续控制广大的殖民地,不列颠战役之后,德英已经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战略相持,对英国有利,不利于德国(德国占领区的资源无法长期对抗英国及其殖民地)。而且与英国有着极深联系美国也将加入对德的战争。

希特勒跟1811年的拿破仑一样其实并无太多选择,不过两个方向:

1,通过巴尔干半岛,经过土耳其进入中东,切断苏伊士运河(但南欧的地形并不适应装甲兵团运动,而且土耳其倾向德国)

2,通过波德平原入侵苏联,从苏联寻找突破口。

第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苏联过于强大,已经对德国形成了威胁。

苏联当时已经是工业大国,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相当发达,军力相当强大。

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总兵力420多万,布置着东线的苏联兵力达290万人,1540架飞机,1800辆坦克。

第三,为了对付与美英的持久战,德国迫切希望得到苏联及其东欧的资源。

乌克兰的粮仓,高加索的油田(第二次世界大战其实是一场石油的战争,没有苏联的巴库产油区,德国在与美英的战争中看不到胜利的希望),顿巴斯的煤田,苏联的巨大人力资源。

这些资源能极大地加强与美英进行持久战的能力。

第四,德国低估了苏联的战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德国地缘位置决定了德国的战略位置不好,德国发动一战和二战都是一场赌博,德国要赢得二战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拥有比英国更强大的海军,占领英国本土,这在一个陆军传统深厚的陆权国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德国在二十年的时间内不可能建立一支比英国海军强大的海军。

2,与苏联建立长期的战略同盟(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德国战胜法国后,独霸欧洲后必然直接与苏联冲突,苏联也是一个陆权国家,战略拓展方向必然也是德国控制的欧洲;在德国的威胁下,美英更容易与苏联达成联盟。)

3,战胜并肢解苏联(在英国在西方虎式眈眈,并海上封锁的情况下也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获得大量资源与美英长期相持。

总之德国只是一个大一号的波兰,地缘位置决定了德国根本不可能成为世界超级强国。





半旅


我认为二战不可避免,苏德之战是必然的。

举例说,在非洲大草原上经常上演狮王争霸,原因就是雄狮多了,而当狮王是每个雄狮的梦想。

二战前的欧洲也这样,当时苏联斯大林德国希特勒都是枭雄,都有称霸欧洲的想法,同时也有那实力。所以在当时尽管苏德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但是斯大林希特勒都心知肚明,这不过是缓兵之计罢了。

当德国闪电战击败波兰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德国六个星期打败了法国继而横扫了欧洲,这时候斯大林很清楚苏德之战不可避免了,所以苏联迅速向边境调集重兵,并且暗中支持了英国,当时斯大林的想法是当德军主力登陆英国本土时,苏联大军将直接杀进德国本土,到时候德军不能两面兼顾,很快就会被击败,斯大林的算盘打得不可谓不高明,可是希特勒是什么人啊,怎么会看不出斯大林的想法尤其是几百万苏军屯子边境,意图傻子都能看出来。

在这种战略态势下,希特勒只能先放英国一马,把大军调回去打苏联,而斯大林过于托大,总想等德军打第一枪,后果就是屯于边境的几百万苏军几乎被全歼,苏联几乎亡国。

最后说,苏德战争无所谓谁正义,通俗说就是狮王争霸。


天宇的文史情怀


撇开善恶,希特勒是千年来欧洲超过彼得超过查理超过伊丽莎白超过拿破仑超过俾斯麦的战略意识第一人!为了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生存空间,必须占领啥都不缺的毛子的广袤土地。为了彰显自己才是罗马的衣钵传人,必须消灭一直以自己才是罗马传人的东正教的毛子。为了西方正统的价值观,必须消灭共产党当权以共产主义为理想的毛子。所以,无论早晚,消灭苏联,是纳粹德国是希特勒不变的国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