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可敵省!最新出爐的中國第一縣到底有多牛

富可敵省!最新出爐的中國第一縣到底有多牛

文丨西部君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幾天前發佈了《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18)》。報告顯示, 全國綜合經濟競爭力十強縣,分別是崑山市、江陰市、張家港市、常熟市、太倉市、義烏市、長沙縣、慈溪市、宜興市和龍口市。

需要說明的是,這些地區雖然掛著“市”,但都屬於縣級市,所以在在統計時被納入縣域經濟範疇來對比。

從具體名單來看,百強縣仍然多數集中於長三角地區,江蘇佔25席,浙江佔21席,其次是山東佔了19席,比去年減少兩個席位。江浙歷來是縣域經濟發達的地區,這種地理分佈特徵,與中國的經濟重心高度吻合。

當然可能會有人好奇,經濟同樣富庶的珠三角,為什麼很少有百強縣入圍?這是因為在撤縣設區的模式下,經濟強縣大多被併入了廣州、佛山、東莞等周邊城市,成為下轄的一個區。

富可敵省!最新出爐的中國第一縣到底有多牛

由此導致,百強縣十強幾乎被江浙包攬。比如常年穩坐中國第一縣的崑山,位於上海和蘇州之間,2012年從普通的縣級市變成省管縣。因為可以就近為上海做產業配套,2014年,崑山成為全國首個生產總值突破3000億的縣。2017年,崑山的GDP是3520.35億元。

這個經濟體量相當於什麼概念呢?去年寧夏的GDP是3453.93億元,山西省會太原則是3382.18億元。崑山作為一個戶籍人口不到百萬的小小縣級市,比寧夏全區和太原全市的經濟產值都要高,行政面積卻只有前者的1.4%,後者的13.3%。

崑山是名副其實的富可敵省。這種巨大的經濟差距,在縣域之間更能凸顯。比如《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18)》中排在榜單末尾的江蘇東海縣,2017年生產總值是480億,只有不到崑山的零頭。不難想象,那些偏遠的西部落後縣區,與崑山的貧富差距有多大。

但即便如此,崑山都是作為上海的“睡城”而存在。富可敵省的生產總值,並沒有讓它的在工資水平上與那些省會城市齊平。2016年,當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6339元,高於全國水平,但要比上海低不少。

所以住在崑山,工作在上海,是很多上海打工者的選擇。2015年蘇州人口統計數據顯示,全市近四分之一的流動人口在崑山,達到170萬,足足是其戶籍總人口的兩倍。不過隨著大量人口的湧入,以及與上海之間城軌的開通,這兩年的崑山房價早已經水漲船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