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时,德国明明还有七百万大军,可为何要选择投降?

关运福


希特勒自杀后,继任者邓尼茨计划和盟军媾和。

苏军对柏林的包围是异常恐怖的,当时距离柏林最近的两支德军部队是第12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尽管他们顽强抵抗,阻击苏军进攻,但苏军还是成功对柏林进行包围。

在1500辆坦克、1.27万门火炮、2.1万门火箭炮的支援下,46.4万名苏军对柏林发起最后的总攻。最终,苏军在付出30万人伤亡的代价后完成了对柏林的占领。

因此,德国的投降和日本不同,德国是在盟军和苏军进攻下,一片土地都没有的情况下投降的。

其实在苏军攻占柏林后,并没有等来德国的投降代表,原来以邓尼茨为首的德国临时政府,已经向盟军单独媾和。

由此可见,虽然柏林被包围时,德军仍拥有数量可观的军队,但德国的失败已经难以逃避。更何况,连柏林都即将被攻克,纳粹德国即将覆灭。同时,纳粹的高级将领们对战争已经失去希望,唯一的要求是向盟军投降,而非苏联,以免遭到报复。


五味社


二战,最后德国虽然还有几百万的大军,但不得不选择投降,并且投降是当时德国最好的选择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具体原因。

一、希特勒自杀身亡,德军无心恋战。1945年4月30日,苏军经过激战,攻占了国会大厦,距离希特勒的官邸近在咫尺,眼见大势已去,希特勒彻底绝望。下午3点30分,希特勒回到地下室的避弹房间,开枪自杀。希特勒作为德军的最高统帅的死亡,让本就陷入绝境的德军更加无心恋战。

二、德军分散在欧洲各国,后勤供应被切断。当时,德国军队虽然还有几百万的军队,但被分散在各地,并且后勤补给被盟军所切断,陷入弹尽粮绝的绝境,再战必败,已经无法翻盘了。

三、擒贼先擒王,德国的统帅部已经别无选择了。当时,美英法联军和苏军左右夹击德国首都柏林,德国的大佬们基本都在柏林,想逃也逃不了,最好的选择就是投降,尚且还有活路,也为德国留下一点希望。

四、最重要的是投降是当时德军最好的选择。当时,德军虽然还有几百万军队,但面对美、苏等盟军,已经没有翻盘的机会,再做困兽之争,无异于自杀,毫无意义。德军不像日军那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们在综合考虑后,认为投降是最好的选择。于是,在1945年5月7日,当时的德国最高统帅邓尼茨宣布德国无条件投降。5月8日深夜12时在柏林苏、美、英、法四国代表面前签署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以希特勒帝国彻底覆灭而宣告结束。

总之,德军在尚有几百万军队的情况下,是不得不选择投降,并且也是当时德国最好的选择了,可谓明智之举。各位,你们说呢?


密探零零发


1945年,德国正式宣布投降,而有数据指出,当时德国军队的规模甚至还有700万左右,而且还有数千架飞机和很多坦克,对此,有人提出为什么他们不选择继续进攻而是宣布投降。

事实上,虽然德国军队在名义上还有如此大规模的力量,但是其真实情况是现役军队大都以小孩为主,而且最小年龄甚至只有12岁,也就是说,他们的实际战斗力量已经不堪入目了。战略轰炸日益频繁,导致德国的军火工业陷入停滞。另外,德军装备的技术兵器如坦克、飞机不仅数量不够质量也严重不足。所以,他们不得不选择投降。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战败的原因还体现在其国家综合国力的水平。战争初期,他们确实采用了速战速决的闪电战策略取得了一些显著战果,但是跟国土面积广大的苏联相比,德国也只能算的上一个小国,而要想确定持久战的最终胜利,小国其实是很难实现的,也就是说,德国缺乏支持长期战争的国力和资源。

除此之外,德国选择投降还因为当时的民心所向,毕竟本身纳粹就是一种侵略性代表,而他们提倡的战争攻击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其实是十分惨痛的,德国人自己已经在东线阵亡、失踪、被俘超过300万人,这对一个人口仅有7000万不到的小国而言实在难以承受,换句话说德国除了元首之外的人都已经厌倦了战争。正所谓胜利永远会站在正义的一方,提倡和平的思想必将取得战争的胜利。

所以,并不是说人多就一定可以打胜仗,这还要看这些人的实际战斗力以及大局势的发展,更何况德国那些纸面上的兵力有太多水分了,而综合来考虑的话,德国的投降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利刃军事


二战结束之后,根据统计数据来看,德国还有七百万的大军,绝对是有一战之力的,很多人说这个数字其实就是个纸面上的而已,实际上七百万可不是七万,水分再大,德军的数量也不是一个小数字,当时的德军是完全有可能选择继续战斗的,他们为啥要选择投降呢?

首先第一个原因毫无疑问就是希特勒选择自杀,不管德军有多少人,最起码得有人统领,希特勒当时在德国就相当于神的存在,他是士兵的信仰,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在盟军进入柏林之后,希特勒都看不到获胜的希望选择饮弹自尽,消息传出去之后,所有的德国士兵心中的大山倒了,首领都选择自杀,他们无人统领。

在这样的局面之下,德国的士兵肯定是没有战斗的欲望,气势没了底气也没了,就算是选择继续战斗也不可能获胜的。中国历史上有句老话叫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打仗的时候,后勤保障非常重要。

苏联和美国从两个方面进攻德国,他们每到一个地方,第一件事就是断了德国的后勤,试问一下一支军队没有后勤,何来战斗力?这还仅仅是德国本土的士兵,其他地方的士兵更惨,比如在苏联的德军,这帮人可就有苦难言,战死的暂且不说,冻死的和饿死的非常多,没有后勤保障这七百万大军拿什么打?

德军一开始战斗力的确很强,后来这些军队的将领很多都由于希特勒的个人原因被撤除,后期的德军已经不是起初的德军,七百万大军说难听点这个数字都是拼凑起来的,根本不会选择拿起武器继续战斗。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我先吹毛求疵一下,对这个题目提点儿意见。

首先,时间概念的先后顺序反了,柏林战役结束后,德国在1945年5月9日投降,而二战结束的时间一般按照日本投降的时间来计算为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其次,对于德国这七百万大军很多人可能觉得比较夸张

二战时期德国动员的兵力超过1700余万人。

闪击波兰德军出动了88万人,算上预备役,兵力超过160万人。

“巴巴罗萨计划”进攻苏联德军出动了大约500万人。

结合各个战线投入的兵力德军总数超过1000万应该是靠谱的。

二战后期,德军节节败退损失惨重,希特勒之所以坚持不投降,恐怕依仗的还是数百万德军有生力量。

既然有这么多军队,那么德军为什么要投降呢,主要有这几点原因。

一、这些所谓的700万军队恐怕只是纸面上的数据,能实际参加战斗的远达不到这个数字,而且精锐兵力在战斗中损失惨重,现存部队的战斗力是个大问题。

二、随着德军的节节败退,德军内部也出现了厌战情绪,将帅意见不统一,甚至有些部队秘密和盟军接触,军队中反对希特勒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队伍不好带啊。

三、柏林战役德军最后的精锐被苏军歼灭,首都被攻陷,元首自杀,德军失去了继续战斗下去了理由。

四、大势已去,随着德军在东线战场的节节败退,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北非战场的溃败,德军的失败已经是注定的。

综合上述原因,当苏联攻陷了德意志第三帝国的象征帝国大厦时,希特勒选择了自尽,而德国也只能选择投降。


一点点历史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总共动员了1700万大军,占当时总人口的21.5%。(德国投降时正规数据应该是还有约250万军队)

庞大的军队规模经过数年残酷战争的淘汰,在德国宣布投降的那一刻,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

很多人觉得明明德国还拥有数百万大军为何就灰溜溜的选择了屈辱投降,而不是继续再战?

其实现代一句明言就解释了主要原因:战争打的就是后勤!

当时的德国陷入美苏英法的两面夹击,东西两面领土已经被占领,首都柏林也被苏联红军攻占,镰刀锤头红旗飘扬在了帝国大厦上,如此情况下德国还剩下的只有南部一些地方,但靠着这些被美英轰炸的只剩断壁残垣的工业想支撑起糗百万大军无疑痴人说梦。缺衣少粮加弹药的德军残余部队除了投降没有其他选择。

再说,精神领袖希特勒已经自杀,首都也被攻陷,失去领导且分隔数地的德国军队就是一盘散沙。既然如此干嘛不投降好歹还是一条活路。

且后期战场消耗太大,德国也不得不选择大量扩员,以致战力水平直线下降,一帮没多大战力的新兵或者说青少年,如何能对他们要求过高。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经过长达5年多的残酷对垒,幸存下来的德国民众早已厌烦战争,他们都希望该死的战争早点结束,让生活重回正规,而不是每天担惊受怕!

1945年5月7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协议,宣告二战欧洲战场正式结束。不过有趣的是德国却是比较屈辱的在两个地点分别签署了两次投降协议,至于为何会如此,请点击关注按钮,更多解密等着你来品评!


飞龙防务


元首已经死了,本土核心地带全部被占领,就算布吕歇尔、隆美尔、克劳塞维茨、曼施泰因等等德国历史上所有的名将一起来助阵,或者让拿破仑或者我们的白起也上吧,也根本没有赢哪怕平的希望。

在二战初期,元首的铁蹄踏遍欧洲,不过有赖于对犹太人的搜刮和对被占领国的掠夺,德国人民的生活在历经几年战争反而越来越好,为了能得到人民的不断持续支持,纳粹在讨好人民上几乎是殚精竭虑。

可是元首太高估或者太想实现欧洲统一了,于是,他去干起了苏联,结果可想而知,东线作战耗尽了德国的国力,大量青壮年丧生,随着占领区的不断缩小以及盟军的频繁轰炸,德国人民开始了噩梦般的日子。

不像日本的绝对服从,德国人虽然严谨但不愚忠,希特勒对军队的控制力度也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怀疑,当德军在东线步步败退的时候,很多军队高层就在想着和盟军求和了,1944年上半年的刺杀希特勒事件就说明这一点,可惜未成,元首又带着全国老百姓一直作到柏林毁灭。

第三帝国的军队是向元首宣誓效忠的,元首要打,那就打下去,但是毕竟打不动了,拿什么和千万盟军打?二战末期,光美苏军队就有上千万,难不成真让德意志民族彻底毁灭吗?等柏林被攻陷,真正意义上还在德军手里的地盘不过德国中南部部分地区以及丹麦挪威等地,但这些土地没有意义了。

即使没有意义,至少还有为元首而战的意义吧,但等元首一死,还要为谁而战呢?


云中史记


其实二战结束时,德军还拥有着高达一千万大军,但是这个数字是将国防军部队、党卫军部队、警察部队、辅助部队、外籍人员、人民冲锋队等等这些所有武装力量加在一起的,实际上战斗力较强的部队所剩无几。



二战结束时虽然德国纸面上还有着大量的军队,但是这些部队大多数的实际战斗力极差,仅仅是充数罢了。德国当时已经将征兵年限大大放宽,从少年到老人都纷纷拿起了武器,作为德国军事力量的一部分,同时,由于战事紧迫,这些部队根本就没有经历过完善的训练,毫无任何战斗力。



还有就是武器装备了,这些武装人员大多数只有一把轻武器,根本没有火炮、坦克等兵器,而同时期的盟军,首先掌握了制空权,而且在坦克、火炮等这些技术兵器上,占有着绝对的优势,而且士兵们的作战素养和经验也要比德军强得多。再加上盟军是从两线的进攻,德国已经根本无力扭转战局。



而二战后期,德国的大部分领土已经被占领了,很多重要物资已经失去了来源,比如食物、弹药、武器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这些德军的战斗力很强,也是秋后蚂蚱,蹦达不了几天了。




战壕


纸面上的军队数字并不代表战场上军队的战斗力,如果说人多就可以不投降,就腰杆硬的话,那么中国无疑应该是世界上拳头最硬说话最有底气的国家了。(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但单纯的码人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到了1945年春天末尾的时候,德国也基本上是“春”后的蚂蚱,有力无心了,不管部队编制内还有多少“数字兵”,都不能掩盖德国军队士气的低落以及民众厌战的情绪。

战争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说白了就是被历史裹挟向前,虽然说德国国内子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确孕育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说白了――不服,法国为了一己私利为了彻底压制德国,把德国从里到外剥削的体无完肤。

但适可而止,物极必反,这使得德国国内普遍有一种情绪,他们被不公正对待了,他们的每个人的利益都因为法国人的自私自利受到了威胁,当这种情绪被好战分子希特勒抓住并长袖善舞――“妙笔生花”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也就形成了。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德国来说,带来的伤害却已经超出了常人能够接受的程度,大家厌战情绪明显,即使当初热衷于战争的一些德国军官,都觉得战争进行下去是不对的,也不会将德国引向光明,而是陷入地狱,今儿发动了针对希特勒的军事政变。


虽然暗杀行动失败,但随着苏德战场上德国陷入绝境,北非战场节节败退,英法美等国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成功,其实德国败局已定,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而且战火已经烧到了德国本土,苏联军队不但消灭了德国精锐,还把柏林给占了去,这时候再继续抵抗下去,只会给德国带来痛苦,不会再有什么其他的结果。

当战争狂希特勒自杀,其实德国投降的所有条件已然具备,别说德国还七百万军队,怎么不打下去的问题,德国巅峰时期动用的军队在一千万上下,而且有很多一战老兵和指挥官。

结果还不是被打的节节败退,到了战争后期,七百万真的就是“纸面实力”了,能打的精锐部队消耗殆尽,临时拼凑的军队,即缺乏必要的军事训练。

同时缺少战略物资和武器装备,怎么打,怎么坚持,靠一群新兵蛋子、“娃娃兵”改变德国失败的命运?这不是开玩笑嘛!


历史三日谈


二战结束时,虽然声称德国有700万大军,但实际上并不准确,战争对人员的消耗,永远不会客观的显示在表面材料上。

第一,德国的700万大军,谁知道有多少老弱病残呢?德国方面声称有700万大军,或许是想着投降的时候能够稍微挽回一点颜面,略微提那么一点点小要求。

第二,经济的崩塌。要知道德国可是一战的战败国,战败之后,工业和经济严重倒退,虽然经过2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量的财富,并且在二战期间从占领国家和犹太人身上掠夺了大量财富,但持续多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耗空德国的经济,没有了经济能力,这意味着后勤上的巨大失败,没有后勤支持的军队又能坚持多久呢?



第三,战略上的失败。二战打了那么久,德国席卷欧洲,在一定程度上,德国是非常成功的。但德国在没有保持既定优势的情况下就贸然进攻苏联,导致德国损失了大部分的有生力量。这一战略性的失败,直接导致二战局势向着同盟国一方倾斜。

第四,信仰的缺失。当苏联红军占领德国柏林的时候,不管是德国军队还是德国人民心中的信仰已经倒塌,再加上希特勒的自杀,德国人心中充满了恐惧,失去亲人痛苦也在这一刻爆发,国内反战情绪严重。所以在面对现实情况下,德国人选择了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