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和情夫义渠王私通30年,为何生下两个孩子才对其痛下杀手?

我家的那个玲


秦宣太后(电视剧中叫芈月)之所以长期和义渠王私通,是为了用缓兵之计,保证义渠不攻击秦国后方。等到秦国击败关东各国,取得足够优势时,就该对义渠下杀手了。

历史上的秦宣太后(就是电视剧中的芈月)是一个非常豪迈的奇女子,一生拥有多个情人,其中最著名的是秦国西边的义渠王。电视剧中,芈月在出嫁之时就和义渠王勾搭上了,历史上并没有这么长,但时间也是很不少的。秦宣太后确实对义渠王采用了美人计,甚至和他生下两个孩子。

为何身为一家太后,却对一个少数民族国家的君主如此曲意奉承呢?除了义渠王威猛雄壮之外,很大原因是为了缓解秦国的危机。

秦宣太后所在的时代,恰好是秦国从原本的自保西陲,变成向东侵吞天下的转折点。这一时期秦国展现了很强的扩张性,也必然遭到关东各国的反弹。由于秦宣太后伙同他的儿子秦昭襄王绑架扣押了楚怀王,激起关东各国的公愤。在秦国的强劲对手齐闵王的领导下,关东各国组织了反秦合纵联盟,一起进攻秦国。而西边的义渠国也加入联盟,夹击秦国。

东边来的各国联军,秦国并不是特别害怕,毕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函谷关,而且关东各国本身自己内部不一。但西边的义渠国却是很大的威胁,毕竟秦国西边无险可守。因此,为了化解两面受敌的危机,秦宣太后不惜委身通奸,去和义渠国王勾搭多年,生了两个孩子。

直到秦国完全击败了关东各国的联合入侵,使得关东六国再也构不成威胁,这才腾出手来,调集主力部队向义渠进攻。而这时候,秦宣太后毫不顾及一日夫妻百日恩的情谊,而是杀死了义渠王。这样,义渠部被秦国完全击溃,其地盘、人口和资源都纳入大秦,反过来成为秦国统一的助力。


巴山夜雨涮锅


芈月是何等人物?秦慧文王的妾室,秦昭襄王的母亲。秦国的宣太后,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谋略家,为了儿子一直忍气吞声,一直帮助他坐稳江山



芈月之所以跟义渠王私通是因为想用自己身体笼络义渠王,这样的话就不会骚唠秦过了,还有一点就是芈月自己丈夫早死,也是生理有需要,而义渠王身体比较强壮而且长得高大威猛,这也是一个原因,并且在一起谈恋爱一样长达三十年,

在这期间生了两个孩子,私通时间是从前307年开始,长达三十年之久,杀掉义渠王是前272年,当时才53岁。而芈月是前265年死的当时67岁。

芈月这三十年时间给义渠王生了两个儿子,可是都没有养成,失去了孩子的她就剩下了秦昭襄王了,所以肯定护子心切,所以害怕义渠王还会犯上作乱,只好提前动手把他给杀了,以免后患,
说到最后面不得不说最毒妇人心就是如此,相处了三十年说杀就杀了,怎么说那么久了也是老夫老妻了,而且以前女性都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她这种做法实在是让人琢磨不透,也只能说义渠王自己倒霉,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


江西老表小轩


首先芈月是没有其人的,只有芈八子也就是宣太后,她与义渠王私通这件事确实是属实,并非野史杜撰,也不是影视剧改编。其次,宣太后虽然最后杀掉了义渠王,却并没有史实表明他同时杀掉了两个私生子。

宣太后在秦武王死后和儿子嬴稷回国继位,成为太后,当时的朝局混乱,各个分封在外的公子都想要争夺国君的位置,好不容易才平定叛乱,可是秦国的西面还有义渠国这样一个隐患。虽然义渠名义是对秦国称臣,可是随时都有可能反水。当时的秦国经历内乱之后还是比较羸弱的,其他国家也都虎视眈眈。

再一次义渠王来秦国朝拜时,第一次见到宣太后,那一年宣太后三十来岁,颇有少妇韵味,而义渠王也是英勇潇洒,正值壮年。义渠王看上了宣太后,同时宣太后也看上了义渠王,最重要的是如果宣太后与义渠王私通,那对秦国来说,西边不仅没了后顾之忧还多了一条忠诚的看门狗。这笔买卖稳赚不赔。

宣太后的母国是楚国,楚国在春秋时期是南蛮之地,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并没有受到周礼太多的影响,而义渠国更是少数民族部落,也是奔放热情,这二人激情四射,强强联合还生了两个儿子。在没有后顾之忧,秦国可以大肆对东方诸国进行征讨,实力大增。

三十年后,宣太后也六十来岁了,年老色衰,可是义渠王对她依旧爱不释手,他对她这是真感情。秦国也实力大增,不再需要义渠王的帮助,宣太后却为了秦国的大局着想,翻脸杀了义渠王,并趁义渠群龙无首之时彻底灭了义渠国。不过对于两个私生子,并没有一并杀掉,而是都分封了候。

可怜一生都在为宣太后奔波的义渠王用情至深,却落得如此下场!都说男人无情无义,可被权力侵染后的女人才最是无情无义!

我是笑笑生,喜欢笑侃历史,关注我,每天都有新观点!


k笑笑生


随着《芈月传》和《大秦帝国之崛起》两部电视剧的热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政治家——芈月。

而在两部剧里,芈月和义渠王的那段长达30年的纠葛都是绕不开的话题。

芈月虽然贵为秦国的太后,但是却和义渠王私通30年,还诞下了两个孩子,可能会有很多人骂芈月不守妇道。但是从李世宏观角度看,你就会发现这段感情其实更像是芈月的政治手段。

早在商周时期,义渠这个名族的名字就在史书中以入侵者的身份出现,到了秦穆公时期,秦国和义渠之间更是战事不断。

公元前306年,秦昭襄王即位,政治大权由太后芈月和穰侯魏冉掌控。此时的秦国,内忧外患,内部各党派纷争不断,而外部,义渠国虽然名义上依附秦国,但是一直以来却对秦国骚扰不断。

在这样的情势下,芈月决定对义渠采取怀柔政策,不仅送出了大量金银财宝,最终在义渠王来秦觐见时,甚至把自己也送了出去。

而芈月的这个办法也十分有效,在和义渠王通好的这30年里,秦国和义渠之间的战争明显减少,让秦国有了30年的喘息机会。在这30年的和平期里,秦国抓紧时机,不断发展国力。

30年后,秦国已经摆脱了弱国的称号,变成了强秦。此时,义渠王对于芈月已经没有丝毫利用价值,而义渠国的存在也成了一颗威胁着秦国的定时炸弹。所以30年后,芈月将义渠王引诱至甘泉宫,将其诛杀,并且立马派兵灭了义渠国。

在这30年里,芈月是否爱过义渠王,作为后人,我们已不得而知。但是即便不爱,好歹也做了30载的枕边人,却能为了政治,说杀就杀,芈月的气魄也着实令人佩服。



壹条电影


可以说,芈月和情夫义渠王的私通只是一段始于政治、终于政治的交易。感情在这里的份量弱不经风。义渠王30年来基本是被芈月“呼之则来,挥之则去”,当他不再被政治需要时,这个角色也可有可无了。

一、起因——以身相许保江山

不甘受制于人的芈月,手段高明,有胆有谋。在秦武王死后,披荆斩棘、历尽艰辛替儿子嬴稷夺位成功,史称秦昭襄王。

由于秦昭襄王年纪又轻,地位不稳,较难服众,况且国内时局还在动荡。成为宣太后的芈月这时候急需要外界有力的帮手,同时也绝不允许这个时候内部再出乱子。

此时宣太后最为担心的就是义渠了,这个蛮荒部落随时都有可能反叛。

如果能笼络到义渠王,既多了帮手又没了内乱的隐患,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于是,当年轻力壮的义渠王遇上守寡多年、美貌与智慧并存的芈月,自然就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二、成效——收得义渠旺秦国

宣太后以身相许的创举,成功地保住了母子的政治地位。

在她长达三十多年的实际掌权时间里,义渠部落果然没有找秦国的麻烦。

秦国没有了后顾之忧,走出内乱。

而且在义渠王的帮助下东征西讨,由弱秦变成了强秦,国力大增,成了诸侯中的一霸,令六国再无反抗之力。

三、后果——难以驾驽起杀心

宣太后实际执掌国政已经三十五年时,已是年老色衰的年纪,当年与义渠王暗通的条件已不复存在。

义渠王的野心也开始膨胀起来了,觉得秦国所取得的成就都有他的汗马功劳,对王位也有了新的想法,想让自己的儿子登上宝座。

宣太后自然能看穿义渠王的心思,为了大秦,为了嬴稷,她断然不会让义渠王得逞。

于是引诱义渠王到甘泉宫,狠下心来把他杀了,并趁机发兵攻灭义渠国,在义渠的故地设立了陇西、北地、上郡三郡。

芈月所做的一切都以秦国的利益为最高原则,把所谓的感情和个人名节都看得一文不值。

为了大秦江山的稳固,芈月狠心诱杀了私通30多年的义渠王,同时杀害了她为义渠王生下的两个孩子。

这样的忍忍辱负重和决绝,真不愧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谋略家!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看来大家都是把《芈月传》之类的电视剧当作正式了。

首先第一点,秦乃西戎,没有山东六国儒家那种所谓的人伦关系。作为寡居的女人,和别的男人有情爱关系,在当时秦国非但不让人吃惊,反而是一个寡居的女人不找男人更让人觉得这个女人不正常。因此,大家不要用今天你心里的伦理观念来看待当年的芈月的私生活。

其次,无论芈月和义渠王也好,什么人也好,所生下的孩子,都不会成为秦国嬴氏的一员,恐怕连私生子的资格都没有。

第三,所谓生下两个孩子后才杀义渠王的说法,估计是来自电视剧的伪造了。《史记》只是记载芈月和义渠王生下两个孩子,并没有明确是什么时候生和孩子是在秦国抚养还是在义渠。


现在来看为什么芈月要杀义渠王。在说芈月为什么要勾搭义渠王,爱情并不是主要的原因——说义渠王和芈月相爱,不过是今天的人的脑补和强加。

芈月和义渠王勾搭的时间秦昭王刚即位时。当时是什么情况呢?当时的情况是:

1、秦昭王是燕人送回才得力,虽然跟秦武王遗嘱是立弟弟秦昭王;

2、秦昭王二年,秦昭王诛杀反叛:

“庶长壮与大臣、诸侯、公子为逆,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秦本纪》)

3、魏冉是秦昭王能够即位和坐稳位置的关键人物,但去在秦昭王即位十几年之后才得以稳定的成为丞相,原因何在?

“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厓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厓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厓为政。”(《穰侯列传》)

季君是和秦昭王争位最强大的对手,其他的争位对手有还有“昭王诸兄弟不善者”。

但从魏冉在秦昭王十几年才能稳定做丞相来看,即便其他嬴氏夺位失败,他们的实力依然强大,魏冉作为芈月党,想要出人头地的炫耀,为时尚早。

4、从秦昭王即位元年到秦昭王七年的时间里,秦国的丞相是樗里子嬴疾。嬴疾之后是孟尝君田文,然后是楼缓,才让魏冉做丞相。之后魏冉更是四起四落。魏冉的前几次任职丞相,更像是安抚行为,时间都不长。


从上面的四点可以看出,秦昭王并不是秦国在秦武王死后的最中意人选,否则就不会有季君之乱的反叛行为。因此,内有季君等嬴氏的叛乱,外有北部义渠可能的入侵,在秦昭王即位那几年不能亲征的时间里,芈月想要保住自己的儿子的王位,只有:

1、依靠嬴疾这个嬴氏威望的人来做丞相治理秦国;

2、军事上依靠魏冉来防范可能的反叛;

3、外勾搭义渠王,用美色来诱惑,让义渠不能趁机作乱。

因此,结论是,芈月是为了保住秦昭王的王位而和义渠王勾搭的,爱情只是其中的点心,绝非主菜。

芈月和秦昭王为什么要杀义渠王。我在回答另外一个相关的问题时回答过,这里就说说主要的原因:

先看看宣太后杀义渠王的背景:《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记载范睢和秦昭王见面的时间是秦昭王36年,即公元前271年:

“当是时,昭王已立三十六年。南拔楚之鄢郢,楚怀王幽死於秦。秦东破齐。湣王尝称帝,後去之。数困三晋。厌天下辩士,无所信。”

299年秦国扣押楚怀王;279年,秦国攻下楚国国都郢都。

284年秦国和赵国等五国伐齐,齐国残破,不再拥有实力。

283年秦国攻打魏国直到国都大梁;

简单来说,在公元前271年,秦国的传统强敌齐国和楚国已经衰落,尤其是在魏冉执政之下,对楚国打击非常的打。在公元前271年当年,秦国最大的隐忧和战略重要性就是近邻。韩、魏、赵虽然重要,但自己的后方还有一个义渠国。

要避免后患之忧,只有灭义渠!如果没有宣太后和义渠王这个情人关系,秦国只能率军攻打义渠,但想要灭义渠,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做到的。这就给了山东六国联盟攻打秦国的机会。

即秦国攻打义渠,山东六国就会趁机攻打秦国,秦国攻打山东六国,义渠就会在后方骚扰。避免秦国两头作战,让秦国有一个稳定、安全的后方,就是宣太后杀义渠王的原因。这是秦国的国家需要,个人感情何足挂齿!


最后的结论是:芈月勾搭义渠王,是为了保住秦昭王的王位,而构建外部联盟;芈月杀义渠王,是为了专心攻打山东六国,不让义渠在背后捣鬼。

所谓芈月和义渠王的爱情,不过是一处《权力的游戏》。虽然让很多人失望,但这是最接近历史的事实。


历史哨声


义渠王喜欢芈月,又多次救了芈月的命,九死一生的芈月,后来一次被义渠王为了救芈月,自己差点丢了性命。感动了芈月,她发誓,如果上天让义渠王活过来了,她就嫁给义渠王。

她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在义渠王的帮助下,她回到秦国,她的儿子做了皇帝,她自然做了太后。国家多次危难,都是义渠王相助,她给义渠王生了儿子。

至于她要杀死义渠王,是后来义渠王要和秦昭王分地界,要国家分裂,芈月多次劝说无果。无奈之下,她才杀了义渠王。

义渠王的死,她也很难过,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了,一夜之间,人苍老了很多。


陌上果666




首先对题目中的内容做一些更正。

羋月和情夫义渠王私通30年,这个情节应该不是虚构的,从历史资料上来看有这么久,但其中也有很多让人不可理解的成分。

羋月因为是女子,所以没有名字,历史上的称呼叫羋八子。羋月只是小说作者和电视剧里面虚构出来的名字。

电视剧中,羋月入秦的时候九岁,十岁生下一个女儿,14岁生子嬴稷,这些都是虚构的,并且十分荒谬。

羋八子是15岁从楚国来到秦国,被封为秦惠王妃。



羋八子是在秦武王四年,当上太后的。那一年,秦武王因为举鼎受重伤而死。

羋八子和他的儿子嬴稷还在燕国做人质,后被迎接回国,火称宣太后,他的儿子被称为秦昭襄王。

这一年,宣太后30多岁。义渠王是义渠国的领袖,在秦国的西部,和后来的匈奴差不多。义渠是一个游牧王国,天生善于骑射,对年轻的秦国构成了很大威胁。

义渠王来到秦国朝拜时,看上了非常有女人味的宣太后。宣太后为了大秦的安危,对义渠王投怀送抱。

根据史记记载,两个人相好了30年,并生了两个儿子。

30年后,秦国的国力大大增强,宣太后在感情宫,诱杀义渠王,起兵消灭义渠国。

这里边有一个疑问,宣太后和义渠王认识的时候,宣太后已经30多岁了。两个人又相好了30年,这时的宣太后已经60多岁了。

在春秋战国时,人的寿命都比较短,这时的宣太后,只怕是早已年老色衰。如果这次的义渠王仍喜欢宣太后,那恐怕应该是真爱了。



宣太后是楚国人,远离中原地区,自然对周王室的礼教不是非常熟悉。当时的楚国人非常开放,秦国人差不多也是如此。

太后在宫中养几个小白脸,是非常正常的事。比如秦始皇的母亲赵姬,也是如此,如果他们不造反的话,秦始皇应该会不管不问。

宣太后不仅开放,应该是一个性欲很强的女人。

在义渠王死后,宣太后马上就有一个小白脸叫魏丑夫。魏丑夫年纪很小,可以说是一个小鲜肉,在宣太后眼中是一个大帅哥。

没多久,宣太后就离死不远了,毕竟都60多岁了。宣太后十分迷恋魏丑夫,她下令要求魏丑夫为她陪葬。

魏丑夫就请了一个高人庸芮,来游说宣太后放弃这个计划。

他说:如果人死以后没有知觉,那就没有必要让年轻的魏丑夫来陪葬。如果人死以后还有知觉,你让魏丑夫来陪葬,又有何颜面去面对九泉之下的秦惠文王?

宣太后听了他的话,认为非常有道理,就没有杀掉魏丑夫,一个人去找秦惠文王了。


新知传习阁


义渠是一个强大的戎人国家,且反复无常,是秦国的腹心大患。芈月刚回秦国时,国内还有诸公子叛乱,国外还有六国相攻,是内交外困。因此对于义渠国,芈月采取了安抚的态度,等到秦国内外事理顺后,秦国强大了才动手解决义渠国,彻底消除秦国的心腹大患。不得不说宣太后很有政治手腕,至于说与义渠王有私情,为国家利益也可以杀情夫。

芈八子与她儿子嬴稷在燕国为人质,秦武王死后传位于嬴稷,于是芈月回到了秦国,成了太后。秦武王的母亲惠文后认为嬴稷当秦王不适合,于是支持其它公子为王,所以秦国内部爆发了争位之战。此时的义渠王对于宣太后来说很重要,年约三十的宣太后利用美色招降了义渠王,暂时消灭了义渠作乱的可能。在赵国赵武灵王的支持下,内部在嬴秦宗室的支持下,宣太后平定了秦国内乱,稳定了秦国的统治。

宣太后与义渠王私通多年且有两子,这时的秦国已经强盛了,嬴稷也长大了,义渠王则想立他的儿子做秦王。秦国是嬴氏的秦国,绝不能是义渠人的秦国,因此宣太后用计困住义渠王,再发兵灭了义渠国。义渠国被灭后,义渠王被赐死,与太后生的两儿子也被赐死,嬴稷则亲政成了秦昭襄王。


大秦铁鹰剑士


秦国的建国史就是一部和戎狄部族不断征战和融合的历史,而义渠人就是和秦国长期征战的戎狄部族之一。据说这个民族在商代前是西方羌戎民族的一个分支,原居宁夏固原草原和六盘山、陇山两侧。商代,他们同居住在陇东的狄族后裔鬼方相互为邻又相互攻击。后来又同住豳地由先周姬姓部落建立的豳国经常发生冲突,不断蚕食其领土。大约在公元前12世纪的商康丁年间由于北方狄人南侵,周祖古公亶父率众离开豳地南迁岐山。戎狄两族乘机占领陇东大部分地区。文王末年姜太公曾派使臣南宫适出使义渠。义渠国王送马、鸡和犀牛给文王,文王又将这些东西献给纣王。由于义渠同周人相处关系比较和谐亲密,而鬼方(猃狁)同商周对立,所以每次战争后,鬼方失败逃走,远奔河套,而义渠趁机内迁。这样义渠就逐渐占据了陇东大原地区(庆城、宁县、镇原等地)。这里土地肥沃,水草丰茂,畜牧业得到空前发展,义渠人口也大量增加,由游牧状态定居下来。他们在同当地周族后裔的杂居中,学会了农耕技术,学习了周族文化,并效仿周人建立城堡和村落,从而发展成为区别于其他羌戎的义渠族。

西周王朝建立后义渠臣服于周。周穆王曾讨伐戎狄于大原,周宣王曾料民于大原。周王朝在多次镇压异族的过程中对义渠这样的臣服部族采取安抚政策:将五戎即义渠、郁郅、乌氏、朐衍、彭卢等安置于大原地。五戎中唯义渠居大原中心地带,南临泾水。这里自然条件好,宜耕宜牧,义渠很快强大起来。西周末年犬戎叛周,兵临镐京城下,并杀幽王于骊山,周平王惧戎狄,慌忙迁都洛邑。义渠趁周室内乱,宣布脱离周王朝的统治,正式建立郡国,在今宁县焦村乡的西沟村建立了都城。从此中国历史上有了义渠国的名称。义渠国建立不久随即出兵并吞了彭卢、郁郅等其他西戎部落,扩大了疆域,并先后筑城数十座,派兵驻守。它的国界西至西海固草原,东达桥山,北控河套,南到泾水,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在政局动乱的春秋战国时代,它直接参与了中原合纵与连横的政治、军事角逐,特别是先后同强秦经历了400余年的反复军事较量,成为当时秦国称霸西戎的主要对手。

秦穆公时代秦国大力征伐西戎开疆拓土“益国十二,开地千里”,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来自于义渠的土地。义渠在战争失败后吸取教训,养精蓄锐,筑城廓以自守。公元前430年,义渠发大兵攻秦,从泾北直攻到渭南,迫使秦兵退出渭河下游,此后30年内是义渠国最强大的时期。它的地域东达陕北,北到河套,西到陇西,南达渭水,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公元前331年义渠内乱,秦国出兵助其平定,由此秦与义渠的关系得以改善:前327年义渠王主动前往秦国朝见,至此义渠以国为秦县,以君为秦臣,正式成为秦国属地。公元前320年秦王甚至还十分高兴地到义渠之地巡游一番。然而义渠的游牧经济是相对脆弱的——当遭遇天灾牲畜减产时他们就会再度骚扰秦国边地。从这时起秦与义渠逐渐进入一种官方层面相对和平,而义渠治下的酋长贵族们仍时不时到秦国打秋风的局面。

公元前318年义渠趁中原诸国混战,脱离秦国控制并向魏国朝贡。正在魏国谋划合纵之策的公孙衍敏锐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动员赵、韩、燕、楚四国与魏国联合攻秦的同时又策动秦国西部的义渠,从而在秦国背后插上一把利刃。秦国为了消除后顾之忧,以锦绣千匹,美女百名送义渠王。然而公孙衍早就提醒义渠王:“秦若东面无事必会征伐大王;若东面有事必厚礼以赠大王”。于是义渠王起兵伐秦,大败秦兵,收复了部分失地。公元前314年秦国在中原战场取胜后调集重兵从东、南、西三面入侵义渠,先后夺得义渠25城,义渠国土大大缩小。

公元前306年秦武王因举鼎而死。因秦武王无子,他的弟弟们争夺王位。赵武灵王派代郡郡相赵固将在燕国作为人质的公子稷送回秦国。在宣太后异父弟魏冉的帮助下公子稷继位,即秦昭襄王。魏冉随后平定了王室内部争夺君位的动乱,诛杀惠文后及公子壮、公子雍,将秦武王后驱逐至魏国,肃清了与秦昭襄王不和的诸公子。因秦昭襄王年幼,由其母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魏冉辅政。

宣太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垂帘听政临朝称制的太后,开创了太后执掌国家实权的先例。据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卷一》云:“《史记·秦本纪》曰:昭王母芈氏,号宣太后。王母于是始以为称。故范睢说秦王有独闻太后之语。其后赵孝成王新立,亦有太后用事之说。是太后之号,自秦昭王始也。汉袭秦故号,皇帝故亦尊母曰皇太后也。”以此而言:太后之称谓始于宣太后,她可谓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太后。同时太后专权也自她始——宋代陈师道《后山集·卷二二》云:“母后临政,自秦宣太后始也。”她以太后身份统治秦国长达三十六年之久,而且大大发展了国力,“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史记·穰侯列传》)。

从为子夺位的过程就可以看出:宣太后不是一个“弱质女流”,任何人如果拿鄙视女人的眼光来看她,必将自尝苦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个三十岁上下的成熟美妇人一跃成为封建社会里后妃掌政的鼻祖。秦国尚武,而武功最盛大的时期之一,就是宣太后掌政的三十六年(也有说是四十一年的)。如果没有过人的手腕如何能治理这个铁血尚武的国家?

三十岁上下的她当上了秦国太后,称“宣太后”。为了巩固幼子的王位,她用了世上最直接的方法:联姻——也就是为自己的儿子迎娶楚国的公主为王后,同时也将秦女嫁与了楚国。与此同时执掌了大权的宣太后开始任用自己的亲信。不用说亲信都是宣太后的娘家人。在楚怀王的推荐下宣太后让自己母亲的族人向寿担任秦国的宰相。(从这项推荐来看,芈八子的母亲应该是姓向的)。同时为相并控制兵权的,还有力保外甥为王居功至伟的魏冉,他被封为穰侯,封地即穰(今河南邓州市),后来又加上陶邑(山东定陶)——这是宣太后的异父弟弟。还有一位宣太后的同父弟弟芈戎,被封华阳君,封地先是陕西高陵,又改封新城君,封地也变成了河南密县(今河南新密市)。至于宣太后的另两个儿子,当然更是要封。公子芾封为泾阳君,封地在今陕西泾阳,后来又换了一块封地是宛(河南南阳);公子悝封为高陵君,封地在西安高陵,后来又换封地为邓。

《战国策》曾记载这位中国有史以来首位太后的豪放言论:据说有一次韩国被人攻伐而向秦国求救。宣太后的答复是:“当年我服侍先王时先王把大腿压在我的身上,我感到身体疲倦不能承受。而他把整个身体都压在我身上时我却并不感觉到重,这是因为这样做对我而言获得了一样好处。秦国要帮助韩国,如果兵力不足,粮草不济,就无法解救韩国。解救韩国的危难,每天要耗费数以千计的财物,这对我和秦国又有什么好处?“这话被历史上的卫道士们骂了一遍又一遍,又被现代女权主义者捧了一遍又一遍,其实大家都忘了宣太后可不是寻常女人——在那个男子掌控的世道中她却能凌驾于所有须眉男儿之上自有其过人之处,在我看来宣太后一语道破了国际政治的真谛——政治的原动力就是好处利益。至于以男女床笫之事进行比喻亦无不可,试问普天之下芸芸众生张口闭口道德文章,可又有谁能真正舍弃男欢女爱呢?

在宣太后看来自己作为秦国的太后一切当以秦国的利益为最高原则,事实上今天的政治家也应该始终以本国百姓的利益为最高原则,至于所谓的个人名节对于玩政治的人而言真是一文不值。当时秦国西部地区活跃着义渠游牧部族,他们长期与秦国发生战争。此时宣太后面临的局面异常严峻——就国内局势而言自己的儿子嬴稷初登大位,人心未稳;就国际局势而言:东方六国以为秦国孤儿寡母可欺。如果此时在西部再和义渠交战无异于玩火,那就只能采用先稳住一方,打击另外一方的办法来稳住时局。于是在义渠王前来朝拜刚刚即位的秦昭王的时候年轻貌美的秦宣太后处于对政治和生理的需要,在独自宴请义渠王的时候主动对其投怀送抱,在心理上把义渠王彻底给俘虏了。《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然而义渠王实在是太傻太天真了,他的政治智商和宣太后比起来简直可以称之为幼稚了。当他沉浸在温柔乡不能自拔时宣太后却在和自己的儿子秦昭襄王日夜密谋攻灭义渠之策。前272年宣太后引诱义渠王入秦,杀之于甘泉宫。秦国趁机发兵攻灭义渠,在义渠的故地设立陇西、北地、上郡三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