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为何要毒死自己的父亲?

品明鉴清




司马炎是西晋的开国皇帝,他是司马昭的长子,司马懿的长孙,真实历史他的父亲司马昭是正常死亡。【咸熙二年(265年)八月,司马昭病死,葬于崇阳陵】。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在书中用隐晦的写法暗示司马昭是司马炎害死的。

【昭遂立长子司马炎为世子……,回到宫中,正欲饮食,忽中风不语。次日,病危,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及诸大臣入宫问安,昭不能言,以手指太子司马炎而死】这就是司马炎毒死自己父亲的出处。

其实司马昭没有说儿子害死了自己,手指司马炎有可能是另一番意思呢?有可能让这些臣子辅佐儿子呢!怎么手指司马炎就是说明他下了毒呢!这里面可以有许多说法和解释,罗贯中布下了谜团,故意让后人去猜测。



▲司马炎

其实我们可以分析下这个问题,司马炎有必要毒死自己的父亲吗?

当时司马昭并不是皇帝,他不过是魏国的大将军,换言之,就相当于当初曹操的位置。司马昭有两个儿子,长子司马炎,次子司马攸,次子从小过继给了哥哥司马师为继子。

司马昭确实应该感谢哥哥司马师把大将军的职务留给了自己,他原来确实喜欢次子司马攸,司马昭受封晋王时,想立次子司马攸立为世子,但是在属下劝说下,放弃了“废长立幼”的念头,最终立了长子司马炎为世子。

司马昭即便篡位,他也会把世子司马炎立为太子,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如此看来,司马炎没有理由毒死父亲。这太子早晚是自己的,他何必冒天下之大不讳?



▲司马炎

更何况司马昭始终没有篡位,司马炎的皇位是魏帝曹奂禅让而得来的。再者说了,世间“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畜生尚且如此,何况人乎?所以说司马炎毒死父亲司马昭之说是无稽之谈。


秉烛读春秋


司马炎即晋武帝,是晋朝开国皇帝。也是司马昭嫡长子。

而根据正史记载其父司马昭于咸熙二年八月病死,葬于崇阳陵。这里并没有说是司马炎毒死他的父亲的,而根据记载,同年十二月,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想来这个问题更多是来自于《三国演义》和一些野史,在这些记载中,确实描写的是司马昭是被司马炎毒死。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描写(猜测)呢?

其一、司马炎是嫡长子,理应具有继承权,但是司马昭偏爱司马攸,这会让司马炎有废长立幼的猜疑,如果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要么杀了司马攸,要么除掉司马昭。

其二、虽然之前一直是司马家人掌控大局,但是没有称帝,而司马炎很明显有称帝的心思,毕竟其父刚死就称帝,确实有些不符合当时礼仪,既然如此,为了称帝,除掉上一任也就是他的父亲不无可能。

其三、一些野史之中记载司马昭去世前几天还临幸了一个宫女,判断其身体一直健状,突然病死有所存疑。

但是,真的如此吗?毕竟除了历史记载,我们也可以看一下司马炎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来做个判断。

司马炎以礼制经义治国,秉性宽容,施政有方,分八公架空三公九卿,以三省六尚书三十五曹代为施政,奠定三省六部制雏形,颁布第一部儒家法典《泰始律》。

他还对士族高门宽容但不盲从,如“举寒素”优拔寒士,傅玄、张华皆由寒门而致显位。又选用马隆、王濬等寒门人才,西平鲜卑叛乱,南灭东吴一统,结束三国争乱,书同文,车同轨,大力休养生息。早年提倡节俭,以身作则,后期颇有崇尚奢靡、君臣斗富之举。

其实可以看出来,他应该是一个仁厚的学者型,这样的人遵守礼法,真的会对父亲下毒手吗?

而且在继位早年间,他并没有急着对曾经与他争储的齐王司马攸下手,还一直委以重任。

只可惜,司马攸长年结连大臣造势,一心想兄终弟及。哪怕如此,也只是让司马攸和其他亲王一样离京就藩,为此增益封地,加封济南郡,又特封其一子为北海王。

这样的情况下看来,或许真的当年司马昭只是病死的可能性更加大一些吧。


井夫子


司马炎乃司马昭长嫡子,习马懿之长孙。曹魏之国终究成司马之家;司马懿有篡位之心,但终究是曹魏之臣不敢造次;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终究中风去了篡权之心;司马炎是众官“劝说”之下登基,建国初期对农民耕有田,织有衣及工商兴隆起到一定作用;但晚期还是走不脱皇家的宿命。据史料,司马昭是中风而死,与司马炎无关。司马炎害死父亲不大可能,因为司马炎在曹魏朝中虽有死党,但天下已是司马家的了,害死父亲不见得这么顺当登基。


沛然61


不管演义还是正史,都没有这一说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