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如果蜀國劉備最後統一了天下,他還會不會迎回漢獻帝劉協,讓劉協重新登基做皇帝?

黃家駒忠實歌迷趙三才


劉備如果可以結束三足鼎立的局面,一統天下。那肯定是不會迎回漢獻帝。想著辦法也得剷除了!更別說讓位。

歷史上哪有任何一位開國之君,拱手讓出天下給別人?劉備確實想重新建立漢朝,但前提是皇帝必須是他。

再則說,劉備也是漢族宗親,皇室後裔,更是漢獻帝的叔叔,繼位也是正統合法的。如果劉備真的可以讓位給劉協,那他都可以做聖人了。

即便劉備有心讓位,首先不同意的就是關張二位兄弟,再然後就是這一批開國功臣,劉備讓位,讓他們置於何地呢?





執筆畫丹青


曹操:我能挾天子以令諸侯!

劉備:你能,我為什麼不能?



從劉皇叔這個人的創業經歷來看,他對漢獻帝的忠誠度是不夠的。或者說,劉備壓根就沒有想過忠於漢獻帝。但是,劉備對漢室還是很忠誠的。畢竟他也是高祖後裔,他也姓劉。恢復漢室江山,是他搞武裝割據,對抗曹魏的唯一法統來源。

如果曹丕腦子壞了,把劉協給劉備。或者劉備北伐成功,消滅曹魏。我相信劉備會毫不猶豫的請回漢獻帝,並且正大光明的昭告天下:大家快來看啦!曹家不要臉,居然敢篡位!現在我滅了曹賊,光復漢室,正經的漢獻帝在我這呢!我的法統和我的功勞,以後不接受任何人的質疑!

而上一個取得這種成就的人是誰?漢世祖光武帝劉秀啊!

可能有人會擔心,漢獻帝回來了,他和劉備的關係該怎麼擺?


其實這個根本不用操心。

首先,漢獻帝必然不會被封王,或者是曹丕封他的山陽公身份。因為封獻帝為王,或者保留山陽公身份,那就存在一個非常嚴重的後果或者是法理上的一個大漏洞:封獻帝為王,那就是承認他已經不是皇帝了,而他為什麼不是皇帝了呢?因為他禪讓給曹丕了唄。所以獻帝封王或者繼續是山陽公。那就等於劉備承認了獻帝當初將皇位禪讓給曹丕是真實、有效的。同時也就等於蜀漢集團上下全體都認同了曹丕是代漢的新皇帝了。那漢室皇族的臉面往哪擱?

所以我認為,以劉備的情商,他在統一天下之後,他會和獻帝相擁在一起痛哭失聲。隨後一起痛斥曹魏狼子野心。當晚,劉備和漢獻帝秉燭夜談,同塌而眠,拉攏關係。(劉備與關羽、張飛、趙雲都幹過這種事)

次日,劉備昭告天下,國不可二主,尊獻帝為太上皇,即日起,以太上皇之詔書,舉漢家子弟共討逆(孫曹餘孽),並匡社稷,振興皇綱。

亦或者,劉備會直接禪位,重新把漢獻帝推上皇位。而他仍然以漢中王自居,挾漢獻帝以令群臣。不過這一種選擇的可能性要小於第一種。

至於漢獻帝,他有能力反對?

從董卓擁立他起,他就是一個空頭皇帝,連最基本的朝廷心腹都沒有。別說董卓這種亂臣賊子不鳥他,就連袁紹這種四世三公,世受漢祿的人也不鳥他。後來被曹操迎奉,總算是有個像樣的朝廷,有了荀彧這樣的漢家忠臣。但是這一切的一切,最後也都被曹操直接給連根拔除。連渣都不剩!

這樣的漢獻帝落到了劉備手上,劉備就像吃了一盤無刺的鮮魚一樣。什麼割手的玩意都讓曹操替他磨平了。

這樣一個做了三十二年傀儡的皇帝,如果劉備都搞不定,那他乾脆就別混了。乾脆直接回去織蓆販履算了。

並且,漢室江山就是在獻帝手上弄丟的!一個對漢室江山有罪的人,憑什麼還要這要那的?

另外,我覺得漢獻帝也不是一個貪戀皇位的人。他從一開始就是被別人強行扶上去的,幾乎是一天皇帝的好日子都沒有享受過。後來他的奮鬥和掙扎,其實也都是為了漢室江山續命而已。既然劉備也是漢室宗親,他把皇位傳給劉備,也並無不妥。


最起碼,漢獻帝就不會有亡國之君的道德壓力了。

當然了,以上都是胡說八道。


Mer86


這要看劉備是什麼時候統一天下的。

如果劉備是在稱帝后統一天下的,那麼他是不會讓劉協再次稱帝的。

因為劉備稱帝就是以漢獻帝已死為藉口的,雖然此時,漢獻帝還沒有真正的掛掉。

從大義名分上來說,劉備建立的漢政權是劉秀建立的後漢政權的延續。而劉備能夠崛起的政治依據就是那個中山靖王之後的名號。

連曹操那樣的梟雄都沒有在漢獻帝面前稱帝,更不用說重視名聲的劉玄德了。

這些推論是建立在劉備已經稱帝,並最後統一全國的基礎上。

那麼如果,劉備人品爆發,在沒有稱帝前,甚至在曹操還健在的時候的就統一了全國。這個時候,劉備就會進入兩難的境地。

最有可能的就是,劉備會走上和曹操一樣的道路。

這裡要明確的一點是,統一全國再稱帝是我們現代人的看法。對於當時的人來說,取得正朔的位置就代表了稱帝的資格。

以曹操為例,他不必要統一全國。他的站位就已經代表了他就是天下的正朔。他有稱帝的資格,但是他沒有稱帝。

同樣,如果劉備攻入許都,殺掉曹操。即使當時東吳還存在,他在實際上已經具備稱帝的資格了。

但是,由於此時,漢獻帝還沒有退位。這個江山在名義上還是漢朝的。所以劉備會做一個首輔大臣,掌握實際權力,而繼續尊獻帝。

但是,劉備比曹操有優勢。劉備是漢室之後,他只要熬到獻帝掛掉,而獻帝不立儲君,他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繼承大統。甚至,劉備可以讓自己的兒子過繼給漢獻帝成為儲君而繼承大位。

他可選擇要比曹操更多,完全沒必要直接進行奪位。

這就是我們的看法,不是您意下如何?


歷史麻辣鍋


這一點,絕對不可能。

劉備的形象,經過小說和影視劇的渲染,其仁德賢明深入人心。

不過歷史上的劉備,是個十分工於心計之人,而且為了維護自己和兒子的地位,他也確實做了一些事情。

劉備早年顛沛流離,膝下無子,於是收養了一個兒子,叫劉封,劉封勇猛剛烈,忠心事主,後因未能救援關羽,被劉備問罪賜死。

仔細推敲,其實劉封罪不至死,張飛當年弄丟了劉備的家人,劉備都未曾怪罪,自己的兒子,怎麼會就這樣殺掉呢?

這裡面,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他對劉禪構成了威脅。

古人講究立嫡立長,劉封雖然不是親生的,但牢牢佔據了長子的名分,而且他常年征戰,將士也頗為擁戴,可以說,劉備一旦去世,劉封極有可能取劉禪而代之。

出於這樣的顧慮,他毫不猶豫下了殺手。

再一個,白帝城託孤,試探諸葛亮,這明顯也是擔心自己的江山不保。

當然,也可以說,這兩個有威脅的人,確實是外人,防外沒有錯。然而漢獻帝劉協就不是外人了嗎?

劉備和劉協的關係可遠了,雖然是同一個祖宗,但經過這麼多代的稀釋,二人的同族之誼,恐怕根本就經不起考驗。

東漢劉秀即位,西漢的諸侯王們紛紛降爵,這就是一個例子。

把漢獻帝迎回來,不是不可能,迎回來之後,為了保住自己用命博回來的江山,他只可能做出一個選擇,那就是殺了劉協。

作為漢朝正統天子,在名義上,劉協比起劉備,具備太多優勢。

雖然他在曹魏手裡失去了一切,但不保證他無法從劉備這裡奪回來。

所以為了徹底除掉後患,他只會派出人手,直接將其殺死,也許他也會採取朱元璋殺小明王的那一套,先公開宣稱迎接,然後伏兵刺殺於途,再將這一切推給流寇山賊。

就算大家心知肚明,沒有證據,那也不好說什麼了。


浮沉於史


如果劉備統一天下,迎回漢獻帝劉協還是有可能的,但是絕對不會讓劉協做皇帝的。

劉備的帝位是合法的,皇族勢力不會同意他讓位給漢獻帝劉協。

從輩分上看,劉備是劉協的皇叔,在漢獻帝被曹氏控制時,大部分的皇室勢力已經投靠了曹氏。剩下那些不投靠曹氏的皇族,把一切希望寄託在劉備的身上。另外,以劉備為核心,又產生了一批新的皇族與外戚勢力,在他們心中,劉備才是正統的,為了他們的利益著想,漢獻帝是不可能有機會重新做皇帝的。

跟隨劉備打天下的文武大臣,是不會同意劉備讓位於漢獻帝劉協。

將一個破碎的江山重新一統,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跟隨著劉備打天下的那批文武大臣,把身家性命都押在劉備的身上,他們為的就是功成名就、榮華富貴。首先不同意漢獻帝劉協重新登位的是張飛、關羽這兩兄弟,其次是諸葛亮,再後面是趙雲等文武大臣。只有劉備做皇帝,這些人才心服口服,這些人才能獲得最大的利益。

投降劉備的魏國大臣們,是不會同意漢獻帝劉協重新做皇帝的。

漢獻帝劉協被曹氏掌控時,原漢室的那些舊臣子對劉協落井下石,甘心做曹氏的幫兇,搖身一變都成了魏國的臣子。如果劉備打敗曹氏,魏國的大臣們投降了,但他們絕對不會同意劉協做皇帝,因為他們知道,劉協做了皇帝,等待他們的將是誅九族的大罪。

劉備深得民心,天下百姓不願看到一個無能的漢獻帝做皇帝。

如果劉備一統天下,證明他已深得民心,百姓希望他做皇帝,希望他能給天下人帶來安定。誰還會記得漢獻帝劉協是誰,誰還會希望劉協做皇帝呢?

即使劉備假惺惺地讓位於劉協,劉協也是斷然不敢接受。

按照劉備的作風,如果迎回漢獻帝劉協,他可能假惺惺讓位於劉協,但是飽經磨難的劉協,已經不是從前那個年幼不知的少年了,他經看清的所有人的面孔,他不願意再做傀儡,不會再心存妄想。他肯定會選擇拒絕,只想保住小命,做個平凡的人,好好過完餘生。



權貴是如何煉成的


應該是不可能的。

首先,劉備在三分天下的情況下已經在成都稱帝了,國號是漢,後期如果統一了天下,只是說版圖擴張了,即使更換領導人也是傳給自己的子孫,跟別人沒關係。

再者,劉備稱帝的藉口之一就是漢獻帝已經被曹丕殺害了。其實這只是下邊的人編的幌子,劉備也清楚,如果漢獻帝還在,從法理上講他就做不了大漢的皇帝,所以他也樂意漢獻帝被死去。劉備的政治口號是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可沒有說要迎回獻帝啊。

我們知道,其實漢獻帝沒死,曹丕感念他禪位有功,對他還不錯,封他為山陽公,在自己的封國內還是如天子一般,比他在許昌可好多了。要是劉備統一天下見到了他,真的讓給他皇位,他敢接下嗎?從董卓李傕郭汜到曹操曹丕,相信閱人無數的他早已看穿了劉備,除了姓劉,跟他們本質上並無兩樣吧。

我大膽的猜測下,如果劉備統一了天下,是斷斷不會再讓漢獻帝活著的。一句他是冒充的就一切都結束了。





靖遠0204


如果劉備統一天下,漢室皇朝天子尚存,劉備會不會將其迎接回來呢?我認為,劉備一定會將他迎回來並助其重新登基!

許多人會認為,如果將其迎回來重新登基,會阻礙劉備稱帝甚至打破劉備稱帝的夢想。那麼,假如劉備既統一了天下,自已又必須稱帝,就必須讓其重新登基。因為,劉備打天下的號召旗幟是“恢復漢室,奉衣帶詔討賊”,是以大漢臣子(漢獻帝冊封鎮東將軍,宜城亭侯)身份出師以掃天下。他會採取“先予後取”的辦法,然後再趁其羽冀未豐,重新登基立足未穩之際,逼諫其”罪已禪位”,他也不想再過被裹脅以令天下的日子,重蹈曹操脅迫之苦。他更明白天下已控於劉備之手,爭亦無益無果。只有禪位才是唯一選擇。而劉備呢,既完成了當初”恢復漢室,奉衣帶詔討賊”的夙願及君旨,未失帝望,又很自然地秉承得皇位。實乃萬全之策。

否則,正統皇朝尚在,劉備稱帝,叔佔侄巢,臣子上位,未為正傳,得位不正,即名不正言不順。劉備正好挾一統天下之威,天下歸心、羽冀豐固、仁德播於四海之時,逼諫其”罪己禪位”於劉備,也是順乎民望。所謂正統漢室氣數,走到此時,連年兵荒馬亂,民不聊生,人民塗炭,早已失去民望,皇室之罪昭然也!禪位擁立劉備新君,正合天下蒼生民意,也是天下人心之久盼。此民心所向則名正言順矣!

反之,由於劉備本是皇室宗親、漢室臣子,處置這個殘餘皇室,廢不得、殺不得,放不得,關不得,更不能任其流落江湖。稍有疏失,定會被別的政治勢力所利用以動搖劉備的稱帝大業,動搖劉備新建皇朝的統治根基。甚至分庭抗禮,重蹈戰亂覆轍。

說到這裡,不得不順帶提到司馬昭司馬師兄弟,既為漢室臣子,雖逼得曹芳禪位,卻並無曹芳”罪已之詔”以告天下,所以史定篡位,青史留汙。

雖然歷史不容假設,但若真的出現標題所問,不用我們穿越時代提醒劉備幾句。早有文臣武將的建議報告如山也似地堆疊於劉備案頭。

四個字:就這麼幹!!!





風從東方來163590821


這個問題我可以肯定的回答,絕無可能!

劉備貌似尊漢,事則打著漢的旗號,招攬人心,不是真正的想要大漢一統江山,只要劉備自己一統江山就行!

漢室江山危在旦夕,但是漢室的影響力並沒有消失,大批世族王公,豪門都是向漢的,包括清流學子,人心都是倒漢的!

老劉就是靠著這點來招攬人心。你讓他把漢獻帝搞回來,除非他腦子有病!

劉備靠著自己一流演技,從賣草鞋,到獨霸一方,稱帝稱王!這點還是很牛逼的!

把漢獻帝接回來,聽還是不聽,不聽他是皇帝,聽江山是自己打下來的,難不成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人人喊罵!

劉備不蠢,漢獻帝也不蠢,莫說劉備不接,接了還不一定去呢,明顯人家打著自己的旗號,招搖撞騙嘛!


天衣有縫T



三國時期,狹義上是從220年開始算起,曹操去世,嗣子曹丕繼魏王位後,同年12月10日迫使漢獻帝禪讓帝位給他,國號“魏”,遷都洛陽,史稱曹魏,至此東漢正式滅亡。

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以漢室宗親身份繼續使用國號“漢”,史稱蜀漢。

222年,夷陵之戰後,孫權宣佈自立年號,不再尊用曹魏的年號;229年,孫權正式稱帝,國號“吳”,史稱孫吳。


列出以上這些歷史信息,是想陳述一個事實:東漢已經不復存在,雖然劉備依然使用“漢”代表自己的政權,但只是象徵自己代漢繼承天子位的正統性。根據史書記載,當時有謠言指漢獻帝劉協已被加害,劉備便穿喪服發喪,諡劉協為孝愍皇帝。所以如果在公元221年劉備稱帝之後,成功統一中原,身為“先帝”的劉協會有這樣幾種結局:


1. 被劉備方面設計,指出他不是真正的獻帝,而是曹魏安排的替身傀儡,將其誅殺,劉備再無後顧之憂,承襲大統。

這樣做的風險是:可能會有少數漢臣或心懷貳志之人不滿,引發國內短暫的衝突甚至短期分裂,但因為天下已經平定,所有人已經厭倦戰爭,所以最後結果還是劉備勝出。

提得一提的是:大家最關注的諸葛亮,是不會像個漢室忠臣那樣,承認劉協的。221年蜀漢眾臣向劉備勸進,劉備拒絕,諸葛亮用耿純遊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再勸劉備,劉備才決定接受群臣擁立而稱帝,稱帝后,拜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所以諸葛亮是個現實主義者,與曹魏方面,身為理想主義者的荀彧很不一樣。


2. 劉備接受劉協未死的現實,作為太上皇迎還,將劉協終身圈禁在深宮裡。

這樣做的原因,是劉備考慮到手下有人會仍然心懷漢室,支持劉協。

和司馬昭殺曹髦不同,司馬氏控制三少帝(指曹芳、曹髦、曹奐,是曹魏第三至第五位皇帝)已近30年,屬於想殺則殺,想廢則廢,天下止於民間輿論,敢於直接勤王造反的人幾乎沒有。

如果劉備在剛完成統一,不少武將手上兵權尚未來得及收回的情況下,直接殺死劉協是需要很大的勇氣,需要作好下面有人直接造反的心理準備的,因為蜀漢內部派系林立,並非鐵板一塊(下附分析內容)。況且,使劉協承認自己的地位並詔告公下,對自己繼位的合法性,也有一定意義。


附:蜀漢內部派系分析(這只是其中一種,還有荊州、東州、益州三集團論)

劉備元老派:主要人員有關羽、張飛、趙雲、孫乾、糜竺、糜芳、簡雍等,特點:武強文弱。最高官爵:荊州鎮守(關羽)

荊州派:主要人員有諸葛亮、馬超兄弟、黃忠、魏延、楊儀、蔣琬、費禕等,特點:文武均衡,左右朝政。最高官爵:丞相(諸葛亮)

蜀中信任派:主要人物有李嚴、黃權等,特點:用以制衡荊州,實力較弱。最高官爵:尚書令、驃騎大將軍(李嚴)。

蜀中反抗派:有要人物有譙周、周舒、杜瓊、彭羕等,特點:不滿蜀漢統治,追求士族利益。最高官職:九卿(譙周)。


3. 如果是在曹魏代漢之前的廣義上的三國時期(曹丕繼魏王位前),劉備能夠早早消滅曹操,奪回獻帝,達到重歸一統的局面,那麼情況就會變得比較複雜。

因為當時的“漢賊”只有異姓王曹魏勢力一家,諸侯仍尊奉漢室,那麼劉備可能會以攝政王的名義,繼續“奉天子以令不臣”,作一個堂堂正正的漢家宗室。

也有可能提前上演500多年以後的黃袍加身故事,被手下一干野心家們強推上帝位,劉協被迫退位,交給“德才鹹備”的自己的叔叔。


總之,歷史無法改變,後人只能通過假設,設計不同的故事結局,見仁見智,歡迎不同意見和交流,感謝閱讀。





萬里長空夜未央


魏蜀吳都是把漢帝當牌位而已

好東西都不會給別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