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想不到!湖口這個故事還上了中央媒體

楊大鯤松鵬辦公

清康熙年間,楊大鯤受命署事江西湖口縣兩年,堅持自建松棚辦公,並作《松棚記》明志,在湖口留下了很好的口碑,當地百姓至今還在傳頌這位清廉官員的事蹟。

楊大鯤,明末清初人,籍貫江蘇武進。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歷任江西新建縣丞、湖口署事、九江知府,最終官至山東按察使。

康熙初期,湖口縣令一職空缺,鄰縣土匪和當地土賊糾集在一起,趁亂洗劫湖口文橋集市和縣城,搶奪財物,破壞房屋,殺害無辜。匪盜橫行,加上幾年來湖口又是大旱大澇,一時境內滿目瘡痍、遍地狼藉。為了穩定一方,朝廷緊急下詔,令時任九江府同知楊大鯤立即赴湖口署事,戡亂安民。

楊大鯤到任後,見湖口貧亂,縣署辦公的地方也已遭破壞,百姓申訴求助無門。他認為當務之急是要解決縣衙辦公之地,讓老百姓看到衙門有人管事,從而穩定人心。翌日,他帶上主簿和役卒,找刀找斧找鋤,在原縣衙破院裡清理瓦礫,利用就近山上的松樹做柱子橫樑,並沿鄱陽湖邊搜尋破帆布當瓦,找些稻草搓成繩,割些芭茅松枝紮成椽桷,搬來山上塊石和原有殘磚開始疊牆。

楊大鯤一邊帶領人建臨時縣衙,一邊在尚未完工的松棚內辦公。老百姓找他有事,就在此處理,無攔無阻,兩相方便。一個月下來,終於在內署建起了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辦公松棚,楊大鯤將之命名為“蔭松堂”。

意想不到!湖口这个故事还上了中央媒体

(網絡配圖)

從衙廳往後有松樹若干棵,但與之相連有一磵(山間的水溝),不利百姓通行。楊大鯤又組織人手在磵上搭亭,使之通便。亭子建成後,他題詩曰:“紅亭新置翠微中,謖謖天聲吼磵松。未比秦王聊避雨,應知陶相故當風……寄語仙山塵外史,自來佳政在絲桐。”

署事湖口期間,楊大鯤走訪調查,救濟災民。他為民請命,發起募捐,帶領百姓修築損毀的城門、整治街道,組建民團防禦匪患,修縣學、興水利,發展生產,可謂宵衣旰食、殫精竭慮。

楊大鯤大刀闊斧、清廉為政的作風,給當地老百姓帶來莫大的鼓舞。當修復南堡曹寺村的棲真寺時,楊大鯤不辭煩勞,三番五次親自下工地指導。因為棲真寺原名棲隱閣,前身為陶淵明擔任彭澤縣令時的書堂,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逢迎的氣節為楊大鯤所景仰。修建期間,楊大鯤痛斥寺廟住持徇私舞弊,並對那些慷慨解囊公益事業的人加以表彰,上報朝廷。

在楊大鯤的治理下,湖口恢復了正常秩序。這時,有人開始建議楊大鯤重修縣衙,改善辦公條件,但楊大鯤說現在縣上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應當以百姓為先,縣衙暫不修建。也有縣城裡的富商感恩楊大鯤治縣有功,提出松棚辦公實在過於簡陋,他願借出宅子,請楊大鯤搬去辦公住宿,楊大鯤依然婉拒,他笑著回答:松棚雖簡,但足以蔽風寒,百姓辦事也方便,為何要搬走?

楊大鯤署事湖口兩年,直至調離,一直沒有離開他親手所建的“蔭松堂”。他這種清廉為官、一心為民的精神深受百姓讚揚。他在湖口所作的《松棚記》亦被載入《九江府志》《湖口縣誌》而流傳了下來,為後人追憶懷念。(李呈融 徐偉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