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有什麼價值?

尚古逸風


比特幣的價值在於讓“全球性貨幣”更近了一步。

中本聰書寫白皮書的時候正值經濟危機,也是為了解決貨幣去中心化問題而發明了比特幣。如今比特幣已經得到很多人的承認,有共識基礎,雖然沒有達到貨幣的要求,但是它讓“全球性貨幣”看起來並不是遙不可及。

但是中本聰發明比特幣的時候,夢想著比特幣會成為全球貨幣,但他低估了人性,造成了比特幣極度不穩定的狀況。目前衡量它實際價值的方法有兩種:第一,通過生產成本,比如電力、人力和礦機成本來計算,但是這種方法不靠譜;第二,用戶的使用數量和價值成正比,比特幣使用的人越多其價值越大,就好像黃金的價值也是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才穩定下來。但是這就需要比特幣的市值(目前它的市值只有半個阿里巴巴)達到足夠大,大到沒有任何人和機構可以輕易撼動它,這時候它便可以趨於穩定,顯現出真正的價值。


Node區塊鏈加速器


比特幣,目前炒的最火熱的虛擬貨幣,最高時價值接近兩萬美金,這意味著如果你擁有八枚比特幣,那你就是百萬富翁啦。現在比特幣的市場已逐漸降下來。之前,資本的大量進入,盲目進入,泡沫迅速膨脹,然後又轉入谷底,一些人為此付出慘痛代價,做了被割的韭菜。

比特幣有什麼價值?

比特幣作為以區塊鏈技術基礎的虛擬貨幣,一次區塊鏈技術的偉大應用,開創性價值不可估量。

但他的價值,不體現在貨幣性能上,雖然最開始在黑市上比特幣由於它自身的匿名性,去中心化,成為剛需貨幣,但註定不可能長久,任何國家政府都不會容忍它為非作歹。後來的資本的瘋狂炒作,一些職業炒家也掙到錢了,就像傳銷一樣,它並沒有實際創造產品和價值,一些人掙到錢,更多的是更多更多的人賠錢。錢從多數人的口袋進入少數人的口貸,並沒有實際的產品產出。比特幣當做了金錢轉移的中介。

首先,比特幣最大的貢獻是使得區塊鏈技術迅速火了起來。世界各大互聯網技術公司包括阿里巴巴,百度等都已投入巨資研究。

其次,他為虛擬貨幣的發展領上了道。世界各國的央行也在研究虛擬貨幣技術,咱們央行也申請了一些專利技術。

比特幣雖然使得一小部分人富起來,更多的靠資本炒作,就像股票一樣,跌買高賣。比特幣價格大起大落,也不符合貨幣的穩定性這一特徵。而且,從產品上講,它的稀缺性也是人為技術限定導致。它本身也不具備像黃金白銀一樣價值。

比特幣,面前看來,風險還是不小的,各國政府也在出臺嚴厲的政策管制。而且,現在,比特幣價格一路狂跌,投資還是要謹慎。


龍族三爺


比特幣的價格為什麼會這麼高,一個合理的解釋是:使用價值的價格化。我一直不太認同比特幣有金融資產意義上的“價值”(等於未來現金流的貼現),例如股票,它可以看作是未來公司股息的貼現,債券為息票與到期價值的貼現等。那麼根據勞動價值論,挖礦需要勞動力、電力以及設備等各方面的投入,這些成本是否就構成了其價值呢?它創造的是一種虛擬世界的交換媒介,跟那種生產消費品或者提供服務的勞動應該一樣定價嗎?這個問題屬於學術層面的探討,故暫時擱置。但是貨幣的媒介“價值”取決於被接受的程度,主權貨幣因為有信用的背書和購買力的穩定等特徵,能夠充當一般等價物,而虛擬貨幣因為參與者的“集體意向性”(就是參與者都一致認同其“價值”)發揮了部分的貨幣職能,這背後的機制不一樣罷了。 按照價值規律的描述,價值會向價格迴歸。筆者現在越來越不認同這個規律了,或者說它可能並不是一個普適規律。紙幣有價值嗎?沒有,它僅僅因為主權信用的背書,使得人們相信它“值”一定數量價錢。金本位時期的紙幣還能兌換成黃金,但金本位已經成為“歷史的遺蹟”,一去不復返了。所以,貨幣購買力的波動大都從供求角度來分析(它與物價的波動是一體兩面的關係)。用“價值”來判定某種“貨幣”是否存在泡沫可能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框架。(這是筆者個人的一點不成熟的看法,實在還有些拿捏不準,寫出來供討論的素材。) 比特幣的價格凝聚了未來的樂觀預期,包括了其成為世界貨幣的理想,各種場景的應用等等,這些構成了對比特幣的需求。但是其供給是認為設定的,而且是有限的,它對應的是一條垂直的供給曲線(甚至還在向左移,因為會有丟失發生)。隨著應用場景不斷被挖掘出來,需求曲線不斷往上移,所以表現出來的就是價格不斷上漲,所以它的價格並不是在成本上的加成。其實恰恰相反,比特幣價格上升在很大程度上拉昇了礦機等設備的成本,當然隨著區塊增多,對算力的要求也越高,各個節點承擔的工作量也在增加,電力成本增加是自然的。 以上實際上是說明了比特幣成為虛擬空間中的“貨幣”的可能性,就是因為它被認可。就像明斯基說的,“誰都可以發行貨幣,只要它被接受”。但同時要提醒大家的是,這樣的認可是沒有主權貨幣的基礎的。比特幣價格本身的波動性還較大,這會影響其職能的發揮,如果參與者還是抱著投機的心態參與進來,那麼比特幣的價值就不會穩定,也就不會很好的發揮相應的職能,如價值尺度等,而是更像是一種投機品。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比特幣仍然是目前認可度最高的,這就是為什麼ICO項目都以募集比特幣為目的了。不可能用主權貨幣認購的,這樣就模糊了其與IPO的界限了,監管單位一定會叫停。但即使這樣,在監管高壓下,有些平臺還是宣佈停止所有ICO項目。我的個人觀點是,國家不大會對虛擬貨幣採取一刀切措施,但很有可能對ICO一刀切。我也認為ICO是個怪胎,如果是好項目,VC、PE自然會進入的。它的存在反而不利於虛擬貨幣生態的建立。


陳達飛


比特幣沒有價值,所以在極端情況下黃金是最好的選擇。因為黃金作為“硬通貨”的價值,是被全世界普遍認可的;而比特幣的作為一種“虛擬商品”的價值只被少數人認可,而且這些人絕大多數對待比特幣是一種投機和炒作的心態。

比特幣從本質上講只是虛擬世界中的一個“網絡遊戲”中發行的“遊戲幣”,其本身並沒有價值,也和國家經濟運行狀況無關,所以不能算作是貨幣。但是它名字中有那個“幣”字,讓人產生了聯想,把它和貨幣、黃金等“價值交換介質”進行掛鉤,並通過炒作形成了現在的天價。

比特幣可以作為“價值交換介質”麼?嚴格的來說也是可以,就像原始社會人類曾經把貝殼當作貨幣的介質一樣。但現代世界沒有人會去這麼做,因為現在主流的貨幣都是國家發行的“信用貨幣”,或者是在特殊情況下會使用黃金這樣的“硬通貨”;而比特幣也好、貝殼也罷,並沒有國家信用的背書,也不像黃金一樣具有全世界普遍認可其價值的“共識”,所以它最多隻能算作是一種“虛擬商品”,但更多的時候,是炒作的標的物。


高挺觀點


來自區視網分享:www.51bitbee.com

比特幣唯一的作用,只是用來炒作升值。

這方面其實類似手串核桃這類文玩的所謂“收藏價值”,通過炒作不斷升值,製造大量的泡沫,完全是我們熟悉的龐氏騙局套路。

但是泡沫畢竟是泡沫,終將有破滅的那一天。這就像是在玩擊鼓傳花,最後鼓聲停下的時候,花肯定不在騙子的手上了。

比特幣既是一種支付技術,又是一種儲值貨幣。這種雙重屬性讓很多人迷惑。

比特幣作為一種支付技術,其價值在於可以把任意金額的比特幣近乎實時的轉賬給任何一個人。

比特幣作為儲值貨幣,總量固定為2100萬,可以很好的進行資產保值。


moyuluo


比特幣沒有價值但有使用價值

比特幣和鬱金香一樣嗎?其實不一樣。鬱金香雖然珍貴,但畢竟並非供給有限,而比特幣確更像黃金礦產,從被定義那一天起就已經恆定;鬱金香雖然高貴,但畢竟只具有觀賞價值,而比特幣卻是一種超主權貨幣,不受任何國家管制,也不會被超發貨幣所影響面值;鬱金香雖然美麗,但畢竟也會凋謝,而比特幣作為一種去中心化的加密電子貨幣,是比黃金更加永生的資產。

因此,比特幣在17年暴漲和當年的鬱金香泡沫,似乎還是有較大差異。那麼,比特幣為什麼能漲呢?普遍觀點認為當新的市場、或是急速發展的市場出現時,價值投資者的信念會削弱,而趨勢投資者能接上。其他缺乏基本面估值根據的市場,也更容易出現趨勢性的波動。對於比特幣來說,近期基本面存在正面刺激因素,如分叉危機的解除、期貨交易產品的推出等,在這些因素的刺激下,對於比特幣會繼續上漲的預期逐漸形成,同時由於比特幣沒有漲停板機制,短期內強烈的投機情緒最終促使了“暴走事件”的發生。

如果說短期還是說利好事件刺激下的投機情緒影響,那麼長期比特幣的價格會受什麼影響?不同於股票的背後是公司的財務狀況,因此股票的長期價格取決於公司的價值或者說盈利預期,比特幣本身不具備價值,而只是像黃金一般具備能成為一般等價物的能力,而且是更強的能力,因此長期來看,作為一個交易工具的比特幣價格應該取決於市場的供求關係。

眾所周知,目前比特幣的需求主要在於黑市交易、洗錢等,當如同其他工具,工具本身沒有善惡,只是使用的人存在善惡之分。除了比特幣超強的地下需求以外,相信未來一些對本幣匯率控制能力較弱的小國也更願意使用比特幣進行一些大宗交易一定程度代替本幣。因此,只要需求依然強烈而供給又有限,比特幣的價格絕對不會低於生產成本(挖礦成本),否則當挖礦無利可圖時便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從而重新推高價格。

綜上所述,我認為比特幣本身沒有價值,但卻存在很強的使用價值,而它的總量又是恆定的,因此即便未來價格會下跌,也應當會保持在其生產成本以上。

大起大落過後將會何去何從?

當下比特幣已經被挖出來80%,而新增挖礦機器的總算力增速大大提升了挖礦難度,那麼可見未來比特幣的挖礦窗口期預計也就不超過2年。屆時,很可能會出現三種情況,一種是比特幣供不應求,價格繼續大幅上漲;第二種是比特幣被各國打壓、被市場放棄而變得一文不值;第三種是比特幣的替代品—其他虛擬貨幣、比特幣自身的分叉幣接過比特幣的接力棒成為市場的新寵兒。


目前來看,比特幣在前一輪過山車車行情之後的暴漲和暴跌,似乎都是相對低概率的,原因在於倘若暴漲,使用成本過高會慢慢使需求方轉向其他可替代的去中心化交易工具;倘若大跌,那麼太多的幣圈玩家會蒙受巨大損失乃至於傾家蕩產。因此,最合理的情況應該是更多的玩家轉向比特幣的兄弟姐妹們如以太坊、萊特幣等,當然還有ICO和IFO產生的貨幣。

相當於有集資產生龐氏騙局的ICO代幣而言,繼承了“比特幣”品牌而產生的IFO貨幣似乎更加具有前景。⽐特幣分叉比的產生源於比特幣挖礦社區日益擁堵,促使區塊擴容分叉形成⼀條新的⽐特系列鏈(具體的機理作為一個非計算機專業人士說實話我也沒有很懂)。據全天候科技觀察到,從12月中下旬到明年1月,在現有產生的比特幣黃金、比特幣現金、比特幣鑽石基礎上,還將有一系列分叉幣面世,包括超級比特幣(SBTC)、閃電比特幣(LBTC)、比特上帝(GOD)、比特幣白銀(Bitcoin Silver)等,分叉幣正在形成一股新興經濟勢力。

分叉幣起初也是一文不值的比特幣挖礦“附屬品”,但由於本身是比特幣的產物而比特幣老爸也面臨著被挖光的問題,因此分叉幣已經逐漸受到市場青睞,最高的分叉幣價格峰值逼近20000人民幣,而今,分叉幣也已經逐步登錄國外各大虛擬貨幣交易平臺成為和比特幣、萊特幣等同場交易的新虛擬貨幣。

對於供給有限的虛擬貨幣投機,短期內似乎已經成為了熱錢流入的重要途徑,特別是17年來房地產資金在政策嚴控下不斷溢出而中國股市一直都是不溫不火的環境下。對於敢於冒風險把握時間窗口賺快錢的小散來說,趁著前一輪價格下跌若發現有價值或是被低估的新興貨幣趕緊入場,打一個時間差就跑,是不錯的選擇,而對於相對謹慎的小散來說,做一名曠工趕在這一兩年時間抓住比特幣挖礦的尾巴賺點小錢會相對穩健。

無論如何,虛擬貨幣這場”財富遊戲“已經註定要成為被歷史銘記的重要金融事件。


UptoYou


這個問題,實際上並不是正常情況下的價值。

要說,真正戰爭真正來臨時,最有價值的,並不是比特幣,黃金,或人民幣,而是大米,小麥等食品。古話說得好,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可不是手中有錢,心中不慌。在戰爭時期,法幣貶值得非常厲害。解放前,國統區,一捆法幣,換一捆紙巾,就像今天的津巴布韋。黃金嘛,保值性稍好點。但是也換不了多少糧食,畢竟戰爭年代,填飽肚子是最關鍵的。沒東西吃,手上拿著黃金也是沒用的。至於比特幣,在戰爭年代,基本上會被打回原形,幾乎沒有什麼價值了。比特幣,是社會發展到高度發達的一個產物。戰爭把社會都打回原形了。比特幣在這個時候,自然也就沒什麼價值了。

不過,如果一個人有商業眼光。這個時候,是他大力度收購比特幣的好時機。大量買入,等到社會恢復正常,網絡建設好了。他也就成為一名億萬富翁了。。在古代,很多商人,都是在豐收年景,大量收購大米,小麥。等到戰亂時,再將這些東西,轉賣出來,成為富商。


航天新動力


10年後又誕生了北斗BD通證,



BD通證經銷商


因為比特幣有數學確定的貨幣發行機制,保證了不能被增發,也就無法稀釋我們存儲在比特幣中的價值,去中心化帶來的抗審查的特性也保證了我們的財富不會被任何人凍結,安全性則保證了比特幣不會被破解。比特幣成了價值存儲的絕佳載體。去中心化、抗審查和安全性,提供了我們存儲在比特幣中價值的保護,這才是比特幣相比於其他儲值載體最本質的區別,這才是核心。比特幣完美避開了去中心化系統天然的效率低下的問題。


godlike108965616


逃命的時候,你覺得哪個比較容易攜帶,再說了,金子不方便帶,目標大,重,RMB在中國還可以,去其它地方不見得是最好的,一個U盤,小,藏哪裡都方便,再說,一般人也不知道這裡面是什麼,不會打它的主意。其實說真的,比特幣到底價值在哪裡,只有懂它的人才知道。反正我就知道現在一個幣,可以在中國買得一部普通汽車。是一般職業一個的收入,反正按比特幣現在的價值來算,我兩年的工資才買得到一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