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薛宝钗很不错,但贾母却不向薛姨妈提亲呢?

君笺雅侃红楼


薛宝钗在众人心中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典范,再加上贾府里默认的“金玉良缘”,这贾宝玉妻室的席位似乎非她莫属了。那么,贾母为什么迟迟未向薛姨妈提亲呢?看来这位贾府的高人对待此事自有想法。



第一,贾母力挺“木石前盟”而非“金玉良缘”。

我们都知道,血浓于水的感情超越一切人为制造的表象。林黛玉在贾母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甚至超过“几个春”,更不用说薛宝钗了!再加上黛玉特殊的处境,让贾母对她心生怜悯。把对贾敏的思念浓缩到黛玉身上,老太太猛然产生了强烈的保护欲:给她一个家,而非寄人篱下!实现这个愿望的唯一途径就是促成宝黛爱情有一个完美的归宿。比如凤姐对林黛玉说,你吃了我家的茶,怎么不给我们做媳妇。比如贾琏的人有说说:“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看来这些都代表老太太的意思,要不然,谁敢明目张胆地发状态!


第二,薛宝钗是个完美之人——温柔贤惠、宽容大度、沉稳矜持、知书达礼,识大体顾大局,有人缘会办事等等。但正是透过这些完美,贾母的法眼洞察到了薛宝钗隐藏起来的“败笔”。

其一:薛宝钗富有心计,善于巴结奉承。

作为贾府权力的象征,贾母当然是宝钗的主要公关对象。这位阅人无数的“老江湖”,能把人看到骨子里,与这“老辣的姜”过招,薛宝钗还是嫩了点。在老太太眼中,薛宝钗和贾家的姊妹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她的城府和心机要比贾家任何一个人都高。她担心,这样的人,思想单纯的宝玉驾驭不了。


其二,薛宝钗具有极强的嫉妒心。

在老太太参与的多次集会中,别人一有超越她的表现,表情的突出变化好几次出卖了她。例如大观园里对诗时,“眼睛扫过黛玉的脸”;一次聚餐时,老太太拉着宝琴坐身边,“她猛然转身”。特别是贾母送给宝琴一件名牌大衣,嫉妒到无法掩饰,脱口而出“她哪里配穿这衣服!”

试想想,贾母一路走来,什么样的美眉佳丽没见过,一个宝琴让她如此失态?非也!我真心觉得贾母对宝琴的喜欢是假的,其目的就是用宝钗最亲近的人测试她的容人之量。老太太想,如果她上位宝玉之妻,客居的黛玉将无处安身,很可能会被扫地出门!


第三,薛宝钗进宫落选后,举家出动,全力以赴对宝玉展开进攻。这事暴露了薛家处世风格极其势利,同时也说明她们对贾家“有脚踩两只船”的嫌疑。咋的?把俺宝玉做备胎?走你!

第四,薛宝钗的哥哥薛蟠劣迹斑斑,到处招惹是非,将来一定会给家庭带来大麻烦。唯一的儿子,如此人渣,贾母怀疑薛家的家教有问题,更怀疑薛宝钗的“完美”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如此种种,可以看出睿智的贾母对宝玉的爱情做了全方位的考量,所以迟迟未向薛家发出“丘比特”!


个人之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小崔说点事


这得问《红楼梦》前部份的作者曹雪芹了。笔下故事,总是任由作者之兴,但此部小说的作者颇有争议。

红学家拘泥于脂砚斋批本,主张《红楼梦》是曹雪芹以自家故事而著。另以《石头记索隐》为核心的旧派,却主张《红楼梦》是明亡清兴,甲申之变前后明朝遗民的隐喻之作。红楼梦一直以手抄本传世,其中改动不乏其数,故事的结构不尽相同而又相同。古人《红楼梦》著书者,至今还是个迷,至于其中的情节也不必当真讨论,只是在领会文章的精淬和文化传承中得到各类的知识就好。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浅薄看法,不到之处请共研讨。






薛宝钗确实很不错,她知书达礼,温柔娴雅,端庄大方,懂得生活,懂得照顾别人。比如照顾湘云,比如照顾黛玉,香菱。闲暇时夜里作针线。一个姑娘家,诸多好处让人钦敬。

贾母心里不接纳宝钗作宝玉媳妇,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黛玉母亲早逝,需要特别照顾。若宝玉有个好前程,能安享尊荣,黛玉是第一人选,估计口口声声说宝玉不该早配,家母就是在等这一天。其次,宝钗进京原是为进宫待选,他有更高层次的追求,贾母不作这个梗。再者,亲上作亲,贾家与王家的亲已结得很重,已有王夫人,熙凤,宝钗又是王家血脉,怕人笑话,要僻嫌的。另外宝钗年龄也大。

诸多远原因在此,贾母何其精明,宝玉婚姻大事决不可姑息的。


雨树果


什么逻辑啊,有人说宝钗不错,贾母就得提亲?那张道士还说有个十五的小姐不错呢,所有人还都说薜宝琴比她姐姐强呢,贾母都得提亲去?贵族家庭娶宗妇(虽然理论上不是,但明明就是)得考量多少利益平衡,你当是大妈在公园给儿子找对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