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伯樂”的千里馬:徐悲鴻“九方皋”系列創作始末

徐悲鴻創作的《九方皋圖》,是他除《愚公移山》外的另一巨幅紙本設色人物作品。

有趣的是,我們常見的徐悲鴻“馬”題材的作品,大都是自由奔騰的駿馬。而他“九方皋”題材的作品,卻是極為少見的被韁繩所制的馬。

對此,徐悲鴻曾表示:“馬也如人,願為知己者用,不願為昏庸者所制。”這也表現出徐悲鴻創作的這一題材作品的原因。

等待“伯樂”的千里馬:徐悲鴻“九方皋”系列創作始末

徐悲鴻 《奔馬》 130cm×76cm 紙本設色 1941年 徐悲鴻紀念館藏

01 “九方皋”從何處來?

九方皋是春秋時期秦國人,伯樂曾評價他的相馬本領勝過自己,是難得的相馬人才。

而“九方皋”題材,對於徐悲鴻的人生經歷和藝術創作來說,均具有特殊的意義。徐悲鴻創作這種題材的作品,是為了對誰表示知遇之恩嗎?

等待“伯樂”的千里馬:徐悲鴻“九方皋”系列創作始末

徐悲鴻 《九方皋》 1931年 徐悲鴻紀念館藏

這就要從徐悲鴻早年留學日本前認識的一個人說起。

徐悲鴻早年落魄至極之時曾獲得諸位貴人相助,其中就有康有為,以及後來贊助徐悲鴻留學日本的哈同花園的總管姬覺彌

徐悲鴻曾在《悲鴻自述》和《徐悲鴻自傳》中提到:

此時姬為介紹詩人廉南湖先生,及南海康先生。南海先生,雍容闊達,率直敏銳,老杜所謂真氣驚戶牖者,乍見之覺其不凡。……

因寫倉頡識姬覺彌,識康南海。南海甚為器重,許為天才。時又識廉南湖,極為契合。遂知名於滬。

在這些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 除了康有為和姬覺彌外,還有一位“廉南湖”出現。這位南湖先生,與徐悲鴻“九方皋”題材概念的提出密切相關,他就是廉泉

等待“伯樂”的千里馬:徐悲鴻“九方皋”系列創作始末

1917年4月30日《申報》副刊“詩囊”

自認識廉泉和康有為之後“遂知名於滬”的徐悲鴻,1919年赴法臨行前,曾為被段祺瑞政府升任淞滬護軍使的盧永祥畫馬,並由廉泉作題。

廉泉現存詩文集中,有《徐悲鴻為盧使君畫馬》四首,其三為:

三千弱水傳名跡,少日飛騰也自豪。

帳外雪花大如掌,不知誰是九方皋。

而這句“不知誰是九方皋”,正是徐悲鴻後來“九方皋”概念的由來。

只可惜,這位徐悲鴻人生中的知己、貴人,以及“九方皋”的提出者,卻直到去世都未見過徐悲鴻創作的《九方皋圖》,可謂遺憾。

等待“伯樂”的千里馬:徐悲鴻“九方皋”系列創作始末

徐悲鴻題廉泉藏王建章扇面及局部 1929年

等待“伯樂”的千里馬:徐悲鴻“九方皋”系列創作始末

徐悲鴻題廉泉藏王建章扇面及局部 1929年

02 等待“伯樂”,多次創作“九方皋”

在徐悲鴻1931年創作的《九方皋》上,有如下題款:

辛未(1931)初冬第七次寫此,並紀念廉南湖先生,感喟無極。悲鴻時授徒中央大學,居丹鳳街。

等待“伯樂”的千里馬:徐悲鴻“九方皋”系列創作始末

徐悲鴻 《九方皋》落款 1931年 徐悲鴻紀念館藏

1941年,徐悲鴻將1939年在新加坡舉辦籌賑畫展期間印製的《九方皋》圖片贈徐壽,並在下方空白處題:

民國七年(1918)冬,餘被派赴法國,頻乃為盧將軍畫馬。南湖先生題詩三章,其一雲:三千弱水傳名跡,少日飛騰也自豪。只惜只今塵世上,不知誰是九方皋。越十年,此畫寫成,即用以紀念廉先生,又傷先生之終未見此畫也。徐壽先生雅鑑,卅年(1941)二月悲鴻並識。

等待“伯樂”的千里馬:徐悲鴻“九方皋”系列創作始末

徐悲鴻 《九方皋》 1928年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由此可見,徐悲鴻創作的第一幅《九方皋》應該在1928年。短短四年間,徐悲鴻競創作了7幅題材相同的作品,似乎在表達著內心中那種渴望被“伯樂”賞識的心境。

其實從徐悲鴻的人生經歷中, 我們不難發現使他產生這種心態的原因。他早年間留學日本,是得到了貴人的資助。留法學習的7年裡,也是生活困頓,貧困不已,只能以為人畫像賺取酬勞。無奈之下只得靠著熟人接濟回到了上海,但是回國後的生活依舊很拮据。

徐悲鴻為了表達對在法國幫助過他的商人黃曼士的感激之情,創作了《伯樂》,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第一張徐悲鴻所作與“相馬”題材相關的作品。

等待“伯樂”的千里馬:徐悲鴻“九方皋”系列創作始末

徐悲鴻 《伯樂》 1927年 (見上海中華書局1932年版《悲鴻畫集》)

與後來的“九方皋”題材相比,《伯樂》畫面構圖、用筆均較為簡單,繪一馬面向伯樂,其身後的馬伕形象則見於後來的《九方皋》。

毫無疑問,此作是後來“九方皋”題材的雛形,雖尚未成熟,但仍表達了徐悲鴻對於黃曼士“伯樂之賞”由衷的感激之情。

等待“伯樂”的千里馬:徐悲鴻“九方皋”系列創作始末

徐悲鴻 《伯樂相馬圖》 1928年 福州市博物館藏

1927年8月末,徐悲鴻乘船返回上海。在船上,他遇到後來對他產生重要影響的人物——國民黨元老李石曾,併為之繪素描像,題曰:“丁卯中秋寫石曾先生於中國海舟次。”

據蔣碧微回憶:

徐悲鴻回國後曾拜見過李石曾,李先生就以世界社的名義,聘請徐先生為幾位元老繪像。前後花費了一兩個月的時間,徐先生為吳老先生、張溥泉先生和張靜江先生夫婦畫了四幅畫像,每幅得到兩百元的報酬。

等待“伯樂”的千里馬:徐悲鴻“九方皋”系列創作始末

徐悲鴻 《李石曾像》 素描 1927年 (見上海中華書局1932年版《悲鴻畫集》)

1928年1月,徐悲鴻創作了第一張《九方皋相馬圖》,送給李石曾。此圖已經奠定了徐悲鴻後來創作“九方皋”題材的基本格局。一方面是為了感謝李石曾,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自己的才學能夠為人所識、為人所用。此後,徐悲鴻畫了多張《九方皋》圖,以抒己意。

等待“伯樂”的千里馬:徐悲鴻“九方皋”系列創作始末

徐悲鴻 《九方皋》 1928年 天津博物館藏

1928年9月,徐悲鴻接到了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的聘書,於11月15日正式接任院長一職。而當時聘任他來任教的正是李石曾。此時徐悲鴻這匹“千里馬”遇到了真正的“伯樂”。只可惜好景不長,徐悲鴻只在學校待了三個月便因學生的反對而辭職。

在北平的三個月期間,徐悲鴻與廉南湖往來密切,有多幅作品能夠證明。看來他們之前不僅是“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更是興趣相投的至交好友。

等待“伯樂”的千里馬:徐悲鴻“九方皋”系列創作始末

1928年歲末徐悲鴻為廉泉所繪《南湖先生畫像》

此外,現存廉泉《夢還集續集》中還收入了《嘶風二首題徐悲鴻畫馬》:

崚嶒瘦骨不同群,竹石如山隔世氛;

能託死生今有幾,回頭猶識舊將軍。

長鳴寧訴牽鹽恥,萬里胡天顧影豪;

逸氣稜稜誰會得,前身合是九方皋。

《北平畫報》1929年第52期則刊登了徐悲鴻的這幅《嘶風圖》和廉泉所題詩二首。

等待“伯樂”的千里馬:徐悲鴻“九方皋”系列創作始末

1929年第52期《北平畫報》所刊廉泉題徐悲鴻《嘶風圖》

大概是為了紀念廉南湖這位對提供無私幫助的“伯樂”,徐悲鴻不僅在第七稿《九方皋》圖中特作說明,還曾將其齋號命名為“殘鼎破磚之室”。

通過考證我們可知徐悲鴻創作“九方皋”題材的畫作,不僅諷刺了當時當權黨派不識人才,反映了那一時期的政治鬥爭,更是和他的個人遭遇息息相關。表現了徐悲鴻“願為知己者用,不願為昏庸者所制”的心境,也為後世留下了不可多得的藝術創作。

內容選自《中國美術》2018年第4期

《“不知誰是九方皋”——從與廉泉的交遊看徐悲鴻〈九方皋〉的創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