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燥季節,尤其要注意這種疾病的防護!

乾燥季節,尤其要注意這種疾病的防護!

說到乾燥綜合徵,許多人乍一聽會認為這是因為天氣乾燥引起的一系列症狀,沒什麼大不了的,其實不然。 它是一種自身免疫病,在中醫屬於"燥證”“燥痺”等範疇。 雖然名為“乾燥”,但與自然界“燥邪”引起的口乾、鼻乾等是不完全等同的。

中醫認為,引起本病的“燥”既有自然界“燥邪”的特點(口、眼、鼻乾燥),又有"內燥”的特徵(先天稟賦不足、陰津虧虛)。初期雖同樣表現為口、眼、鼻、皮膚等的乾燥,但一旦病情發展,本病還會牽累到四肢、肌肉,甚至臟腑,而且其所導致的口眼乾燥的嚴重程度以及內臟損傷,遠非一般"燥邪"所能比擬。

口乾可能是哪些疾病?

雖然乾燥綜合徵因陰虛內熱、燥邪侵襲而出現口乾渴,但不是所有的口乾渴都是陰虛造成的。簡單來說,口乾渴可因實熱、溼熱、陰虛、瘀血等導致,實熱證者多喜冷飲,溼熱證者往往自覺口乾卻喝不了太多,陰虛火旺證者則是口渴卻沒有喝水的慾望,瘀血證者只想用水漱口而不欲嚥下。

從疾病上來講,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口腔問題、丙肝、癌症放化療等都可能引起口乾。但不同疾病的口乾,伴隨症狀不同,如糖尿病患者的口乾渴,常伴有多食、多尿和體重減輕;甲狀腺機能亢進症者則常有多汗、怕熱、甲狀腺腫大;乾燥綜合徵的口乾難以忍受,需頻頻飲水,但仍不解渴,也會出現眼乾,有異物感、燒灼感,且鼻孔乾燥、易結痂。

代茶飲

乾燥綜合徵出現鼻幹者,可用滴鼻液、甘油或食用油滴鼻,以保持溼潤;皮膚乾燥發癢的患者可用潤膚露、甘油、馬油外擦;口唇乾燥者可用胡桃油、蛋黃油、橄欖油外塗,也可用黃精10克、玉竹10克、麥冬10克、沙參10克、百合10克,泡水代茶飲用;針對眼乾澀、腫痛明顯的患者,可用蟬蛻10克、金銀花10克、蒲公英10克,煮水燻洗眼部,以減輕局部刺激症狀,防止繼發感染;出現牙齦腫痛、潰瘍者,可用冰硼散塗擦,每日2~3次。

此外,還可用百合15克、金銀花15克、麥冬20克、菊花9克、枸杞子12克,日常沖泡飲用,能滋陰潤燥明目,緩解口乾、咽痛、目澀等不適。

平素應注意口腔衛生,可以用金銀花6克、玄參6克、玉蝴蝶3克、錦燈籠6克、生甘草3克水煎,以清洗口腔,或用綠茶漱口。每天堅持少量飲用綠茶,還能促進唾液腺的分泌,溼潤口腔。


乾燥季節,尤其要注意這種疾病的防護!


····

耳穴療法

除了藥物治療,乾燥綜合徵患者還可配合耳穴貼敷、中藥外敷、按摩等方法。如選取肝、脾、肺、腎、內分泌、神門等耳穴,用王不留行壓一側耳穴,兩耳交替,每3日更換1次;若出現發熱、腮腺腫大、頜下淋巴結腫大等,可用如意金黃散、仙人掌搗汁外敷於腮腺,或用新鮮側柏葉與明礬一起搗爛,外敷於局部。


乾燥季節,尤其要注意這種疾病的防護!


按摩保健

除此之外,晨起還可閉目靜坐於床上,行浴面按摩、運舌增液、動眼潤目的保健操。具體方法:將雙手搓熱,分別置於面頰部,浴面5次,手指併攏分別沿耳前、耳後向前按摩腮腺10次,有利於腮腺的疏通。舌在口內左右旋轉攪動各5次,將分泌的唾液分3次嚥下,有利於促進唾液腺的分泌。緩緩睜開眼睛,眼球上下運動10次,左右旋轉各10次,閉目養神3分鐘。

出自《中醫健康養生》雜誌12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