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論疏草24 馬克思何以推出“貨幣充當商品世界一般等價物”

(這是資本論第二章交換過程的第二部分。緊接前文資本論疏草第23)

資本論疏草24 馬克思何以推出“貨幣充當商品世界一般等價物”

我們仔細看一下就會發現,對每一個商品所有者來說,每個別人的商品都是他的商品的特殊等價物【案:別人的商品和自己手中商品的關係:特殊等價物。】,從而他的商品是其他一切商品的一般等價物【案:自己的商品則是其他一切商品的一般等價物。從個別到一般。】。既然一切商品所有者都這樣做,所以沒有一種商品是一般等價物,商品也就不具有使它們作為價值彼此等同、作為價值量互相比較的一般的相對價值形式【案:這是前面的話的邏輯結果。這是從個體角度而言的,沒有一般等價物。】。因此,它們並不是作為商品,而只是作為產品或使用價值彼此對立著【案:這是我們俗話說的商品對立的本質,其實只是使用價值的對立而非價值的對立,恰恰是價值相等。既然沒有一般價值形式,那麼就只能剩下使用價值對立了。這是典型的排除法。這裡其實是提出了一個困難:沒有這個一般等價物,即一般的相對價值形式,大家怎麼完成整個社會規模的交換呢?換言之,普遍 的交換的需要提出了新的課題。這就是如何讓普遍的交換能夠順利完成。這就過度到貨幣問題了。

】。

資本論疏草24 馬克思何以推出“貨幣充當商品世界一般等價物”

我們的商品所有者在他們的困難處境中是象浮士德那樣想的:起初是行動[48]。因此他們還沒有想就已經做起來了【案:行動是重點。】。商品本性的規律通過商品所有者的天然本能表現出來。他們只有使他們的商品同任何別一種作為一般等價物的商品相對立【案:同一般等價物對立。】,才能使他們的商品作為價值【案:作為價值。】,從而作為商品彼此發生關係【案,這裡的發生關係應該是普遍的發生關係。一般等價物的出現是商品普遍建立聯繫的條件。】。商品分析已經表明了這一點【案:前面幾句是商品分析,是理論分析。】。但是,只有社會的活動才能使一種特定的商品成為一般等價物【案;社會實踐活動。】。因此,其他一切商品的社會的行動使一種特定的商品分離出來,通過這種商品來全面表現它們的價值【案:一種特定的商品分離出來,與其他一切商品對立。】。於是這一商品的自然形式就成為社會公認的等價形式【

案:前面提到的困難就完成了。】。由於這種社會過程,充當一般等價物就成為被分離出來的商品的特殊社會職能。這種商品就成為貨幣【案:這裡引申處貨幣,是從一般等價物的角度得出貨幣的。這是馬克思讓貨幣亮相的特點。當然這裡的話說的比較簡單,是對歷史過程的高度凝練概括。與第一章的邏輯分析不同。但是都推出了貨幣,而且是從一般等價物這個角度。但是在高度缺乏貨幣的經濟危機背景下,人們因為急於渴望得到貨幣,整個社會都得了貨幣飢渴症——社會糖尿病。大家卻忘了貨幣不過是一般等價物。而這個等價物的思想,其實對於我們解決社會經濟危機是非常有好處的。】。

資本論疏草24 馬克思何以推出“貨幣充當商品世界一般等價物”

“他們同心合意,把力量和權柄授予那隻獸。凡沒有這種印記即沒有這個獸名或獸名的數字者,都不能買或賣。”(《啟示錄》[49])【案:用聖經的話來做比喻。到目前為止,馬克思在這裡已經提到了蒲魯東,古希臘昔尼克派,亞里士多德,堂吉訶德,歌德的浮士德,聖經等著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