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對”和“隔句對”有什麼區別嗎?

職場漂流者


問題:“扇面對”和“隔句對”有什麼區別嗎?

.........

前言

扇面對就是隔句對,在詩詞曲中都有扇面對。詩中的上下句為一聯,上聯是出句,下聯是對句,一般是上聯和下聯對仗。但是有的詩不是這樣,變成了前一聯和後一聯對仗。

下面我們看幾個扇面對的例子。

一、正常的對仗

《錦瑟》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首詩中的中間二聯各自對仗:

上聯:莊生曉夢迷蝴蝶,下聯:望帝春心託杜鵑。

上聯:滄海月明珠有淚,下聯:藍田日暖玉生煙。

二、詩中的扇面對

《夜聞箏中彈瀟湘送神曲感舊》白居易 (唐)

縹緲巫山女,歸來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絃。
苦調吟還出,深情咽不傳。萬重雲水思,今夜月明前。

我們可以看到首聯和頷聯的對仗不是各自對仗,成了前一聯和後一聯的對仗。

前一聯為上聯:縹緲巫山女,歸來七八年。
後一聯為下聯: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絃。

這種對仗被稱為扇面對,其實這種對仗並不是平仄相對,上聯“年”是平收,因此也不能稱為嚴格的對仗。例如第三聯就是嚴格的對仗了:

苦調吟還出,深情咽不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詩經中也有這種平仄不嚴格的扇面對,《詩經·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三、詞中的扇面對

詞中的扇面對非常多,例如蘇軾《沁園春·孤館燈青》

漸--- 月華收練,晨霜耿耿;雲山摛錦,朝露漙漙。

辛棄疾《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

甚----雲山自許,平生意氣;衣冠人笑,抵死塵埃。 要----小舟行釣,先應種柳;疏籬護竹,莫礙觀梅。

《沁園春•雪》中有兩處扇面對: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四、駢文中的扇面對

王勃的《滕王閣序》是最膾炙人口的駢文,駢的本意就是“兩馬並駕一車”,駢文又稱駢儷文或駢偶文,以字句兩兩相對而成篇章。怎麼少得了扇面對呢?

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假,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

五、元曲中的扇面對

《雁兒落過得勝令·憶別》元代:喬吉

殷勤紅葉詩,冷淡黃花市。清江天水箋,白雁雲煙字。
遊子去何之?無處寄新詞。酒醒燈昏夜,窗寒夢覺時。
尋思,談笑十年事;嗟諮,風流兩鬢絲。

最後四句是一副扇面對:

上聯:尋思,談笑十年事;下聯:嗟諮,風流兩鬢絲。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學習詞、曲創作的人都知道,詞譜和曲譜中,有些句子是要求作扇面對的,而隔句對則是扇面對的俗稱,因為扇面對從形式上看來,很象是隔句相對。但實際上此說法並不精準,很容易讓初習者產生困惑。



我舉一個例子,詞牌《沁園春》,上闋四五、六七句,下闋三四、五六句,均要求作扇面對。例如,毛澤東的名作《沁園春.雪》: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我們可以看到,句子是依詞例做了扇面對的(“望”和“惜”屬於領字,在此可先忽略)。

但是否屬於隔句相對,則還可以討論,因為在我看來,“長城內外,惟餘莽莽;”才算是一個完整的句子,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也是一個完整的句子,如這樣去理解,其便沒有隔句相對了。

當然,你也可將長城內外,惟餘莽莽當作兩個獨立句子,這樣隔開了一句就可以說是隔句對了。但這樣易造成誤解,假若我們在填詞時,在這裡做出完全不關聯的兩句句子,則很容易亂了詞脈,所以在我的文字中習慣上都會使用“扇面對”這個名稱。



類似的例子在駢體文和宋詞元曲中有很多:

如柳永的《玉蝴蝶》

水風輕,蘋花漸老;(上闕)

月露冷,梧葉飄黃。

念雙燕,難憑遠信;

指暮天,空識歸航。(下闕)

在唐宋的格律詩中也出現了一些扇面對,如韋莊《七律.雜感》中首聯和頷聯:

莫悲建業荊榛滿,昔日繁華是帝京。

莫愛廣陵臺榭好,也曾蕪沒作荒城。

這些都可以看成是在駢體文風影響下的一些創作實踐,並非主流,格律詩也沒有作扇面對的要求。



我是筱靜,如果你喜歡國學詩詞,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一起交流探討。


筱靜詩詞書院


所謂“扇面對”,一般也稱為“隔句對”,是格律詩中(宋詞中也有,元曲中較多。)相鄰兩聯奇句和奇句、偶句和偶句相對仗的一種表現格式,它有異於一般性思維,減少了美的感覺,這種格式比較罕見。大約是得句之後,曲意為之。本人在回答悟空問答之以“山窮水盡,柳暗花明”八字作一首藏頭詩題中,覺得水、盡和柳、暗兩組為首的字是無法寫成對偶格式的。反覆思量,感覺無解,忽然想到水和柳、盡和暗是可以組詞成對偶的,因而便有意識的寫了兩聯隔句對詩,如下:

山憩亦悠然,窮溪見石泉。

水清甜似酒,盡洗濁塵羶。

柳娜美如畫,暗牽高士眠。

花時扶向路,明日武陵緣。

這首詩中間兩聯隔句對仗,是根據出題而得。我並不喜歡這種格式。


澗子松


詩詞裡,扇面對,隔句對都是舊體詩對偶格式之一。大同小異。

隔句對,基本上就是詩詞裡第一句對第三句,第二句對第四句。也就是奇數句對奇數句,偶數句對偶數局。

扇面對,既然是扇面,可將扇面折起來,也可將扇面展開而來。對句面更廣,情節也更深。

《太和正音譜:對式》解釋說“隔句對,長短句對者是"。如《雁兒落過得勝令》“嘆光陰似水流"中。"凝眸,堯舜殷湯紂;回頭,梁唐晉漢周"。兩聯之中,單句與單句為對,偶句與偶句為對。“凝眸~回頭,堯舜殷湯紂~梁唐晉漢周”。

如“相思復相憶,夜夜淚沾衣。空嘆復空泣,朝朝君未歸"。就是典形的扇面對之一。"想思~相憶~空嘆~空泣,夜夜~朝朝”。

扇面對是元人在隔句對中對一首詩中前聯和後聯形成的對仗。叫扇面對。

扇面對,故名思義,面寬而廣,既可摺疊著對,也可鋪開來對,其對仗是後片對前片的呼應。為對句而對仗的形式。不一定是一對三,二對四。也有四對六,五對七句的對仗句。

扇面對,元人周德清《中原音韻作詞十法》說“扇面對,《調笑令》:第四句對第六句,第五句對第七句。在《駐馬聽》中有“起四句是也“之說。也就是說起四句而定對句。元人散曲繼承了"扇面對"這種體裁後,進行了全方位的拓寬,數量大增,質量也極度提高,形成了絢麗多彩的傑作。

隔句對,只是兩聯之中,單句對單句,偶句對偶句。稱隔句對。對句和對句的關係不一定是平行的,而是一個意思的連貫。現代語言學家王力《漢語詩律學》論近體詩對仗時說“第一種是上聯出句和下聯出句相對,對句亦與對句相對,這種對仗叫隔句對。

隔句對,是詩詞中的固定格式,單句對單句和偶句對偶句中,有的詞意在兩聯中並沒有太大的關聯。隔句對,為對仗而採用對句,其中也有律詩的格律所限制。

說來說去,隔句對,扇面對,在詩詞中起的作用基本沒有什麼區別,古人所注的詩詞鑑賞裡也有明確的解晰,想不清楚為何提這等問題。

(注,部分論點是個人見解,不做學術之用。如有不對,可上網查閱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