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五行是科學概念嗎?

Nguyen_You


我認為陰陽五行是非常科學的概念。

為什麼這麼說?

凡是熟悉西方物理,化學,數學,管理學,統計學等等學科的人,都熟悉一個概念,叫做模型。

模型是進行科學研究過程中,為了探索事物發展的規律,而根據假設來建立的一種架構。

這種模型的建立,有利於人們分析未知事物,總結其內在和外在的運作規律。

其實當我說到這兒,大家應該明白陰陽五行,其實就是兩種相互融合的理論模型。

實際上,這兩種模型在使用過程中,屢屢得到驗證。

風水學用它指導實際工作。

宗教用它來推演理論學說。

政治家甚至用它來指導朝政。

如果說它是胡說八道,那就等於說歷史上那些人都是傻瓜。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否則,這裡問題的人,回答問題的人,將都是傻蛋。

這個世界上並不是用顯微鏡和計算機能夠驗證觀察的才是科學。

真正的科學一直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





面具說


從科學的立場來看陰陽五行理論,是否正確?

 

中國古代和現在一樣,有一群不安分的聰明人,他們與只管穿衣吃飯過日子的普通人不一樣,不甘於醉生夢死,寧願過苦日子,也要仰望星空,懷揣夢想。他們研究探索世上萬物運行規律,創建了陰陽五行學說的哲學思想。如今,有人對陰陽五行理論的正確性提出置疑。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自發的樸素的唯物辯證法思想,有先天陰陽五行與後天陰陽五行之分,認為世界是在陰陽二氣作用的推動下孿生、發展和變化;並認為木(一統屬性)、火(運動屬性)、土(存在屬性)、金(空間屬性)、水(時間屬性)五種最基本的條件是構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屬性。這五種特性相互資生、相互制約,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這種學說對後來古代哲學有著深遠的影響,如中國的天文學、氣象學、化學、算學、音樂和舊醫學,都是在陰陽五行學說的協助下發展起來的。

許多學者認為中國古代自然觀特別是陰陽五行學說妨礙科學的進步。中國自然哲學家在解釋現象時,往往求助這種自然哲學,例如:電被解釋為“陰陽相激為電”;地震被認為是“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於是經驗主義和神秘主義的極端形式,貫穿整個古代中國科學理論體系。新五行學對原有的五行進行了全新的解釋,認為木、火、土、金、水不但反映了宇宙世界的本來屬性,也反映了人類思維的規律,對應著思維一統屬性、運動屬性、存在屬性、空間屬性、時間屬性的五個維度。

從科學的立場來看,那麼科學又是什麼?科學是指人類發現、積累並公認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運用,已係統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識,以及探尋最可靠知識的方法體系。而陰陽五行,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哲學。科學和哲學是不能直接劃等號的。從實踐來看,陰陽五行這種哲學是不能指導現代科學的。

那麼,陰陽五行的這種哲學缺陷是什麼呢?就是缺乏科學依據,怎麼解釋只能依靠個人對生活的體驗,可以說在個人的經驗上是行得通的,但普遍來講,似乎有點不太合理。

 

34



懷疑探索者


陰陽五行當然還不是科學概念,但是已經有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陰陽五行在中國已經有非常長的歷史!其發源於商末周初,發揚光大於春秋戰國時代!特別是當時還專門有陰陽家!他們按照國人對自然屆的認識和理解,提出了陰陽八卦學說,提出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學說!從而試圖對複雜的大自然做出一定的解釋!其進步意義在於在2000多年前就可以運用樸素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來認識自然!瞭解到自然之無限變化、瞭解到自然的由簡到繁的衍生規律!是非常大的進步!而且可以說陰陽八卦實際上已經有了用複雜數學推算來解釋世界的雛形!

但是,由於秦滅六國以後,秦王朝對除法家以外學說的打壓!造成陰陽五行八卦研究的停滯,甚至焚書坑儒還毀掉了很多陰陽家的典籍!此後漢朝及其以後朝代又施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使得陰陽五行學幾乎再無發展!最終的結果就是,它完全淪為占卜之術,從而也再也不可能發展成科學!


地震博士


陰陽五行是玄學不是科學,但有大師高人把他們往科學上扯,如此也就成了偽科學概念。

在說你不知道的知識前,我們先回憶一些大家知道的知識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行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五行相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上述三種知識最基礎,瞭解的人也最多,基本上大家都認同,但還有一種大家都知道的五行知識在網上很多圖片內容都是錯的,此處稱之為五行取色。

五行取色在古書中是:

東方五行屬木——其色青

南方五行屬火——其色赤

西方五行屬金——其色白

北方五行屬水——其色黑

中央五行屬土——其色黃

這裡的青色不是我們今天說的嫩綠色,古言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天之色為青,大家看古裝電視劇裡面說的青天大老爺既是如此,天是啥顏色就不用多說了吧?但在今天網上的五行圖多是此類:

當然也有錯的少的,不過不是水錯,就是木錯。可嘆的是韓國人還記得五行顏色如何,韓國冬奧會上五個小孩穿的都是正兒八經的五行取色。

行的顏色是我們今天介紹的第一個知識,由第一個知識引發的疑問將引來第二個知識。

為什麼他們覺得木是綠色是錯的?金是黃色是錯的?水不是無色的嗎?傳統上為什麼認知成黑色?

這一切的答案是金木水火土從來都不是實指,是虛指取象!最早記載陰陽五行的是《尚書·洪範》,書中的原文便是“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従革,土爰稼穡。”在說完金木水火土後,賢者箕子立馬強調了他們的屬性,又談“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従革作辛,稼穡作甘”,這些都是取象,就是怕遇上這些糊塗蛋後人,真把金木水火土當實指了。

(箕子後來北去遼東建立朝鮮,在古代朝鮮半島奉其為祖,故他們對五行是那個國家發明的有自己的看法)

由此也引來了第三個知識,如何取象?

大家把金木水火土剝離開來就很好取象了。

金(少陰)木(少陽)水(老陰)火(老陽)土(中和)

當然你也可以把這些改成:

金(中年男人)木(小孩子)水(老年人)火(壯年人)土(青年人)

你還能把這些改成:

金(感覺公司快倒閉了)木(公司草創欣欣向榮)水(公司快要倒閉了)火(公司繁榮到極點,甚至養得活很多吃閒飯的)土(公司繁榮氛圍很好)

凡此種種,只要符合金木水火土要點的你皆可取象。

但是這有什麼用了?這也正是第四個知識,和第五個知識。

五行之用在於生克,生克大家都知道,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木不遇金克則難成大器!但被金喧賓奪主則會夭折。所以說依照五行思想,大家生活中有磨難有困難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磨難和磨難太大!一帆風順毫無波折的人生往往意味著無趣,大家遇到點困難啥的還是往好了想。

除了克之用,還有生之用,說個最簡單的水為老陰事物發展到末期,就像莫言小說裡的《天堂蒜薹之歌》,當然這幾年這種事情也不少。蒜薹賺錢大家都種植蒜薹,但這個已經發展成水了,快嗝屁了,所以大家都虧損。如此第二年大家都不種蒜薹了,你這時如果瞅準機會種植,你反而可以賺錢。

這在五行中就是水生木,老陰生少陽,死了的將會誕生出新生的。

而這僅僅是五行生剋最淺顯的應用。


全真道士梁興揚


中醫很神奇,拿針灸說一下。

人體穴位720個,針插在穴位上,是不痛的、不流血、只是酸脹的感覺,每個穴位都是這種感覺。

中醫黑們去思考一下這樣的問題:先不說效果如何,在落後的古代,如何做得到把針插入人體不痛、不流血呢?並且人體上有高達近千的位置是這樣。

就算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也不可能做得到,如果沒有前人的經驗,不可能在人體上找得出720個用細針插進去不痛、不流血的位置。為什麼古人能夠做到?所以,中醫黑們,不要去懷疑那些中醫理論。好好理解,好好體會。

神農嘗百草,神農會一棵棵逐一的去吃?顯然不可能的,否則早被毒死了。一定有理論指導,理論在哪?《黃帝內經》是誰寫的?哪個年代?推斷是不可能有正確的結論。寫在古籍上的,是誰就是誰吧。有文字記載就有中醫和針灸的記載,究竟有了多少千年?


用戶1855540373855


這是一個大話題,氣、陰陽學說、五行學說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中醫學的核心靈魂,重要的理論思維。本人就從中醫學理論思維哲學方法上講來,才能把這講清說透,因為沒有氣、陰陽學說、五行學說就沒有中醫學。氣,陰陽學說,五行學說是古代哲學的重要範疇。每個正統的中醫人都能講清楚這個問題,中醫學吸收了古代哲學的陰陽學說,但其發展卻是沿著醫學科學自身的道路,緊密的與人體生理和病理、診斷和治療相結合,隨著中醫學的發展而發展。氣、陰陽學說、五行不僅是中醫學的哲學基礎,而且也是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在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各個方面,用來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並指導臨床診斷和治療。你只有系統的學習了氣、陰陽學說、五行學說,才能夠自已判斷它科學不科學以及中醫學科學不科學了,要講明白此學說,得先從氣說起。

氣:氣是中國傳統哲學的重要範疇之一,也是構成中醫理論體系的基本概念。氣的原始意義是指煙氣、空氣、呼吸之氣等氣體狀態的物質,在此基礎上古人引申提煉形成哲學的氣的概念,用於指化生萬物的元素和本源,氣被想象為微細的質素,乃名精氣,具有物質性、滲透性、分佈的瀰漫性,極大的包容性,能動性等特點。一些有形物都是由氣構成,並且復歸於氣,宇宙是氣本身的對立統一所決定的生生不息的過程,天地萬物是由氣連接維繫在一起的統一整體,氣是宇宙間普遍存在的相互作用(感應)的中介。如《素問-五常政大論》言“氣始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布而番育,氣終而象變,其致一也。”但氣不同於西方古代哲學中原子的概念,它是充盈無間、至精無形、能動的、可入的、無限的存在物,而原子則是一個個的被“虛空”間斷的、有形的、不可再再分、不可入的微小粒子。氣論哲學的基本理論可概括為本源與現象的統一,物質與運動的統一,物質運動與時空的統一,物質運動與規律的統一,物質與精神的統一,自然與社會的統一,充分反映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與樸素辯證法的思想。氣論哲學又是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的基礎,《太極圖說》言:“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陰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陰變陽合而生水火木金土。”說明天下本源於一氣,氣之運動分為陰陽,陰陽變化則為五行,產生萬物。中醫學引入並發展了氣的概念,其含義有天地自然之氣,人的生理之氣(包括元氣、宗氣、營氣、衛氣、臟腑之氣、經絡之氣,正氣等)致病邪氣以及藥物之氣等,並以氣的制約依存、消長轉化、升降出入等運動規律說明人體生理活動、病理變化,進而指導養生及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陰陽:中國傳統哲學的重要範疇之一,也是構成中醫理論體系的基本概念。陰陽的本意是指日照的向背,《說文通訓定聲》言:“侌(陰)者見雲不見日,易(陽)者雲開而見日。”後引伸指兩種相互對立的氣或氣的兩種狀態。《國語-周語上》說:“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烝,於是有地震。”戰國時陰陽概念則進一步被用來稱謂世界上兩種最基本的矛盾勢力或屬性。凡動的、熱的、向上的、向外的、明亮、亢進的、強壯的為陽,凡靜的、減退的、虛弱的、向下的等為陰,並認識到陰陽的相互作用對於萬物的產生和發展的重要意義。

如《管子-乘馬》言“春秋冬夏,陰陽之推移也;時之短長,陰陽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陰陽之化也。”《易傳》對陰陽的概念作了重要發揮,《易-繫辭上》說:“一陰一陽之謂道”,認為陰陽的相互交替作用是宇宙間的基本規律,並用陰陽的運動來類比社會現象。

陰陽的概念具有抽象性、廣泛性、可分性、相對性、嚴格的規律性等特點。陰陽不同於現代哲學矛盾的概念,兩者相同之處在於都表示事物之間對立統一的關係,但矛盾範疇對對立雙方的屬性無任何規定性,而陰陽範疇對在研究事物對立統一關係時,對對立雙方的屬性尚有質的規定性,且陰陽在中醫學領域中,有其醫學的特指,即本體陰陽。中醫學引入並發展了陰陽的概念,其基本含義可分為哲學陰陽和醫學陰陽兩大類。哲學陰陽指代表著自然界相互對立又相互關聯的事物屬性,如自然氣候中的冷和暖。醫學陰陽也稱本體陰陽,其中將對人體有推動、溫煦、興奮等作用的物質和功能稱為陽;對人體具凝聚、滋潤、抑制等作用的物質和功能稱為陰,如心陰、心陽、腎陰、腎陽等。中醫學並以陰陽的屬性及對立、互根、消長、轉化等運動規律說明人體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進而指導對疾病的診斷、治療及藥性理論的研究和養生等。

陰陽學說:古人以陰和陽的相互屬性及消長變化來認識自然、解釋自然現象、探求自然規律的一種宇宙觀和方法論,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它認為物質世界是在陰陽二氣作用下孳生著、發展者;世界是物質性的整體,世界本身是陰陽二氣對立統一變化的結果,一切事物都可概括為陰和陽兩大類,任何事物內部又可分為陰和陽兩個方面,而每一個事物中的陰或陽的任何一方還可以再被分為陰陽;陰陽雙方是處在對立鬥爭、依存互根、消長轉化的狀態。中醫學吸收了古代哲學的陰陽學說,但其發展都是沿著醫學科學自身的道路,緊密地與人體生理和病理、診斷和治療相結合,隨著中醫學的發展而發展,陰陽學說不僅是中醫學的哲學基礎,而且是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在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各個方面,用來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並指導臨床診斷和治療

陰陽比類對應

依據陰陽學說,可以把自然界的所有事物和狀態分成陰和陽的兩大類,凡屬於表露於外的、熱的、實的、明亮的、伸張的、開放的、向前向上的、無形的、活躍的、急速的等均歸於陽類;凡屬於收藏於內的、寒的、虛的、晦暗的、屈縮的、閉合的、向後向下的、有形的、平靜的、遲緩的等歸屬於陰類;而且陽類的每一種事物又分別同陰類的每一種事物一一對應,構成組合。這樣,就把整個世界無限多樣的事物統統交織進入了那張既分類又對應的思維之網,為自然界勾畫出了一副有秩序、有規律的畫面。這裡有兩條思維線索:一條縱的,按形式邏輯的分類方法進行,依此,陽陰可以包容宇宙間的一切事物;而且因分類的原則是按抽象的事物性質,所以它“有名而無形”。另一條按橫的,即按辨證邏輯的樸素對立統一思想進行,依此,陰和陽兩類中的每一個具體事物不僅按類別有序分別,而且分別與另一類的對立事物相結合,構成一個個既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的統一體。

陰陽交感互錯

《素問-天元紀大論》說:“陰陽互錯,而變由生也。”交感相錯類同於相互作用,他是陰陽之間最重要的關係,只有在陰陽兩者交感相錯,不斷髮生作用的條件下,才可能進一步呈現出對立制約、互根互用、消長平衡和相互轉化等特性或趨向。若陰陽的交感相錯關係失常,就可導致“陰陽離決、精氣乃絕”、“陰陽氣不相順接”和“心腎不交”、“水火不濟”等病理變化。

陰陽相反相成

相反,即對立制約;相成,即互根互用。陰陽的相反,一是指陰陽的屬性是相對的、

矛盾的、如上與下、左與右、天與地等,凡陰陽都存在著相對性,此即對立之謂;二是指

某範疇的陰陽,屬性相對的同時還存在著相互制約的特性,表現出陰約束陽,陽牽制陰,兩者呈現出你強我弱的動態聯繫,如寒與熱、動與靜、陰邪與陽氣,陽邪與陰血等關係。陰陽的相成,一方面是指凡陰陽都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以其相對的另一方的存在為自己存在的條件,另一方面是指在相互依從的基礎上,某些範疇的陰陽尚有相互促進、相互資生的關係,如氣與血、髒與腑、物質與功能等,“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陰陽的相反相成,制約互用,構成的陰陽之間的自調性。

陰陽消長轉化

消長是指陰陽運動中量的減少、變弱或增多、變強,陰陽的制約和互用即在消長過程中得以實現,只不過制約關係常和對立雙方的一長(消)則一消(長)的運動形式相聯繫,而互用主要表現為對立雙方的皆長或皆消。陰陽消長的認識體現了古人對陰陽雙方始終處於運動變化狀態的一種深刻把握,平衡則是指這種運動變化處於一定的範圍、限度和時空之內,“陰平陽秘”便是對這種理想狀態的概括。若這種陰陽消長的過程發生異常,造成陰陽偏盛偏衰,即為病理現象。常用消長拮抗的原理進行法療,如滋陰潛陽,或益氣養血等,可使人重獲健康。轉化是指在一定條件下,事物從原先以陰(陽)佔主導的狀態,由於消長之故,轉變為以陽(陰)佔主導的新態勢,即事物質態的改變,而這種變化,又是循環往復地不斷進行著的,也即所謂“陰陽相貫,如環無端”。在中醫理論上不僅承認在特定條件下陰證和陽證、表證和裡證、虛證和實證、寒症和熱症均可發生變化,而且臨床十分注意根據陰陽轉化進行動態分析,用不同主藥以適應已經變化的情況。

陰陽離合

中醫學認為,世界上的事物雖然都可以分為陰陽兩類,在這裡的陰陽都不是凝固的、單一的、絕對的,而是靈活的、複雜的、相對的。因為事物都是有層次的,所以陰陽的劃分也是有層次的,陽不是絕對的陽,陰也不是絕對的陰,陰陽兩者互含互藏。而且由於事物的層次是不斷地接層次遞進。這種陰陽離合、互含遞進的模式突出反映了中國古人辯證思維的能力,展示了矛盾雙方的互容性,層次性和普遍性。誠如吳昆言:陰陽“離則為三,合則為一,從三而十百千萬,皆離也;三陽歸一陽,三陰歸一陰,皆合也。”指出了自然界陰陽雖有萬千變化,但其要仍在於一陰一陽。中醫以此方法分析丶綜合一切事物的特性,論人體,則認為“人生有形,不離陰陽”;談病邪,則分為陰陽二類;涉及中醫治療體系,則以陰陽為總綱。無論三陰三陽、十二經脈,都貫穿陰陽離合。

陰陽反照

《素問-天元紀大論》說:“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即陰陽之間相互反應,相互包涵,故由陰可以見陽,由陽可以知陰。陰陽反照的特性來源於陰陽的相互作用,由於相互作用各自把自已的信息傳遞給對方,同時可以做到“以陰見陽,以陽知陰”,主要依靠“陰陽反照”,通過間接途經認識人體、病因、藥性。如《靈樞-外揣》說“內外相襲,若鼓之應桴,響之應聲,影之似形。故遠者司外揣內,近者司內揣外,是謂陰陽之故,天地之蓋。”即醫者利用機體表裡內外有形與影、鼓與響的對應關係,利用機體對病邪、對藥物會產生確定性反應的原理,主要藉助對人體表徵的觀察,分析機體對外界刺激的各種不同反應,逐步推知人體內部構造,得出藏象經絡理論;同時逐步推知病因藥性,得出中醫病因學和藥物學。前者屬於“司外揣內”、“由遠及近”,後者屬於“司內揣外”、“由近及遠”,鮮明地體現了“陰陽反照”,間接認識的特點。

陰陽平秘

《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指出陰陽平秘即有序穩定,是正常生命活動的基本條件,《傷寒論》在此基礎上提出“陰陽自和”的命題,說明從病理上的陰陽失調趨向陰陽平秘的建立,表示疾病轉入痊癒狀態。否則,“陰平陽秘”的解體(偏之極),必然出現“陰陽離決,精氣乃絕”的嚴重後果。中醫養生和治療疾病的根本方法,就在於維持或促進人體處於陰陽平秘的狀態。

陰陽平秘的調節機制,一是陰陽的互根互用,“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素問-生氣通天論》),就是通過陰陽合作、相互為用來達到調節的目的;二是通過陰陽之間的相互制約、相互排斥來調節,如果陰陽的某一方亢盛,那麼與它相對的另一方就會起抵消其偏盛的作用,從而維持機體陰陽的有序穩定。只有當陰陽這種調節機能減退或外環境的作用超過其調節能力時,機體才顯示出病態。所以,陰陽這種相互調節作用增強了機體的抗病能力和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

五行、五行學說、五行生剋制化、五行乘侮、五行勝復、五行休王、五行顛倒。(詳見本人主頁2017年10月4日在《子午流注是哪位中國古代科學家提出來的,和生物鐘有關係嗎》的問答之相關內容。

以上就是氣、陰陽學說、五行學說之全部內容,與愛好祖國傳統文化,中醫愛好者們共同揣摩學習。




手機用戶落霞孤鶩


我是海天玄宇,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點擊紅字“關注”我。

陰陽五行是科學概念嗎?

把陰陽五行看成科學或者迷信,取決於人們自身的認識。就如同科學之所以為科學也不過是人們的認識和叫法。倘如今沒有科學這個名詞,又當如何?真理總是存在的。那麼如果沒有科學這個名詞,陰陽五行還存在嗎?把這個問題搞清楚了,就能明白陰陽五行到底是不是科學的範疇。

淺顯的來說,不明白陰陽五行的人就認為它是迷信;稍微明白陰陽五行的人就認為他是科學。而熟知現今科學知識又深入瞭解陰陽五行的人就會知道:陰陽五行剔除了迷信的歷史外衣,裡面剩下的就是樸素的世界認知學。

人類對自然世界包括對自身的認知,從來都不是割裂的,從來不是突然就明白了一切,而是一個漫長曲折的過程,以我們中國人為例,陰陽五行就是我們中國人最早對 世界認知的痕跡。

五行包含了所有那個時代所能想到和看到的物質形態,人們針對它們做出研究就是再正常不過的,而能發現陰陽二性就是最關鍵的一步,進而發現陰陽和諧乃統一和諧之道。一而生道。道而演化萬物。這是超前的科學研究成果。簡單舉個例子,譬如一個原子,大的範圍來說就有:帶正電荷的質子、帶負電荷的電子和中性的中子。當電荷數相當那麼它就表現的穩定;當電荷數不相當,它就表現出不同的變化傾向。從這裡可以驗證五行學說的正確性。在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陰陽五行學說,必然有它的科學性。如果這個科學性被驗證是符合客觀實際的,我們有什麼權力去一棍子打死? 相反打著陰陽五行去招搖撞騙的人,是破壞這個學說根本的人。因為普通大眾更相信所謂的神力或者命理。智者不惘,你見過有幾個風水師會給科學家,尤其是自然科學家算命呢?因為陰陽五行本來就是科學範疇的事。近代的大科學家自然就是代表科學的前端。而風水師於自然科學家面前就如同小兒科,在絕對的智慧面前,迷信是可笑和愚蠢的。

但在真理面前,陰陽五行值得後世科學家頂禮膜拜,向古代科學家和智慧者致敬。這就是人類發展的脈絡,人不可能一下子就進入到一個高級文明的。都是一步步走過來的。這個路上就有陰陽五行。它需要繼承和發展。煥發它曾經的活力和青春。

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點擊“關注”,謝謝!


海天玄宇


陰陽五行不是科學概念,而是一種哲學的世界觀。



科學概念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定義。顯然,陰陽五行不具備這個特點。什麼是陰?什麼是陽?以及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所以,這一套體系是不可能發展成為一個科學的概念體系。

但我不得不說的是,雖然陰陽五行不是科學概念,但並不意味著這套東西沒用。

純粹的陰陽五行是一種哲學觀,世界觀,這也不是什麼封建迷信。陰陽闡述的是一種辯證對立的關係。五行也是系統討論事物間互相聯繫,互相制約的關係。古人把陰陽五行用來解釋身邊的各種現象,所以在傳統的文化中,無論是武術,中醫還是理學,都用到了陰陽五行的觀念,這就是古人的世界觀,方法論,辯證法。



直到今天,陰陽五行的概念也還有它的價值。一則適當瞭解這些知識,有助於我們更好的閱讀古代的文獻資料,瞭解古人的所思所想;另外,陰陽辯證看待事物的對立統一,五行系統認識事物之間相生相剋,相乘相侮的關係,一定程度上能指導我們比較全面的看待周圍的問題。

所以,一方面不要把陰陽五行和科學概念相混淆,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夠一味的去否定陰陽五行的概念,這畢竟是我們國家幾千年智慧的結晶,不是封建迷信。只有將陰陽五行神秘化用在算命占卜上才是迷信,這套哲學本身是沒有問題的。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上庠


相信古代人,對待陰陽五行學說,和我們今天對待科學的態度是一致的。

在古巴比倫,古希臘,古印度,古巴比倫,古瑪雅,都有類似的學說,參照看得見的5顆行星,和月亮,太陽,造就的一套接近真實的一套理論。可以說,創造這些理論的人,和今天的科學家,都是一樣喜歡探索真相和創造的人。

如果他們在今天,就很可能是科學家,只不過當時的條件有限,對世界的瞭解程度不夠,創造了他們心中的“真實”世界。

相信陰陽五行的人,與創造陰陽五行的人,並不同一類人。創造者,眼中可能還有懷疑,他具有“科學”精神,相信陰陽五行學說的,只是利用了一個工具,為他在現實生活中牟利,或謀取安全感。

這和我們現在的大多數人一樣,我們只是盲目相信科學罷了,被不需瞭解科學的內核。而真正研究科學的人,就會知道,科學,只是一種假說,在沒有被利益集團利用之前,他至少還是一種開放的假說。

真正的科學,只是懷疑和小心求證罷了。

被證實,與“事實”不符的,怎麼能稱為科學。只是,它曾經被像現在對待科學一樣對待過而已。



烏有鎮


陰陽五行是科學概念嗎?這個問題好難回答!!

陰陽五行學說產生於夏朝,形成學派於春秋,戰國後期被儒家思想吸收、改造,成為大一統思想的一部分,其思想精髓早以融入我們的骨血,指導著我們的日常生活。


陰陽五行學說,屬於哲學範疇,是我國古代唯物主義哲學的基礎,為我國哲學的發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對當代社會也是影響巨大。比如,陰陽五行學說推動了八卦的完善,八卦數理啟發了二進制的產生,二進制直接決定了電腦的發展,電腦的發展才有了現在的網絡世界,包括你現在你能看到這段話……


科學是什麼?

科學是關於自然界、社會和思維發展規律的知識體系。是在人們社會實踐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是實踐經驗的總結。

科學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類,哲學是二者的概括和總結。而陰陽五行促進了哲學的產生!

看到這兒大家明白了,這個問題問的好幼稚,實在是很難回答。這就好比一個小孩管一個老人要“出生證明”,丫的,你爹都是我生的,你還管我要證明,證明你妹啊!

大家說是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