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玄奘為何要去西天取經,取回來的是什麼經文,如何和當時的印度人交流?

指月問心248


玄奘去西天取經主要跟當時的佛教的背景和玄奘年輕時的經歷有關,在南北朝時期,各種佛教經典大量翻譯出來,翻譯者又聚徒傳授,由於僧眾所習經典不同,遂形成了不同的佛教學派,而玄奘幼年出家,曾遊歷各地,參訪名師,多年來在各地講筳所聞,使他深感異說紛紜,無從獲解,特別是當時攝論、地論兩家關於法相之說各異,所以玄奘產生去印度求《瑜迦師地論》以會通一切的念頭。這就是玄奘去印度的原因。

貞觀十九年初,經過十九年千辛萬苦後,玄奘終於帶回大量佛經回到長安,回國後,長期翻譯帶回來的佛經,在貞觀二十年正月,玄奘翻譯出《顯揚聖教論》二十卷,並口述由辯機筆錄完成《大唐西域記》。同年又翻譯出《解深密經》、《因明人正理論》,貞觀二十二年五月,譯出《瑜迦師地論》一百卷,並請唐太宗作序,十月,譯出《能斷金剛班若菠蘿蜜多經》,顯慶五年(660年),始譯《大般若經》。此經梵本記二十萬頌,卷帙浩繁,門徒每次請求刪節,但是玄奘很嚴謹,不刪一字,至663年,終於譯完這部多達六百卷的鉅著,後來玄奘感覺身體日漸衰老,到664年,譯出《咒五首》一卷後,同年二月死亡。據記載,玄奘前後共翻譯經論七十五部,共計一千三百三十五卷,這些佛經後來在印度大部分失傳,中文譯本就成了研究古代印度文學、科學的重要文獻。

既然玄奘能譯出這麼多梵文佛經,那麼他在印度是怎麼與人交流的自然不用說了。

請關注我,隨我坐觀千年風雲之變幻,笑談古今世事之沉浮!





凌煙歷史社


玄奘大師去天竺取經之前,在大唐就已經親證了第八識如來藏(明心開悟),而且還用父母所生肉眼眼見佛性(見性),因此他能夠在自己的身上見到佛性,也能夠在他人的身上,見到自己以及他人的佛性,同時也能夠在無情物上面見到自己的佛性。


此時,玄奘大師最牽掛的是在明心和見性之後,應該要如何繼續在佛菩提道來進修?佛菩提道的完整次第又是什麼?當時的大唐,由於佛菩提道的混淆和次第不清,又加上玄奘大師在當時的證量,已經超越了中國同時期的所有僧眾,是為大唐勝義僧第一人,玄奘大師已經找不到善知識可以求學實證了,因此熱切求法的玄奘大師立志要前往印度去求取彌勒菩薩造的《瑜伽(yú qié)師地論》,誓願要把完整的佛道次第帶回到中國。由於玄奘大師本身具備了通曉多國語言的天分,以及般若智慧等等條件,因此可以說,玄奘大師是去天竺取經最適合的第一人。

貞觀元年(627)初,玄奘大師至長安,準備西行。“結侶陳表,有敕不許。諸人鹹退,唯法師不屈。(《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師行狀》)”玄奘大師沒有放棄理想,積極準備西行。由於玄奘大師知道西行困苦,常遇見不得飲食之處,一邊加緊鍛鍊體魄,調伏、堪忍眾苦 ,積極鍛鍊耐受飢餓的能力,常常數日不食,卻長時步行鍛鍊。不但如此,玄奘大師努力學習西域各國語言(唐朝時期開放,長安城內有西域地區的人以及外國人。),由於玄奘大師從小就天資出眾,異於常人,因此,玄奘大師智慧極高,數日即通一種。至同年八月,因河南隴右遭到霜災,朝廷允許道俗四出尋食,玄奘大師便混跡於災民,一路西行,沿途得多人相助,順利出關。


玄奘大師去西天取經的主要目的,是要取回彌勒菩薩造的佛教論典《瑜伽(yú qié)師地論》,因為這部大論,將大乘佛法的成佛之道完整次第清晰的記錄下來,是實修佛法不可缺少的論典,除此之外,玄奘大師還從天竺取回了《大般若經》等多部大小乘經典和論典。玄奘大師是大菩薩乘願再來,從小就聰慧超常,故學習語言的能力超強,能很快掌握,故玄奘大師在天竺學習佛法和日常溝通都是用當地語言,回國後有能力將古印度文字記錄的佛經和論典翻譯成漢語。


玄奘大師到中天竺那爛陀寺,師從戒賢菩薩,學習《瑜伽(yú qié)師地論》等諸部大論,並實修實證,在戒賢菩薩門下,玄奘大師後來居上,以其實際修行的高深證量和智慧辯才,令前來論難的外道及大小乘諸師,無不心悅誠服。貞觀十六年(642)臘月,在戒日王為其召集的曲女大會上,面對來自五印的三千多名外道及大小乘諸師,玄奘大師作為論主稱揚大乘宗義,十八日無人堪與爭鋒。大、小二乘分別贈以“大乘天”和“解脫天”的尊號,名流五印,聲振嶺表,三學之士,仰之如天。那爛陀寺諸師及印度諸王的多般挽留玄奘大師長留天竺,但玄奘大師心繫祖國,全都婉言謝絕了。回國後,玄奘大師一邊翻譯佛經論典,一邊繼續實證,至玄奘大師往生彌勒菩薩的兜率天內院之前,玄奘大師實證的菩薩果位已達三地以上,玄奘大師實修佛法的甚深境界,依然是當時大唐的NO.1。


玄奘大師的禪定境界,被弟子們讚揚到達了三禪。說玄奘大師“巡遊於十地”,是說奘師已經入地,是地上的大菩薩,而且他的知見已經直達十地。在《成唯識論》裡面我們也看到了,奘師個人的智慧其實已經在三地以上。因為奘師不但親證了真如如來藏,得到了宗通,而且已經得到了盡智,也就是相當於解脫道的慧解脫阿羅漢,也就是永伏性障如阿羅漢,也就是跨過了禪宗的牢關!


再加上玄奘大師勇猛發起了《華嚴經》中所說的十無盡願 意樂,所以得到了諸佛的加被,發起了大乘照明三昧,過了十回向位,而成為歡喜地的菩薩;所以他真正超越了六塵妄識的境界,所以說他能體會世尊宗門心法,於佛在《法華經》中所說的“一佛乘”獨步天下,也就是“五時一味”,所以他“會一乘之旨”。因為五時法教、化法四教、化儀四法全部都通,初地的唯識種智無所不通;所以玄奘大師可以隨著眾生不同的根機,給予他們最適當的教法,因此叫“隨機化物”。所以能夠完全的符合佛意跟事實的判教,就是玄奘大師和窺基師徒二人所判的法教;只是他們說的如來藏種智這個義理太深太難,在玄奘大師往生兜率天彌勒內院以後,雖然著作都還在,但卻是罕有人能會了。


佛法東來以後,由於玄奘大師冒著生命危險西去取經,所以才能廓清了原來中土佛法上錯誤的知見,也楷定了第八識如來藏的宗旨;他令禪宗學人得以依此而證悟如來藏,也為中國禪宗奠定了一花開五葉的堅實基礎。中國歷史上的禪師證得了如來藏,傳揚禪法在這個世間,如馬祖道一禪師、百丈懷海禪師、溈山靈佑禪師、巖頭全豁禪師、趙州從諗禪師、雪竇重顯禪師、佛果圜悟禪師、大慧宗杲禪師等等,這些聖賢親證如來藏第八識,它構成了中國鮮明的文化歷史,也影響了中國周圍各國的文化歷史,這華人所津津樂道的公案與事蹟,就是中國獨步全球的禪法文化。


玄奘大師不自揚己德,因此難免有人誤會玄奘大師不清楚明心開悟的事情;然而玄奘大師所作的《成唯識論》,就是以親證第八識如來藏的基礎來撰述的。關於玄奘大師的開悟明心實證第八識如來藏,也可從玄奘大師指導日本僧人道昭的事情窺知一二。道昭當時是從日本越洋來中國跟隨玄奘大師求取唯識無上妙法的僧人,玄奘大師憫念東瀛眾生,私下觀察道昭根器及心性,知道他是個可造之材,便親自指導他實證第八識、證得真如;然後又介紹他到當時相州隆化寺,接受禪宗慧滿禪師的勘驗印可。


後來道昭回到日本,玄奘大師還交給他佛舍利、經論以及唯識章句註疏等法寶;從此之後,東瀛就有了證悟第八識的法師傳承唯識增上慧學。這些事實都顯示了玄奘大師不可思議的佛法修證果位,是遠遠超過同時代禪宗所有祖師的修證!此後一千多年,中國都沒有人誹謗如來藏妙法,都沒有人會支持當年二乘部派主張的細意識,因為大家知道:玄奘大師標舉的佛法大纛——第八識妙法,是佛法根本,也是歷代禪宗聖賢證悟之標的;如來藏妙法是世界上最為璀璨的文化瑰寶,永遠是中國人的驕傲!


玄奘大師著述的《八識規矩頌》,將生命可解剖為八個識的事實清楚呈現於世界,直至今日仍可客觀的驗證其真實性。 從玄奘大師的多部論著中,顯示出前後一致而無自相矛盾處,並且顯示玄奘大師千餘年來無人可以仿造、無人可以超越的無比勝妙智慧,由此可以證實玄奘大師在一切種智上面,確實是真修實證的人,絕非是僅作研究的人!從他的論著中所說地上菩薩的證境來看,與經中的釋迦摩尼佛所說三地菩薩的智慧證境完全符合,不曾有一絲一毫的過失或相左之處。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開宗明義在敘述大菩薩證量時,提到如幻、如陽焰、如夢、如水月、如響、如空花、如像、如光影、如變化事、如尋香城,這些十種現觀函蓋了第一、第二阿僧祇劫佛道的現觀。譬如如幻、如陽焰、如夢,這是第一大阿僧祇劫佛道的現觀;如像、如光影、如響、如水月、如空花、如變化事、如尋香城,則是第二大阿僧祇劫佛道的現觀。而玄奘菩薩當年親口告知窺基菩薩就有九種現觀,由此我們可窺知玄奘菩薩難以想像的證量!

回顧中國的大乘漢傳佛教,自達摩祖師東來弘揚“教外別傳、直指本心”的禪法,一脈單傳到六祖惠能,而後五葉盛開,自此數十年間禪法遍及中國;而玄奘大師西天取經,傳承了印度佛教的正統法脈,回國之後廣譯唯識經論,以八識正法護持禪宗的證悟內容,並使悟後得以深入燻修般若智及道種智,而能地地轉進,乃至求證究竟的大菩提果。而禪宗傳承下的歷代祖師,如:黃檗希運、溈山靈佑、南泉普願、石頭希遷、趙州從諗、臨濟義玄、德山宣鑑、雪峰義存、雲門文偃、玄沙師備、長沙招賢、汾陽善昭、克勤圓悟、大慧宗杲……等,燈燈相傳,不僅度化了無數禪子同證大乘菩提,並且悟後起修,亦得依相關佛典的開示,而發起越來越勝妙的般若慧,次第進修而卓有成就。這些真悟的法師、禪師在義學與實證上,堪為佛門四眾之萬世師表!


耀幢1975


大乘佛教經典其實在鳩摩羅什大師時代(即東晉)已經翻譯圓滿。玄奘之所以取經,是由於公元3,4世紀出現唯識派經典,由於此派出現晚,所以在印度此派典籍也是不斷修改完善,所以傳到中國的此派典籍早期和晚期的有很大不同,所以引起玄奘疑惑,乃至去印度一探究竟,因而玄奘取經主要是對唯識學有疑。而佛,龍樹,月稱一系的中觀學,羅什大師已經傳譯完美,毫無疑問


康142341986


玄奘(600——664年),俗姓陳,名陳禕,原籍河南陳留,生於洛州緱氏縣,出身官宦之家。祖父陳康,北齊禮部侍郎;父陳慧,曾任陳留、江陵等縣令,隋末動亂,辭官隱居。玄奘生逢隋末動亂,又是隋朝廷大力崇佛的時候。就佛教自身發展狀況而言,齊梁以來,義學大興,《地論》、《攝論》、《楞論》、《涅槃》之學盛弘講席,名師輩出。玄奘幼年時期曾窮研經史,由於家境困頓,十歲時兄長捷攜東都淨圭寺為童行,得到研習佛典的機會;十三歲時,隋煬帝敕於東都度僧,玄奘受度出家,得法號玄奘。大業末年,李淵於太原起兵,中原群雄逐鹿,洛陽成為戰場,玄奘與長捷西奔長安;又逢關中戰亂,京師名僧相率奔蜀,玄奘兄弟二人又相隨入蜀。時當唐王朝建立的武德元年(618年)。玄奘在蜀四五年,尋師受業,研讀大、小乘經論和南、北《地論》、《攝論》諸家師說,學解大為精進。二十六歲回到長安。這時候他已經頗有聲譽,得到長安僧眾的稱賞。雖然他已經認真研習了當時發達的義學各派所取得的成果,但仍不能滿足,在長期訪師求學過程中,深為南、北諸家學說不同所困擾。一個特殊機緣是時有天竺那爛陀僧人波頗密多羅(明友)來到長安,住大興善寺。玄奘從他那裡得知大本《十七地論》總攝三乘,而印度那爛陀寺有戒賢法師,精通《瑜伽》併兼賅百家。這成為他發願西行的直接原因。當時唐朝正與突厥相對抗,武德九年( 626年)八月突厥兵來犯,直至渭水便橋北。就是在這一年,玄奘“結侶陳表”,要求出境,結果“有詔不許”。次年秋天,霜害秋稼,朝廷有敕道俗可隨豐求食,玄奘遂乘機首途西行。

玄奘在那爛陀寺停留參學,晉謁戒賢大師,聽講《瑜伽論》,更廣學經論,特別是系統學習了瑜伽行學派論書,披難決疑,且學且行。當時戒賢已經年邁,玄奘得到教益最多的是戒賢弟子玄鑑。由於他學解精深,在那裡樹立起很大的聲望,被推為精通三藏的“十德”之一,受到很高的禮遇。他進學五年,貞觀十年辭別戒賢。貞觀十三年,他再度回到那爛陀寺。次年,應戒賢之囑,為寺眾開講《攝大乘論》、《唯識決擇論》。他統會中觀、唯部分二宗。

玄奘西行,求得經典計五百二十夾、六百五十七部,此外還有佛像、法物等。他在回國後的十九年間,共譯出經論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另撰有《大唐西域記》。他特別集中精力翻譯了大乘五部大部(《般若經》、《寶積經》、《大集經》、《華嚴經》、《涅槃經》)之外的經典和大、小乘論書。他在回國後首先翻譯當初發願西行所求的《瑜伽師地論》一百卷和瑜伽行派的主要論書。他翻譯和重譯了唯識思想的《解深密經》和《佛地經》,揉譯護法等印度十大論師對世親《唯識三十頌》的釋論而成《成唯識論》。在圓寂的前四年,他又集中精力編譯六百卷《大般若經》。


禪思悟語


去取經是因為,在當時的唐朝,佛教十分的盛行,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流派眾多,每個流派都有自己的觀點,有的相互對立。急切需要有一個正統的思想來領導。

在電影《大唐玄奘》中,戒賢法師問黃曉明來做什麼,黃曉明回答,來學習《瑜伽師地論》而這個《瑜伽師地論》就是玄奘法師取的重要真經之一,除了《瑜伽師地論》,還有《唯識三十頌》《成唯識論》等等

交流問題,當時中國很多高僧都會梵語,而那時候印度人也是梵語為主,所以就能交流了


王先生扯歷史


當時中國的佛經和原文差異較大,經常讓人左右矛盾的意思,所以三藏大師有了取真經的打算。三藏法師本身就會梵文,所以去了之後可以和那爛坨學院的師生可以有很好的交流!取回來的經文是整部的大藏經,這之後我們中國的佛教才能在遵循佛陀教義的情況下,湧現了後來非常多的大德,也讓佛陀的思想在中國開花結果!


世霸1


玄奘從西天取回國的經太多了,一言難盡,這些經都用原文(梵文)㝍,詳細可參攷真正的玄奘: 。他又口述寫了《大唐西域記》


啊垂


取回來的是雞,豬,狗,貓輪迴論,貶低人性的低級學說。


忘憂草228381854


經文事小,法脈事大


朗朗等鑑


印度文字就是梵文,梵文是和尚的必修文字,就像我們現在學習的英語,是第二語言,她們很小就係統學習梵文,包括很多經書都是用梵語吟唱,說以像玄裝這樣的高僧聽說讀寫都是沒有問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