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有文艺复兴,同时期的中国是否也有文艺复兴?如果有的话本质上有哪些区别?

杨晓东藏王


从本质上说,我不认为14到16世纪的中国有什么文艺复兴。

(1)欧洲的文艺复兴与所谓的“明朝文艺复兴”

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是以复古为名义进行的思想转化,及资产阶级要求改变宗教统治、君王封建统治而改以“资本意志”的自由的思想运动。其时间大概是14世纪到16世纪,其时间正是元朝到晚明。

虽然,有人认为,从弘治到崇祯时期,以李东阳、王阳明到李贽、李渔为代表的这一时期,明朝也出现了类似的“文艺复兴”。

其典型代表就是传统的宋明理学思想逐渐被打破,新的思想在成型。

本人认为,与其说这一时期是“文艺复兴”,倒不如说是“封建社会内传统的商业力量的崛起”,北宋中后期到南宋的外贸生活的再现。

(2)文艺复兴与明朝文艺复兴的区别:打败神容易,打败人就难了

文艺复兴是表面的思想启蒙运动,实质上的反封建、反宗教情况下,构架资本家精神的时期,其总体特点是:为获得“资本的原始积累”可以抛弃人世间的一切法律法规与人性;以民主、自由、公正为旗帜夺取“资本控制”下的社会秩序与准则。

而这些对于明朝的“文艺复兴”来说意义很小,中国封建思想、儒家思想势力过于强大。特别是儒家思想的“适应性”强,与欧洲的宗教思想不同,儒家思想是“人治天下”其内涵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人性及其需求发展——阶层平等下的秩序,是儒家统治天下的基础。

欧洲则是“神”,只要论证“神不存在”“神的观点是错误的”,那么,“宗教就被打败了”!

但“阶层平等下的秩序”这是任何社会都需要的。就是皇帝如何?也是排在天下、社稷之后的老三。

因此,欧洲打败“神”的统治容易,但打败儒家的“人”的统治则太难了。


坐古谈今


众所周知,欧洲“文艺复兴”是欧洲近代最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14世纪初期首先从意大利佛罗伦萨发端,再扩展到意大利全境,然后又蔓延到整个欧洲大陆,持续到17世纪末期才结束,前前后后总共持续300多年。

文艺复兴时期油画·达芬奇《圣安娜与圣母子》

之所以称作“文艺复兴”,是因为改革首先是从文化艺术上开始的,改革支持者倡导艺术家在创作时,要学习古希腊时期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手法,以及对学术追求的自由精神。欧洲在当时刚刚经历完长达1000年的中世纪神学思想的禁锢,人们在精神思想的自由度上,受到了极大限制,若不改变,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会变得更加落后和愚昧。

文艺复兴时期油画·拉斐尔《亚当与夏娃》

另一方面,当时的一些西方冒险家和传教士游历完中国,中国的富裕、先进和文明程度,让这些远道而来的欧洲人非常惊讶,他们回到欧洲后,对中国各行各业大肆描述,极尽渲染,刺激了欧洲改革者加快改革的决心和信念。

欧洲文艺复兴轰轰烈烈进行的这300多年,而同时期的中国,正好处在元代末期,大明王朝和清朝初期三个时期,可以说,同时期的中国,不论是自然科学、文化艺术,还是农业手工业制造业等,在哪个方面的发展,都无法跟同时期的欧洲相比。

文艺复兴时期油画·提香《崇拜维纳斯》

如果硬要找出一个有明显进步的行业,那就是在明代后期,新式文学体裁——小说的发展,取得了可喜成就。小说艺术是在戏剧和民间传奇故事的基础上形成的,打破了我国历来是诗文占据文学主流的局面,诞生了《金瓶梅》、《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名著。除过小说所取得的成就,其它方面很难再拿出有说服力的成就。

北宋·苏轼《寒食帖》

但西方一些学者,把中国唐代中期,即从唐代宗元年766年开始,到北宋灭亡时的1127年,这300多年称作中国的“文艺复兴”。

因为在这300年中,我国在各行各业确实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科学技术上,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些先进玩意被发明出来,它们对文化、军事、航海等事业的推动极大。

北宋·宋徽宗《芙蓉锦鸡图》

在文化艺术上,唐诗、宋词都取得了很高成就。宋徽宗在位期间,开设了具有官方性质的翰林书画院,它是宋代的国家画院,里边网罗了全国各地的绘画人才,像绘画大师王希孟,张择端都在里边当宫廷画师。

同时,在社会上活动的又有绘画领域的“北宋三大家”董源、李成、范宽三人,以及书法领域的“北宋三大家”,黄庭坚、苏轼、米芾三人。他们共同把宋代的书画艺术推向了高峰。

北宋·黄庭坚《松风阁》

在经济和商业上,宋代同样很繁荣,出现了开封、杭州、苏州、京兆(长安)、洛阳等许多人口达到百万级的大城市,这些城市经济发达,非常热闹和富庶。

可见,西方学者把唐代中期到北宋时期的300多年称作中国的“文艺复兴”,还是有一定道理。


鸿鹄迎罡


首先欧洲文艺复兴在14-16世纪,最早开始是在意大利,然后扩展到西欧各国,14-15世纪为复兴前期,15-16世纪分为后期,这一时期,欧洲文坛上出现了大量的优秀巨匠,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坛三杰”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

但丁的《神曲》标志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

再来看这个时期的华夏大地在做什么,

1271年-1368年元朝统治时期,除了元曲是比较出名一点之外,我找不到元朝的任何优点!文学作品有什么?除了元明交替时的那段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外,没有了。

1368年-1644年,元朝被明朝取代。明朝文学的发展,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太祖元年(1368年)到英宗天顺八年(1464)将近百年的时间里,文坛也是沉默的,那时主要是,王朝恢复经济,缓和阶级矛盾,开垦荒地这些为主。

第二阶段,虽然出现西游记,王阳明的心学,还有一些紫香囊什么的。但,不是讽刺当朝局势,就是为皇家歌功颂德的书。

结论,西方的文艺复兴在哪个时期算是开始解放思想抛弃腐朽。而我们这边还是皇权家天下思维。我认为中国在同一时期是没有“文艺复兴”这个概念。



神话靓靓


这个题目,应当从当时的欧洲与中国的历史背景、文学现象和社会意义等方面简述。

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

从14世纪开始,欧洲封建社会由于内部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陆续出现了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15世纪末,随着环球航行的成功和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哥伦布、麦哲伦等人在地理方面的发展,伽利略在数学物理方面的创造发明,使人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动摇了神学和经院学说。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日趋尖锐,但由于当时的资产阶级政治上还不够强大,还不可能起来夺取政权,因而他们反对封建主义斗争,主要反映在思想文化上,斗争的形式表现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时期存在着三种文学:人文主义文学、民间文学和封建文学。人文主义文学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它产生在意大利,发展在法国,繁荣在西班牙和英国。主要代表人物有彼特拉克、薄迦丘、拉伯雷、塞万提斯、乔叟、培根、莎士比亚等领军潮流的一些巨人与一系列巨著。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的思想武器是人文主义。主要内容是用人性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主张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同时期的中国,约在元朝中叶到明王朝后期。

元朝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把全国人民划分为四个等级,最低等的汉人与南人政治地位最低,受到百般歧视。统治阶级穷奢极欲,无所不为。元朝的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低下,有"九儒十丐"之称,科举制度长时间废止,很多知识分子走向勾栏瓦肆,使之杂剧、元曲繁荣。著名的有关汉卿、王实甫等人,其文学艺术成就显著于世,但无社会改新大义,亦无思想启蒙的觉醒。而是封建卫道士的孔子,却在元代被封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

明朝中后期,由于海禁、贸易控制松驰,工场手工业有了发展,即所谓"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而这种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一开始就体现了官僚资本的特色,未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意识并未形成。加之,明王朝一开始就严刑峻法,专制独裁,实行"特务网"统治,大兴文字狱,杀戮成性,天下恐怖,人人自危。用历史学家吴晗的话说,"皇权登上了极峰"(吴晗《朱元璋传》)。

鉴于这样的历史状况,社会很难萌发新的思想意识。纵观明王朝,虽然文学繁荣,体裁多样,名家名作显著,文学艺术成就裴然,但作为"人学"的文学终不能越雷池半步。明清之际的大家顾炎武、王夫之等人,仅管露有新思想的倾向,也只能在学问上主张"经世致用",哲学附之并发展中国传统的"元气论"。盛名于今的哲学家王守仁也未突破儒学,提出"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创"致良知"说,主张"知行合一"。

综上所述。就文学的人文主义和社会思想启蒙性而论,欧洲有文艺复兴,同时期的中国,并未出现实际意义上的文艺复兴。


Jiahggljie南山榆园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14到16世纪,“复兴”的意思是由衰落中再次进入繁华,那个时候我国是明王朝的时代,对于中国的文艺方面谈不上复兴。

虽然明之前是元,对于中原来说是属于外来蛮族入侵,中原的陷落。然而在那个蒙古统治的时代,中原反而依旧承继了南宋璀璨的文化艺术,从另一方面爆发了夺目的光彩。蒙古打仗骁勇,治理能力却是原始而野蛮,只相信武力,不信读书人那一套,直接不再进行科举选士。弄得那些读书人像失了人生目标一般,可是没办法,国家就是不让考,而且异族的朝廷大部分读书人也不愿意去,日子还得过,所以当时的读书人要么为了生计,要么为了找新的人生目标,大都跑去写戏曲了,所以这个时代的艺术代表形式是戏曲。

而到了明王朝,基本转向小说了,也是出了很多经典绝伦的作品,所以照此说来中国那个时间段算不上“复兴”,文化艺术方面一直比较有活力。

我们中国经历过清王朝的“文字狱”,包括销毁书籍,禁锢言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压制文人的思想文化,但西方的“文字狱”跟我们还不大一样。西方的实施者是天主教,天主教在欧洲的传播与兴盛,直到最后畸形发展也导致神权压过皇权,基本上中世纪乃至以后,欧洲各国的皇位继承都是需要教皇亲自加冕的,没有加冕就得不到承认。

天主教为了维护他这么爽感的统治,当然是用尽自己能想到的各种方式了,无论是生活方面,从吃饭要祈祷,唱歌只能赞美主,到要讲文明讲礼貌,不能享受,说来讲文明讲礼貌还是挺不错的。到了十一世纪以后,欧洲的生活与物质条件得到了发展,然后人们就想着享受了,享受这个词直接就跟天主教教义相违背,所以天主教这个时候就只能不讲文明不讲礼貌了。在看到天主教开始不讲礼貌之后,那时候的文化人虽然对天主教的不讲礼貌很不爽,对宗教里面“禁欲”的那一套更是厌恶,但又找不到成熟的体系代替宗教,而且更没办法跟宗教直接对抗,所以那班写赞歌画耶稣像的人就利用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来表达自己的艺术主张,这就是文艺复兴。

中世纪的后期就是慢慢渐入式地并入文艺复兴与大探索时代,而本来要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还是比较坎坷的,但是那场干掉欧洲三分之一人口的鼠疫也直接干掉了天主教的统治,人们在瘟疫之下瑟瑟发抖,期望主的怀抱能接纳他们,能保佑他们健康长寿,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天主教内还出了一些猪队友,本来让主出来救他们已经是办不到了,这些猪队友还拿着“圣水”到处说喝了这个能不得瘟疫,然后就更没有然后了。当宗教思维在逐渐击破之后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是有些无所适从,所以慢慢将眼光放在了自然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哥白尼哥老板就是研究的太多,弄得宗教那些人有些跳脚,直接就弄死他了。

说的有点多,但这也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一些简单的缘由。中西两地的历史可以进行对比,但是不能进行比对,因为中西方的文化因为地理的缘由,基本上是两支不同的文明脉络。






金道人


欧洲的文艺复兴,貌似复兴古制,实则全面改弦更张,创造新风尚和新世界。以此反观中国,就同时代的明朝而言,实际上也有一些苗头。明中期以后,皇权有所衰落,民权有所上升。反映在文艺作品中,思想解放、言论自由之作也比比皆是。冯梦龙的《三言两拍》不逊于薄伽丘的《十日之谈》,《西游记》也比《唐诘可德》玩得更嗨,《金瓶梅》、《聊斋志异》更像是妇女解放的先驱。欧洲有马丁路德,明朝有王阳明;西方有哥白尼、开普勒,中国有宋应星、徐光启。如果照此发展下去,今日或可庆祝当初的中国文艺复兴了。可惜大一统社会体制并未根本改变,一有社会动乱就全面中断,最后被满清彻底灭绝,真的全盘复古到秦始皇,一个新的循环又开始。


国科大王大明


我认为,欧洲文艺复兴,简单的说,就是人的解放,欲望的解放。欧洲的宗教压迫,说白了,就是让人守规矩,压制欲望,认为人世间一切都是上帝安排好了,只要照着做好好过日子,天下就会平安无事;如果不这样做,魔鬼煞旦就从地狱跑出来,邪灵就会从天而降,祸乱人间!其实,刚开始,宗教的出发点是好的,因为,欧洲也有过像我们国家春秋战国时期那一段历史,天天打仗,天天死人,成批成的人战死,白骨露于野,老百姓饥寒交迫;在这个背景下,宗教兴盛起来了,劝说人们化干戈为玉帛,和睦相处。但是,任何事物发展都是从一个极端发展到另一个极端,宗教竟然发展到阻挡科学文化的普及,桎梏人性光辉的一面!我们中国的古人,是不相信鬼神,特别是读书人;但是,古代人相信命运,相信历史轮回,所以,为什么,我们中国历史上会有一个又一个盛世!而且,古代人总是相信今不如古,总是认为上古时代存在一个太平盛世,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大概,也就解释了我们国家喜欢考古研究历史;西方人总是向前看,认为明天一定很美好!


古河洋桥


欧洲中世纪宗教实际掌握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方面的大全,彼时欧洲人还处于愚昧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使人们逐渐认识科学,进而意大利首先掀起了文艺复兴的序幕,并越演越烈,最终使得欧洲人摆脱教会的愚弄!

但是,中国彼时的封建制度依然稳固,虽有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但在小农经济的压迫下发展极其缓慢,在这种情况下又如何会产生文艺复兴之说!

其实文艺复兴只不过是找了一个幌子,它是为了推动资本主义思想的发展,反对教会与封建统治者的手段而已!而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主要针对的是尽快寻求战乱的平息,而且他们服务的对象是诸侯君主,因此,他们的道德观念是好,但不代表先进的思想(这里补充一下,文艺复兴打的旗帜是古希腊的民主思想,有一定的先进性,符合资本主义的主流思想)!

至于朱熹的思想与八股文,没有束缚更严重之说,因为它们都是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的产物,只能说,朱熹起了个头,进而在明代强化了八股文!


呆萌小酱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已经由盛转衰,而儒家思想作为维系封建社会的精神力量,它自然会在精神上束缚人们的思想,以求维护整个封建社会;而另一方面,明清之际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一部早期的资本主义者为了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而出现了另一种相反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著名的就是李执,顾炎武,王羲之,其离经叛道的思想成了当时的主流。之后又出现一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体系,其核心就是克制自己的私欲,来维护封建社会。

这是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也可以说是我们中国本土的文艺复兴


一点半历史


春秋战国时中国有一段文化大爆发时代,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秦统一六国直到清末民初,中国文化几无大的发展就是在道佛儒的思想里打转转几无大的突破。道佛出世法,修身养性不务俗情而儒在人性劣根性侵蚀下成为专制统治家天下的工具。新中国成立后伊始政通人和有很好的发展势头,后因各种原因走过一段弯路,七十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至今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文化的复兴和经济的繁荣却是大势己成,专制和愚昧己被抛进历史的垃圾堆,进步和爱情成为主旋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