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莫高窟及雲岡石窟,哪個更值得去?

用戶61402240


四大石窟位置和年代,其實正好是佛教入華的路徑。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在當時的河西走廊,正是從西域進入中原的前哨。因此大量保留了西域特色和原始豐茂,莫高窟更是以壁畫冠絕天下。

之後五胡亂華的北魏王朝建都大同,佛教在當時的平城發揚光大,也就有了雲岡石窟的修建。雲岡以其特有的胡漢交融和皇家氣派也成為了極具特色的石窟之一。在之後的龍門石窟則是北魏完全漢化之後的產物,而由於北魏的國勢衰微,使得石窟造像技術和藝術水平均少遜色於雲岡。

故,無論藝術,技術和歷史文化水平,敦煌莫高窟造詣第一,實至名歸!之後便是大同雲岡石窟的獨特韻味當仁不讓。第三是洛陽龍門石窟,代表胡人漢化後的造像水平。最後便是天水麥積山石窟,其以最小的規模躋身四大石窟,也足以證明其實力。

綜上,四大石窟各有特色,獨領風騷。排名謹代表個人意見!


surprise141160201


首先我想告訴提問者的是,中國是四大石窟不是三大石窟。也就是所謂的:龍門石窟,雲崗石窟,莫高窟,麥積山石窟,其中後面兩個都在甘肅。

1.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龍門石窟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


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200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雲崗石窟:雲崗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一千米,現存主要洞窟四十五個,大小窟龕二五二個,石雕造像五萬一千餘尊,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北魏和平年間(公元四六○年至四六五年)由著名和尚曇曜主持開鑿,約有一千五百年曆史。當時的斯里蘭卡佛教徒也參加了這一偉大而艱辛的藝術創作。


3.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甘肅省敦煌市境內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總稱,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

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南北長約1600多米, 上下排列五層、高低錯落有致、鱗次櫛比,形如蜂房鴿舍,壯觀異常。它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古典文化藝術寶庫,也是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中心。1987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4.天水麥積山石窟:麥積山石窟(Maiji Mountain Grottoes):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麥積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是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麥垛而得名。麥積山石窟始建於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餘平方米壁畫,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

麥積山風景區由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街亭溫泉五個子景區180多個景點組成,擁有豐富多樣的生物類型和物種,被稱為“隴上林泉之冠”,具有深厚的旅遊價值,是絲綢古道黃金旅遊線上的一顆耀眼的藝術明珠和最具潛力的旅遊勝地。麥積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藝術、建築等方面的實物資料,體現了千餘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化史,為後世研究我國佛教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史實。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麥積山石窟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具體看你怎麼遊,四個石窟都很有歷史價值!


痴笑12


嗨,我是中國國家地理風景評審師,旅遊體驗師,酒店試睡員彭博丫丫,目前已走遍中國除寧夏外所有省份,行走數十國。很高興為你解答旅途中的問題。 也歡迎關注我,和我一起行走並探尋這個精彩的世界。

這三個石窟丫丫正好都去過,最早去的雲岡石窟,然後是龍門石窟,最後是莫高窟。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以西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鑿,東西綿延約一公里,氣勢恢弘,內容豐富。還記得第一次見到雲岡石窟,感受到石窟藝術大氣恢宏的魅力,一見之下驚為天人,雲岡石窟也相對保存完好,裡面的石窟造像氣勢雄渾、雕工精細,人物栩栩如生。

龍門石窟密佈於河南洛陽市,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龍門石窟裡最大的盧舍佛像高達17.14米,氣勢非常壯觀。雖說龍門石窟的名氣在雲岡石窟之上,但是丫丫去龍門石窟時卻感覺有點失望,感覺很多佛像破壞嚴重,甚至大多缺失頭部,很多小洞窟幾乎完全損毀,讓人觸目驚心心疼莫名。

莫高窟則位於甘肅敦煌,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甚至專門為之形成了研究藏經洞典籍和敦煌藝術的學科——敦煌學,可見影響之大。而參觀莫幹窟的體驗也是最為多元豐富的。其他景點或是自行或是跟著導遊參觀,而莫高窟為了打造立體體驗,精心設計整個參觀流程,第一步觀看有關敦煌莫高窟的數字電影,用精彩的電影畫面深入演繹莫高窟的背景文化,第二步是躺在球幕影院觀看莫高窟3D影像大片,觀看同時彷彿身在一個個窟中,被那些壁畫及細節立體包圍,一副副一樽樽從歷史中向你走來,細緻為你展現,更是超乎尋常的視覺盛宴。

最後才是跟著導遊實際參觀洞窟,去親自感受那些鬼神莫測驚歎的藝術。即使丫丫已看過龍門石窟、雲岡石窟,對莫高窟依然震撼莫名,絕對的不虛此行。丫丫甚至認為即使單為莫高窟,也值得來一次敦煌。

綜上所述,三大石窟各有特色,如果只能擇其一最值得一去的當然是是莫高窟,而且由於每次觀看石窟數量受限,值得一去再去。其次是雲岡石窟,再然後是龍門石窟。當然如果對石窟藝術非常感興趣的,也可以一一探訪,除了以上三個石窟外,還有甘肅的麥積山石窟一起並列成為中國四大石窟,也是丫丫嚮往已久之地,不過還未造訪,這裡就不予以置評了。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不知道你的看法是怎樣了?歡迎留言指教。


丫遊記


其實你還漏了一個麥積山石窟,如果說哪個更值得一去,那肯定是敦煌莫高窟了,其他三個也都非常值得一去,畢竟每一個石窟不能代表整個石窟藝術。

(大同雲岡石窟)

過去的三年裡,陸續地去了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從我個人旅遊體驗角度來看。

中國古代四大名窟都值得一去,而且各有不同的特色,它們都是不同時代的代表,是我國佛教石窟文化藝術的最高峰。莫高窟主打絲綢之路上的任何一個時期。雲岡石窟是北魏時開鑿的。龍門石窟是唐代武周時期達到了巔峰,據說盧舍那大佛像是根據武則天開鑿而成的。

(洛陽龍門石窟)

它們的藝術風格有很大不同,規模都很宏大,藝術價值極高。但由於戰火、兵災、偷盜等人為的破壞,石窟保存並不是很完整。以洛陽龍門石窟為例,裸露在外面的小佛像基本上都只剩下半截身子。原本的木製建築也湮沒於歷史的塵囂中。恰恰是大同雲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的地面建築還是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下來。

(天水麥積山石窟)

在風景上,天水的麥積山石窟最美,四周都是青山綠水,石窟開鑿在懸崖峭壁上,遭受的人為破壞最少。想要看石窟,必須登上又窄又高的棧道,往前是青山蔥蘢,往後是驚世石窟。這裡相對於莫高窟、龍門石窟,遊客最少,體驗最佳。

(天水麥積山石窟)

敦煌莫高窟是中國五大石窟最有名的、最豐富的石窟,獨特而封閉的自然環境保留了中華民族的瑰寶,更是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考古學家、歷史學家。敦煌成為了中華一大地域文化,而莫高窟便是這一文化最厚重的載體。





持續更新中。。。。。。


慵懶國王


我來回答還是比較合適的。因為你問的幾個窟我都去過。首先,三個窟都具有極高的欣賞與遊覽價值,如果有條件,建議都你去一次。每個地方都值得你至少花一天時間看看。

但是,如果你一定讓我三選一的話。那毫無疑問,必須是莫高窟!

就我而言,至少去過三次莫高窟。每一次在莫高窟的時候,都是被完全征服、徹底震撼的。幾百年前的壁畫就像昨天畫上去的一樣,炫亮、清晰而生動,而且,每個壁畫後面所展示的當時的人文、歷史、藝術才華,都讓我走不動路,每個窟都想最好能看上1-2天!我知道很多中國當代畫家去敦煌都是懷揣朝聖一般的心情去的,而且不斷的去!

我在其他地方甚至還提到過,如果全中國所有景點中,你只能只遊玩一個景點的話,我也會毫不猶豫的推薦莫高窟!

我因為工作的原因參與過一些莫高窟保護修復的外圍工作,也因此與敦煌研究院有相對比較多的接觸。也有幸看了普通遊客沒有機會看的幾十個特窟。

莫高窟由於身處絲綢之路與中國西部邊陲的緣故,其所展示的歷史、美術、音樂、宗教、政治、軍事以及中西方文化衝突與交融,是中國其他所有窟或景點都無法比肩的。

甚至莫高窟複雜多元的繪畫原材料(礦物材料)),很多都是當時從伊朗或西方國家進口而來,更不所用,敦煌在中西方交流中的巨大歷史意義了。

同時,由於莫高窟所處的沙漠乾旱地帶的自然條件,讓莫高窟本身得到相對比較好的保存(即使考慮到很多文物已經被洋人偷走了。壁畫還被張大千鏟去了一些的事實。莫高窟依然是保存很不錯的)。為了研究莫高窟,國家還專門設計敦煌研究院(敦煌研究院,老一輩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人員中不乏中國頂級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藝術學家等),而在國內外學術界,敦煌學也是一門內涵很豐富的專門研究科目。

雲岡與龍門本身來講,更多的主要還是宗教、政治的意蘊多一些。而從藝術欣賞上講,則完全無法和敦煌相提並論。綜合上看,莫高窟是其他兩個窟完全無法媲美的。

此外,因為敦煌莫高窟本身保護難度比較大(壁畫由於參觀人太多,容易被氧化),所以,普通遊客每次去的話,只能最多觀看10個窟,而且停留時間被嚴格限制,而且不能帶相機拍照。不過敦煌現在有了自己的數字中心,也是非常震撼的,值得一看。

最後,去敦煌的話,建議不要在暑假或其他黃金週時間去,人太多了。


白夜食堂


中國的幾大石窟,我去過大足石刻,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麥積山和敦煌在目標中。

這幾個石窟,各有各的特色,代表了不同時代的藝術風格,都是中國最頂級的古代藝術瑰寶,沒有哪個更好之說。

雲岡石窟的雄渾壯麗,不事修飾,是北朝遊牧民族的灑脫;曇曜五窟的震撼人心,令人難忘。日本nhk電視臺的系列紀錄片中國,用了整整一集來紀錄雲岡石窟。



龍門石窟的秀美,盧舍那大佛的凝眸微笑,代表了唐朝石刻造像藝術的氣魄;



大足石刻的秀麗,代表宋朝石刻藝術的清麗婉約和精美絕倫。



我覺得衡量哪個先去的唯一標準,就是哪個離你更近更方便。


白小鷺


龍門石窟、雲岡石窟和莫高窟,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三,另外一個是麥積山石窟。在思考哪個石窟更值得去之前,我們要詳細分析每個石窟的歷史文化、風景特點,以此千人千面地對口分析。

那麼,龍門石窟、雲岡石窟、莫高窟都分別在哪裡,有什麼歷史、人文、風景的特點?

1、龍門石窟

簡介:其實中國一共有3處較為出名的龍門石窟,分別為洛陽、佛山、昆明龍門石窟。真正的龍門石窟,指的是身為世界文化遺產、被評為5A級景區、位於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門票100元一人。

藝術特點:龍門石窟有古碑林之稱,共有碑刻題記2860多塊,堪稱中國書法藝術的上乘之作。同時,它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藝術表現。在龍門石窟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約佔30%,唐代佔60%,其他朝代僅佔10%左右,主要表現了北魏、唐代的時代風格。

歷史評價:開鑿於北魏時代,至今已有1500年之久,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被中國世界紀錄協會收錄為中國現存窟龕(窟龕,讀音[kū kān],專門在指在岩石上鑿出的一個凹形槽裡面的佛像)最多的石窟。

2、雲岡石窟

簡介:雲岡石窟位於山西大同市以西17公里處,世界遺產名錄,5A級旅遊景區,票價120元一人。

藝術特點:展現了濃郁的中國式建築、裝飾風格,是佛教藝術“中國化”的形象表現。石窟氣勢宏偉,內容豐富多彩,富有一種清新典雅“秀骨清像”的藝術形象。

歷史評價:開鑿於北魏時期,距今約1500年,歷代保護良好,窟龕保存較為完好,主要反映了北魏時期的社會生活。

3、莫高窟

簡介: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於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被列為世界遺產,票價200元一人。

藝術特點:莫高窟規模宏大,內容豐富多彩。在建築、筆畫、彩塑、藏品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價值。各朝代壁畫表現出不通的繪畫風格,古代藝術家們在民族化的基礎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臘等國古代藝術之長,反映了中華民族在各個時期的發達文明。

歷史評價:莫高窟始建於前秦十六國時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是中國四大石窟中歷史最為深遠、規模最為宏大的石窟,同時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個人看來,在這三大石窟中,從歷史淵源、文化價值、藝術特色來看,莫高窟是最值得大家遊玩的。

首先從門票上講,莫高窟的門票價格(200)比龍門石窟(100)、雲岡石窟(120)都高,並且大約是它們的2倍。

其次,莫高窟在這三大石窟中歷史最為漫長,更具悠久的文化沉澱。莫高窟始建於先秦,另外兩個都是始於魏朝。

第三,莫高窟規模更大,內容更為豐富,是世界佛教藝術地之最,屬於世界級景點。而云岡石窟和龍門石窟,則是屬於國家級人文景觀。

最主要的是,龍門石窟以“書法、佛教文化”為特色,雲岡石窟則以“佛教藝術中國化”為特點,莫高窟除了不具備“書法藝術”的巨大價值外,還兼備“建築、壁畫、彩塑、藏品”的藝術價值,可謂是集眾多瑰寶於一身,值得人長途跋涉去感受其雄厚的歷史底蘊。

關於青海湖、茶卡鹽湖、騰格里、張掖、嘉峪關的西北地域旅遊資訊,有什麼不清楚的,都可以私信問我,祝大家旅途愉快!


走西北吃喝玩樂


龍門石窟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其中雲岡石窟和麥積山石窟興盛於魏晉南北朝時期,龍門石窟與莫高窟興盛於隋唐時期,其石窟藝術的風格價值在世界藝術發展史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興盛於隋、唐等朝代,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集中體現了盛唐文化風貌,因為龍門石窟位於隋唐東都洛陽城,石窟開鑿為皇室重臣主導,所以集中反映了盛唐皇家風采,2000年龍門石窟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雲岡石窟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2001年12月1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麥積山石窟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始建於五胡亂華後秦時期,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餘平方米壁畫,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世界,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2014麥積山石窟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從年代上看麥積山石窟和莫高窟開鑿時間早於龍門石窟和大同石窟,從規模上看龍門石窟最大,麥積山石窟最小。四座石窟各有特點,但是我覺得龍門石窟和莫高窟更值得一看,如果非要選一個龍門石窟可能更值得去看!

洛陽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建都跨度最大的世界文化名城,先後有十三個正統王朝,七個大一統王朝定都於此! 龍門石窟的開鑿始於北魏遷都洛陽,但龍門石窟的大規模開鑿時期則是唐朝,唐朝以洛陽為東都,盛唐時期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等皇帝都長期在洛陽治理天下。《洛陽名園記》中記載“方唐貞觀、開元之間,公卿貴戚開館列第於東都者,號千有餘邸。”當時洛陽作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皇親貴胄居住在洛陽城內,而洛陽城旁邊的龍門石窟就成了這些人發願塑像之地,最著名的盧舍那大佛就是由唐高宗和武則天主導建造,據說佛像面容就是仿照武則天真容塑造,也後後人留下了千年的猜測!

所以洛陽龍門石窟集中體現了盛唐時期的“歷史,文化,經貿”等等,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全面體現盛唐風貌的歷史遺蹟,個人認為不到洛陽龍門石窟就不知道盛唐是什麼樣子,所以非常推薦大家到洛陽龍門石窟去體驗盛唐,如果再配上那朵從盛唐開來的洛陽牡丹則更是絕配!

下面小編就先為大家解讀一下盛唐的龍門密碼!

洛陽龍門石窟體現了”萬國朝天中“的大國盛世歷史!

我們講盛唐時最自豪的就是外邦賓服的大國氣象,唐朝在建立之初雖然有長安城外的渭水之盟,但隨著唐太宗,唐高宗,武則天等數代帝王的遠交近攻,唐朝在當時成為周邊國家羨慕的對象,於是日本,新羅(韓國)以及西域等國家紛紛來朝,派出遣唐使來學習唐朝的先進文化,而其中的唐朝兩京洛陽長安則是這些留學唐朝學生最大的聚集地,而這種萬國來朝的勝景經體現在洛陽龍門石窟!

龍門西山珍珠泉附近的新羅像龕,是韓國古代在龍門石窟的造像龕,是唐王朝與新羅國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新羅國與唐朝關係友好,有密切聯繫和往來,有大批留學生來唐學習,韓國8世紀中葉的石窟庵佛教造像也受到了唐朝龍門石窟造像風格的影響,所以該龕可能是到唐朝留學的新羅僧人開鑿的。

吐火羅僧寶隆造像龕(710年)▲ 唐龍朔元年(661 年),唐在吐火羅故地(今阿富汗北部)置州縣,以吐火羅王為大汗都督府都督。

洛陽龍門石窟體現了唐朝”富有四海“的經濟之盛!

絲綢之路經過漢朝張騫和班超的經營,從東漢開始成為中原王朝與世界交流的經濟之路,文化之路,通過這條道路中國的絲綢流向西方,而西方的香料則流向東方。到了隋唐時期,隨著隋煬帝開鑿以洛陽為中心北通幽州(北京),南通餘杭的大運河,這條絲綢之路通過大運河的連接更加繁盛,而這樣的繁盛就集中在唐朝,也集中在洛陽,包括洛陽龍門石窟!

北市絲行像龕正壁·伎樂人▲

絲綢之路上絲綢是最具代表性的,“絲綢之路”也因此得名。而龍門石窟現存的就有“北市絲行像龕”就是由絲綢行業組織統一開鑿的佛像。隋唐洛陽城本來是和長安城一樣擁有兩個市場“北市”和“南市”(長安城為東市,西市),然而因為大運河的緣故隋唐洛陽城則多了一個“西市”,其中北市以絲綢香料為最多,這尊絲行像就是絲綢之路最好的見證!

而最令人稱道的則是龍門北市彩帛行淨土堂。這幾個像龕的發現,代表著唐玄宗以前的絲行、彩帛行和香行已具備商業行會的組織和編制。而在造像記中除了有中國人以外,還記載有安僧達、史玄策、康惠澄和康玄智等人,這些可能就是當時居住在洛陽城進行商品買賣交易的外國商人。

而從上圖中我們更是可以看到,一位胡商身子前傾,牽著一隻雙峰駱駝向前行進。在駱駝的正上方,可以看到一頭載滿貨物的毛驢,憨態可掬,形象生動,呈現出一幅漫漫絲路駝隊行進圖。

愛奧尼柱式,源於古希臘,特點是比較纖細秀美,柱頭有一對向下的渦卷裝飾,愛奧尼柱由於其優雅高貴的氣質,廣泛出現在古希臘的大量建築中。在龍門石窟賓陽中洞門券拱下雕刻一對柱頭,帶有明顯的希臘“愛奧尼亞”式柱頭痕跡,屬於古希臘愛奧尼亞風格式石柱,是典型的希臘文化藝術之一。龍門出現的這種希臘式石柱可以說是希臘、波斯、印度和中國多元文化交融之產物。

絲路漫漫,駱駝傳遞的不僅是一條貿易之路,更是一條傳播文明的文化之路。龍門地區作為洛陽南部一條重要的交通要道,古往今來,迎接著眾多往來的商旅,使得東西方文化在這一區域交融匯集,碰撞出絢爛的文化之光。

洛陽龍門石窟體現了唐朝”龍門賦詩奪錦袍“的文化之盛!

唐朝是詩的國度,唐詩是最代表盛唐的文化,龍門賦詩奪錦袍是唐朝詩歌文化繁盛的重要體現,而在眾多唐朝詩人中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對龍門石窟最是牽懷!

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李白從四川歸來,渡汝水,游龍門,夜宿龍門香山寺,寫下了《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人,從弟幼成、令問》一詩

朝發汝海東,暮棲龍門中。水寒夕波急,木落秋山空。

李白游龍門時住在香山寺,杜甫游龍門時應當就住在奉先寺中。招提,指的是佛教寺院。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最精緻的佛窟。在皎潔的月光下,林中的清影散在佛窟中,山谷中的鳥鳴隨風聲陣陣傳來,望龍門兩山對峙,形若門闕,絲絲雲氣縈繞在山腰。杜甫遊《龍門》,更是為龍門恢弘的氣勢所傾倒:龍門橫野斷,驛樹出城來。氣色皇居近,金銀佛寺開。

白居易是繼李白、杜甫之後,唐朝又一位偉大的詩人,三人被後人稱為唐代“三大詩人”。白居易與龍門的因緣最為深厚,他情繫龍門,晚年歸洛後,常常在伊河泛舟。於某年秋日,寫下了《題龍門堰西澗》:東岸菊叢西岸柳,柳陰煙合菊花開。白居易死後就葬在龍門香山寺,今天去龍門石窟“白園”也是不可錯過的一個景點!

詩歌之外,龍門石窟的書法石刻也是今天瞭解大唐文化的重要遺存!《龍門二十品》作為書法中的極品早已名揚中外。這些造像記中的功德主多是北魏的王公貴族、高級官吏和有道高僧。他們為孝文帝歌功頌德或為祈富欀災而開龕造像。他們的名字多在史書上有所記載。這些造像記中往往涉及當年的史實,因此,龍門二十品不但是北魏時期書法藝術的精華之作、魏碑書法的代表作,也具有很大的史料價值。而《伊闕佛龕碑》則是唐朝書法的代表!

褚遂良《伊闕佛龕碑》,又稱《三龕碑》、《龍門三龕碑》,建立於唐貞觀十五年(641年)。這塊碑是摩崖刻石,位於河南洛陽龍門山石窟的山崖上。碑文由唐代書法家褚遂良書寫,是他46歲時的作品,它是褚遂良現存最早的也是最可靠的作品。

龍門石窟是最代表盛唐的地方,這裡有盛唐的萬國來朝,八方輻輳;這裡走過隋煬帝,唐太宗,武則天,唐明皇、周世宗、宋太祖,清乾隆;今天站在伊水河畔,回望過去,才能真正體會什麼是“欲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才能體會什麼是真正的盛唐,再看神都!


雲星午夜


龍門石窟、莫高窟及雲岡石窟並稱為我國的三大石窟。龍門石窟是中國著名的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同時被譽為世界最偉大的古典藝術寶庫之一,雕刻很精美,浩大的佛文化。門票比較貴(學生票50,成人票100),但是還是值得一看的。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在長達一千五百多年的漫漫歷史長河裡,幾經興衰,現在餘下來可以看到的還有七百多個石窟,而這些石窟竟然沒有一個是官方開鑿的,全是民間自發建造,各個朝代、各個民族將不同的文化、不同的風格、不同的素材、不同的思想海納百川般的匯聚於此,造就了這個集建築藝術、彩塑世術、壁畫藝術於一體的世界著名文化瑰寶。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大同,我尤其喜愛第3窟的彌勒大佛,在龐大而幽暗的洞穴中,突然看到陽光打進洞穴,照射在大佛身上,有一種佛祖降臨的震撼感。

總體來說雲岡石窟還是很值得去的,坐落在平地,也不用攀爬,參觀雲岡石窟的最佳時間是冬季的上午,這個時候陽光的角度最好,能夠照耀進洞窟之中,當光芒照耀到佛像,那種震撼無與倫比。與其他的幾大石窟相比,雲岡石窟更完整、更精美、開放的石窟也更多,可以說是中國最值得參觀的古遺蹟。


互聯網播客


其實大家說了這麼多石窟,唯獨把中國石窟鼻祖給遺漏了,是不是有點遺憾,遊遍中國石窟,不觀摩一下甘肅武威天梯山石窟,怎麼能知道最初的石窟長什麼樣子。


在公元412年,東晉十六國時期,一個年輕的僧人登上了河西走廊東端的天梯山。

一眼望去祁連山起伏跌宕的景色,心中充滿喜悅與激動。



因為一個叫沮渠蒙遜的北涼國君指示他們在這裡建造在當時看來舉世無雙的佛像石窟。

他,就是曇曜,是一個傑出的佛教徒,也是一個出色的寺廟建築工程師和一個富有熱情的幻想家。


如此巨大體量的工程讓曇曜興奮不已,未曾開工他彷彿已經聽到工匠們的聲聲斧鑿在山中迴盪。開始召集工匠們開鑿石窟,大規模建造佛像。期間沮渠蒙遜還特意要求曇曜在窟中為他剛剛逝世的母親車氏雕鑿了一尊5米高的石像。對於曇曜來說,這座石窟的修建,將成為他非凡事業的起點。



而佛教徒曇曜長期居住的涼州,就是今天河西走廊最東端的城市武威,我的家鄉。


天梯山在武威城南,是祁連山東線的一條支脈,峰巒起伏,山勢峻峭,登臨之難,猶如上天梯,因此稱之為是天梯山,而曇曜等人開鑿的石窟就位於天梯山的巖壁上。


就在天梯山石窟造像的同時,祁連山沿線的一批佛教石窟也在五涼時期相繼開鑿。

它們分別是——


敦煌莫高窟北涼三窟第268、272、275窟;


玉門昌馬石窟下窯第4窟;


張掖肅南文殊山石窟千佛、萬佛二洞;


肅南馬蹄寺石窟群;


金塔寺東、西二窟。


它們和天梯山石窟一起被統稱為河西早期石窟。



這些石窟是佛教進入中國的清晰線索和深刻烙印,它們承襲新疆龜茲、于闐等地造像傳統,帶著鮮明的西域和印度色彩,並最早開始融合漢地藝術,汲取新的元素,形成獨具特色的石窟樣式。


在曇曜修建完天梯山石窟之後的許多年,他前往北魏首都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大同。在那裡,他和自己的工匠們打造一座蜚聲世界的巨大石窟。


那就是——雲岡石窟



而這種具有河西特色藝術風格的石窟打造方式正式由曇曜和內遷的工匠們帶到了中原,

從平城的雲岡石窟,再到洛陽的龍門石窟,中原佛教石窟藝術的成就,無不閃耀著涼州石窟的熠熠光彩。


因此不管是中國的四大石窟還是其它什麼石窟,一定要來河西走廊的武威看看天梯山石窟,這才是石窟的開端。


更多甘肅人文歷史、旅遊攻略,美食特產可以關注公眾號:挖土豆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