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郃屡打败仗,为何评价还很高?

月明人倚楼30882774


张郃是魏国五子良将之一,早年响应国家号召参与镇压黄巾起义,积累了宝贵的军事经验。后来跟随袁绍,成为袁绍手下大将,河北四庭柱之一。官渡之战,许攸叛变,曹操偷袭乌巢,张郃建议迅速救援乌巢,未被袁绍采纳。之后找到郭图诬陷,被迫投降曹操。深为曹操重用。攻打邺城、柳城等地,讨伐管承、陈兰,马超等人,都取得了胜利,可谓战功赫赫。到了诸葛亮北伐时期,五子良将仅存张郃一人,成为魏国重柱。整个蜀汉除了魏延,恐怕没人是张郃对手,深为诸葛亮忌惮。

街亭之战,就是张郃打破马谡,使得诸浩浩荡荡的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彻底失败。可惜由于它是外姓降将,并未得到魏国朝廷真正信任。虽然多次立下战功,却始终只是副将,不能独自授任一方。曹真在时,张郃为其部将,司马懿掌握兵权时,张郃又成为司马懿的部将。张郃感激曹操知遇之恩,对魏国忠心耿耿,又熟读兵法。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是张郃预料到诸葛亮剩下的粮草屈指可数,果然不出张郃所料,魏军还没到陈仓,诸葛亮就粮尽而退了。第四次北伐诸葛亮粮尽而退,司马懿强行下令张郃追击,在木门道中埋伏而死。

第四次北伐一开始是诸葛亮围攻祁山,司马懿只让郭淮、费曜、戴陵留四千精兵守上邽,自己准备率领大军救援祁山。这时候刚刚成为司马懿副将的张郃就提出了与司马懿安排不同的建议:分兵去雍、郿二城作为后镇。没必要所有部队都救援祁山。司马懿说:“如果估计前面的部队能够独当一面抵御诸葛亮,将军的建议就是正确的,如果不能独自抵抗诸葛亮,而分兵前后两部分,这是楚国三军之所以被黥布击溃的原因。”拒绝了张郃的建议。司马懿的决定也并非没有道理,他也有自己的考虑,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很大几率会被各个击破。但是事情发展的结果着实打了司马懿的脸,印证了张郃分析的正确。

司马懿使费曜、戴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馀众悉出,西救祁山。张郃欲分兵驻雍、郿,懿曰:“料前军能独当之者,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遂进。——资治通鉴

原来诸葛亮所谓的强攻祁山,只不过是调虎离山之计。司马懿主力救援祁山的同时,诸葛亮却只是佯攻祁山,真正的主力跑向上邽,强抢陇右小麦。上邽区区4000守军当然不是诸葛亮主力部队的对手,很快击溃郭淮、费曜,夺取陇右小麦。

如果司马懿听从张郃的建议,不要把所有主力都调向祁山,诸葛亮还能成功么?

亮分兵留攻祁山,自逆懿于上。郭淮、费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与懿遇于上之东。懿敛军依险,兵不得交,亮引还。——资治通鉴

被打脸的司马懿还是没有吸取教训,很快,又一次被张郃打脸。张郃对司马懿说:

“诸葛亮远道而来迎战我军,想要和我们正面作战却达不到目的,一定认为我军不敢应战,想要和他长期对峙。而且祁山方面知道我们大军已经来救援了,军心自然稳定了。我们可以停下来在这里,分出一支奇兵,出现在他们的后路,不应当只敢尾随而不敢追击,使得民众失望。而今诸葛亮孤军深入,粮草又不够,一定会撤退的!”

张曰:“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在不战欲以长计制之也。且祁山知大军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逼,坐失民望也。今亮孤军食少,亦行去矣。”——资治通鉴

可是司马懿还是没有听从张郃建议。依然尾随诸葛亮后面,形影不离。后来将士们忍无可忍,说司马懿:“你畏惧诸葛亮就像老虎一样,要让天下人笑话么?”结果在卤城被诸葛亮吊打,魏军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损失。

夏,五月,辛巳,懿乃使张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按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汉人获甲首三千,懿还保营。——资治通鉴

后来,诸葛亮就粮尽而退。司马懿乘机进攻诸葛亮报卤城之仇,可是张郃说:“军法说,包围城池一定要留下一条出入,穷寇莫追。”司马懿不听,嫉恨张郃多次让自己颜面尽失,强行下令张郃追击诸葛亮,结果张郃在木门道中伏而死,可惜一代名将死的如此凄惨。

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谥曰壮侯。——魏略

参考文献

《三国志》

《资治通鉴》

《魏略》


亭殿阁


第一次是官渡之战,作为袁绍的手下,他早就看透了战局,觉得袁绍打不过曹操,就投靠了曹操,当时曹操还说“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

第二次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蜀将张飞击败。

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诸葛亮第四次北伐,魏诏命张郃统领众将到略阳迎击,诸葛亮退守祁山,张郃追到木门谷,与蜀军交战,飞来的箭矢射中了张郃右膝,张郃阵亡。


张颌一生都很令人佩服,从投奔曹魏到三国后期,作为一名老将,仍然能够上阵杀敌。张颌一直都在升迁(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为人风雅,我们不能以他打的几次败仗就去判断他的一生。

打个广告,互粉加关注,互粉加关注,互粉加关注,重要的事说三遍!!!


微爱壹生


张郃应该是屡打胜仗才在名将如云的曹魏集团站住脚的。

一个降将,又不是曹操的族人,也没有姐姐或者妹妹嫁给曹操,不打胜仗,不屡立战功哪能成为曹魏五虎将之一。

你以为张郃是曹操的小舅子。

我们简单回顾下张郃的一生。

张郃原来是冀州牧韩馥的军司马。191,张郃投降袁绍,因从袁绍击败公孙瓒有功,升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继与都护将军夏侯渊留守汉中。215年,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蜀将张飞击败。后任荡寇将军。219年,从夏侯渊迎战刘备军于定军山,当夏侯渊战死,全军危急之际,张郃代帅,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陈仓。

曹丕称帝后,升左将军,封鄚侯,奉命从曹真击平安定羌胡,后与夏侯尚围攻江陵。228年,随曹真西拒诸葛亮,在街亭大败蜀军,迫其退回汉中。因功升征西车骑将军。231年,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中箭亡。张郃戎马一生,以用兵巧变、善列营阵,长于利用地形著称。

张郃一生败过两次,第一次主要原因是夏侯渊不听张郃的劝诫,随夏侯渊战败,名将最为出色的本领是善败。张郃在此战中名将本色极为出色。

最后在木门被射死,是司马懿逼的,司马懿谋夺曹魏军权,用权力逼迫张郃追击诸葛亮,最终战死。

如果张郃不死,司马家族很难盗取曹魏军权。

张郃一生战无不胜,街亭击败诸葛亮,足以青史留名。

乃曹操五虎大将之一。


黑瞳视野


张郃,在曹魏阵营中评价非常高!一度被曹操吹嘘为“韩信”!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 张郃率军投降曹操。曹操意出望外,亲自迎接,说张郃此来“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就像商纣王的哥哥微子,离开商纣王而投奔周武王;就像韩信离开项羽投奔刘邦一样。


此言一出,曹操俨然把张郃看成了他的“韩信”,随即表张郃为偏将军、授“都亭侯”。曹操很喜欢自比刘邦,比如他说荀彧“吾之子房”,把荀彧比着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荀彧是对得起这个称号的,那么张郃是否称得上“韩信”呢?

先来盘点一下张郃的来路:

张郃,字俊乂,河间鄚人(今河北省任丘市)。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张郃应召入伍,在冀州刺史韩馥手下担任军司马,带兵镇压黄巾起义。

其后, 袁绍用计夺取冀州,韩馥被迫投靠张邈而后自杀。张郃便率兵投靠了袁绍。在袁绍与公孙瓒的征战中,张郃屡立战功,由校尉升为宁国中郎将,成为袁绍手下“河北四庭柱”之一(其余为:颜良、高览、文丑),威名播于中原。


这些战功都还比较平常,真正让张郃“名动江湖”的,是他在官渡之战中的两次献策,如被袁绍采纳,历史真的就改写了。

200年,曹操、袁绍之间爆发了官渡之战。战役初期,张郃向袁绍献策,“公虽连胜,然勿与曹公战也,密遣轻骑钞绝其南,则兵自败矣。”这是很有战略眼光的奇计,如果袁绍采纳,曹操必败无疑。可袁绍目光短浅,并未采用。

当曹操袭击乌巢时,张郃又献策:“曹公兵精,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但谋士郭图却说:“"郃计非也。不如攻其本营,势必还,此为不救而自解也。”

张郃反驳:“曹公营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

结果,袁绍听从郭图的建议,派张郃攻打曹营。张郃攻曹营不下,乌巢也烧毁。


事实正如张郃的判断。 郭图的计谋失败后,便诬陷张郃,袁绍心性狭窄,张郃怕被追究,于是率军投降曹操。曹操对张郃之降非常高兴,亲自迎接并称“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后任命张郃为偏将军、授都亭侯。

曹操把张郃抬到了韩信的高度,曹操自身就是兵家高手,他如此认可张郃,可见张郃确实不同于一般的武将,其战略战术是有一定水平的,而且张郃虽然是武将,却喜欢同儒士交往,其人好儒风雅。

陈寿在《三国志》中说“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张郃用兵以机谋善变著称,这个特点确实与韩信有几分相像。


张郃归降曹操后,表现不俗:

01.平定袁绍、征讨柳城,任先锋,因战功而升任平狄将军。

02.渭南之战,攻破马超。

03.讨伐张鲁之战,张郃率五千步兵担任前锋。张鲁降,曹操留下张郃与夏侯渊守卫汉中,并让张郃借机攻蜀。

可惜,张郃是个假“韩信”, 与张飞的宕渠之战让他现了原形。

218年,张郃率诸军南下进攻巴东、巴西二郡,并将当地百姓迁徙到汉中。张郃在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布下营垒,可谓天衣无缝。

但张飞在当地土著的指引下,经小路发起进攻。由于山道狭窄,张郃首尾不能相救,仅带十余人弃马爬山逃跑。

宕渠之战,“两张”之战,张郃惨败,张飞大胜。张郃现了原形,原本以“料战势地形”著称的名将,恰恰败于战势地形,“韩信”之誉打了大折扣。


(网络上张飞形象,感谢原作者)

夏侯渊战死,张郃安顿汉中军队,又立一功。

218年,刘备大军进攻汉中,夏侯渊、张郃迎战。刘备亲自率精兵万余人,分为10部,在夜间猛攻张郃。

而张郃率亲兵与蜀军搏战,刘备一时间不能攻克。

其后刘备退走马谷,放火烧营,用计引诱曹军,结果夏侯渊中计被黄忠所斩杀。

刘备轻视夏侯渊而忌惮张郃,感慨说:“要杀就杀张郃,杀夏侯渊有什么用!”

夏侯渊为曹军都督,夏侯渊之死引发三军震动,曹军十分惊慌。郭淮推举张郃说:“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

于是,张郃出任主帅,整顿部队,安营扎寨,军心才安定下来。

剿卢水胡之战,封侯

公元220年(延康元年),曹丕即魏王位后,任命张郃为左将军,进封都乡侯爵位。

等到曹丕称帝登基之后,又进封他为鄚侯,命令张郃与曹真率领兵马征伐盘踞在安定一代的卢水胡人(陕甘宁交界处)和东部羌人。

江陵浮桥之战破吴

随即,曹丕又派张郃南下,与夏侯尚一起进攻东吴政权的江夏郡。张郃独自率领几路大军渡过长江,夺取了百里洲(今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长江中游荆江段首段,是万里长江第一大江心洲)上的吴军堡垒,史称魏吴浮桥之战。

街亭败马谡,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大败。

228年,诸葛亮率10万蜀军北伐,陇西三郡(天水、南安、安定)吏民响应蜀军,诸葛亮借势兵出祁山,大有威逼长安之意。

魏主曹叡加官张郃为“特进”,总督各路军马。张郃判断准确,千里疾驰,直扑街亭!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马谡依傍险要的南山扎寨,没有占据城池拒守,而是冒险与张郃对攻。张郃率军断绝水源,围困蜀军后从四面发起进攻,大败马谡,诸葛亮被迫回撤。街亭之战,张郃大败蜀军,算是报了当年败于张飞之仇。


陈仓料敌

229年,司马懿荆州训水军,准备伐吴,魏主曹叡派张郃率军支援。此时诸葛亮再度出祁山,攻打陈仓。曹叡急调张郃回军驰援,为张郃饯行为时问:“等将军到了前线,诸葛亮会不会已经占领了陈仓?”

张郃判断诸葛亮孤军深入,粮草不继、不能久攻,就道:“估计臣还没到前线诸葛亮就已经撤走了。臣估算,诸葛亮的粮草支撑不了十天。”张郃昼夜行军,抵达南郑,诸葛亮果然已退。曹睿升张郃为征西车骑将军。



木门谷殒命

231年,诸葛亮发起第四次北伐,曹叡下诏,命张郃统军迎敌,诸葛亮以退诱敌。张郃追到木门谷,与蜀军交战,被飞矢射中右膝,伤重而死。有韩信之誉而没有韩信之实的张郃就此殒命,死后被曹魏追谥为“壮侯”。


张郃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一。“五子良将”,是指前将军张辽、左将军于禁、右将军乐进、征西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徐晃。

陈寿在作《三国志·魏书》时,特意将这五人合并作传,评论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张郃一度有韩信之誉,评价甚高,也确实为曹魏立下功勋,但他败于张飞、死于诸葛亮,确实不能与战无不胜的韩信比肩而论。

关注(历史是最好的醒酒汤),分享“历史都是新鲜事”。


历史是最好的醒酒汤


我来答你:


张郃屡打败仗?其实这就是个假命题。


张郃征战沙场那么多年,是极少失利。甚至可以算上常胜将军


张郃,字儁乂,冀州河间国鄚(今中国河北省任丘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五子良将中唯一望族出身的将领。官至征西车骑将军,封鄚侯;死后,追封谥曰壮侯。以“临场巧变”见称,先随韩馥,后随袁绍。在跟随袁绍时遭到谋士郭图的诬陷,所以转投曹操。在曹魏帐下常立功勋,后期抵御蜀国的表现出色,多次抵御诸葛亮北伐;蜀国上至刘备、诸葛亮,下至诸将都对其忌惮三分。

投曹操前:


张郃于黄巾之乱的时候,以韩馥的军司马身份参与镇压叛乱。韩馥死后,效力于袁绍。在攻打公孙瓒时立下不少战功,升为宁国中郎将。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袭击乌巢,张郃说:“曹公兵精,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但是郭图却说:“郃计非也。不如攻其本营,势必还,此为不救而自解也。张郃反驳:“曹公营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结果袁绍听信郭图,不听张郃的劝阻,派他攻打曹操军营,结果不但没攻下,缺乏救援的乌巢也被劫了。郭图将计谋失败后,诬陷张郃失败后出言不逊,张郃等将领惧怕被追究,于是投降了曹操。曹操对张郃的投降感到高兴,亲自迎接并称“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此后担任著偏将军、封都亭侯。


从此可见,张郃在战场上得战略眼光是极其独到,如果当初袁绍选择得是张郃,而非郭图,曹操官渡就不好说了



降曹操后:


随曹操的南征北战,张郃表现出了他的武将风姿。攻邺城,渤海败袁尚、袁谭,征乌丸,围雍奴,讨柳城,征东莱,讨管承、陈兰、梅成,平马超,破韩遂,围安定,降杨秋,与夏侯渊讨鄜贼梁兴及武都氐,平宋建,灭张鲁,屡建战功。



汉中之战


唯一失败:巴西之战


曹操在阳平之战中击败张鲁,攻取汉中,留夏侯渊和张郃驻守。张郃率数营分兵南下巴西以疏散当地百姓迁到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对抗张飞军约五十日。张飞率万余精兵从另一条路截击张郃。山道狭窄险峻,张郃军被分隔,彼此不能相救,为张飞所败,只得弃马仅率十余人爬山沿小道逃脱,撤军还南郑。巴地百姓得以安宁

PS:这里也体现了张飞极其强大得军事水平,刘备得俩个兄弟,都是万世虎臣




直面枭雄:张郃对刘备。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进攻汉中,屯于阳平,夏侯渊、张郃、徐晃等率军迎击,张郃负责防守广石。

刘备亲自率精兵万余人,分为十部,夜间猛攻张郃。张郃率亲兵与蜀军进行对抗,刘备不能攻克张郃


“刘备屯阳平,郃屯广石。备以精卒万余 ,分为十部,夜急攻郃 。郃率亲兵搏战,备不能克。”陈寿后评称张郃用兵以巧变称,而此战则显示出他的严整坚重。刘备起自河北,又曾北从袁绍,对张郃向来应有所知,阳平广石之役可能给了刘备对张郃的能耐有了强烈的认知



临危受命:


曹刘两军相峙多时,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刘备军在走马谷放火烧营,张郃守东围,夏侯渊守南围,刘备军向张郃那面进攻,张郃不利,夏侯渊调一半兵力来增援,并救火,途中遇上刘备军,被黄忠率军所杀。曹军大败,张郃同败军一起退守阳平关东。司马郭淮和督军杜袭收敛散卒,推举张郃继夏侯渊为魏军主帅。张郃出任,指挥士兵,布置营寨,军心安定。不久,曹操遣使令张郃假节。刘备欲渡汉水来攻,见魏军在汉水以北列阵相迎,刘备于是放弃渡河,隔水相持。曹操亲自进攻汉中,不能取胜,于是撤出汉中的部队,令张郃屯兵于陈仓。



夏侯渊死后,汉中地区的魏军群龙无首,军司马郭淮见状,便说:“张将军乃国家之名将,为刘备所忌惮;今日事态紧急,非张将军不能安定军心。”于是立刻被推举为主将,并迅速重整因失去大将而混乱的军队。而当刘备听闻黄忠斩杀了夏侯渊,却说:“要杀就杀张郃,杀夏侯渊有什么用!


外勒戎旅

延康元年,曹丕即魏王位后,任命张郃为左将军,进封都乡侯爵位。等到曹丕登基之后,又进封他为鄚侯,命令张郃与曹真率领兵马征伐盘踞在安定一代的卢水胡人和东部羌人。



东征孙权


平定胡人后,曹丕又在洛阳宫召见了张郃、曹真,派张郃南下与夏侯尚一起进攻东吴政权的江夏郡。张郃独自率领几路大军渡过长江,夺取了百里洲上的吴军堡垒。而《吴主传》的记录比较详细:“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南郡。权遣吕范等督五军,以舟军拒休等,诸葛瑾、潘璋、杨粲救南郡。二年春正月,曹真分军据江陵中州。”

曹叡即位后,派张郃来到南方,驻扎荆州,和司马懿一起进攻孙权的部将刘阿等人,大军来到祁口,与吴军激战,打败了刘阿所部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228年街亭一役是张郃一生最成功的战役,蜀汉丞相诸葛亮进行北伐,其中的街亭之战,曹叡给张郃加官特进,让他总督各路军马,在街亭阻挡诸葛亮的部将蜀汉马谡。马谡依傍险要的南山扎寨,没有下山占据城池而守。张郃包围马谡于高山上,断绝了他取水的道路,然后发起进攻,大败马谡。此后攻回早先叛降诸葛亮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

在防卫诸葛亮的北伐取得功绩,《三国志》对张郃的军事能力评价极高:“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而曹叡亦下诏说:“贼亮以巴蜀之众,当虓虎之师。将军被坚执锐,所向克定,朕甚嘉之。益邑千户,并前四千三百户。



PS:当初刘备率领精兵万人分十部连夜不断攻打张郃,都拿不下得一个人。放眼整个蜀国有此军事水平得,恐怕寥寥无几,派个马谡。简直是送人头。



料敌先机。


不久后,张郃又被调到荆州与吴国作战,这时诸葛亮又再出祁山,魏明帝急召张郃至魏、汉边界的南郑,说:“迟将军到,亮得无已得陈仓乎!”张郃却说:“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魏明帝遣南北军士三万及分遣武卫、虎贲使卫张郃。张郃当晚赶到南郑,果然不出所料,诸葛亮粮尽兵退。魏明帝诏张郃还京都,拜征西车骑将军

战死木门道

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张郃受命带兵进驻洛阳,诸葛亮因担心祁山粮道而带蜀军回退。张郃在木门道追上蜀军交战,结果右膝中箭,不治而死。据《魏略》记载,司马懿强行命令张郃追击,以致张郃身亡。


张郃死后,朝廷赐给他壮侯的谥号,他的儿子张雄继承了他的爵位。张郃征战多年,屡立战功,明帝分给他食邑,封他的四个儿子为列侯,赐给他的小儿子关内侯的爵位。



总得而言:张郃真正算被打败就只有张飞那一次,至于木门道一战,是诸葛亮战败,撤退,张郃追击得时候,中箭身亡,其实和庞统死于雒城得意义差不多。只能算倒霉


然后《魏略》记载得,司马懿阴张郃,其实也存疑。


张郃统领三军由西蜀打到东吴,再从东吴打回西蜀。司马懿在军中得地位和威望是远不及张郃,就官职而言,张郃是以侯爵得身份册封征西车骑将军,地位是仅次于大将军曹真。


司马懿得官职是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军中官衔是骠骑将军


就官衔而言,我不知道司马懿有什么资格强行命令张郃追击???




张郃 在曹营得一生可以说是风光无限,由东吴打到西蜀,再由西蜀打回东吴。把孙权,诸葛亮挨个打了边,还抽空去平定了一下胡人。我就不知道这样得武将在《三国演义》里面成了窝囊废??



根本不存在什么屡战屡败得,而是常胜将军。这样的历史评价能不高嘛?




飞天琴罗


总的来讲张郃战绩胜多于负,平黄巾、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败蜀军,此人资历很深,在曹魏阵营中位为五子良将之一,声名远播。




虽然曹魏五子良将在武艺上并不能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名列前茅,但他们的综合能力极强,这也是曹操用人相较于刘备、孙权的一个特别之处。

曹操并不是张郃的第一任主公,是在官渡之战兵败被迫降曹的,虽然是降将,但是忠、信、勇、智皆具备,因此受到了曹操重用。张郃是一位全才,勇敢善战而且颇有谋略,更是一位忠诚之人,因此深受政治家、史学家的肯定。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郃识变量,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由此可见,张郃三国名将的称谓当之无愧,不能因为个别战役的失利就否定一个历史人物,应该客观评价。


纳兰谈史


所谓的评价很高,我猜提问者看到曹操曾经将张郃比作韩信吧!可能很多人看了三国演义觉得张郃并算不上名将,只能算是二流选手,其实这是一个极大地误区!莫把演义当历史啊!

张郃早期在跟随袁绍期间打败公孙瓒,被提拔成中郎将。之后在官渡之战中归降曹操,曹操在迎接张郃时说其就是自己的韩信!张郃也没有对不起曹操的夸赞,从此开始了开挂的军事生涯!

征四方时期其军功有:

  • 率部队占领邺城

  • 率军大败雍奴,击败袁军

  • 白狼山之战,大破乌桓,俘虏敌军20万人,彻底铲除袁军余党!

  • 天柱山之战,讨伐陈兰、梅城等人,大获全胜!

  • 渭南之争中,前后两次击溃马超,平定宋建统治的区域!

巴西之战其军功有:

  • 率五千人作为先锋,直插巴西心脏突破到阳关,后守城时与张飞对弈,被张飞打败。

江陵之战战功:

  • 率几路大军渡过长江,一举拿下吴国上百里的军事堡垒!后于祁口将吴军大部队打败,吴国至此一蹶不振!

在汉中之战,刘备曾经久攻不能击败张郃,让诸葛亮出兵救援。诸葛亮出兵之后,将夏侯渊和张郃带领的部队打败,并且击杀夏侯渊,但是刘备听到夏侯渊被杀了之后没有一丝高兴,并说了一句话:杀夏侯渊没什么用,要杀就杀张郃。之后也证明了刘备的先见之明!


之后张郃在街亭之战大败马谡,并数次阻挠诸葛亮出兵大计!终于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时候,因为司马懿强行要求张郃追击诸葛亮的军队,导致中了计策,膝盖中箭,后不治身亡!

所以说纵观张郃一生,虽不及韩信,但是说他是历史名将好不夸大!


博侃历史


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能因为一次两次的失败就否定张郃,何况张郃失败往往事出有因,而他的胜绩更多,功劳也足够大。

一、张郃的三次主要败绩

张郃的主要三次败绩:一是官渡败给曹操并投降;二是在汉中先后败给张飞和刘备;三是木门谷败给诸葛亮,殒命杀场。

第一次失败,主要是袁绍内部勾心斗角,而张郃也曾提出正确的建议,但却没被采纳。第二次失败,一是对手过于强劲,二是张郃在战斗中本也可圈可点。他曾经与张飞相持两个月,还曾击退刘备,直到成都援军到来,才败退。应该说汉中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张郃并没有犯太多错误,换其他魏国将领也未必做得更好。第三次失败,则是死于乱箭,《魏略》更有司马懿谋害张郃的说法。

可见张郃所有败绩,也都是有难以抗拒的原因,而非犯了重大军事错误。

二、张郃的胜绩

张郃的败绩之所以被人铭记,很大原因都是对手太有名(曹操、刘备、张飞、诸葛亮),而这些战斗又太关键,于是总被提起。但实际上张郃的胜绩也不少。

1.比如在河北时,他是袁绍灭公孙瓒的重要功臣,不过是书上只是简略提及,没有留下翔实资料。

2.跟随曹操后,曹操平定四方的战争,张郃也都有参与,平定袁氏、乌桓、东海、西凉,都有所建树。但是这一时期主要是跟随曹操征战所以人们往往没有印象。

3.汉中之战,张郃其实是居功至伟的。他面对的是全盛时期的刘备军团,曾经独立抗拒刘备大军,刘备十路军队轮番冲击也无法攻克,知道成都方面增兵,张郃才抵挡不住。夏侯渊死后,郭淮等人推举张郃、刘备恼怒死的是夏侯渊而非张郃,都侧面说明了张郃的强悍。

4.跟随司马懿镇守荆州,击退孙权的部将刘阿,占领了江夏。

5.张郃人生最辉煌的时刻莫过于街亭战胜马谡,挫败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对魏国震动最大,而张郃无疑是最大功臣。


历史论


三国演义中很多人对张郃最为熟悉的就是张郃与张飞在汉中交战,最后张郃完败。后来张郃有跟随夏侯渊,结果夏侯渊被黄忠所杀。总之,张郃作战的成绩在很多人眼中看并不是很好。



但是,张郃除了这些之外,其他方面的战绩绝对堪称为名将。张郃在袁绍手下时就是河北四大将之一,和颜良文丑齐名。在投靠曹操后,跟随曹操经历大小多场战役,破乌桓,打败马超、张鲁的战斗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汉中战役虽然吃了不小的亏,但是那是刘备实力太强,后来曹操前来,在刘备面前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最后还是不得不放弃汉中。



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刘备对张郃的评价也是相当高的,在蜀汉军队击杀夏侯渊之后,还认为杀掉夏侯渊不算什么,如果能够杀掉张郃才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可见刘备对张郃的战斗力还是相当忌惮的。



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魏明帝派张郃领军前往迎战,诸葛亮这边全军上下都对张郃非常忌惮,一时之间找不出可以与之相匹敌匹敌的大将来。张郃在正史上是个标准的智将。史书上评价张合“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魏明帝封其为征西车骑将军,可谓是五子良将中职位最高的,他也是曹魏后期的擎天大柱。

张郃最后被司马懿逼迫,追击诸葛亮中伏而死,实在是可惜。


平安读史


哪来的败仗呢,具体那些战功不要列举,三国志可能也只是简略写几个典型。

张合屡败主要是演义小说的影响,小说里特别偏向蜀汉方,曹魏方的人物都是沙包,用来打经验的。这里不讨论演义和三国志,也别提什么历史由胜利者写的这些伪命题借口。小说有其文学价值意义,真史则值得推敲。

张合的履历来看,最初是在韩馥麾下,后来韩馥被消灭成了袁绍部将,袁绍为人是好面那种人,经常提起的就是颜良文丑,但实际在看当时的史实里麴义,张合的表现更佳。颜良带兵攻白马,被关羽砍死了,文丑又去送人头。

等到官渡决战时候袁军主将换作了张合高览,这里张合在前,可见当时的张合地位已经很高,天下第一霸主的大将级别。后来郭图馊主意把张合逼的反叛了。灭袁战争中张合作为河北大将,自然是更熟悉袁军,立功建树一定不少。相比于其他五子良将,乐进是老曹自己培养的,于禁是自己加入的,张辽在猛人吕布手下过来的,也是高顺挑剩下的,徐晃从外边请来的,但是平台不高,这里张合是在最强团体的袁绍手下出来的,大公司来的人才,所以一开始待遇就很高,很受重视,但是后天的发展看个人,同期的高览慢慢无名,张合挤掉无数竞争对手,成为曹操欣赏的心腹,位列五子良将,外姓将军领军人物。这些殊荣是一场场胜仗打出来的。

能提起的败绩大致有三,出自演义。第一个是汉中之战,被张飞击败。落荒而逃,这是实打实的一生之耻,也没有演义讲的那么虽败犹荣,和张飞血战一百回合,就是夏侯渊的烂摊子没弄好,张飞被低估了。通过张飞败张合,关羽败于禁,黄忠斩夏侯,也是侧面洗刷了蜀汉集团都是莽夫就会打架吹牛的形象,这一战张飞扬名立万,张合来说是一大污点。然而这场战役有一些侧面声音,首先是黄忠捡了残血夏侯渊的人头,刘备却说杀夏侯渊没用,张合更难对付,另一面曹操归来对张合之败没有过多责备,还有一点是张合是当时夏侯渊的副将,张合做主将时徐晃等是部将。刘备对张合的肯定源自在袁绍麾下任职,刘备识人能力极强,一定知道张合是什么实力,如果单从人才方面考虑刘备百分百愿意把赵云换成张合。

第二败是偃旗息鼓,成为赵云背景板,也是小说里很喜欢的情节,赵云为救黄忠杀入乱阵,血如梨花,让小兵挂上赵云的旗号撤退,张合徐晃两个人看见赵云的勇猛,完全不敢与之争锋,魏军追到蜀营时,赵云匹马单枪立于营门外,魏军自觉退去。叙述的可能有差别,原著氛围燃的不行。实际那场战争就是个赵云摆的空营计,张合不知道在那。

第三败是木门道之战,被司马懿强令追击蜀军,在木门道受袭击回营后身亡。后三国时代英雄迟暮,每每看到这一段感慨万千,为将者,马革裹尸,为国捐躯。人们会缅怀项羽,张合这种战死沙场的豪杰,站在小说作者视角,蜀汉是正统正义,曹魏将士能少一个就减一份负担,但是国家兴亡,权力者斗争哪有什么正义和卑鄙,真史值得推敲的,先人的成就虽已化尘土,但应为后人铭记,乱我华夏者必恶之,忠义壮烈者必敬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