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位置?

孤独患者10516


武则天千辛万苦登上皇后之位以后,她当然要想办法巩固自己的地位,她主要采取了以下三种措施。



1.稳定后宫

她登上后位之前,王皇后和萧淑妃就被被唐高宗以谋害的理由废为庶人,关到了一个很偏僻的宫殿里。武则天登上皇后之位以后,为了避免唐高宗对他们还有感情,怕她们有一天会东山再起,卷土重来。为了永绝后患,她必须要杀死王皇后和萧淑妃,于是她就效仿汉代吕雉的做法,将王皇后和萧淑妃的手脚斩去,做成人质,并把她们的肉身泡到酒缸里,让她们备受折磨后才慢慢死去。武则天以如此残忍的方式对待先前位高权重的王皇后和萧淑妃,可以说是让所有人都大惊失色,这种杀鸡儆猴的做法,也震慑了整个后宫,再也没有人敢跟这位皇后一争高下,毕竟自己的小命要紧。


2.改立太子

武则天从感业寺回来后不久,就为唐高宗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李弘。唐高宗之前已经立过一个太子,这个孩子是唐高宗的长子,但他既不是皇后的儿子,也不知萧淑妃的儿子,而是一个身份卑微的奴婢的孩子。在唐高宗尚未登基时,有一次喝醉了酒,不小心宠幸了一个府里的丫头。不幸的是,这个身份低微的婢女居然怀上了孩子,最终是成功的生下了这个孩子。这虽然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一个孩子,但他一点都不为之感到欣喜。反而是她的父亲唐太宗李世民倒是很喜欢这个孩子,他享受着当爷爷的乐趣,李治对此感到无奈。这个孩子从一生下来就得不到父亲的喜爱,但是王皇后因为自己没有一儿半女,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将这个孩子收养在自己的宫中,并怂恿这个孩子的亲舅舅说服当朝的大臣以及皇帝立这个孩子为太子,因为这孩子既是唐高宗的长子,现在又被收养到了皇后的宫中,那他就是理所应当的嫡长子,所以唐高宗总同意立他为太子。


武则天登上皇后之位以后,当时的太子已经14岁了,可以说是个大孩子了,他看到皇后和萧淑妃的下场都如此的惨,他也知道自己没有任何靠山,所以他主动地向唐高宗提出退太子之位要求,唐高宗也确有此意,但是唐高宗也不能直接就遂了他的意,他要等着更多的人提出这个要求,这样才能够显出顺理成章。而武则天做什么呢?她肯定不会坐以待毙,她怂恿支持她的大臣上书,向皇帝提出改了立太子的想法。于是大臣就开始纷纷上书了,说之前的太子是因为没有真正的嫡长子所以才被拿来充当的,那现在都改立皇后了,而现在得皇后都为皇上生下嫡长子了,那就应该改立现在的嫡长子为太子了呀!唐高宗看着越来越多的人上书要求改立太子,那他当然发自内心的高兴了,所以人都认为他是顺应世事的发展,他不会留下什么冷酷无情的话题。于是,唐高宗就废了之前的太子,封他为梁王,派遣到地方当官。就在这个梁王凄凄惨惨地离开京城的时候,武则天就在京城中大设宴席,庆祝自己的儿子登上太子之位。

三、改组外廷,建立自己的组织

武则天在争皇后的路上,已经在朝廷中聚拢了一些势力,但是朝廷上还有很多人是反对她的,而且反对的声音很比支持的声音高。现在武则天当上皇后了,当然要培养自己的实力,所以清除这些反对者对于武则天来说可以说是刻不容缓。于是,武则天就和唐高宗商议,决定整改朝廷的“风气”,他们根据大臣当年反对武则天当皇后的激烈程度以及在朝廷中的势力大小,列出了一个名单,这个名单当中就有褚遂良,韩瑗,来济,后两个人在朝庭中的势力口是重中之中,都是当朝的宰相,而褚遂良之前因为顶撞唐高宗被贬到了地方当官。


来济和韩瑗位高权重,不可能随随便便找这个理由就能够贬斥他们,也是武则天和唐高宗想出了一个以退为进的方法。唐高宗念来济和韩瑗辅助过先皇和自己的原因,打算褒奖他们。不曾想他们两个又失算了,他们认为唐高宗心情不错,既然皇帝打算褒奖自己,那就不能够错过这个好机会。他们又想起了他们曾经的好友褚遂良,希望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恳求皇上开恩,将褚遂良调回中央,于是他们就向皇帝上书。但是唐高中看到奏折之后,勃然大怒,生气的说:“当初他都那么顶撞我了,你们现在还在为他求情”,于是一怒之下就把褚遂良贬到了更加偏远的地方。那武则天看到这种情况,自然也忍不住要出手了,她叫来在朝廷上的心腹,要求他向唐高宗上书,说褚遂良被新贬去那个地方适合操练军队,来济和韩瑗就打算和褚遂良来个里应外和,谋反夺权。唐高宗一听,瞬间失去了理智,一下子又把来济和韩瑗贬到了地方。武则天步步为营,又清除了两个巨大的绊脚石,到现在为止,她的拥护者已经越来越多了,但是还有一个人让她寝食难安,这个人就是长孙无忌,唐朝位置最高的宰相,也是唐高宗的亲舅舅。武则天清楚知道长孙无忌不好对付,她必须要静待机会,争取将他连根拔起。

终于,机会来了,中级的两个小官员贿赂高级官员,武则天一顿操作,要求这两个小官员供出贿赂的人是长孙无忌,但是这两个人都蛮正直的,始终不开口。迫于责罚的压力,他们打算自杀,但是不料没有成功,反而留下了个畏罪自杀的名声,于是武则天就当着唐高宗的面让她的拥护者去审理这个案件,结果,第二天就有了定论,莫须有的罪名一连贯地扣到了长孙无忌的头上。说是长孙无忌勾结了一大批官员,私自培养自己的势力。其实唐高宗很久之前就忌讳了长孙无忌,害怕他居功自傲,倒打自己一耙。于是这时他就上演了一场戏,说长孙无忌毕竟是自己的亲舅舅,不忍制裁他,但是朝廷上拥护武则天的人就接二连三的上书,要求唐高宗做出决断。于是唐高宗就顺理成章地除去了长孙无忌的官职,将他贬到了地方。事情到这里就告了一段落,但是武则天还不安心,俗话说:“斩草要除根”,于是武则天就怂恿唐高宗再派遣官员去审讯长孙无忌,于是唐高宗就听从了,派人去了,结果那人去后就对长孙无忌说,我来到了这里,相比你也知道皇上的旨意了,不用我再费力了,长孙无忌一听这话,一切了然于心,于是就自杀了。


武则天就是这样一点点清除了挡在自己前面的障碍,慢慢巩固了自己的位置,此后的她,可以高枕无忧了……


孤独患者10516


您好,我是猫叔,很荣幸能够为您解答,欢迎关注我。

武则天历尽辛苦,终于登上了皇后的宝座,之后,她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由于鄙人此时在高铁上,以下内容仅凭记忆,没有严谨考证,如果有谬误之处,还请方家多多包涵。



第一,肃清后宫政敌。众所周知,武则天当皇后不顺利,后宫的绊脚石主要是王皇后和萧淑妃。如今,武则天终于当上了皇后,怎么可能会放过这俩敌人。很快,萧淑妃和王皇后被打入冷宫,与世隔绝。再后来,武则天把这俩人四肢剁掉,扔进了酒缸,最终惨死。



第二,清算朝中反对派。坚决反对武则天称后的人还是不少的,而且都是重臣。武则天称后之后,很快就对这些人下手了。褚遂良首先遭殃,被贬到潭州,再贬到桂州,最后被贬到爱州,死在了遥远的他乡。爱州是哪里?现在的越南河内一带,那时候越南还归唐朝管辖。



韩瑗被贬到了海南一带,最终也抱憾而死。来济被贬到了庭州,抵抗突厥的第一线,不久,来济赤膊上阵杀敌,战死于沙场。

不久,反对派最大的那条鱼也走到了尽头,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国舅爷长孙无忌。武则天授意许敬宗陷害长孙无忌,最终,长孙无忌被一桩漏洞百出的谋反案扳倒,发配到了黔州。当然,武则天不会放过他,仅仅几个月之后,武则天再次授意许敬宗除掉长孙无忌。许敬宗派遣袁公瑜前往黔州办理,一阵毒打之后,长孙无忌被逼无奈自杀。



第三,重用投靠在自己麾下的大臣。

这里面得益最大的就是许敬宗和李义府,李义府是第一个提出立武则天为皇后的人。许敬宗是起哄让大家都支持武则天当皇后的人。武则天得势之后,许敬宗终于当上了宰相,成为武则天的看门狗。李义府也不含糊,甚至一度当上了中书令,简直是一飞冲天。



还有一个重要大佬也得益了,此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李绩。武则天称后,他的作用不可小觑,李治在最犹豫的时刻,李绩对李治说:此为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一句话给李治吃了个定心丸。所以,武则天也给李绩很多奖赏,也为李绩在朝中的飞黄腾达铺好了路。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愚见,如果您有不同意见或者有什么补充意见,欢迎留言讨论,但谢绝语言攻击。


猫叔说历史


武则天实际上在荣登大宝之前,经过高宗一朝几十年的经营,根基已经非常扎实,威望已经足够高,比如和高宗一起并称二圣,又被称为天后,有哪个皇后有这样的待遇?

她的政治才能,也早已展现得淋漓尽致,满朝文武无不钦佩、折服。

高宗死后,武则天登基乃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情,不过,唐朝宗室以及传统的力量还是不甘心就范,给武则天造成了一定的麻烦。

武则天用她一贯的杀伐果断,和高超的政治手腕,制服了挑战。概括起来有这些:酷吏政治,镇压叛乱,鼓励告密,打压唐室等。

通过这些手段,武则天巩固了统治。同时又善于用人,比如提拔任用狄仁杰、姚崇、宋璟等贤臣,重视农业生产,取得了不俗的政绩,唐朝在她的治下,蒸蒸日上,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