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農民有一傳家寶,專家登門拜訪24次後,決定上交國家

中國的國土面積居於世界第三位,所以可以稱得上是一個物產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了,而且中華民族也著稱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又是一個文明古國,所以現在的古董文玩行業盛行也是很說得通的。近幾年隨著經濟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古董的收藏也成了國民所熱衷的一件事。當然了這與我們國家的歷史條件分不開,畢竟蘊藏豐富,又能提升價值。

山東農民有一傳家寶,專家登門拜訪24次後,決定上交國家

其實從古代中國開始很多人就有收藏古董的習慣,無論是達官還是入世的文人,就算是普通的百姓家裡也有傳家寶可供一直流傳成為家族的象徵,而且不由分說這就是這一整個家族最為貴重的東西。現在和大家分享一個山東農民和他的傳家寶的故事。一位山東的農民,他的傳家寶是這個世上獨一無二的,有看中這件寶物的專家曾經24次去拜訪希望農民上交給國家,他卻始終沒有上交的打算,那究竟這個傳家寶對他們來說有怎樣重大的意義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山東農民有一傳家寶,專家登門拜訪24次後,決定上交國家

這件寶物始於鴉片戰爭之後,西方列強開始對中國進行割據和侵華,也就是在那時我國的大批文物流往外國,成為我們至今都無法彌補的遺憾。現如今的中國已經開始強大起來,對於當初失去的寶物國內專家領導也在盡力找回。但是在這為山東人家中有著中國唯一一件的寶物,他卻始終不肯奉獻給國家,當考古和博物館的人員指導在他的家裡後,多次上門進行拜訪並講解中國歷史文物的重要性,但是無論大家拿出怎樣的誠意,他還是拒絕。

山東農民有一傳家寶,專家登門拜訪24次後,決定上交國家

這件文物就是當時科舉考試的試卷,那是什麼原因讓他一直緊握一張當年的試卷而不肯面世呢?原來在中國歷史上對於試卷這方面只有文字記載,對於圖片始終都是空白的一頁。這位農民說這個道理他都懂,但是祖先有令他也能不能違背,在家族中曾有一個人是科考中的狀元才讓他有了今天這份試卷。

山東農民有一傳家寶,專家登門拜訪24次後,決定上交國家

在我國的規定中,既然被認定為是傳家寶那就可以自願選擇是否上交,這位老農終於在第24次的專家拜訪中被他們的誠意感動,而且也想清楚了,只有在國家的舞臺上,這個文物才能更有意義。但是就在它剛被放進博物館不就,就被看守它的保安走私到國外,又費了很大力氣才追回。

山東農民有一傳家寶,專家登門拜訪24次後,決定上交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