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乡村古树寄乡愁

暖暖的午后,浙江省磐安县依山下村的村民习惯地聚在古树下。老人们拉着家常,孩子们你追我跑,林间有古调传出。“大家都没想到,居然能在村里建公园保护古树。”依山下村村主任周有炉感慨道。

香榧是依山下村的传统产业。因为缺乏管理,村里15棵平均树龄在680年的香榧古树群里,杂草丛生,垃圾遍地,蚊蝇乱飞。2017年,在磐安县林业局的指导下,依山下村成为第一批古树公园建设的示范村。村里给这些古树建起了护栏,地面铺上了木板,搭建了多处供人休憩的平台。为丰富公园景观,空地上新修建了水车、廊亭和雕塑。古树公园让依山下村的生活环境有了大改观。

“古树名木既是生态资源,也是文化资源,寄托着美丽乡愁,传承了良好乡风。”浙江省林业局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古树名木记载着当地的生态文明史,是失而不得的宝贵财富,需要加大保护和利用力度。

浙江:乡村古树寄乡愁

磐安古树公园


浙江古树名木数量多、种类多、群落也多。最新普查结果显示,全省共有古树名木21.84万株,其中树龄500年以上的国家一级保护古树就有6149株。

近年来,浙江启动实施专项保护工程,并对古树名木实行立法保护。省财政投入近2亿元,对一级古树和重要森林古道进行重点保护,全省打造了129个古树名木主题公园,修复20条森林古道。浙江各地依托专项保护工程,深入挖掘乡愁文化,让人们充分感受到森林之美、古树之奇、古道之韵。

浙江:乡村古树寄乡愁

磐安古树公园建设颇有创新。2017年,磐安借力浙江省启动的古树名木保护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把古树公园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五村同创、小城镇综合整治等项目结合,打造了一批保护优先、处处是景的古树公园。

磐安县林业局副局长郑相宏介绍说,磐安森林覆盖率高达80.9%,是浙江省林业大县。守着绿水青山,磐安提出了发展全域旅游的思路。古树公园有效地带动了乡村休闲旅游,让更多的人走进森林,亲近古树,感受文化。两年来,全县已有63个古树公园进了村。

浙江:乡村古树寄乡愁

磐安县小盘村建设古树公园后,呈现出强大的叠加效应。自然、古朴的古树公园,吸引县内外游客慕名前来。如今,小盘村成为磐安“共享农屋”试点村,每逢暑期或节假日,不少外地人选择来村租住,村口的古树公园成为磐安旅游精品线路中的必游之地。

今年“十一”黄金周,磐安县实现旅游收入6.37亿元,县城酒店、乡村民宿、农家乐入住率在90%以上。古树公园是全县休闲养生旅游“一号产业”的响亮招牌。

浙江:乡村古树寄乡愁

古树公园扎根乡村,是浙江生态美景留住人、生态文化感悟人的一项举措。在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路上,浙江不断挖掘乡愁文化,开展了最美古道、最美古树、最美森林等最美系列评选,命名179个生态资源丰富、生态保护良好、生态经济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的省级生态文化基地,并成功推举其中的38个行政村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

诸暨市东白湖镇斯宅村摘得了全国生态文化村的荣誉。东白湖镇常务副镇长陈国钢介绍说,斯宅村被青山绿水所环抱,村中保存下来的古树、古建筑,村民传承的孝义文化和民俗文化,让这座小村庄的文化底蕴格外深厚。

斯宅村以乡村旅游为切入点,先后完成了千柱屋周边环境整治和边坡治理、上林溪水环境整治、斯氏古民居建筑群修缮、发祥居周边环境整治等工程,打造成宜居、宜游、宜业的现代新型农村。

生态美促进环境美,形象美升华内在美。而今,游客在斯宅村品人文古韵,斯宅人更热爱自己的绿美家园。

浙江:乡村古树寄乡愁

斯宅村千柱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