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环翠王家疃村柿园民宿,唤醒精致的“乡愁”

威海环翠王家疃村柿园民宿,唤醒精致的“乡愁”

来自 三文建筑/何崴工作室 对gooood的分享

威海环翠王家疃村柿园民宿,唤醒精致的“乡愁”

威海环翠王家疃村柿园民宿,唤醒精致的“乡愁”

柿园位于中国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王家疃村,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小村庄。一方面村庄原始格局完好,传统风貌明显,具有较高的文化和旅游价值;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的衰败,人口的迁出,大量房屋闲置,活力不足。

柿园在保留乡村风貌和地域特色的前提下,提升生活环境质量,拉动乡村产业,激活乡村;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又能满足人民精致生活的需要。

威海环翠王家疃村柿园民宿,唤醒精致的“乡愁”

如设计团队在王家疃村完成的其他3组建筑一样,“柿园”也是一个民居改造项目

威海环翠王家疃村柿园民宿,唤醒精致的“乡愁”

中国古人称之为“相地”。设计师发现要改造的两个院落离道路较远,且院落与道路之间有二十多米的空地,场地中有大量的果树;两个院落中间有一条直通后山的甬道;后山植物茂密,有柿子树

楸树等高大乔木;临近建筑的位置有一小块农民清理出来的空地,用于堆放杂物。

威海环翠王家疃村柿园民宿,唤醒精致的“乡愁”

|客房前具有东方色彩的庭院|原有建筑为典型的胶东民居:合院形式,但不是标准四合院,一层,只有正房和厢房;深灰色的挂瓦,毛石砌筑的墙体,厚重而华丽

。设计师特别喜欢传统砌石工艺带来的手工美感。它与当下粗制乱造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乡愁”的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精致生活的遐想

威海环翠王家疃村柿园民宿,唤醒精致的“乡愁”

保留原有民居

,并将其改造为客房,新建茶亭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树,山和石成为场地中建筑之外的重要元素,甚至是更吸引建筑师的元素。山是背景,树是前景和重要的景观元素,而石头,作为一种人与自然的中介,在建造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威海环翠王家疃村柿园民宿,唤醒精致的“乡愁”

|柿园标志|

威海环翠王家疃村柿园民宿,唤醒精致的“乡愁”

设计希望创造一种北方乡村的“野园”气息。野是指有乡野气息,不是野外;园,不是院,它要有设计,有一定的“文人气息”。因此,相地过程中发现的树,山和石就变得尤为重要,它们都将在新的空间中被

“赏玩”,成为园中的主要造景。

威海环翠王家疃村柿园民宿,唤醒精致的“乡愁”

|凉亭、树木,及其在水中的倒影,形成画面感|改造中,着重保留了场地中的树木。树木成为设计的起点,最初的设计,新加的建筑(民宿的公共配套,包括餐饮和后勤服务)避让树木,进而环绕树木形成一个个独立又串联的院落。

房、院、人、树之间形成一种正负、看与被看的关系。

威海环翠王家疃村柿园民宿,唤醒精致的“乡愁”

|场地中树木被保留下来与新建水池形成一种微妙的共生关系|但遗憾的是,因为土地产权问题,最初的方案无法落地;新建筑被迫简化,以景观构筑物——亭的方式出现。

威海环翠王家疃村柿园民宿,唤醒精致的“乡愁”

|最初方案|

威海环翠王家疃村柿园民宿,唤醒精致的“乡愁”

|落地方案|“无水不成园”,水可以为空间带来灵气,也可以有效改善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柿园的水景是一片浅水池,大约30cm深,用金属板围边,夏天它是一面静水池,冬天可以放空,铺上沙子变身游戏场地。水景中的树是场地中原有的,水池在这里被掏空,形成两个圆洞,树木从其间伸出,互不干扰,又彼此成就对方

威海环翠王家疃村柿园民宿,唤醒精致的“乡愁”

|由传统建造工艺垒石形成的围墙

和现代感的净水池在一起,相映成趣|

亭子是设计中新增建的内容,两个,分别位于水池的两端,它们为居住者提供了半户外的使用空间,同时也成为空间中的对景和控制点。亭子并没有简单的套用传统官式形制,而力求当代性和地域性。单坡顶,传统垒石工艺的基座配以木格栅中轴的窗扇,没有古的形式,但有乡野味道

威海环翠王家疃村柿园民宿,唤醒精致的“乡愁”

|夜色下的亭子和庭院|

威海环翠王家疃村柿园民宿,唤醒精致的“乡愁”

|茶亭,柿园中半室外的休憩空间|院墙的处理也采用地域传统工艺垒石和木栅栏。新垒石和老民居墙体的老垒石,以及原来院墙的

虎皮石(垒石加水泥勾缝做法)形成了一种传统工艺的时空对话

威海环翠王家疃村柿园民宿,唤醒精致的“乡愁”

|虎皮石墙|建筑背后的山脚下的空地也被整理出来,成为民宿的后院:草地、楸树和秋千,私密

惬意

威海环翠王家疃村柿园民宿,唤醒精致的“乡愁”

|柿园后山|

威海环翠王家疃村柿园民宿,唤醒精致的“乡愁”

场地内保留有原始石砌民居两栋,为近年居民自发新建,比村内传统建筑空间更大,空间布局符合村民自住的格局。建筑师将原有的两栋建筑划分为四个独立的民宿套间,每套套间内均设一个大床及加床,能够满足“亲子民宿”的功能定位。

威海环翠王家疃村柿园民宿,唤醒精致的“乡愁”

|保留原建筑外立面,在入口处利用钢构件形成灰空间|建筑师并没有刻意保留原有民居灶台、火炕等元素;相反,强化了民宿的公共活动空间,增大了起居室(客厅)的面积,增加了独立的卫生间,并将起居室与休息空间巧妙串联。原有民居外观被完整保留,仅仅在入口增加钢制雨棚及休息座椅,满足新的使用功能要求。室内环境设计在强调舒适性的基础上,强调了新旧对比和乡土性。总体空间材质以白色的拉毛墙面,灰色水磨石地面,及橡木家具为主,简单、舒适的室内空间与古朴的外部环境形成反差

威海环翠王家疃村柿园民宿,唤醒精致的“乡愁”

|从客厅看卧室|软装陈设上,设计师选取柿子红作为主要色彩基调,呼应了“柿园”的项目主题,红色作为民间喜爱的颜色也带有吉祥、喜庆的意味,为原本素雅的空间带来跳跃的气氛。在家具的选择上,设计师在当地收集了大量的本土旧家具,例如旧桌椅、板凳、顶箱柜、及针车等物件,运用到空间布置中,增加了民宿空间与本土文化的连接,体现了“乡土民宿”的主题定位。

威海环翠王家疃村柿园民宿,唤醒精致的“乡愁”

|柿子红作为主要色彩基调,呼应了“柿园”的项目主题|

威海环翠王家疃村柿园民宿,唤醒精致的“乡愁”

好的民宿是人文、空间、和服务交织的场所,需要因地制宜,体现当地文化和乡野生活,但是在提供“乡愁”

的同时又要求舒适的居住环境,优质的住宿服务。“柿园”作为当地政府为主导的民宿试点,为当地乡村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从“我要什么,我就怎么做”的建设态度,改变为“你要什么,我要怎么做”,这是在乡村旅游发展道路上的重要转变

威海环翠王家疃村柿园民宿,唤醒精致的“乡愁”

|庭院夜景|在项目建成后引来了不少人来王家疃流转破损农舍进行修复和改造作为自住或经营用途,为王家疃村带来了新的居民。在乡村旅游产业的带动下,曾经破败的农舍正在被一间间修复,曾经破败的乡村正逐步重新展现生机 环翠区王家疃 这么棒的民宿 难道你不来体验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