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春秋山,是你家乡吗?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乡吗?

(春秋乡曹家河街道)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乡吗?

(春秋山)

春秋山:位于春秋乡北端,距县城12公里,海拨337米,位列舒城县四大名山之首。清嘉庆时修编的《舒城县志 卷五 山川》曰:“春秋山,县南二十里,为李公麟读书处,上有读书台、洗墨池、望湖尖、凤凰台、仙人峰诸胜。山之得名,旧志云:‘公麟当王安石废麟经常读《春秋》于此。’又云:‘唐贞元中,二衲蜕解,适当春秋之月。’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引熙宁中石亘作《寺记》云:‘余常游于春秋山,有二禅之像存焉。’又元揭徯斯云:‘舒著于春秋,故山有春秋之名。’今山顶有南岳庙,山南有春秋寺。”清光绪《续修舒城县志 舆地志 山川 》也有相同记载,其关于唐《二禅蜕解》进一步明确写道:“唐贞元中,有二衲蜕解在此,遗骨尚存。其来也,适当春秋之时,遂以山名。”“按:《舆地纪胜》:绝顶有洞,可容数千人,今无考,惟山阴有壑,甚深邃。李公麟读书台、洗墨池存焉。”综上可见,春秋乡乡名正是因山名而来。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乡吗?

(老虎洞)

春秋山位居古龙舒四大名山之首,地势险峻,是江淮平原到西南大别山区的第一座高山,东北为杭埠河下游平原,西北有舒庐干渠环绕,南与汤池温泉相望,与华盖山对峙,离县城不过十几分钟车程,地理位置优越独特。

春秋山深壑幽谷,古木绿竹森然,山泉流水淙淙,层峦叠嶂,郁郁葱葱,风光优美,景色怡人,以秀丽著称。远望春秋山,五座孤耸的秀峰,均呈“山”字状,巍峨高耸,景色秀美,故又称“五峰尖”。山上现有杉木、翠竹4000多亩,“之”字形盘山公路可通至半山腰的春秋山林场,后有小径通达主峰。这里曾是当年李公麟隐居的地方,留有“缘萝阴下到山庄,柴门遥对望湖尖”的诗句。伫立此地,环顾层峦,满山都是茂密的森林,一片葱绿。其中最为诱人的,是那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碧波荡漾的竹海。

这里古迹众多,传说甚广。有草堂书屋、南岳行祠(又名龙云寺)、李公麟读书堂、乌龙井、黄龙井、洗墨池、木马地、环峰城、望湖尖、柳抱泉、夹河对钓、凤凰桥、凤凰台、仙人迹、三刀石、天梯、东关、西关等遗迹。由于年代久远,大多有待进一步开发。

春秋山历为宗教活动胜地,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清嘉庆时编修的《舒城县志》即有记载:“今山(春秋山)顶有南岳庙,山南有春秋寺”。香火鼎盛时期的南岳庙规模庞大,有庙宇99间半(据传说,如果强行建造100间房屋,最后半间随建即倒,因此只能建99间半),气势恢宏,巍巍壮观,高僧达60多名,曾是皖中一带有名的佛教胜地。

春秋山有历史,更有风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令人遗憾的是,这座历史佛教名山,也是离县城最近的一座秀美的名山,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发展乡镇企业的大背景下,当地政府出于发展地方经济的初衷,囿于时代的局限性,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在春秋山脚下开办了几十家规模不等的采石场,日采石量达40万吨。在给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增加了附近群众的就业机会和收入的同时,山体遭到经年累月无节制的大规模开采,已然千疮百孔面目全非,主要景点尚未开发已遭毁坏。人们在此开山炸石,每天挖山不止,对山体造成了很大损害,一座名山正被逐渐噬去。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乡吗?

(春秋山主峰)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乡吗?

(主峰龙云寺遗址)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乡吗?

(龙云寺保存的佛像石刻)

春秋山主要遗迹:

南岳行祠:又称南岳庙、华岳庙、龙云寺,清嘉庆年间建于春秋山,毁于民国37年(1948年)战火,遗址尚存,石砌墙基清晰可见。有众僧侣练功习武的“木马地”、“环峰城墙”,汲水的“乌龙井”和“黄龙井”,井口四周有众山僧汲水时磨下的道道绳沟,足见当年春秋山僧侣之众、佛事之盛!可惜的是,由于沧海桑田,战乱兵燹,加之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采石料,南岳庙已从人们的视野消逝了,只能透过那横卧于主峰之上的石香炉、断垣残碑,依稀还能寻觅古刹林立、宝殿庄严、晨钟暮鼓、香火旺盛、游人如织的景象。虽然不见当年佛事的胜境和盛况,然而,因为南岳庙是历史上江淮之间的佛教圣地,影响深远,仍有许多佛家弟子来此朝拜,有许多善男信女到此烧香拜佛。

(李公麟读书堂遗址所在地,现为春秋山林场场部,即将改建成春秋山大讲堂)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乡吗?

草堂书屋:位于春秋山顶峰西北80米下,有前后房屋20多间,亭台楼阁,池馆水榭。

李公麟读书堂:又称二庵、半山寺,李公麟归隐于此,写诗作画,该宅占地1200多平方米,有房屋10余间。大门向东,宅院前部为会客厅,后面则为家眷住地。居士的住室在宅院的最西隅,是一座独立的草房建筑。住室的前面有池塘,四周植松栽竹,命名“龙眠居士读书堂”。毁于清朝战乱,遗址现为春秋山林场场部。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乡吗?

(洗墨池)

洗墨池:李公麟晚年归隐舒城,留连于春秋山、龙眠山之间。李氏建于春秋山的读书堂西南侧是一片竹林,浓荫匝地,中有一池方塘。池呈椭圆形,四壁光滑,池水清澈,翠竹环抱,古树森森。当年李公麟在此洗涤笔砚,于石壁之上曾手书“洗墨池”三个大字。后毁于七十年代深沟凿槽,垦荒造林。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乡吗?

(乌龙井)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乡吗?

(黄龙井)

乌龙井、黄龙井:位于主峰北坡半山腰,井水甘冽清澈,水质清澈甘甜,大旱不涸,霪雨不溢。井口有山僧汲水留下的道道绳沟。此二井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传说:共工和颛顼为争帝而大战,以致天柱折,地维绝。两人分别所乘的乌龙和黄龙渴不可耐,潜渊此山,二龙为水源相争相博,两败俱伤。由于山崩地裂,星辰西移,两条龙遂不得复出,在此留下了两个龙井泉。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乡吗?

(木马地)

木马地:离洗墨池不远,有一块平地,可容数十人。传说为三国名将周瑜的练兵之所。后为武僧练功之地,现在还能隐约看到往昔寺僧练拳习武时的脚坑遗迹。脚坑分布方圆不大,呈一条线状,这是僧人刻苦练功的见证,也足以说明当时春秋山香火旺盛。在南岳寺东侧的正殿,三面墙绘有壁画,壁画长约6米,生动地表现了寺僧练拳习武的场面。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乡吗?

(周瑜训诫石)

凤凰桥:“凤凰桥,两头高,中间凹,说起来真好笑……”在春秋山脚下很早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这民谣起源于什么时候已无人知晓,当地老人闲暇的时候就这么哼哼着。民谣里的“凤凰桥”指的是春秋山北的一座石拱桥,但是真正出名的不是这座石桥,而是桥头旁立的一座石碑。石碑的主体也不是寻常的文字,而是一个凤凰图案。图案的下边有枚凸显于石面的鸟卵图形,碑旁的石板上还有鸟窝的印记,窝边有成坨类似鸟粪的东西,甚是奇怪。

一直以来,附近居民称这座桥为凤凰桥,石碑上的图案也是天然生成。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这里有一条大沟壑,就是现在的舒庐干渠前身,一年四季清流淙淙,景色优美。沟壑旁,一棵阴笼数丈的梧桐树高耸入云。每天晨曦初照,便有凤凰绕树盘旋,鸣唱不已。它体态曼妙,羽翅金黄。它能给人们带来福祉,只要是它落过的村庄必出美女,它衔过的耕田必获丰收。每每农闲,大家都来到树下翘首观赏,为它送来喜爱吃的食粮。人们爱护它,尊重它,它也不避人,人鸟和谐相处,不离不弃。久而久之,凤窝嵌在石板上,凤影印入了石头。

凤凰不知何处去,独留影石空悠悠。人们为了纪念它,就在树旁修了路、河上修了桥,把留有凤凰印迹的石头琢成石碑,立在桥旁。过往行人路经桥头,无不睹碑兴叹。

星移斗转,百年已逝。到二十世纪中期,凤凰桥已苍苍老迈,几近坍塌。1958年,为兴修水利,凤凰桥被拆除,建成了水泥石拱桥。如今,凤凰碑也不知落处,桥石也被原朝阳公社拉走另作他用,旧桥已无痕迹。

环峰城:位于主峰,城四周是高约3米的石壁,壁下一条近两米宽的山道,城墙周长八十余丈,高九尺,厚二尺,石垛十六个,相传这是当年僧侣为早晚登峰习武,守护庙宇而垒建。城墙的毁废,主要是源于两次战争。一次是1855年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期间清军与太平军频繁拉锯战,致使城墙毁损十分严重;一次是解放战争,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在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第八旅(旅长马全忠)第二十四团派出两个营的兵力,解放春秋山战斗中,用大炮猛轰当时驻扎在春秋山环峰城的国民党第八十八师第六十二旅某营指挥所,至此,存续200多年的环峰城城墙荡然无存。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乡吗?

(古寨门遗址)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乡吗?

(望湖尖,现已不存)

望湖尖:即山之次峰。登临望湖尖,可近观万佛湖、杭埠河碧波荡漾,远眺巢湖水一望无际。北望平畴千里,空旷辽阔;南观群山层叠、起伏隐约。鸟瞰四周,村落疏落有致,炊烟袅绕。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乡吗?

(柳抱泉)

柳抱泉:沿望湖尖顺道西下至山脚为河谷盆地,闻名遐迩的柳抱泉即在此处。泉边有一棵合抱粗的古柳,干枝虬曲,树冠如盖,青枝绿叶,原先其旁还有一棵柳树。在这两棵古柳之间有泉涌出,泉水汩汩,终年恒温12摄氏度。村民凿池为井,因位于两棵古柳之间,故名柳抱泉。此泉极负盛名,据传,因得春秋山之灵气,久旱不枯,常年丰盈,且清亮甘美,常饮可祛病延年,人称神井。水中含17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常饮可祛病延年,为泉中珍品。经国家地质部防疫总站等专家鉴定,为偏硅酸类优质矿泉,在世界优质泉水中排名第七位,可与青岛崂山矿泉水相媲美。1990年全国啤酒评比中获第九名的龙津啤酒,即是用此泉水酿制。

夹河对钓:山之北有一小河,名曰“夹河”,河两岸各有一块大小形状相似的山石,正适合二人面对垂钓。传说夹河对钓说的是孙策和周瑜在此垂钓的故事。

仙人迹:春秋山西南,沿路上行二百米,路西有条绿树掩映流水潺潺的小溪,小溪谷底青石如铺,石面平阔。自此再沿谷而上,神奇的仙人足迹与仙女拖带划出的石上隙痕便次第入目。这便是春秋山传颂的仙人迹。

离此地不远的凤凰台之阳有一石洞,名曰老虎洞。洞内幽暗崎崛,深奥莫测;洞外景色秀丽,花香鸟啭。老虎的生活轨迹隐约在目。传说有一高人在此休练,他有一个徒弟,当时正值青春年少,常遵师傅之命去山中乌龙井挑水。有一天黄昏,忽见一年轻美貌女子坐于岩石之上,两人不免搭讪起来。自此,每次担水总遇见那女子,久而久之,两人言来语去,眉目传情,竟也做起尘世间男女之事来了。 一次,师傅见他汲水长时不归,下山寻看,恰巧遇上,气怒难遏, 猛跺一脚回山而去,这一脚竟入石寸许,留下了千载难泯的仙人一足。那女子吃了一惊后,慌忙拖带逃走,一束柔丝腰带竟也在坚硬的石面上划出一道深深的印痕。如今,仙人已去,遗迹尚存。

凤凰台:位于凤凰桥南面的山坡上,旷无人居。康熙年间一雅士经过其地,爱其幽雅,看见一块高两丈有余的巨石,即兴命名为“凤凰石”。凤凰石面平坦,生有各种不规则图案,犹如天生的戏台,人们就称它为凤凰台,每当天高气爽,行人到此登台眺望,碧空万里,白云悠悠。近可眺南山三岩寨、马蝇山、猪头尖,威武壮观。远可观穿桥南来的龙河水,正对着凤凰桥冲击而下,浪花飞溅,状似朵朵雪花。待到水落,鱼虾乱跳。俯视远近村落,炊烟缕缕。夏季登台,清风习习,暑气全消。

三刀石:位于春秋山北面的一个山凹内,石头的左边是一条清澈的溪流,右边是一片竹林,周边许多小石头从溪边破土而出,虽有周边石料场粉尘和树叶覆盖了石头全身,但呈现出的石头天生自带三道“刀痕”隐约可见。石头的刀痕有一个民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龙河有条龙肆虐,兴风作浪,乘暴雨飞至春秋山北,施法术水淹春秋山北的居民,龙王知道了这件事,追杀此龙,展开一场大战,龙王连砍孽龙三刀,均误砍石上,故此石上留下三刀痕迹。后来,孽龙逃至龙河乌沙观音大寺,被龙王所困,老龙王作法用一束布带缠住虐龙,致使窒息而死,布带即化成一条长河,疏通水道,即是现在的舒庐干渠前身。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乡吗?

(李公麟)

李公麟和春秋山: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画家,被誉为“宋画第一”。他是舒城县人,生于北宋中叶,22岁中进士,任过御史检法等官职。52岁因病辞去官职,归隐舒城,后终老于舒城,葬于县城东南的磬石圩。他在舒城建有宅业多处,在春秋山有春秋山庄,在龙眠山有龙眠山庄,在县城附近有璇渊馆,在县城内有归来宅、清心亭等。

李公麟建于春秋山东麓的春秋山庄,在山腰平坦处,绿竹环合,古树垂荫。旧有半山寺,为李公麟读书堂。读书堂西南侧的竹林中,有一池方塘名“洗墨池”,传为李公麟当年洗刷笔砚的地方。其旁边有井曰“乌龙井”,传为李公麟当年汲水的地方。从这里登临春秋山极顶,沿途有“凤凰桥”、“凤凰台”、“仙人迹”、“三刀石”和“天梯”等景点。山顶建有南岳行祠,恢宏壮观,是皖中一带有名的佛教圣地,后为战火所焚,现仅存石砌墙基。站在山顶“望湖尖”处,可遥视巢湖白浪横天。

李公麟晚年归隐舒城,流连于春秋、龙眠诸山之间。他所作的《春秋山庄四时乐》,生动地描绘了春秋山的四季风光。很显然,这首诗吸收了舒城民歌的养分,字里行间散发山野泥土的芳香。在歌吟春秋山庄及周围田园风光的同时,突出了“与民同乐”的基调,点明了作者的归隐生活乐得其所。黄庭坚在《题伯时画严子陵钓滩》一诗时,便有感而发:“平生久要刘文叔,不肯为渠作三公。能令汉家重九鼎,桐江波上一丝风。”(李公麟字伯时,《严子陵钓滩图》为李公麟的名作。)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乡吗?

(春秋山林场场部 春秋山大讲堂)

舒城春秋山,是你家乡吗?

(筹建中的春秋山大讲堂)

编者后记: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春秋山大讲堂正在积极筹建中。春秋山大讲堂意在发掘春秋山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而开创舒城的学术思想之风气,上接文翁的办学教化精神,下引全县乃至整个江淮地区的学术潮流。假以时日,春秋山必将重新以她耀眼的光彩与世人相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