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槊,長於矛,重於戟,古代殺傷力第一的騎戰武器

上一期我們講了唐朝的騎兵專用鎧甲,明光鎧

,這一期我們講一講唐軍騎兵與之搭配的一種大型殺傷類冷兵器,馬槊,馬槊的定義極為簡單,丈八以上為槊,別名又叫做矟

馬槊,長於矛,重於戟,古代殺傷力第一的騎戰武器

馬槊總長達到了將近4米,分為槊鋒和槊杆兩個部分,光槊鋒就接近60釐米,一般的槊都配有破甲稜,並且破甲的效果也極為顯著,槊首的長度較長,槊鋒的長度也相應變化,而且槊首的質量越重對敵人進行刺擊的威力就越大

馬槊,長於矛,重於戟,古代殺傷力第一的騎戰武器

在《石敬巖傳》中的記載,公與予論馬槊,謂馬上槊猶馬上箭,對鐙抹揪乃可發槍,若分騌者全恃馬力,倘敵馬力強,能折人槍,故馬槊以渾鐵為貴。公之死,卒以圍合敵眾槍力不及,而賊馬又強,皆如其所論雲。可以見得現在所說的”製作一根需要消耗大量布帛、桐油、木材等物料並費時數年“並不屬實,真正使槊成本高的原因是槊鋒的製作,鋼鐵製造的槊鋒。鍛造一件鋼質槊鋒需要消耗較多的優質鋼鐵材料,當時生產條件下,優質鋼材很多時候甚至比金銀還要珍貴。同時鍛造長而鋒利的槊鋒,更需要經驗豐富技術熟練的鐵匠

馬槊,長於矛,重於戟,古代殺傷力第一的騎戰武器

但也因為重量原因槊並沒有像槍那麼多靈活多變的招式,槊的使用方式基本比較單一,都是夾著槊杆撥開兵器旋刺敵人,而槊的重量加上騎馬的速度所帶來的衝擊力,即是不能刺穿敵人也可以給敵人造成巨大的傷害,直接失去戰鬥能力甚至是死亡

馬槊,長於矛,重於戟,古代殺傷力第一的騎戰武器

而關於槊的誤解也有很多,比如說沒有馬鐙槊就無法發揮全部的實力,突刺的時候使用者會被頂翻,這裡筆者要澄清一下,士兵刺得時候槊杆是夾在腋下的,這個時候槊是可以活動的,在突刺過後目標倒地使用者只需要反手拖拔便可,並不是像網上所說的那樣,一次衝鋒過後槊就毫無用處了

馬槊,長於矛,重於戟,古代殺傷力第一的騎戰武器

而在一檔冷兵器測試節目中也測驗了當時最強的盾明光鎧與最強的矛馬槊之間的對決

馬槊,長於矛,重於戟,古代殺傷力第一的騎戰武器

可以看到即是強如馬槊,也只能對明光鎧造成輕微的傷害,但是護於明光鎧之後的士兵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馬的衝鋒速度加上槊的衝擊,即是不刺穿,也會被挑落馬下,甚至直接折斷脊椎

馬槊,長於矛,重於戟,古代殺傷力第一的騎戰武器

而到了宋朝由於戰馬產地的流失與槊的製作成本過高都造成了馬槊漸漸地退出了戰場,但就算是如此唐朝同時裝備唐橫刀,明光鎧,馬槊的士兵,當之無愧稱的上是當時的

”人民幣玩家“也從側面說明的大唐盛世的強大,那麼如果您開的開心不妨點一下關注,哪怕只剩您一個人關注,關於冷兵器的文章也不會斷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