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告別補貼是大勢所趨

“531新政”意味著國內光伏補貼時代的終結,也預示著一個新時代的開始。這一劃時代事件正催生光伏行業的嬗變,雖有陣痛,但也只是成長的代價。

光伏告別補貼是大勢所趨

美能得(Amerisolar)光伏組件

新政出臺之後,業界爭論持續發酵,但所有的聲音都繞不過補貼問題。光伏行業是否還需繼續補貼?補貼是否拿多了?補貼是否該降低甚至取消?行業內外、產業鏈上下游的觀點不盡相同。

對光伏這樣一個極具代表性的新興產業,國家總是希望“扶上馬,送一程”,有的放矢地引導其成長。美能得(Amerisolar)

從最初海外代工,到成長為領跑全球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國光伏僅用了十年時間,政策扶持功不可沒。

作為未來能源轉型的重要方向,光伏產業發展初期借財政補貼之力撬動市場無可厚非。除了國家統一補貼,光伏還享有地方、項目、企業等多種形式的補貼,而這些正是新興行業發展初期培育市場、保護產業的“常規動作”。美能得(Amerisolar)

放眼全球,光伏等新能源產業仍然高度依賴政策驅動,補貼重點仍在於彌補存量光伏電站所承載的前期研發和產業化成本。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僅有不足26吉瓦的光伏項目進入國家補貼目錄,相應的財政補貼金額為270億元。經過測算,若對國家規劃的到2020年160吉瓦目標進行補貼,也僅需570億元的資金。2017年中國光伏全年裝機53吉瓦,其中分佈式增幅超過360%。分佈式的飆升,導致本就緊張且已拖欠數年的財政補貼壓力驟然增大。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531新政”也是財政部要求合理把握行業發展節奏、加快光伏補貼退坡、降低補貼強度的現實選擇。美能得(Amerisolar)

此次新政的出臺時間雖比業內預期提前了半年,但憑藉技術進步、成本下降,優勢企業已經擁有去補貼的生存本領,距離平價上網僅差“臨門一腳”。

任何行業的發展,一定是由領跑者決定走向。新政必將推動光伏行業的新一輪洗牌,淘汰部分落後產能,打壓部分非理性擴張的企業,避免造成產能嚴重過剩,確保整個行業的平衡理性發展,進而為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足夠的空間。

新政預示著光伏行業全面開啟了市場化競爭。大勢已至,主動適應、順勢而為、謀求先機,或許才是最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