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丙坤、杨斯德、沈君山、金庸:这些两岸交流见证者先后离世

中国国民党前副主席、台湾海基会前董事长、两岸企业家峰会台湾方面副理事长江丙坤12月10日晚间在台北病逝,享年86岁。消息传出,引发两岸媒体集体关注,各界纷纷发声悼念这位为暖化两岸关系努力打拼的老人。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检索发现,在即将过去的2018年当中,除江丙坤之外,还有多名曾经为推动海峡两岸交流作出贡献的历史见证者先后离世。

江丙坤、杨斯德、沈君山、金庸:这些两岸交流见证者先后离世

江丙坤:“九二共识”是两岸的桥墩

许多媒体都在报道中提到,2008年5月至2012年9月担任海基会董事长期间,江丙坤与时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举行八次会谈,签署包括《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在内的18项协议,推动了两岸直航、经济合作、民间往来,促进了两岸和平发展。

“陈江会谈”也是继“汪辜会谈”之后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又一起标志性事件。

1993年4月,汪道涵先生和辜振甫先生在新加坡举行了1949年以来两岸高层人士首次以民间名义进行的会谈。“汪辜会谈”签署了《汪辜会谈共同协议》等4项协议,推动了两岸经贸往来和民间交流的发展。

新华网2008年6月在报道中援引评论认为,无论是当年“汪辜会谈”的成功举行,还是此后“陈江会谈”的开启,都体现了两岸人民的共同意愿。

2016年蔡英文当局上任后,江丙坤曾明确表示,“九二共识”对两岸很重要,海基会与海协会的平台为横跨台湾海峡一座铁桥,“九二共识”是铁桥的桥墩,“桥墩没了,平台没了,就是今天的困境”。

江丙坤、杨斯德、沈君山、金庸:这些两岸交流见证者先后离世

杨斯德:开国少将见证“两岸密使”历史细节

澎湃新闻今年9月报道:开国少将、原总政治部联络部部长、原中共中央对台办公室主任杨斯德,因病于2018年9月7日凌晨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逝世,享年97岁。

杨斯德将军长期在军队服役,曾担任过解放军总政治部联络部部长。在战争年代,杨斯德长期战斗在“看不见的战线上”。他深入敌占区,卧薪尝胆,瓦解敌军,多次策反成功,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策反将军”,其威名广为传颂。

不过,离开军队后,杨斯德曾担任过中共中央对台办公室主任一职。

《党史文苑(纪实版)》杂志2007年第7期刊登的文章《“策反将军”杨斯德》一文介绍,1985年,杨斯德到中共中央对台办公室工作,不久任办公室主任。在这期间,他遵照党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开创性地工作,积极投身祖国统一大业,为此受到邓小平、杨尚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赞赏。

《世纪》杂志2018年第4期刊发了历史学者杨天石的文章《功败垂成的沈诚两岸之行》。文章中曾多次提到杨斯德在中共中央对台办公室工作期间关于“两岸密使”沈诚的历史细节。

杨天石在文章中写道:“1986年8月,沈诚陪次子到北京处理商务,会见中共中央对台办公室主任杨斯德。此后,沈诚写作约数千字的《国是建议备忘录》……沈诚应邀到北京后,先后会见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杨拯民、民革中央副主席贾亦斌、中共中央对台办公室主任杨斯德、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等人。”

文章还提到,“在杨尚昆接见后,沈诚从杨斯德、杨拯民谈话中得悉,中共中央领导十分重视沈诚的《国是建议备忘录》,做了认真探讨,尤其是邓颖超、邓小平二人‘十分感兴趣’,‘前途十分乐观’。”

江丙坤、杨斯德、沈君山、金庸:这些两岸交流见证者先后离世

沈君山:“先生之道一以贯之,为两岸找出路而已矣!”

就在杨斯德将军逝世之后不久,台湾媒体报道:台湾清华大学原校长、知名物理学家沈君山于2018年9月12日上午10时,因肠道破裂引发的感染病逝于台湾新竹马偕医院,享年87岁。

沈君山的父母皆是著名的农学专家,父为沈宗瀚,曾任台当局原农复会主委。沈君山文武兼备,加上家世显赫,故曾被称为“台湾四公子”之一(另三人为连战、钱复、陈履安)。

沈君山长期致力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新网今年9月在报道中曾介绍,台湾体育健儿循“奥运模式”参加国际赛事,两岸运动员同场竞技,沈君山在其中作出贡献。

沈君山曾回余姚故里探寻父亲沈宗瀚(知名农学家)的足迹,捐资助学。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沈君山三度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会面深谈,传为佳话。

此外,1995年,沈君山与时任北京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共同签署《海峡两岸清华大学交流合作备忘录》,标志两岸清华大学正式确定校际合作关系。患病后,沈君山仍时时思考两岸关系,认为统一将是未来大势所趋。

《南方周末》曾在2007年的一篇文章中援引台湾《联合报》老社长张作锦的说法:沈君山“以学术为本业,以政治为副业,又沉浸于棋桥的文化意趣中,且有众家美女长相左右,他认识的人可真是不少;但是作为一位新闻界的朋友,长期观察他三十余年,……要是叫我给沈君山的半生下一个评语,我要说:先生之道一以贯之,为两岸找出路而已矣!”

江丙坤、杨斯德、沈君山、金庸:这些两岸交流见证者先后离世

金庸:视“两岸统一为毕生最大愿望”

2018年离世的名人自然包括10月30日在香港去世的94岁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对于两岸关系发展,胸怀家国的金庸也曾作出努力。

华夏经纬网在金庸逝世后的纪念文章中就曾写道:“作为报业人,他(金庸)胸怀家国,肩担道义,视‘两岸统一为毕生最大愿望’,并为此笔耕不辍,‘玩命’办报。”

文章透露,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金庸小说在台湾都被列为禁书行列,这其中有很多原因……“金庸的《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射雕英雄传》3部武侠小说尽管诞生于香港,但依旧难逃被禁命运,理由如今看来也是相当可笑。《射雕英雄传》被封仅仅因为‘射雕’二字与跟毛泽东词作《沁园春》中的‘只识弯弓射大雕’相关,就被抹黑。《天龙八部》据说则因慕容复一角影射蒋家父子‘反攻大陆’被封。”

尽管挂着禁书的名号,但金庸小说在台湾反而呈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事情迎来了转机……从1977年开始,台湾远景出版事业公司创始人沈登恩不断向国民党当局提出“解禁”金庸作品的要求,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1979年9月得到时任“新闻局长”宋楚瑜的一纸公文,言“金庸的小说尚未发现不妥之处”,同意远景出版社在台湾出版金庸的小说。

“解封”后的金庸小说得以刊载,金庸作品更是被搬上了台湾荧屏……金庸在台湾成为上至政客下至平民的心头爱,台湾政要中不乏“金庸迷”。宋楚瑜当年曾私下向远景出版公司发行人沈登恩借阅《射雕英雄传》,孙中山之子孙科在台生病住院时,依旧念念不忘金庸的武侠小说,如今国民党新星韩国瑜受访时也曾表示自己是金庸迷,金庸的通俗文学对自己影响非常深远。

华夏经纬网文章写道,“两岸统一”是金庸最大的愿望。《金庸传》中写道,“他多次表示对于海峡两岸,他私人都无所企求,希望整个国家好,全国同胞的生活幸福。他毕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亲眼看到两岸统一。”

在金庸看来,“台湾人民是中国人的一部分,他们的爱憎、悲喜、物质欲望、精神生活和一般中国人并无分别。台湾人内心所喜欢的事物,一般中国人内心也喜欢”。

金庸在文章中还写道:“说‘台湾人’不是中国人,那是无论如何说不通的。他们说中国话、写中国字、遵守中国人的风俗习惯,他们的祖先也是来自福建、广东各省,唯一的不同只不过是移居到台湾去早了几代而已。中国数千年来,那一省的人不是东南西北的移居到别省去的?”

视“两岸统一”为毕生最大的愿望的金庸以笔为剑,为两岸关系发展屡发建言。1981年10月1日,金庸发表社评《和平统一是共同愿望》;1982年中秋节,发表社评《和平统一与条件成熟》;1984年1月10日,在论及香港问题的社评中,金庸再度谈到两岸统一……

正是有了杨斯德、沈君山、金庸、江丙坤们的努力,如今,两岸交流往来的涉及面更广、程度更深、水平更高。《人民日报》在今年6月就曾刊文指出:毕竟,骨肉不可分,亲情不可断,民心相亲不可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