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慘致雙下肢截癱,康復治療8周後生活自理

今年5月,56歲的朱先生在揭陽家中外出時不幸遇到車禍,導致全身多處骨折送至當地醫院(右側髖臼及股骨頭粉碎性骨折伴右側髖關節脫位,右側5-12肋骨多發骨折,右膝內側副韌帶和髕支持帶斷裂),在當地醫院接受急診手術後出現感染,病情危重,當地醫院建議轉院。

6月,朱先生被轉入暨大附一院ICU科,彼時已呈感染性休克狀態,重度貧血並伴多器官功能衰竭,右下肢傷口潰爛部分組織壞死,病情十分危重!

在ICU中,朱先生一次又一次與死神擦身而過,腎功能透析、輸血搶救、右膝傷口清創、VSD負壓吸引術……一個月的搏鬥下來,朱先生的病情終於穩定了下來,並被轉入骨科行右大腿內側傷口清創和遊離植皮術,手術效果十分理想,但隨後的康復才是漫漫長路。

8月份,朱先生由平板車推入我院東圃院區骨傷康復科正式開始康復治療,此時雖然逃過了死神的魔爪,但雙下肢截癱、尿瀦留留置尿管使朱先生喪失了生活自理的能力,不對自己還能再站起來抱有希望的他始終處在焦慮抑鬱的狀態下。

看到朱先生的情況,院區鄺志強主任和科主任李丹副主任醫師為朱先生制定詳細並全面康復目標和康復計劃。

車禍慘致雙下肢截癱,康復治療8周後生活自理


治療初期,患者暫時只能在床邊接受治療,針對低熱請中醫科趙長鷹副主任醫師會診口服中藥,1周後體溫恢復正常之後未再出現發熱情況,2周後拔除尿管,患者可以自行排尿恢復正常排尿功能,體位性低血壓也未再發作,隨著治療的進展,患者已經可以慢慢在床邊坐穩,精神狀態也越來越好,運動訓練也從床邊轉移到了運動大廳中,被動運動也慢慢轉變成了主動運動,下肢活動和膝關節活動度逐漸變好,下肢肌力也逐漸增強,同時,為朱先生及家屬進行心理疏導,讓他們重拾信心;4周後,患者右下肢佩戴矯形器可以自己站立,膝關節可以屈曲90度。

2個月過去,朱先生可以右下肢帶著矯形器藉助助行架行走自如,生活達到完全自理出院。

前不久,家屬也發來朱先生近期在家的照片,並多次感謝暨大附一使他獲得了重生,感謝東圃院區骨傷康復團隊讓他可以重新行走沒有成為家庭的負擔。

車禍慘致雙下肢截癱,康復治療8周後生活自理


對此,李丹主任表示:“康復要趁早,早期康復出療效”。從國際康復醫學實踐來看,外傷導致的骨科損傷介入一定要儘早,不是等到傷口、骨折等都長好才開始康復,而是在手術時就可以同步介入。康復不是休養也不是簡單的鍛鍊,而是針對傷病及其病例機制展開的靶向治療、精準康復,它在促進功能恢復方面的重要性尚無其他任何方法能夠替代。早期康復之所以效果顯著,首先是抓住了寶貴的康復時間窗,長期的制動會加重軟組織粘連、關節僵硬、肌肉萎縮等情況,隨著制動時間延長,繼發性損傷不斷加重,康復難度必然也會增加,所以早期康復對恢復功能非常重要。患者雖然生命搶救回來了,可是生活不能自理完全依賴家人對患者的心理、對家庭對社會都是很大的負擔,康復訓練可以讓患者恢復功能重新迴歸家庭和社會。

車禍慘致雙下肢截癱,康復治療8周後生活自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