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手擀麵

電視裡的一則掛麵廣告中有一句話,“就像媽媽手打的一樣”。溫馨的畫面,溫情的廣告詞,總會讓人心裡暖暖一動。

可對於我來說,父親做的手擀麵最難忘。記得小時候,我家做手擀麵都是父親做。父親平時不大下廚,他會做的也只有手擀麵,他的手擀麵做得非常地道。父親說,手擀麵好吃不好吃,關鍵在和麵上,面要硬一些,吃起來才勁道。母親勁頭小,做手擀麵很吃力,她和麵時總是累得額頭冒汗,擀麵也是一樣,常常累得氣喘吁吁。

父親則不同,和麵、擀麵對他來說,就是小菜一碟,三下兩下就做好了。拿慣了鋤頭鐵鍬的父親,在面盆前對付一盆白麵,動作顯得稍稍笨拙了一些,但他非常有耐心。他一點點把水灑在面上,慢慢把面揉成團。水要少灑,這樣和出來的面才夠硬。面和好了,放在案板上醒上一會兒,就開始擀麵了。父親擀麵的時候,嘴裡還哼著歌,胸有成竹地滾動著擀麵杖,顯得那麼鎮定自若。我長大後學到庖丁解牛的故事,說到“遊刃有餘”一詞,就會想起父親擀麵的樣子,真的非常輕鬆。

父親的擀麵杖在案板上飛快地滾動,一會兒工夫,擀成了薄薄的面片。父親拿起菜刀切面,手起刀落,“嗒嗒嗒”一陣響,他輕鬆地把麵條一拎、一抖,細長的麵條從他手中垂下來。麵條一點兒不粘連,一根不會斷。這樣的麵條煮出來,筋道、有勁、耐嚼,回味無窮。

麵條擀好了,滷也要做得夠味。如果吃打滷麵,一般就是西紅柿雞蛋打滷,錦上添花一般,美味無比。不過我們全家都喜歡在夏天吃涼麵。“冬至餛飩夏至面”,夏天一到,父親就經常做涼麵了。涼麵口味清淡,是我們的最愛。把煮好的麵條用冷水淘涼,再準備調料、菜馬。油鹽醬醋和麻醬蒜汁的搭配要恰到好處,放多少合適說不準,憑感覺做,所以每個人做出的味道都不同。菜馬可以是黃瓜絲、胡蘿蔔絲等等,吃起來特別爽口。多年以後,我們姐妹都像鳥兒一樣飛離了家的屋簷,但想起家的味道,首先想到的是父親的手擀麵。

說來也巧,我們姐妹的生日都在夏天。每到我們生日,父親必定會為我們做一頓長壽麵。那天,父親總是特別興奮,他用筷子把煮好的麵條長長地挑起來,欣喜地說:“看呀,長壽麵,又長又瘦!”長壽取的是“長瘦”的諧音。我們幸福地圍在父親身邊,他一臉慈愛。

如今,父親老了,依然清清楚楚記得我們姐妹的生日。每年生日,父親都會打來電話,提醒我吃長壽麵。如果有可能,我會在生日那天,頂著烈陽一路奔回老家。父親早早把麵條擀出來,然後,倚在老屋門口,等我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