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王羲之初唐的时候被赞赏,中唐的时候被嘲讽?

谈文论史


王羲之的字从未受过主流书家嘲讽,当然并不否认确实有一些二流书家批评王羲之的字太过秀气,没有盛唐气象。

王羲之的书名早在王羲之还活着时就已经声名远扬,因当时是家族式教育,所以王氏家族的字画一直被天下士族所看重,所以王羲之在成为家族佼佼者时,在天下就已经有了名声。颜真卿祖上颜之推曾经写过《颜氏家训》,这本书中就详细记载了天下名家对二王书法的推崇与追捧。



到初唐李世民后,李世民更对王羲之的字爱不释手。因为初唐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都是学王出身,欧阳询是重臣,虞世南褚遂良是能与李世民论书,教李世民写字的人,所以李世民特别喜欢王羲之的字,对王羲之的字大加追捧,奠定了书圣的地位。



当然,即使不尊称王羲之为书圣,也并不影响王羲之在中国书法界的地位。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王羲之的名声虽大,但是名副其实,他的贡献足矣让后世无法逾越。只有颜真卿在另一种笔法和结构系统中达到了与王羲之并立的地位,开启了盛唐书风。



这个时候,自然就有人强调盛唐书风强过魏晋书风。这种人是存在的,但是绝非一流书家。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有当代胜往昔的说法,但均非一流书家,因为一流书家看到的高度绝非他们可比。所以,王羲之被讥讽这事不过是个笑话而已,并非主流言论。就好像莫言得了诺奖,依然被小作者骂成色请文学一样。


名师巨典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王羲之被人们尊为书圣,在东晋之后的一千多年以来,从来没见到过他被人嘲讽的史料记载,就是在历朝历代的野史上,也没有对其嘲讽的片纸记载,在中国书法史上,全都记载着对其顶礼膜拜的赞颂之语,何来中唐时对王羲之的嘲讽呢!



上图为书圣王羲之书法

做为一个书法爱好者,对书圣王羲之和古代的书家们要有敬畏之心,不可随意编造一些恶意攻击古人的假新闻以博人眼球,这样做不但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而且还会遭天谴的!

上图为王羲之楷书《黄庭经》局部



提出这样问题的网友,其本意并非是把王羲之往歪里想,也不一定对王羲之有贬低之意,但是,在没有任何根据的情况下提出中唐时有人嘲讽王羲之的问题,这个是不是有点过了?记住,博人眼球的问题很多很多,以后,还是多动动脑子,提其它方面的问题吧!提出这样的问题,的确没意思!

上图为王羲之的草书作品



我喜欢传统的书法文化,对古人,我一向持敬畏态度,对古人书法的学习,从未懈怠过,更不敢对古人的书法说三道四。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中州耕牛堂主


谢谢激情。赞赏是肯定的,嘲讽是难确定的,赞赏的“热度”有所降低,应该是有的。


唐朝之时,王羲之的书法已经流传了,近300年,公元361年—公元626年。李世民登基做皇帝,把”二王”的书法,定为全国的正宗书体,唐初的赞赏是确定的。唐朝历经进300年的历史,如果说初期的书法,王羲之的行草是一花独放,那么、发展到了唐中期,100多年过去了,应该是百花齐放了。由一花之秀,变成百花齐放春满园,赞赏降点低一点都理所当然。


唐楷:由唐初期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到唐中期的颜真卿,柳公权...已经把唐楷推到高端。而草书大家张旭,怀素的狂草也是如此。唐楷,狂草和王羲之行草,风格上有一定的差异。



总之,初唐的赞赏是确定,中唐时期有所降温是正常的,嘲讽很少见到。即使有也是非主流,只是个别象。


方风子19091072


王羲之被人嘲讽?我活了几十年,遍览中国书法史,今天还是头一次听到有人说王羲之书法被人嘲讽的。或许是我孤陋寡闻,见识短浅。


中国传统文化,对圣人从来都是顶礼膜拜的,那怕他身上有缺陷,大家都会隐去,更不用说会去嘲讽。做为书圣的王羲之,历朝历代都是学习书法者追崇的对象,即便是尊碑贬帖的第一人康有为,也不敢对王羲之书法有不敬之语。中唐时期谁人嘲讽?某度里几个捕风捉影的人,毫无根据的口水话,能代表中唐时期的人?看看中唐时期的李白怎样写诗赞美王羲之:

镜湖流水漾春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虽然诗是写给他的好友贺知章的,却是以王羲之书法来称赞贺知章。中唐时期的张旭、颜真卿、怀素等人,他们的书法源头都可以追溯到王羲之身上。张旭,李白,裴旻被唐文宗下诏书御封为唐代三绝。张旭是颜真卿的师傅。张旭的书法,又是王羲之笔法的继承人。他们会嘲讽王羲之?


中唐时期的代表人物张旭、颜真卿、怀素,他们是王羲之书法的传承者,当时的人对他们的肯定,自然也是对王羲之书法的肯定。岂有对徒孙称赞得天花乱坠,而反过来嘲讽他们的师祖之理?

除了现代人对王羲之不敬以外,往前推几十年,你不可能找到嘲讽王羲之的人。


子衿书法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世界存在的多样性,书法也不例外。一个人的思想性格,决定了其特定的书法面貌。相近性格的人形成群,相同的书风形流派。

王家书风虽然开宗立派,尊为天下第一,成为后世的楷模。但终究只是一个流派,不是书法历史的全部,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到盛唐时,因国力大变,在书法上产生了狂草和颜柳楷书,与王门书风相差甚远,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书法史上的幸事。

在艺术历史的百花中,我们不能占在某一花的角度,去看待要求其他九十九种。一花独放不是春天,只有万紫千红才是正道。


大同王屹峰


东晋二王在书法史的地位基本由梁武帝、唐太宗钦定的,二王的书法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唐宋以来历代都有贬二王的,当今还有人说兰亭序算不得第一行书的,都是故作惊人语,鲜有认同者。

二王法书是一座艺术宝库,为后世学书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营养。唐尚法,有失呆板;宋尚意,难免随意。元明清至当代,基本是走下坡路,而魏晋风流依然鲜活。


笛在明月楼LYD


王羲之是书圣,历史公认的,至于个别嘲讽很正常,伟人也会有人骂娘的。


邓军舞蹈


一个人表现的在好,写的再好,也有说不好的,这是社会的普遍性,世间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重性,……


景波145974430


少意气风发,中唐鼎盛时代,情绪激越,思想开放,与淡雅风气冲突。


智慧书法


从晋以后的史书中还没发现对王羲之的非议点评!做人是可敬的!书法水平也是一流的!不可非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