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人工智能应先“人”后“工”

起风财经(ID:QFCJ2018)消息,12月11日上午,以“离岸创新·链接自贸”为主题的2018年海南“互联网+”创新创业节在海口开幕,作为诠释主题的创新创业节首场主要活动——区块链创新应用大会也同步启幕。

海南省政府及海南市政府相关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浩等专家学者,腾讯、百度、蚂蚁金服、网易等互联网巨头公司区块链负责人,多位知名区块链投资人,当地优秀企业家代表等数十位嘉宾悉数出席,为海南区块链发展、互联网产业献计献策。

在区块链创新应用大会上午场,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指出:“全球产业中,要重新定义中国经济,应用现代金融和互联网+进行助力,任何新技术都要回归本源,以经济发展推动目标,要敢于利用现代金融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人工智能应先“人”后“工”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

以下为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区块链时代的全球化竞争与机遇》的主题演讲实录,由起风财经(ID:QFCJ2018)精编整理:

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来到海口参与这场盛会,共同探讨区块链与创新。今天我分享的题目是《区块链时代的全球化竞争与机遇》。

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困难

进入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困难是暂时的,机遇在哪里?机遇在于创新,在于不断应用新技术。转型是所有企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不论是一个省还是一个企业,都要思考一个问题:应用各种各样的新技术,到底向什么样的方向转变呢?

仔细研读十九大报告会找到非常明确的答案:要向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转变。实体经济是核心,科技创新和金融是两力,人力资源是载体,基于区块链打造一个全球化的产业体系。不再局限于地域或企业,而是在全球的产业体系里重新定义中国的经济位置,这个位置能够应用现代金融与现代科技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

在强调科技创新的时候,不再片面强调资本市场,回归到实体经济,尤为重要。因为一些新技术很容易泡沫化,一些概念很容易泛滥,区块链也不例外。目前就正处于区块链概念比较泛滥的时期,需要回归到本源,任何新技术都应该以成为社会发展推动力为目标,而不止一个概念

当前的金融体系是在西方经验基础之上建立起的一套金融玩法。我们需要基于中国的实践去发展金融,金融学和经济学是社会科学,应基于社会的人群对社会的运行进行分析,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例如在海南,基于重要企业的实践经验,敢于总结自己的规律,这样的金融才能真正拥有自信,国家才能进入自信发展的阶段。

人工智能应先“人”后“工”

在具体做法上,我国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各式各样的新技术是深度融合的抓手,不创造价值的融合不是深度融合,仅仅作为宣传噱头的融合也只是浅度融合。在区块链领域,能创造价值的还是少数,大多数的应用还停留在比较浅的阶段。

比如,某银行在人工智能领域投资几亿元,上个月开发出人工机器人,我在银行营业厅体验过,服务效果不如大堂经理。那是一个展示,不是真正的创造机制。可能银行的高管会不服气,反问“人工智能到底能干什么”,我的观点是,人工智能首先要尊重第一个字,“人”,第二个字才是“工”。应站在人的视角为人服务,这才是人工智能商业应用在全球过程中需要去承担的。

在数据分析上,按照人的智能为用户提供服务,而不是按照站在服务商的立场。比如,前些天我过生日的时候,银行给我发了一条短信,提醒我信用卡需要还款,过了五分钟又发了短信祝我生日快乐。稍有点智能性的人工智能都会调换两个短信的顺序,这并不复杂,关键是在站在人的视角,思考技术怎么为人类创造更大的价值,怎样支持中国的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怎样面向全球的中高端,而不是只停留在低端。

这里面又包括两层意思,一层是指在现有的价值链中尽可能地迈向中高端,同时要有做蛋糕的思维,中国要参与制造价值链,而不是只思考怎么重分蛋糕。“做蛋糕”的思维就是指敢于创造规则,敢于做一些在产业界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区块链:通过技术实现美好生活

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了敢于人先的阶段。可能技术上仍处于追赶的阶段,但是在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角度上,中国要敢于做领先者,因为体量和积累已经足够,要敢于构建基于技术产业的体系,如智能产业、智能生活体系。

想要构建智慧社会或者智能产业,需要利用新技术构造新业态,构造新模式。制造只是基础,改变业态是手段,模式是目标。区块链应在其中起到创造新模式的作用,而区块链技术如何改变产业体系,应先确定需求如何被改变。

新经济、新业态建立在新需求基础之上,区块链改变人类发展的模型,是改变着社会范式,旧的范式是以国家和城市无主体的束装结构,现在绝大多数企业是束装结构,每个人都有层级,是被条块分割的一个个人群,这样的规模是受到限制的,一个节点不可能规模太大。比如,一个国家下面有不同的城市,北京市最多人口2300万,人再多的话水都不够喝,规模一定是受限制的。

如果只集中在实体的节点上,只集中在一种人类社会的组织模式上,所能思考到的发展和经济模型有限,因此必须突破,才能创造出更大的财富,创造出深度的融合。从传播方式上来看,因为是束装人群,束装内生的传播力量是有限的,层级化、智能化很难实现层级化。

企业必须分析人群的特点,分析到底该怎么做市场,怎么推广自己。原来的传播机制是拿大喇叭喊,成本相当高。而经济模型上,是在有限信息上的最优化,不可能收敛到全局,只能是局部,这是网状的结构。例如,微信就是网状人群的工具,让大家连在一起,没有层级和职能化的划分,在群里不发言的都是领导干部,不愿意突然变平等。

网状人群是一种平等化的人群,在这个虚拟空间里聚集的规模是空前的,所以一个微信十亿人,如此大的规模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里面很多的规律很值得思考、研究,传播方式多样化、民主化,个体之间的传播逐渐开始出现,经济模型开始向着无限信息的经济社会发展,“可信”的重要性随之增长。

区块链在全球被追捧,最重要的原因是让人类看到了通过技术实现美好生活的路径。在所有人真正平等、可信的社会,社会交易的成本大幅度降低,经济模型发生本质的改变,经济发展将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通过构建二维模型,可以看到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变化,原来的企业和社会只关注实体市场的转变,现在出现了虚拟的市场,客户不只在实体空间聚集,经济模式就将发生变化。

区块链是在新社会范式之下构建数字经济的基本思想。用技术追求平等,区块链更像是一种思想,而不是简单的技术或者工具,是体现着更深层次的哲学。区块链强调自治,自治的方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代表,是价值的体现,也是国家自信的标志。

具体而言,现在已经有了很多区块链的实践,一般都还处于萌芽阶段,大量的区块链从业者在努力思考并实践,这是中国难得的机会。不能错失社会发展的良机,希望更多人思考深层次的问题,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