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藥材種植之鄉禹州大牆村

禹州市自古就有中國四大藥都的美譽,郭連鎮大牆村也是依靠藥都自古就有中藥材種植的傳統。地處禹州北高速路口東南角,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記得小時候村裡就有很多人在藥行謀生,有自己開藥行的,有在藥行學徒的。雖然經過時間的磨礪和市場淘汰還是有一部分人在藥行中生根發芽創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懂藥的多,賣藥的多,自然就有種植的傳統。

傳統中藥材種植之鄉禹州大牆村

90年代的農村,作為農民掙錢是沒有那麼多門路的,所以呢大家都是利用手中土地種植經濟作物。那時候種的最多的是紅薯,然後磨粉做成粉條。今天咱們不說紅薯,單獨說說村子裡的中藥材。90年代村子裡種植最多的是白芷,白芷即使藥材也是調味品,才市場上也是暢銷貨,種的白芷也不愁銷路。種植中藥材是很辛苦的事情,地裡的雜草只能人工去除草,收穫的時候還在夏季,小編現在還記得小時候還在夏天頂著烈日收白芷的情形。

傳統中藥材種植之鄉禹州大牆村

種的藥材也不單單就是這一個品種,現在還有大面積種植的藥用菊花、生地黃、血參等等。禹州之所以能稱得上中國四大藥都,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禹州的中藥材炮製技術。其中歷史上赫赫有名九蒸九制熟地黃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製作工序小編實在不懂這個,熟地的原材料就是生地經過炮製後的產物。中藥材也叫中草藥,在種植過程中除草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市面上的除草劑在中藥材裡是使用不了的,只能人工除草。生地的塊狀根莖紮根很深,而且長得不大,即使現在的農業機械也不好應用到生地收穫當中。好在生地價格一直比較穩定,還是能給大家帶來一份不錯的收入。

傳統中藥材種植之鄉禹州大牆村

每到10月份就是藥用菊花的收穫季節,菊花種植比較比較省力,但是中藥材都有一種通病就是收穫,村裡大面積種植菊花的都是僱傭村中的閒散勞動力,一天工錢不多也能掙個零花錢,即使上些歲數的也能勝任這份工作。現在種植中藥材的人工成本一直是居高不下。

傳統中藥材種植之鄉禹州大牆村

最後說下比較省力的血參,種植後好管理,最好的是可以機器收穫。大牆村出產的藥材雖然不止這麼幾種,但是這幾種是種植面積比較廣的。在現在種糧食不掙錢的情況下種植中藥材還是大有可為的,只是要挑選一種適合的藥材。怎麼種怎麼收,收貨後怎麼處理也是很大的學問。現在國家提倡土地流轉,流轉後不想種糧食的可以考慮下藥材種植哦。

傳統中藥材種植之鄉禹州大牆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