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无敌后期弱鸡?二战中德军的表现为何如此前后不一?

静夜史


二战初期,希特勒的决策尽管与其将帅经常相左,但由于德军装备精良,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在空军的掩护下,发动的陆地闪击战,欧洲小国往往难以招架。

因此,德军事实上没费多少功夫,就占领莱茵河、奥地利、捷克的苏台德地区,攻克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又迅速经由马奇诺防线北方的卢森堡攻下法国,一直打到瑞士边境,将数十万英国军队彻底赶回到了英伦三岛。

此时,拥有强大军工体系支撑的德国,其军队在欧洲大陆征战时,所到之处,所向披靡,所遇到的抵抗,除了法国战场的英法联军以外,别的国家军队,面对德军都是以卵击石,干脆选择投降了事。

巴巴罗萨作战计划,是希特勒亲自构思,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将帅们认为应该直接攻打莫斯科,但希特勒认为应该首先攻打乌克兰,以及波罗的海的丰富资源后,才挥师莫斯科,应先歼灭莫斯科以西的苏军主力。

因意大利在希腊失败,德军被迫发动了巴尔干战役,导致巴巴罗萨计划被推迟一个多月才实施,德军未能在严寒来临之前占领莫斯科,从而最终输掉了苏德战争。

德国之所以发动苏德战争,还是因为资源的问题,希特勒的想法是先占领天然粮仓乌克兰,克提供给德国大量的优质食物;占领巴库油田,可维持德国庞大战争机器的运转;最终占领苏联全境,获得充足的劳动力,助力德国经济持续领先世界。

德国输掉苏德战争,有两点原因非常重要,首先,是猪队友墨索里尼拖了后腿,倘若其不在巴尔干地区惹事,德军就不去营救希腊、南斯拉夫等地的意大利军队,按照预订计划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就非常有可能在冬季前打下莫斯科。


其次,天助苏联,天不灭苏联,1941年10月18日,莫斯科周边地区下了大雪,提前一个月进入冬季,未充分作好过冬准备的德军遭遇了沉重打击,导致直接兵败莫斯科。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希特勒本人,倘若让伦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群不去进攻乌克兰,而是配合冯·博克的中央集团军群合力攻打莫斯科,则莫斯科城早就攻克了,那么,二战的历史就要改写了。

所以,苏德战争德国最终战败,关键还是犯了战略上的错误,是希特勒本人造成了,虽然打下了乌克兰,但却输掉了莫斯科,输掉了整个苏联。综上,二战时期的德军,前期非常强悍,与所在交战国国土面积小,国防力量薄弱有很大的关系,德国的装甲集群在空军掩护下,真的所向无敌,连法国这般强大的国家都选择了投降,别的欧洲小国家,选择投降,至少军民性命无忧。

苏德战争爆发,先期的基辅会战,打死并俘虏苏军上百万人,取得了开战来的巨大胜利,但苏联是个大国,有着全世界最大的陆地面积,由于战线过长,德军的补给线一时跟不上,进攻中的德军装甲集群和摩托化部队得经常停下来,等后面后勤部队将粮弹油运上来。

苏军进入战时总动员,美英等盟国的军火、粮食等源源不断的供应上来了,有了与德军血战到底的本钱,战争拖到了消耗战,则德军闪电战的优势在广袤无边,坦克、汽车开不到尽头的苏联,就彻底失效了,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莫斯科等会战,德军主力消耗殆尽,元气大伤,埋下了战败的伏笔。

英美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导致希特勒腹背受敌,苏军就开始积极反攻,一直打到柏林城下,苏德战争以希特勒自杀,苏军攻克柏林而结束。

因此,综观二战时期,德军给人的印象,前期,非常强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后期,却非常弱鸡,被苏军追着屁股打,从斯大林格勒开始,一直追赶到柏林城下。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二战前期德军单兵素质非常高,而且战争准备非常充分,再加上军事科技非常发达,所以前期拥有神装的德军各种超神,各种无敌;二战后期,各个国家在被德军打懵后刚刚缓过来,在苏联本土作战德军精锐损失大半,尤其再加上美国这股生力军,德国持久战完全耗不过美英苏,而美英苏军队也已经神装附体,所以越到后期德军越弱鸡。具体的往下分析!


配图二战前期德军

咱们换个说法:这个就像打推塔游戏,前期对面技术水平高,依靠高超的技术、领先的经济优势,迅速抱团推塔并且各种超神各种越塔强杀,一直推到你们高地塔,然后你们依托高地塔展开防御,没血了回家补血,而对面没血要么耗着要么回家补血,然后进入消耗战,时间越拖越对你们有利,等到你们经济起来了,也神装了,对面优势就已经不在了,你们可以出塔反攻了,如果这时候突然再加进来几个友军(美国),对面就会被你们打的一泻千里。


上图二战前期德军

大家看一下上图,德国就那么大点地方,二战前期德国就37万平方公里,人口8000万。科技实力并没有比英法两国高出多少。英法两国人口加起来不到9000万。实际上按照国家综合实力来算德国并没有强到哪里去。但是德国穷兵黩武,穷尽整国资源准备战争,利用闪击战迅速击败法国,法国领土本身也不大,完全没有战略大纵深,又被德国打了个措手不及,所以一开始就被德国迅速吃掉,而英国有着英吉利海峡,海军又比德国强大,隔海峡可以与德国进入消耗战,英国有着比德国庞大的殖民地再加上美国的大力援助,再加上德国开辟第二战场,后期德国开始处于劣势。



再来说说苏联,战争初期苏联领土2240万平方公里,人口1.6亿,领土是德国的60.5倍,人口是德国的2倍,即使德国算上占领的那些欧洲土地也不过500万平方公里,再说了占领地自然比不上本土,领土大就说明资源多,再加上科技并没有领先多少的情况下,一旦进入战争相持阶段,人口多资源多的国家占优势。



德国在二战时期四年里动用的总兵力1700万,巅峰时期1944年达到940多万人;而苏联从德军入侵到德国投降,苏联累积总兵力达到5000万,作战兵力达到1100万。再说德军进攻苏联的时候,英美两国对苏联还大力援助,单飞机就援助苏联近2万架,坦克1万5000多辆。前期德国打苏联胜在闪击战,打的苏联措手不及,后期苏联打德国是因为苏联经过战略相持阶段,缓过劲来了,装备物资都准备好了,兵也多了就可以吊锤德军了。

以上就是为什么德军在二战前期无敌,二战后期弱鸡的原因。


抽烟的苦咖啡


德国的军人素质,尤其是二战时期的德国军人的素质是被神话了的存在,真的有那么神奇吗?或许只是弱者不能的自省和未扪心自问结果,德国军人和别的国家的军人一样,没有什么无敌大招,也是一些由基层民众组成的有血有肉的人!



希特勒自1933年走上德国最高权利中枢,开始了其掌控德国的过程,刚开始希特勒还是在德国经济发展中有一些可圈可点的贡献的,这也希特勒能够牢固的掌控德国基础,随后希特勒开始撕毁一战战后签署的《凡尔赛合约》开始扩军,但也不是一步到位的扩张到了二战顶峰时期的千万规模!直到1938年占领奥地利,德国的军队规模才不过百万而已,占领奥地利让德国军队规模几乎扩张了一倍!



甚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全面爆发,希特勒与苏联瓜分波兰,德国的军队也无非是扩张到了五百万左右,很明显这些军队大多数是二战全面爆发前的一两年才征召起来的!



细算一下希特勒上台到欧洲战场全面爆发,也就六年左右的时间,而德国的军队大多都是战前几年才武装起来得,能体现初他们的什么素质呢?



而且德国军队在二战前期取得的辉煌战绩大多数是战略上的胜利,而非战术上的胜利,例如德国入侵波兰后,英法对德宣战,但德法只是躲在战壕里看着德国把波兰灭亡了,而兵力雄厚的英法联军根本就没有任何挽救盟友的意思!此时的英法联军若在德国西部发动进攻,德国肯定会被打的溃不成军!而随后德国会师进攻英法,英法除了坚守马奇诺防线就是将大量兵力前出至德荷边界,而马奇诺防线与北线的英法联军的结合处却是防御薄弱地方!德国也就是从这里突然法国,并实施打迂回包围了前出的英法联军!并利用装甲集群快速突击!占领了法国纵深!这只能算是英法联军的战略错误,和德国高层的战略正确,而不能说明德国军队的素质高低!



在进攻苏联时,德国人的素质才真正体现出来,他们一样的不能忍受饥寒交迫,他们一样的不能忍受物资匮乏,他们一样的被包围也会溃不成军,他们也会出现逃兵!这就是现实!


泾水书生


我们看二战的欧洲战场,前期德军在欧洲势如破竹,进攻苏联后,初期依旧不可阻挡,但随后便深陷泥潭,最后战争失败。


前期德军的闪电战突袭波兰、比利时、荷兰、挪威、法国……这些国家与德国的战争进行的十分迅速,很多国家都是一触即溃,最多坚持一个月就投降了。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欧洲小

有斯图卡看欧洲地图,尤其西欧,你会发现欧洲很小。很多时候,出国旅行,说一天游完了欧洲几个国家,归其根本就是这些国家太小了。而二战时期,这些国家的小,就给了德国迅速解决战斗的机会。德军的坦克群的快速突进,几天就能扫荡一个国家,坦克刚跑起来没多久,发现那个国家已经跑遍了。

德军前期就是赢在先进的战术上了,德军的闪电战战术在当时是领先世界几十年的。与其他国家不同,德军将所有坦克组成坦克集团,空中有斯图卡,后面有大量步兵。斯图卡开路,坦克冲击,步兵收割。这种战术非常先进,其他国家见都没见过,更别说防备了。一大个坦克群冲过来,吓都吓死了。很多国家对德国的失败,其实就是被坦克吓死的。

树敌太多,战线过长,自食其果

闪电战的缺点在于,突进太快,步兵全丢在后面,而导致补给困难。我们看二战,德国的战线有多长,从莫斯科到法国。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后期补给都没有,棉衣食物都是奢侈品,最惨的是这些德军根本没地方抢。

后期苏联缓过神来了,开始暴揍德国。苏联强大的工业,给苏联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坦克、飞机,支持军队作战。苏联1944年生产了4万多架飞机,二战期间,苏联T34坦克生产了6.5万辆,而德国所有坦克加一起不过3万辆。这样,苏联就是堆,也能把德国埋没了。



二战后期,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欧洲,东西两线夹击德国。此时德国直接面对的敌人就是苏联、英国、美国,英国美国过去未来的世界老大,苏联磨刀霍霍。这些国家拧成一股绳打德国,德国根本没还手之力。仅仅一年,东西两线的盟军就在德国胜利会师了。


德国的战败是必然的,好虎都打不过一群狼呢,何况人家是一群虎,失败也不值得惋惜,因为你自找的,不怪别人。


御史三大人


首先,一只军队的战斗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战争的进行是不断的变化,在一开始部队齐装满员,军官士兵都经过严格训练,虽然缺乏经验,但是战斗力还是很强。

随着战争的进行,人员的经验随着战争的进行而不断的丰富,但是武器装备开始出现损耗,人员也有死伤,如果补充得力,损失的人员和装备都能补充完毕,那么这时的军队战斗力反而是越来越强,就是所谓的越战越强,二战初期的德军就是这种状态。

二战初期的德军由于率先完成了从堑壕战到机动作战的军事变革,在和前几个对手作战时打了对方一个冷不防,效果很大而伤亡很小,这样大量的即受过良好训练,又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军官和士兵都保留了下来,而损失的武器装备又由于损失的数量不大,能够迅速的得到补充,所以德军的战斗力非常强大,这种战术优势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不过这种战术优势随着战争的继续是不断的降低的,到了最后德军也不能说是弱鸡,只不过面对的盟军战斗力变强了。

德军在苏联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德国人自己说的,我要把你派到东线去,这句话可以让任何疯癫状态下的德国士兵冷静下来。在东线,德军经历了和此前完全不同的战争,在西线,就是决定你是向雷诺交税还是希特勒交税的问题,但是到了东线是要决定生死的问题,战争的残酷程度远远超过西线。

德军在东线一开始极其顺手,战果巨大但是损失较小,这个较小只是相对于被打的丢盔卸甲的苏军来说,基辅战役德军消灭了约有60万苏军,自身损失约有10万人,但是在整个波兰战役中德军损失只有6万人,这种情况下要看德国补充前线损失的情况如何了。而这个方面德国人是不及格的。德国的技术装备工艺复杂这个已经广为人知,而人员补充方面,德国的伤员在出院之后还要休养3个月才会返回部队,当然这对于伤员来说是个好事,但是对于整个军队来说,无法得到康复伤员这种老兵的补充,则是很大的问题,康复的伤员就是又有实战经验又有良好训练的老兵,老兵的战斗力要强于新补充的新兵,这一点是世界公认的。

而到了战争的后期,随着德军的节节败退,战争初期的高昂士气也荡然无存,逃兵开始增多,士气低落的军队是不可能赢得战争的。这个时候的德军战斗力就是下降的很厉害。

而反观德军的对手,在战争之初被打的晕头转向,但是在扛过了德军的第一轮打击以后,国家转入战争状态,国家的整体实力开始发挥巨大作用,这一点苏联最为明显,在卫国战争中,苏联等于是重建了苏军,在战争之初损失惨重,新征招的人员只能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但是苏军的战斗力是一个稳步提升的状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是最快的,代价也是最高的,到了战争后期苏军虽然战术素养还是要比德军差,但是已经没有战争初期那么大,向苏军的坦克集团军的指挥官的指挥能力已经不比德国同行差了,这种情况下,德军虽然可以利用苏军的一些错误打出一些漂亮的反击,但是同样苏军可以打出一些漂亮的进攻。

生活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把这句话套用一下就是战争中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不能用一个不变的观念去看对手,士别三日 刮目相待放在这里是最合适的。


有痰


德国前期无敌主要是军事人员素质高和武器装备技术领先于被侵略的国家,进攻波兰的“闪电战"可以称得上是教科书式的完胜范本,很多交战国一开始还没有反应过来就损失惨重,武器装备完全不是一个级别。二战后期由于战线拉得过长,后勤补给跟不上,补充的兵员素质下降,战斗力大大削弱,加上极端严寒天气造成的非战减员导致对盟军的全线反击毫无还手之力,不得不投降。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正义最终战胜邪恶。


在座的都是人才


德国的闪电战让人闻风丧胆,主要是出奇制胜,但是二战后期德国战线拉长,地域也扩大,这就需要非常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但是当时的条件完全达不到。有的地方死伤无数,有的地方炮管都生锈了。另一方面环境,气候等很多因素也导致德军加速衰败。


耶耶五粮液


综合国力决定一切。从地缘政治上讲,德国腹背受敌,国土资源和面积有限,缺乏战略纵深。靠狂热的煽动,打鸡血,只能拼得一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