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計然七策(上)

「范蠡」計然七策(上)

「范蠡」計然七策(上)

計然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戰略家、思想家和經濟學家,計然並不是其真名實姓,而是取善於計算運籌的意思。據說他是老子的弟子,博學多才,無所不通,尤長計算。《史記·貨殖列傳》說范蠡曾拜計然為師。他教給范蠡《貴流通》、《尚平均》、《戒滯停》等七策,這大約是中國古代最早的商業理論。

范蠡學習了計然七策後,只用了其中五策,便使越國強盛,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范蠡在感嘆之餘,認為計然七策既然用於治理國家有如此奇效,也應當可以用於成就自己的事業。於是,在滅吳後,范蠡攜西施一同離開越國,到齊國自稱鴟夷子皮,至陶邑(今山東陶縣)改名為朱公。他運用計然七策,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子孫繼承其家業和經營之道,遂至鉅萬,所以後世都將陶朱公視為商人的祖師。

「范蠡」計然七策(上)

范蠡

卷一:明路

計然:

人生於世,非財無以資身。產治有恆,不商何以弘利。

譯文:

人生在世,沒有財產就無法得到生存和發展。財產的運作遵循固有的規律,它本身不會自動增值,不經商就無法獲得利潤。

范蠡:

財為養命之源,人豈可無有,而不會營運,則蠶食易盡,必須生放經商,庶可獲利,為資身策也。

譯文:

財產是滋養生命的源泉,是生存之本,人們豈能沒有財產?但是如果不能掌握經營之道,那麼這些財產就會像蠶吃桑葉一樣,一點一點地被消耗掉,很容易坐吃山空。因此,必須運用財產來從事商業活動,這樣才能獲得利潤,使財產像生命一樣得以生長,這是每個人安身立業的策略。

卷二:擅謀

計然:

財溺於人共愛,義取者希。利起於眾所爭,貪嗜者夥。

譯文:

錢財沉浸在世人的共同愛好之中,能在道義的立場上獲取錢財的人,世上少見。利潤正是在眾人的你爭我搶中獲得,那些貪心、嗜財如命的人,比比皆是。

范蠡:

財者通行蠻貊,雖嬰孩亦所知。愛是以人多競求強取,致有喪身失德,忘恥受辱,甘當無侮。其知義安分,不事妄貪者,世之罕有。

譯文:

錢財可以通行於任何地方,甚至那些少數民族居住的偏遠的南方和北方,這一點就連嬰兒、小孩也明白。正因為對錢財的狂熱喜愛,所以人們紛紛競相追逐錢財、強取豪,以至於有的人丟棄了自身準則、道德淪喪、忘記恥辱,甚至受到別人的侮辱,還心甘情願、無怨無悔。由此可知,能夠深明大義、安分守己、滿足現狀、並且不做非分之想、沒有貪念、雜念的人,世上罕見。

卷三:知人

計然:

人皆人,貪廉無辨。心非心,真偽難知。

譯文:

人與人在表面上看來都一樣,無法從表面去辨別一個人是貪心的還是清廉的。心與心則大不相同,但也難以判斷它是真實的還是虛偽的。

范蠡:

人不處財,心不久交,徒以面情相覿,語言相奉,而不識其忠誠奸詐,嗜利苟且,必須試之以財帛,處之於患難,然後其人其心則詳知矣。

譯文:

如果人們之間不發生財產交往和利益關係,沒有長久的真心相處,而僅僅以臉上的表情相見,以淺層的語言交談往來,那麼是無法認清此人是忠厚誠實還是奸邪詭詐的,無法認清他是不是貪圖利益、只顧眼前、敷衍了事。必須用錢財錦帛來試探,或者在患難之時與這人相處,然後我們就可以詳細地知道這人這心是什麼樣的了。

卷四:結勢

計然:

交接非人,雖萬金無以論有。

譯文:

交往、接觸和託付的人,如果你選擇不當,那麼即使擁有萬金,也不能稱之為有錢。

范蠡:

朋友者,夥計者,不獨通財,而身家百爾所繫,與其高者吾亦高,與其低者吾亦低,如形處鑑,美惡因之。交結苟非良人,導我於不善,雖萬金易敗,安得云乎有哉。

譯文:

交往朋友、僱傭夥計,你和他們之間,不僅僅是流通錢財,而且還關係到你自身的家庭、財產等各個方面。與高名優雅的人交往,那麼我也高名優雅,與低微卑劣的人交往,那麼我也低微卑劣,這就好像照鏡子一樣,美麗還是醜惡都取決於照鏡子的人。交往、結識的如果不是善良、誠實的好人,那麼我就會被引導到不好的狀況,即使錢財再多,也容易被損耗掉,怎麼還能說自己擁有錢財呢?

卷五:精算

計然:

不儉不憐,徒負披星步峻。且儉且憐,風雨無慮。

譯文:

對錢財不節省不愛惜,就白白承受了披星戴月、跋山涉水的辛苦。能讓財產增值,又能守住它的人,即使經歷了頂風冒雨、在大海大浪中航行的辛苦也值得。

范蠡:

為客商,不辭曉夜,登山渡水,所需微利,皆由驚恐辛苦而來。若不儉省愛恤,則動渠勞碌何益哉。

譯文:

作為奔波各地的商人,早起晚歸,跋山涉水,所獲得的那一點微小的利潤,都來自於所承受的驚恐和辛勞。如果不節省、愛惜錢財,那麼一切勞作都沒有任何益處了。

卷六:揚善

計然:

慈能致福。

譯文:

對他人慈愛、和善可令自己獲得幸福。

范蠡:

若謂慈善之人希錫福,此亦臆說。蓋慈善存心端正,動履莊嚴,所作所為,不由岐險,是以多獲平坦福也。

譯文:

有人說那些待人慈善的人,是希望自己能得到上天賜予的幸福,這種說法是沒有根據的。因為有慈善之行的人,他的動機是端正的,他的舉止是莊嚴的,所作所為不會誤入歧途。所以,這樣的人大多也就會獲得一種平坦之福了。

卷七:捕機

計然:

誇他鉅鈔,暗挾此人。

羨某至誠,意譏本客。

客來無貨,非取帳必是等人。

買主私談,不扣銀定然夾帳。

譯文:

談生意時,誇耀其他人有許多錢財,是為了暗中向對方施加壓力。

以羨慕的口氣說其他人誠實守信,則是有意譏諷對方。

客商來到卻沒有攜帶任何貨物,那麼不是來索取賬款,就是在等候別人。

買主與中間人私下裡商議、交談,必定有秘密交易,或者要吃回扣,或者要在賬款上做文章。

范蠡:

對此客而誇別客本大貨多,使此客不能自安,於中要暗挾之意也。

封我談他人忠厚,必有刺我刻薄之意。

若客來空手無貨,非向主家取帳,必是等候親友。

主家與買主私地秘言,恐其舊有所欠,扣我貨銀抵補,不然貨價騰長,背後定議,瞞匿我價錢也。

譯文:

對當前的客商誇耀其他客商本錢大、貨物多,是為了讓這個客商不能安穩、沉,以便暗中要挾。

對我大談別人的忠誠、厚道,一定有諷刺我刻薄的含義。

如果客商來時,沒有攜帶任何貨物,那麼不是向主人家索取賬款,就是為了到此來等候親朋好友。

若中間人與買主私下秘密商議,必須小心,他們之間可能有舊賬未清,會把我的貨款扣下作為抵押、補償;如果不是這樣,就是貨價突漲,他們在背後秘密商議,對我隱瞞這些價格。

卷八:造場

計然:

施為小巧弗邊幅,返更中堅。

門面彰揚廣招搖,須疑內空。

多因行大放膽,十有九危。

譯文:

做事細心、靈巧,不在邊際上下功夫,反而證明他內部充實。

表面上鋪張虛華、彰名張揚、招搖過人,則一定要小心,他們內部很可能是空架子。

有許多客商,因為對方行事張揚,彷彿很有實力,於是冒險行事,這樣做十個中有九個危險。

范蠡:

作事規模鄙小,不務彰大門面,其中畢竟充實。

擺大架子,弄虛頭,其內多主不實。

客因見牙儈行事彰大,財貨放膽託付,不為疑慮,一值傾壞,所負不啻萬金,安可以大行而怠意哉?

譯文:

做事情規模小,不追求張揚虛華,其在實質上是更加可靠、充實。

做事情喜歡擺個大架子,追求虛華、玩弄張揚,其在本質上多是名不符實。

客商往往見到中間人行事張揚、架子大,便把貨物十分大膽地託付於他,不作任何懷疑和考慮,一旦事情出了變故,虧損的不僅僅是大量錢財。如此看來,怎麼可以因為中間人的虛華而大意呢?

卷九:自誠

計然:

好歹莫瞞牙儈,交易要自酌量。

譯文:

貨物的優點和缺點切不可對中間商隱瞞,做生意一定要自己斟酌、思量孰輕孰重。

范蠡:

貨之精粗好歹,實告經紀,使好裁專奪賣。若昧之不言,希為僥倖出脫,恐自誤也。買賣交易,要自立主意,不可聽信旁人攔阻。齊行煞價,懼我成交,意圖脫彼貨也,故宜自做酌量。

譯文:

貨物的精細和粗糙之處、優點和缺點,必須據實告訴經紀人,使他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定價出售。如果將這些都隱瞞,不告訴他人,希望僥倖把貨物出售,恐怕到頭來吃虧的是自己。進行買賣、決定交易,一定要自己考慮、拿主意,不可聽信別人的阻攔。尤其是在同一行業裡,有人一齊將價格降低,阻攔我成交貨物,再借機把手中的貨物賣出。所以,做生意一定要自己斟酌、思量,不可聽信人言。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