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零售業觀察:誰在進化、誰在徘徊、誰在消逝?

如果要說12月份最火爆的大片,非《海王》莫屬。與其他的超級英雄大片相比,《海王》構造了一個更為龐大的海底世界。其中最特別的設定是,在亞特蘭蒂斯沉入深海後,七個王國的人類有的進化了、有的退化了。比如亞特蘭蒂斯人能夠在水下呼吸,還擁有各式高科技武器;而海溝國的人則退化成生活在海洋深處的兇殘種族。

雖然只是電影中的簡單設定,卻也表達了一個最樸素的道理,在任何鉅變面前,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適應。在即將過去的2018年,面對零售業線上線下融合的大變革,身處其中的玩家們也分化出不同的命運。經過一年的淬鍊,有的人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迎來勢如破竹的增長;有的人又重走老路、固步自封;而更多的人在躊躇徘徊。

面對鉅變與競爭,為何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卻失敗了?零售業的下半場,還剩下哪些玩家能夠獲得三叉戟,掀起海浪?

高開低走 巨頭分化

如果將時間撥回2018年的年初,零售業正呈現一片熱火朝天的創新景象。

一方面,各類零售新物種層出不窮。僅在“生鮮超市+餐飲”這個領域,就有多達十幾家巨頭在搶灘,比如阿里的盒馬鮮生、永輝的超級物種、蘇寧的蘇鮮生、京東的7Fresh、步步高的鮮食演義等等。而在無人零售、社區便利店等賽道,同樣擠滿了初創型的選手。在四六級市場,蘇寧零售雲已經跑通了模式,只待大幹一場,農村淘寶也開始落地實體體驗店。

2018零售業觀察:誰在進化、誰在徘徊、誰在消逝?

除了新業態種類繁多之外,巨頭對數量的追求也展現了“雄心壯志”。2017年底,蘇寧智慧零售大開發戰略發佈會上,張近東喊出2018年要新開店5000家,到2020年達成線下20000家店的目標。隨後,各大巨頭也紛紛“明碼標價”。永輝超市在年報中寫明,2018年計劃新開超級物種100 家、永輝生活店1000 家。而劉強東則在一場演講中提出,今年每天開1000家京東便利店。

然而理想很美好,現實卻很骨感。今年整體消費市場的不景氣,令零售業變革也陷入了高開低走的境地。從二季度開始,“消費降級”成為了熱門的概念。與之對應的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的放緩。從4月份開始,今年社消零售總額分月同比增速較去年同期普遍下滑超過1個百分點。5月份,社消零售總額增速只有8.5%,較去年10.7%的增速下滑2.5個百分點,令外界譁然。

主動或是被動加入這場變革的零售業玩家們,也由此分化出了不同的命運。

有的人退化了。僅僅半年,2017年還無限風光的無人貨架就在2018年初迎來了大敗退。今年上半年,猩便利、果小美、七隻考拉等無人便利明星企業也紛紛傳來資金鍊緊張、融資困難等負面消息。無人貨架的風口逐漸消散。

有的人選擇走回頭路。近日,永輝超市突然發公告稱,將轉讓“超級物種”運營主體永輝雲創20%的股權。此後,虧損嚴重的永輝雲創新零售業務將不再合併報表。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永輝雲創新零售業務淨虧損達到3.89億元。在外界看來,這意味著永輝超市將會迴歸超市板塊業務。

有的人在躊躇不前。這一點,在類似盒馬的“生鮮超市+餐飲”業態上表現得最為明顯。今年1月,京東在7Fresh營業之初,曾喊出一年之內覆蓋全部北京市場的目標,然而8個月後卻僅僅只開了2家店。而美團旗下的掌魚生鮮在經歷了挫折之後,更名為小象生鮮,繼續延續對新零售的探索。而包括百聯Riso、世紀聯華鯨選等脫胎於線下的新零售業態,也漸漸消失在大眾的視野裡。

目前來看,只有小部分人真正完成了進化。比如蘇寧在去年年底宣佈今年要新開店5000家,截至目前,蘇寧線下門店總數已經超過10000家,今年新增6000多家,屬於超額完成任務。與此同時,蘇寧的盈利水平卻沒有受到影響,今年前9個月歸母淨利潤增長超過800%。

但大部分的零售企業並沒有享受到零售創新帶來的紅利。據聯商網統計,國內127家上市零售企業中,2018上半財年營收增幅高達21.63%。但如果剔除阿里、京東、蘇寧、永輝等頭部企業後,剩餘企業同比增幅僅為1.75%。新零售想要真正在全行業內落地開花,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雙線融合沒有捷徑

行業的變革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從熱火朝天到命運各異,這證明大部分的玩家還沒有找到穩定的盈利模式,如果背後沒有強大體系“輸血”,則開店越多、失血越嚴重。特別是今年以來,VC、PE等資金也遭遇寒冬,對於初創企業來說,寄希望於“燒錢”燒出個未來的模式已不再可行。

與線上引流相比,線下開店的難度要大得多。從選址到商業合同談判,到出設計圖、裝修,以及進貨、陳列、開業,本身就需要較長的週期。而如何把線上能力和線下場景融合起來,又是對供應鏈、物流、金融能力的考驗,各個環節都需要反覆打磨,以達到效率最優。

這種能力的建設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更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迭代、升級。從這個角度來說,蘇寧之所以能脫穎而出,得益於多年來對線上線下融合的探索。可以說,大部分零售企業在線上線下融合過程中,面臨的困難、遇到的“坑”,蘇寧前幾年都經歷過並且解決了。

比如在縣鎮市場,消費者更加註重人情關係,以“熟商熟客”為特點,但傳統的“夫妻老婆店”經營管理能力有限,門店的數字化程度非常低。為了推進低級市場的覆蓋,早在2015年蘇寧就針對三四級市場推出蘇寧易購直營店,承載著會員發展引流與打通線上銷售的重任。隨後,蘇寧經過反覆的打磨,推出了零售雲平臺,通過輸出品牌、供應鏈、門店管理、信息系統、倉儲物流、售後服務等來賦能加盟商,成為了縣鎮3C、家電市場的新物種。

無論是從線上向線下擴張,還是線下向線上發展,這一條走向雙線融合的道路都沒有捷徑。京東在開出第一家7Fresh之後,花了8個多月的時間在加強內部溝通、團隊搭建、技術優化方面;而擅長開店的永輝,其線上部分卻處於培育期,最終導致坪效下降、虧損擴大。

除了運營能力之外,強大的資金也是成敗的關鍵。儘管線上線下融合已經是零售業的大勢所趨,但目前還需要大量資金培育。那些體系強大、業務多元的零售巨頭,顯然更具優勢。

盒馬鮮生今年以來穩健發展,預計12月底前將在全國範圍內擁有超過100家店鋪。作為阿里巴巴新零售的樣板項目,盒馬鮮生得到了阿里的ALL IN 支持,不僅獲得了大量的資金、流量等資源,還利用阿里的大數據進行精細化運營。早期阿里對傳統零售及物流的投資,都是對盒馬基本運營服務能力的保障。比如開店擴張上對盒馬場地資源需求的滿足,零售通打通了供應鏈資源,菜鳥及三通一達對物流配送功能的完善等等。

如果說2017年是新零售、智慧零售、無界零售等概念爆發的元年,那麼2018年則是競爭的上半場,在線下開店這塊“試金石”下,並非所有零售業玩家都能順利過關。如今潮水褪去,2019年真正比拼零售內功、技術實力、融合創新的下半場競爭,已經打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